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现在官吏不充足的主要原因是所要的官吏都要求会读书写字,可在赵不息看来,很多官职都不需要读书人,只需要识字就能担任,对实践操作的要求反而高一些。 农官,他只要会治虫害擅长种地就行了,顶多再认识几百个常用字,能看得懂公文就行,这样就够教黔首种地的了。这样的农官完全可以直接从黔首中选,不识字也不打紧,几百个常用字而已,朝廷统一教个十天半个月也就会了。 嬴政梳理了一下赵不息的意思,然后惬意道:“吾女的意思是朕制定各行各业的标准,黔首若是满足了标准则就将他们选入少府之中进行统一教学,教他们识字,然后朝廷就有源源不断的官吏了?” 赵不息:?她的意思是公有化,朝廷从黔首里面拔高个进行统一培养然后分配工作,怎么她听着她爹理解的意思像是他要将各行各业大一统呢? “这个主意很好,农官可以从种地的黔首中选取,不用非要是农家弟子,少府的匠人也可以选民间擅长做工的工人进行培训,不必非要是墨家弟子。”嬴政展眉。 农家和墨家的弟子也是要求识字读书的,数量少,可会种地和会削木头的黔首多啊,直接从黔首中选实践操作强的黔首入少府,而后再教一教他们识字就行了。 嬴政越想越觉得自家的麒麟女这个想法很好。 这是将权力直接收归到他的手中,绕过了诸子百家啊。 对于一切加大自己权力的政策,嬴政都是举双手支持的。 “朕明日就让李斯制定考试标准,选拔农官,然后再由各地官府统一培训一月。”嬴政决定的很快。 “还有各地的大夫,也都必须通过朝廷的考试才准行医,在朝廷设立的医馆中坐诊。”嬴政一边思考,一边笔走龙蛇地书写着政令。 赵不息总觉得她爹想的和她的初始想法有偏差。 不过也不碍事,反正从目的来说都是公有化。 “还有出海。”赵不息不忘初心,没有忘记是因为什么她才要提出事业编考试的。 “咱们可以从沿海擅长游泳的黔首中选拔一批黔首,让他们考试,只要考试通过了朝廷就给他们编制。” 嬴政抬起头,好奇:“编制是何物?” 赵不息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说顺口了。 “编制就是一种俸禄较低的官职。”赵不息形容道,“每个月给这些通过考试的黔首工钱,相当于朝廷出钱雇佣这些黔首作为终身士卒。这些黔首就一辈子都要由朝廷养着,若是他们战死了,则朝廷给他们的家人大笔抚恤,若是他们老了干不了活了,朝廷也要每月给他们发工钱。” 嬴政皱眉:“干不了活了为何朕还要给他们工钱?朕若想要用人,直接发动徭役即可,不必雇佣。” 士卒和官员还不一样,李斯这样的文官七十岁还能干活,可士卒四十五岁估计就干不了重活了,嬴政怎么算都觉得自己没必要出钱雇佣他们。 “可出海和徭役不一样。”赵不息嘟囔着,“建造宫殿修长城谁都能干,可出海探索是需要经验的,要是和徭役一样每次去的人都不一样,那很麻烦的。” 嬴政退而求其次:“朕可以雇佣他们二十年。” 就和大秦现在的常备军队一样,年轻力壮的时候在军队中当士卒,等到老了就回老家种地。 赵不息又看了嬴政一眼,慢吞吞道:“出海很辛苦,而且海上死亡率很高,要是没有足够诱人的福利条件,黔首们是不愿意出海探索的。” “咱们大秦往后的十年内估计都不会发动大型战争,税收收入还每年都增长,养得起几万擅长游泳还不晕船的海军的。”赵不息劝嬴政。 唉,这事也不能说她爹,主要是自商朝到秦朝,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君王要养军队一辈子的事情。 可是出海和打仗还不一样,一场战争最长的也就是打几年,打完了士卒就回家种地,可出海是要一趟一趟出去的,还都得是同一批人,毕竟海上经验很重要。 好在每次只要赵不息给出正确的理由,嬴政都会仔细思考采纳。 这次也一样,嬴政算了一下,出海的收益和给黔首养老的付出,最终还是采纳了赵不息的建议。!
第239章 在走出咸阳宫之后,赵不息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这座巍峨的咸阳宫。 夕阳给咸阳宫打上了一层更为庄严的金色光芒,巍峨的咸阳宫带着大秦独特的大一统气概和老秦人铁血肃穆气质,就这么安静地伫立在咸阳,从宫殿粗犷的砖瓦到门前雄姿勃发的石雕无一不透露出这个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巍峨气象。 这是最坏的时代。奴隶制刚刚完成向封建制转变,大一统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反而是分封的思想经过了八百年的春秋战国深入人心,生产力极其落后,整个大秦的人口加起来也才三千万,知识被贵族垄断,识字的人百里挑一,阶级固化严重,权力和财富通过世袭制世代相传。 可这也是最好的时代。从零开始也代表着拥有无限可能。六国的旧贵族已经被大秦屠杀的干干净净,秦国原本的旧贵族也经过商鞅变法军功制度的洗礼而十不存一,现在秦朝的贵族大多都是传承不超过三代的军功贵族,而且爵位无法世袭。 整个大秦王朝,始皇帝说一不二,始皇帝绝对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统治者。 嬴政从不会吝啬给有用的人加官晋爵,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从不担心任何人功高盖主,再灿烂的星辰也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历史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秦朝时期的名将能臣并不少,可被最多人记住的依然是秦始皇。 同样对于阻碍他宏图霸业的人,嬴政会命人挖一个足够大的大坑,把这些人连带着他们的九族全都埋进去。毕竟和这位千古一帝的伟大功业并称的是他那即便在帝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霸道名声。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嬴政觉得一件事情是正确的,那这件事情就可以毫无阻碍地在整个大秦被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而现在,嬴政觉得考试有利于他选拔人才。赵不息相信,用不了三年,一条崭新的黔首上升之路就会被开辟出来。 赵不息会心一笑。 其实生得早还是有好处的。从零开始建造房子,要比把已经住满了既得利益者的危房拆掉再重建新房子要容易多了。 甚至不用太晚,假如她生在汉朝,那这个必定会触动贵族利益的方法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被实施。某些四世三公的既得利益者就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她。 现在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赵不息也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总会有一些格外有权力的人能够利用规则给自己的后人谋取利益,数千年之后的文明社会尚且有一小撮人会如此,更何况是在如今的封建时代呢。 可做了总比不做好,她拿出来的这个方法,已经是她知道的最好的方法了。比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八股取士都要好。 这就已经够了,哪怕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一百个官员里面还是会有七十个官员是有权有钱人家的孩子,那也有剩下的三十个官员是普通百姓出身。 有三十个总比一个都没有强。 这条路虽然既拥挤又狭窄,可到底是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让普通人能够依靠自己的才能改变命运的。 而且虽然现在看这条路狭窄极了,可赵不息相信,在她之后会再有人将这条狭窄的路变成广阔的大道的。 只是第二天,赵不息就笑不出来了。 “爹,好端端的干吗要东巡啊?”赵不息震惊看着嬴政,不可思议极了。 嬴政瞥了赵不息一眼:“朕要亲自去东海郡考察朕要养一辈子的海军培训他们的学堂应该建在何处。” 说到“养一辈子”这几个字的时候嬴政的语气中带着满满的不情不愿。 尽管已经做完了决定,可嬴政只要一想到那些人不能干活以后他还要养着,就觉得自己吃了亏。 这也不是第一次嬴政亲自出巡去实地考察了。 前几年挖掘灵渠用来运输攻打百越的粮食的时候,灵渠修建的位置就是嬴政亲自去考察的。 出海之事是不下于大秦统一六国的百年大计,嬴政是一个极有远见的帝王,他清楚的知道出海的重要性。 海外有比大秦广阔数十倍的土地,这些土地大秦拿不到,那就会有别人去占领。 几百年之后,那些占据丰茂土地的人就会变成大秦的敌人,觊觎大秦的土地。就像昔日的秦国也只是周朝的附属小国,最终却反客为主覆灭了周朝一样。 这也是为何嬴政总是在对外扩张的原因——嬴政很擅长以史为鉴,他认为若是大秦无法消灭匈奴和百越,匈奴和百越就会有朝一日反过来欺辱大秦。 在知道她爹喜欢发动战争是出于这个原因之后,赵不息既目瞪口呆又觉得理所当然。 明明没有经历过历史,却能把后面历史猜出大概来。匈奴入侵、五胡乱华、靖康之耻、清兵入关,乃至于更后面的黑暗时代…… 要是晋朝和宋朝皇帝有她爹十分之一的见识,何至于混到中原沦丧的地步? 可想想,千秋万代也就出了那么寥寥几个千古一帝。 她爹是秦始皇嘛,厉害亿点很正常啦。 正是因为深知出海的重要性,所以嬴政才决定要亲自去考察应该在哪里建立海军驻地,在哪里建立培训这些海军的学堂以及该如何培训这些海军。 “此事不着急,爹,您可以明年再考察嘛。”赵不息又试图劝嬴政不要东巡。 “你为何三番五次阻挠朕东巡?”嬴政察觉到了赵不息的小心思,半眯着眼若有所思看着赵不息。 嬴政想到了一个可能。 “你这逆女是不是在东海郡做了什么见不得朕的事情!”嬴政是知道赵不息曾派吕雉在东海郡制盐的。 莫非是除了私自制盐之外这逆女还瞒了自己更大的事情? 察觉到嬴政散发出的危险气息,赵不息下意识往后退了两步。 倒不是因为她还瞒了多大的事情,虽然她的确也瞒了一点点事。 而是因为—— 今年是始皇三十七年。 《史记》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上一年的确有“荧惑守心”的天象发生,赵不息提前派人在东郡一带守着却没有发现传说中那块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也没有什么捧着玉璧的人忽然冒出来说“今年祖龙死”。 再加上荧惑守心代表的是君王有灾难,而上年刚死了个匈奴的君王头曼单于,所以荧惑守心的天象就被解读成了匈奴的王死亡。 所以嬴政根本没把荧惑守心的天象当一回事。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74 首页 上一页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