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宁愿自己累一些,多上几次朝,也不能由着蔺贽乱来。 蔺贽这厮,根本不配当相国! 于是后世“荀门立雪”的原因,变成了秦王政请荀子当相国,还编出了“现在天下统一了,儒家圣人该出山了”之类的话。 真相被掩埋在当事人的日记中,也不知道有没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虽然当了相国,但从秦王政到蔺贽、蔡泽,都不敢让荀子累着,所以琐事还是这两人做。荀子多了一个“看着”秦王政,不让秦王政又心血来潮冒险的工作,顺带教导秦王政。 荀子端着热茶:“赵地归心,王也认为是朱襄和廉颇之由?” 秦王政道:“有舅父和廉公的缘故,但深层次原因不是这个。” 他从袖口取出一封书信:“舅父的信。” 荀子没好气道:“我不看朱襄的答案,我问你的答案!” 秦王政道:“我的……” 荀子瞪。 秦王政立刻收起笑容,板着脸道:“寡人之意,与舅父一致。赵国平民有粮吃,赵国士人有官当,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荀子颔首:“这就是民心。” 荀子看秦王政,越看越满意,不愧是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孩子,他心目中的圣王胚子。 虽然有时候顽皮了些,但年轻人哪有不活泼的?只要把握好度就行。 当然,什么一力擒刺客,这就该揍了。 还好政儿自幼孝顺,朱襄和雪姬管得住他。若换了个独断专行没有约束的秦王,那又是一个“扛鼎而亡”。 “燕国覆灭近在眼前,只剩下楚国。以秦国目前之力,不需要任何计谋,堂堂军势,即可碾压楚国。”荀子喝了一口茶,“你该想一想统一后,需要做什么事了。” 秦王政道:“寡人会先免天下一年赋税,承诺一年不动徭役和兵戈。” 荀子嘴角浮现微笑:“你能忍住?” 秦王政严肃道:“能!” 荀子笑着摇摇头:“和荀翁说实话。” 秦王政脸上的严肃表情垮了:“荀翁,赋税肯定免。至于徭役和兵戈……咳,在农闲的时候征发平民在家乡附近修水渠修路是为了平民好,不算徭役;各地秦军剿匪,也不应当算兵戈。” 荀子笑着叹气:“可以,你心中有数就好。只有这样?地怎么分?” 荀子一下子问到了重点,秦王政在心里叹了口气。 “寡人定要兑现军功。”秦王政道,“然后重新编撰户籍,分地。” 荀子道:“地哪里来?” 秦王政道:“宗室之地。” 荀子道:“不够。” 秦王政无奈道:“荀翁……” 荀子道:“六国卿大夫的地,你会全部收走,然后给他们重新分地,是吗?” 秦王政板着脸道:“如果他们肯在秦国做官,也可多留一些地。” 荀子摇摇头:“你这会掀起很大干戈,不能这样做。” 秦王政道:“军功必须兑现。” 朱襄给秦王政说了“未来之事”后,与秦王政自己在梦境中的记忆相对应,秦王政察觉了自己统一天下后最大的失误——田地分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安抚天下士人,命天下人自实其田,放弃土地再分配的后果不仅是六国旧贵把持地方,还寒了为秦国征战的兵卒的心。 秦始皇对此的应对是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蛮夷的地可以随便分配,能够偿还军功拖欠。 然而,以朱襄的话来说,秦始皇的地理地质和农学都学得不好。北边干旱,南边瘴气,环境都十分恶劣,分那里的地不是奖赏,是流放。 秦兵要的是东方肥沃土地,是要去中原享福,不是立了功还被流放到北边南边受苦。 何况南征北伐又多了许多徭役兵役,立刻军功本来不仅能分得田地,还能免除徭役。这承诺又被毁了。 秦皇失诺秦人,秦人便让秦皇失去天下。 这“秦皇”不是单指秦始皇,而是指秦朝的皇帝。秦始皇也罢,秦二世也罢,这是秦朝皇帝和秦朝子民的约定,是国君与民心。 朱襄告诉秦王政,后世刘邦得到天下之后,就吸取了这个教训。 刘邦在一穷二白连拉车的同色马都凑不齐,国内有异姓王虎视眈眈,北方有匈奴蠢蠢欲动的处境下,仍旧先咬牙兑现了所有跟着他征战的关东关中兵卒的田地。 同时,刘邦还给留在关东安家的兵卒免六年徭役,给愿意去关中安家的兵卒免十二年徭役。 在皇位之外的事上,刘邦都很讲义气,哪怕是对兵卒。 这是秦王应该学习的地方。 秦王政深以为然。 他首先是秦王,然后才是秦始皇。所以夺得天下之后,他应该先给跟随他南征北战的秦人好处,才能惠及天下人。 这就是舅父所说的“基本盘”。 秦始皇对功臣很好。但因为他从质子到太子再到国君,都没有机会接触到比他地位更低的人,所以他没有看到普通的黔首,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功臣,于是犯下“君欺民”之错,降低了自己的声望和秦皇的威仪。 秦王政当效仿某“真·秦二世”,首先让秦人吃饱了,再说安抚六国的事。 所以就算要大动兵戈,就算要再拉着秦军统一一遍天下,秦王政也要兑现承诺。 他相信,只要自己这样做,无论六国旧贵复叛多少次,大秦的军队依旧能将他们轻松碾碎。 但荀子应当是不愿意再动兵戈的,所以秦王政故意没有说清楚。 可荀子一直追问,唉。 秦王政看着荀子的眼神中带了些埋怨:“荀翁知道寡人会如何做,也必须这样做,何必逼寡人与荀翁吵架。” 荀子瞪了这个说着说着就要向长辈撒娇的孩子一眼,道:“谁要和你吵架,说正事!” 秦王政道:“寡人所说就是正事。” 荀子瞪着秦王政,秦王政理直气壮地看着荀子。 荀子叹气:“唉,我不是说你不应该做分地的事,而是你这样做太直接,你可以委婉一些。” 秦王政问道:“荀翁有何更好的提议?” 荀子道:“朱襄在南边开辟了许多田地,常抱怨田地肥沃,但人力不足。你可用南秦田地换中原田地,让他们迁徙到南秦去。” 秦王政皱眉:“但若是这样,他们会不会令南秦动荡?” 荀子笑道:“世卿贵族的田地并非一家一户所有,而是一族所有。你令家中有才或曾经为高官者来咸阳,然后遣散他们的宗族去南秦。” 秦王政想了想,明白了荀子的意思:“把他们的宗族打散?” 荀子道:“只要宗族散了,人心也就散了。一些田地而已,王可以慷慨一些。现在天下很大,人丁很少,王现在不缺田,只是不能让他们聚集起来。” 秦王政笑道:“南秦经过舅父多年经营,富庶之名响彻天下。寡人迁徙他们去南秦,是礼待他们。” 荀子道:“确实是礼待。但要你先做出夺走他们田地的动作后,再让其他人劝谏,假装退后一步,这才叫礼待。” 秦王政心中感叹无比。 不愧是荀翁。荀翁若是再年轻一些,他当让荀翁完全接手相国之责。 儒家在和平年代,确实很有用处,怪不得后世都是儒皮法骨。 秦王政道:“那就依荀翁之计。” 秦王政想了想,道:“优待六国旧贵的上书,就由韩非来吧。” 荀翁道:“那赵国的春平侯不还在咸阳无所事事吗?他就算无才,只要能识文断字,一些普通官吏按部就班的工作总能做。也该让他出现在朝堂,分担韩非的压力。” 秦王政道:“寡人采纳了韩国的宗室和赵国的宗室的意见,可见对六国宗室并无恶意。六国宗室若有本事,寡人很欢迎他们入朝为官。” 荀翁满意地点头:“为王者,当有如此心胸。” 果然不愧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孩子,一点就通。 …… 时至七月末,朱襄又得到了秦王政的信。他看到荀子和秦王政合谋之计,不由失笑。 换地啊。 下次是不是也要让豪强轮流去给秦皇守陵,来个“五陵少年”了? 他那个历史中,是汉朝摸着秦朝过河。在这个世界,该轮到秦皇摸着汉皇过河了吗? 如果让另一个世界的汉朝皇帝知道……他想起汉朝是唯一一个皇帝让史书大肆吹捧自己的对手,认为把敌人捧得越高,越显得自己牛逼,而不是抹黑对手的朝代。以汉朝皇帝,特别是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大概只会得意洋洋吧。 反正当不了皇帝的又不是我这个世界的刘邦,但秦始皇学的可是我刘邦和我的子孙后代! 乃公我真厉害! “张良,看懂了吗?”朱襄问道。 张良板着脸道:“是良策。” 朱襄道:“那你还有什么顾虑?” 张良道:“我没有顾虑。” 朱襄无奈:“我让你去咸阳帮政儿,你非得来帮我。我就修个水坝,能有什么好帮?你看政儿身边前不久才杀了一个赵高,你若不看着他,他说不定又提拔什么奸邪在身边为祸。” 张良没好气道:“那不是说明他那个秦王昏庸无能吗?只有昏君才会亲近小人,朱襄公该让他反省,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 蒙毅:“……”拳头硬了。 李二郎:“……”我捂住了耳朵。 朱襄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应该当着政儿的面去说。” 张良撇开脸。 朱襄失笑:“你究竟在别扭什么?” 张良低下头:“没别扭什么,只是……” 朱襄道:“只是?” 张良垂着头压低声音嘀咕了一句,朱襄没听清。 他看着张良窘迫的模样,把耳朵凑上去:“来,悄悄说。” 张良抬起头,凑到朱襄耳边,没好气地小声道:“嬴政那厮从我小时候起就欺负我,我要到了他身边当内吏,他是君我是臣,他一定变着法子整我!” 朱襄:“……” 咳,这还真是政儿做得出来的事。 虽然原本历史中的秦始皇是个乐子人,但自家政儿好像有点过了。 这一定都是夏同的错。 原本历史中的秦始皇他爹多正经,看看我这里的夏同,天天变着法子折腾,把蔡泽气得不行。 有这样的父亲,政儿怎么能学好?! “我会给政儿写信,让他不准乱来。”朱襄道,“你住在荀子家中,替我服侍荀子。有荀子护着你,他不敢使坏。” 张良瘪嘴:“那好吧,我去。” 蒙毅没听到张良和朱襄说的悄悄话,只听到张良最后这一句话。 他气得脸都青了。你不想去就别去!一个韩人,居然敢嫌弃秦王?纵的你!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56 首页 上一页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