廉颇怀疑,大梁城一直没有被人攻破,只是没人攻打而已。 廉颇曾听白起说水淹楚国城池的事。白起做成此事,现派人修了一条水渠引水淹城,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大梁城自带引水河流,只需要稍稍引导一下就行。 廉颇都看乐了。 他本来以为攻打他国国都一定很困难。当年他围困燕都,看见燕都城墙坚固,都是围而不打,叫话燕王派人来谈判。 谁知道这攻破大梁之功,居然伸手就有? 于是廉颇一边派人围住大梁的城门,顺带严防援军,一边派民夫准备水淹大梁城,完全不派人攻城。 朱襄来时,廉颇正在等一场雨。 厉害的将领都能简单地预判天气。现在天气阴沉,廉颇猜测不久就要下雨。虽然现在也能水淹大梁城,但有雨更省事。 见朱襄来了,廉颇大骂:“你来做什么?” 水淹大梁肯定浮尸无数,朱襄这样软弱的懦夫哪能见得! 朱襄道:“魏王派无忌的门客来恶心我,我要替无忌亲眼看到大梁城破!” 廉颇一巴掌给朱襄扇背上,差点把朱襄扇地上。 他破口大骂:“我看魏无忌一点都不想看到大梁城破!滚回去!” 朱襄站直身体,试图揉被廉颇拍疼的背,但是揉不到,可凄惨:“廉公,你放心,我守过城,这点血腥吓不倒我。” 廉颇抱着手臂冷笑:“我要把整个大梁都淹了,你能看?” 朱襄:“……” 他道:“能!” 廉颇往旁边“呸”了一口,鄙视道:“我看你不能。你先去劝降,就说我要水淹大梁城了,如果魏王不投降,整座大梁城都为他陪葬。如果魏王不肯投降,你就滚回去。” 朱襄道:“我……” 廉颇横眉:“我是将军,军中的事我说了算!” 朱襄蔫了:“是。” 虽然他已经十九岁,按照这个算虚岁的时代,已经是四十不惑的年纪。但在廉公面前,他还是那个唯唯诺诺的毛头小子。就像是青年秦王政在他面前,还是那个暴躁易怒的嬴小政一样。 依照廉颇的吩咐,朱襄派出使臣以他的名义劝降,告知魏王秦军已经准备妥当,等雨一下,就水淹大梁城。如果魏王不投降,所有城民都会被淹死。 若不是魏王不忠不义,秦国就不会攻打魏国;若不是魏王不投降,大梁城就不会被淹。 此战若是很多无辜魏人被淹死,都是魏王的罪责。 相反,现在长平君就在城外。这是大梁城最后的机会,只要魏王投降,所有人都能活下来。 这些话不是朱襄教的。 此次随侍朱襄前来魏国的人,正是朱襄的脑残粉蒙毅。 他因害羞躲了很久,现在终于能站在朱襄身边,帮朱襄做事了。 虽然他是秦王内吏,但他不仅是秦王政梦境中的宠臣,也是蒙武的儿子,蒙恬的弟弟。他想跟随朱襄磨砺自己,秦王政立刻就允许了。 蒙毅口齿伶俐,脸皮很厚,不仅将战争所有的过错都推到魏王身上,还在入城时将这件事散播了出去。 长平君求了秦王许久,才为大梁城中的魏人求得了一线生机。 这一线生机就在雨下起来之前。 若雨下起来了,长平君就会驱车回咸阳。是大梁城的魏人自己不愿意被救,那就怨不得别人,在大梁城与昏庸的魏王同死吧。 什么?昏庸的是前一个魏王? 我是秦人,分不清。 蒙毅没有给魏王考虑的机会。他倨傲地说明来意,给魏王甩锅之后,就立刻离开大梁城,半点没有给魏国卿大夫与他辩论的机会。 蒙毅前脚一离开,后脚大梁城就乱了。 魏国曾经有精锐甲兵几十万,武力值比战国初期弱小无助真可怜的不入流小国家秦国强多了,是战国初期第一强国。 现在魏国强盛时留下的“遗产”,已经被武安君白起灭光了。 魏国和韩国的精兵都是被武安君白起打没的。 精兵不是等新的一代青壮年长成之后就能补充。 白起的歼灭战不仅让他们的将领断代,也让他们失去了大量的精良兵甲。 魏国和韩国原本都擅长制造精良兵甲。魏国和韩国的地减少了,人口大量流失,无力再制造新的兵器和盔甲。就算凑出了足够人数的青壮年,没有老将老兵带着训练,没有足够的兵器和盔甲,不过是乌合之众。 原本魏无忌还在的时候,还能依靠魏无忌的声望和勇猛,提升魏军的士气,让魏国各贵族慷慨解囊筹得军资。 现在魏王可没有这个本事。 虽然魏国还有大量城池没有被攻陷,廉颇只是直捣大梁城。但魏王是不指望其他城池的封君郡守派兵来救他的,只能寄希望楚国、赵国和燕国。 他相信至少赵国肯定会来救他。魏国和赵国是真的唇亡齿寒啊! 但秦军居然用水攻,还在用水攻之前先通知整个大梁城他们要用水攻了。魏王的坚守待援就成了笑话。 城中人心惶惶,不少人想要偷跑。 魏国一些大臣也在不断劝说魏王,赶紧投了,别拉着大伙儿一起去死。 魏国也有铁骨铮铮之臣,让魏王不要学习韩王和齐王那两个丢脸的货,让全魏国的人都和韩国人、齐国人一样抬不起头。 国君受国民供养,就该在国灭时与国同死。 说完,那铁骨铮铮之臣立刻自刎朝堂,率先殉国。 魏王增吓了好大一跳,差点被吓出病来。 因有大臣殉国,本来有了投降之意的魏王增犹豫不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又有大臣劝说,虽然大梁被围,但魏国还有许多城池。为何魏王不逃出城,到其他城池继续抵抗秦国? 魏王增一拍大腿,对啊!为什么没人早提这件事!早点提,寡人不是早就跑了,哪会被廉颇围住? 魏王增不由有些埋怨朝臣,为什么不在秦国宣战的时候就劝他离开。 朝臣都很无语。 显然,魏王在哪个城池,廉颇就会围住哪座城池。 大梁是最坚固的城池,所以魏王才会在大梁固守待援。如果换作其他小城,魏王早就被俘虏了。 以魏国的兵力,除了大梁能守,其他城池都是一碰就破。 提建议的人的真正目的只是让魏王开城门,自己一家人能活下去而已。至于魏王逃不逃得掉,“被秦国俘虏”的自己可管不了。 于是魏王和大臣在为自刎殉国的人落了几滴眼泪后,立刻开城门,让守军驱赶城民涌出城门吸引秦军的注意力,魏王和宗室混入人群中逃走。 大梁城门大开,无数城民死在践踏中,还有无数城民在推挤中落水溺亡。
第245章 长平君唤雨 廉颇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魏王或降或逃或坚守,无外乎这三种选择。 当城墙头的守军减少时,魏王就只剩下投降或者逃跑两个选择。 魏王若投降,廉颇不需要做什么。所以他只用准备应对魏王逃跑。 魏军很难直接从秦军的包围中杀出重围。以廉颇多年的打仗经验,魏王肯定会驱赶大量平民当盾牌,自己混杂在其中逃走。 廉颇猜到魏王的做法之后,给秦军下令,若城门大开,除非有人来到了他们的战阵前,否则不准主动攻击魏人,任由他们逃走。 他又在大梁通往其他城池的要道上设伏,不需要辨别身份,只需要抢夺衣着富贵和带有辎重的人马。 廉颇完全看不起魏王本人,就算魏王逃走也没关系。他所执行的斩首行动只是破魏国的国都。只要大梁被攻破,不仅魏国士气大跌,而且再没有一座坚固城池能抵挡秦军的兵锋,打其他城池都会很轻松。 他甚至认为,魏王到处逃窜,说不定还让魏国更容易被扫灭。 朱襄既然说他能撑得住,廉颇就带着朱襄一同旁观了这场“闹剧”。 朱襄双手抓紧了缰绳,缰绳在他手心勒出了红痕。 他一言不发地看着魏王给魏人造成的惨剧,心思翻腾,最终沉静如渊。 大梁城门开启后,有魏国士人举家投降秦国。 朱襄由此得知了魏国朝堂的事。 魏王或许是想降的。但那位殉国的士大夫把魏王架了起来,让他无法说出投降的话。 至于为了国民投降什么的,现在的贵族没有这个“爱民”的概念。 何况魏王若想得到这个声望,就该自挂梁上,然后让众臣开城门投降,请秦军勿伤大梁城中的魏人分毫。 他若是这样做了,魏国就算覆灭,也会成为秦国的一颗定时炸弹。 可惜他没有这个意识。 而且就算魏王有这个意识,恐怕他也没有这个胆量。 朱襄想起了雁门郡守将司马尚。 “差不多了。”廉颇冷淡道,“奏战鼓!” 秦军擂起了战鼓。慌乱的魏人立刻往回跑,重新涌进大梁城。 人群转身回城,又有许多人被践踏和拥挤落水而亡。 此时还有许多守军和贵族私兵没来得及离开。被驱赶的魏人回头狂奔,与这些人起了冲突,堵塞了他们的去路。 贵族也听到了秦军的战鼓声。 他们心急如焚,命令私兵和守军砍杀堵路的魏人。 秦军擂响战鼓之后仍旧一动未动,就这么冷眼看着魏人自相残杀。 待廉颇再次擂响战鼓,让秦军收尾的时候。大梁城门前已经铺了一地的死尸,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战。 秦军未损一兵一卒,全是魏人内讧。 廉颇看着朱襄的眼神带了些古怪:“你这人运气是不是有些古怪?” 朱襄本来心头沉重,闻言疑惑:“为何?” 廉颇收回视线,道:“可能不是你运气古怪,是秦国运气古怪。” 朱襄更疑惑:“什么?” 廉颇道:“我打了一辈子的仗,打新郑和打大梁遇到的事,都是头一遭。” 朱襄:“……” 他的表情也变得很复杂。 虽然韩王和魏王所做的事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算得上常见。但对于廉公来说,大概确实很惊奇了。 毕竟战国还是一个讲究血性的时代。 可惜血性多在战国的“士”身上,战国的国君并不是士。 有朱襄在,廉颇就懒得做抚民的麻烦事。 看到长平君的旗帜,听到了长平君的名号,惶恐不安的魏人逐渐停止了反抗,忐忑不安地按照秦人的吩咐推举出名望较高的人,帮秦人管理大梁城。 首先,他们需要救火。 魏王离开大梁城的时候,给宫殿和各大仓库都放了一把火。 为了让城里更混乱,拖住秦军的脚步,他出城的时候,还一边走一边在道路两侧民居放火。 大梁城已经沦为了一片火海。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56 首页 上一页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