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杂交水稻的产量她是不满意的,但这科研一事本就是个发展前进过程,不能一味地只求完美,四百斤对现下的水平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突破了,早些推广给百姓种,也能让大家早些受益。 至于之后嘛,再继续研究就是了,待有了更高的品种,届时再更新换代就是。 无疑,雍正此行绝对是满载而归,他本以为只有小麦良种,没想到竟还有水稻良种,他都能想到,等这消息昭告天下时,定会全国轰动。 五弟妹真是大清的福星啊,当然,她和五弟也是他的福星! 第二日,雍正便下旨昭告天下恒亲王福晋安清培育出小麦和水稻的良种,惊现于世,水稻良种亩产均可达四百斤,小麦良种亩产可达五百斤。 此消息一出,天下哗然。 因那日除了一众大臣外,还有不少百姓们也亲眼瞧见了,这消息早已不胫而走。 这时候哪里还有人关注什么蝗神降灾之事,朝野内外,村头巷尾,大家唯一关注的就是这良种何时能推广开来之事。 若说是旁人培育的这良种,大家可能还会存着些疑虑,但那可是农神娘娘转世的五福晋啊,哪里还有不信的道理。 于是,各地不少官员开始纷纷上折子请求良种,挤破头想进到那第一批试种的名单中,这样当地的百姓也能尽早受益,他们的官员考核也更加好看。 雍正办事效率向来很高,和几位忠诚商议一番后,当即便在南方和北方各划出了十个个试验点进行试种。 安清庄子这边水稻收成后,便开始安排选种事宜了,同时她和弘昂还将各种种植注意事项汇总成册,由雍正安排人分抄,届时会和粮种一起送往各试验点。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四季流转更替。 雍正看着桌案前各地传来的报喜奏折,脸上的笑容就没下来过。 继去年蝗灾发生后,如今已过去一年多了,这会百姓们已经都收了两季的粮食了,蝗灾也并未再次来袭,大家终于放下了心来,确定不会发生连年蝗灾的情况。 去年划定出的杂交小麦的试验点,上个月大丰收,亩产都在五百斤以上,现下水稻也收成了,亩产竟也有四百五十斤,来年便可大范围进行推广了。 不用饿肚子是百姓们自古最朴实也是最大的愿望,如今他们看到了希望。 于是,各地百姓欣喜若狂,纷纷上街游行喝彩,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欢呼雀跃。 雍正看着手中的信件,眼底不由闪过一丝欣喜,“十三弟,你来看看这个。” 十三阿哥从雍正手中接过一张很大的纸张,展开一看,“请愿书?” 雍正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李卫递上来的,说是海宁百姓们自发上的万民书,想为五弟妹请封。” 海宁归属浙江管辖,也是去年蝗灾发生的重灾区,当时安清他们在此地待的时间最长,几乎整日里都和当地百姓们一起奔走在田间治蝗。 今日他们上这万民书请愿,也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安清帮他们度过了难关,挽救了他们家人的性命,毕竟,能在那般严重的蝗灾下保下一家老小的情况,真真是史无前例了。 十三阿哥愣了下,立马猜到了雍正的用意,“皇兄,您是想给五嫂封爵?” 雍正轻‘嗯’了声。 自打去年安清献上良种后,那赏赐便流水一般的从宫里送往恒亲王府,不仅有金银珠宝,还有各处的庄子田地,但雍正还是仍然觉得不够。 但他便一直苦于不知要如何嘉奖她,可如今李卫送来的这请愿书却突然点醒了她,既然封官不成,那便封爵吧。 一个和硕亲王的爵位,以五弟妹之功劳,绰绰有余!
第155章 五福晋155 既然决定要给安清封爵,是否有违祖制这点雍正根本不在乎,他唯一在乎的就是怎么达成这一目的。 “朕写信给李卫,让他把这事办一下吧。” 既然海宁这一地的百姓能送来万民书,那旁的地方自是也能,苏浙皖这么多地方,还有黑龙江和盛京那边,这些安清待过且出了显著成绩的地方,都可以操作一下。 十三阿哥轻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以他五嫂这些年在民间的声望,如今又献出了这般高产的良种,届时只要民意所向,朝廷上那些官员想必也说不出什么来,顶多是吵上一吵‘有违祖制’之类的废话。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足为惧。 不管是李卫,还是黑龙江那边的博定等人,他们本就是打心底里认可安清的能力,再加上又有皇上的密令,办起事来自是麻利的很。 这些地方的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只需有个人稍稍挑个头,那基本是一呼百应。 没过多久,这些地方的官员便纷纷上了折子,且送了各地的万民请愿书上京,一切都按着雍正的计划进行着。 但唯一出乎意料的是,自打第一封万民请愿书公之于众后,旁的地方的百姓们听说了此事后,纷纷坐不住了,皆不甘落后,自发的、争先恐后的送上了万民请愿书。 一时之间,数不清的请愿书雪花一般地送到了京城,朝堂之上更是从议论纷纷,雍正更是在某一日早朝,当众宣布了要顺应民意,封安清为和硕亲王的决定。 “众爱卿以为如何?” 这话一落,朝堂之上一片静默。 就连向来最是迂腐的御史台众老臣们,都罕见地没有以‘有违祖制’来出声反驳。 要知道在先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立一个女子为亲王,别说是大清了,纵观历史,也从未有哪个朝代出过任何一位女王爷啊。 但他们却偏偏说不出任何反对的话语来,因为这是民心所向,更因为他们清楚,这与安清为大清、为百姓们做出的贡献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细数过往这几十载,从当初水稻那‘青风病’起,到压麦防冻害、藤种冬藏技术、鬼麦、北方一年两季作物的推广、盐碱地的治理以及黑龙江蛮荒之地开垦等等。 还有,如今各种科学种地技术的普及,以及农事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不太起眼但却贡献大切长远的事情,更不要提如今一举拿出两种高产的良种了。 这样卓越的贡献,理应被记录在史册之中,名垂千秋。 凭心而论,这些功劳哪怕拿出一两件来,放在一个男子身上怕是早都够封官加爵的了,但偏偏就是因为安清是女子,这事便被一句‘有违祖制’给压住了,何等的没道理啊。 说实话,自打雍正上位后,不少老臣都觉得新帝和先帝相比太过随性而为,但唯独这件事,他们说不出任何的不是来,且也是打心底里觉得,雍正这事做的地道,比康熙要强。 张廷玉率先从百官之中站了出来,直接说道:“微臣无异议,皇上圣明,以恒亲王福晋的功绩,担得起亲王之爵位。” 众人对视了一眼,纷纷出列附和道:“皇上圣明,臣等绝无异议!” 关于安清封亲王一事进展的异常顺利,完全超乎了雍正和十三阿哥最初的预料,这事便也这般定了下来。 但对于安清本人而来,她最开始听到这消息时好久都没反应过来,那会她正陪着宜妃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呢,在场的还有弘昇的福晋戴佳氏和弘晊的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以及几个孙子孙女。 “额娘,您听说了吗,海宁的百姓向皇伯父递了万民请愿书,要给您请封!”雅利奇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尾巴张若霭。 安清正在剥葡萄的手不由一顿,很是诧异地看了过来:“你说什么?” 不是,给她请封? 还万民请愿书!! 雅利奇兴高采烈地解释道:“就是您去年去治理蝗灾的海宁啊,他们感念额娘您帮他们度过了蝗灾,当地百姓们为了感谢您,自发请愿签下了万民请愿书,递到了京城。” 张若霭在一旁补充道,“我听父亲说了,不止是海宁,近些日子不少地方的百姓都送来请愿书,据说还有不少在路上。” 安清整个人还是有些懵,主要是这事发生的太突然了,之前也没听说啊。 宜妃见她愣了好半晌,忍不住打趣道:“怎么了这是,高兴傻了。” 安清回过神来,“没傻,就是有些意外。” 万民请愿这事,在历史上并不算听说,但她却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竟会发生她身上。 宜妃宠溺地看着安清,摇了摇头,她很早便知道这孩子心思纯净,不管做什么只凭本心,从不执着于旁的,但这会一瞧,这何止是不执着,压根就没想过吧。 她拍了拍安清的肩膀,笑道:“有什么意外的啊,人心换人心,你为了天下百姓做了这么多,他们自是会感念在心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啊。 对于万民请愿这事,安清本来已经有些震惊了,但晚上胤祺回来,告诉雍正准备给她封亲王一事,她整个人都呆住了。 “亲王!” 她还以为就算雍正同意了,也只是封一些女子爵位,像公主郡主这种,她定是不适合的,但还有诰命夫人和国夫人这样的女爵呢。 没想到雍正竟然要反其道而行,给她加封为和硕亲王! 胤祺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我也是今日才知道的,原来这些日子皇兄和十三弟一直在秘密安排此事,如今瞧着时机成熟了,才广而告之。” 但他也是真的替安清开心,因为她值得。 安清恍然大悟,原来是雍正的意思啊,她就说嘛,这好好怎么有人提起这事。 胤祺解释道:“也不全是皇兄之意,是海宁的百姓先递来的万民请愿书,皇兄本就一直苦恼要如何嘉奖你,觉得这法子不错,遂才和十三弟操作了一番,但事情却远超他们预料的顺利。” 这事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安清在民间的声望极高,当然,也是她这些年所有的努力在这一刻全部具象化了。 都是她应得的。 虽说安清做这些的初衷也不是想让天下百姓感念于她,但此时心底还是不由泛起一丝暖意。 关于加封安清的圣旨,很快便下来了,加封为亲王,封号为安,其寓意为安定、安稳之意,指其贡献使大清安定,也让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不过,安清的加封仪式却比较特殊,并不同于以往的封王,雍正和文武百官商议之后,一致决定要在先农坛进行加封典礼。 除此之外,雍正还特许安清的家人进京恭贺并参加加封典礼,蒙古王公和各地官员要上折子恭贺,出嫁的公主愿意的也被允许回京恭贺,并可趁此机会探亲。 这牌面可谓是给的足足的,至少是整个大清的独一份。 安清真是受宠若惊,他以前便听说雍正要想对一个人好,那真的是掏心掏肺的那种,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也算是彻彻底底体会了一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4 首页 上一页 241 242 243 2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