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怪不得房老夫子说,先写字入门,再练习绘画,随后画画的技艺便能帮助写字,形成自己的风格。 书法入画,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画山石的高低远近,转折走势。 跟写字运笔的顿挫,有异曲同工之妙。 纪元的进步,夫子们看的更加清晰。 从他最近交上来的课业来看,纪元的笔法进步堪称神速。 他本就勤于练习,底子极好。 现在多了不一样的技巧,书法之道早就入门。 十岁的年纪,就有这么一手好字,太难得了。 房老夫子看着,也觉得脚下生风。 看看他的学生,多厉害。 纪元书画同练,不由地想到如今学的《礼记》跟《春秋》。 书画可以相辅相成。 那这两本经典的典籍呢? 如果相互印证,是不是还能得出不同的感悟。 四月底的月考,纪元把两者印证着写□□,可以说是潜意识所为。 意识到这一点后,五月份的月考,则是有意结合。 以礼记的观点来佐证春秋。 两者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从而得到独特的观点跟文章。 月考时的文章,写得纪元酣畅淋漓。 考试结束,立刻去翻去年学的其他三经。 他的动作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 纪元早就成为丙等堂的风向标,他做什么,大家都有意模仿。 原本还有点不好意思,见纪元并不介意,现在已经光明正大把纪元当榜样。 见他去翻去年学的三经,赶紧问道:“纪元,你翻去年的书做什么?” 纪元看着他们,眼里带着兴奋:“大家可记得去年《尚书·五子之歌》?” 众人自然记得。 尚书的字不多,但晦涩难懂,说起来,还不如《礼记》好学。 这自然因为尚书的成书之间更早。 所以更难懂。 其中五子之歌,是羿让国君的五个弟弟分别作歌批评国君哥哥太康。 此篇分为六段。 第一段是告诉大家作歌的原因。 身为国君的太康,不效仿他爹,也就是夏朝开国国君的传统,当了天子却不理朝政,丧失君德。 所以羿找到机会,让太康的弟弟们,来批评他的不作为。 后面五段,则是五个弟弟从不同的方面批评太康。 讲的便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百姓好了,国家才能安宁。 一直讲到,要记得历史教训,才能让祖宗基业传下去。 其中也有在其位谋其政的意思。 而与今日考的《礼记·哀公问》,则可以相互印证。 鲁哀公问孔子,一问礼,二问政。 孔子也答,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就是说,人们生存凭靠的便是礼,礼最重要。 后面说的,便是只有遵守了礼,才能分辨君臣,上下,长幼,男女,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 以礼来定其位,也在强调所有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 今日考的这一题,若把《尚书》的篇章来印证《礼记》的篇章,也是可行的。 夏国的国君都要在其位谋其政。 这不就是在佐证“礼”的重要性。 说起来,这个观点并不新颖,也并非纪元独创。 可他在书画之间领悟到读书的真谛,领悟到所有的书都是相通的。 一通百通。 这样的情形,已经是读书的纪元,在慢慢摸索自己的道。 这个道或许艰难,或许还不够正确。 但能形成自己的认知,已经难能可贵。 二经可以相连。 五经自然也可以。 读的四书理论同样可以共融。 这跟现代的科目并不一样,并不是隔行如隔山,反而把知识真正领悟,摸透,反而是求学的本质。 打比方说。 以前读一本书就是一本书。 十本,那就是单独的十本。 现在纪元不仅读了,还能用互相的观点在脑海里辩论,探讨。 书与书之间,知识跟知识之间,在相互交流。 学了一加一,又学了乘法。 本来是单独的公式。 现在可以结合起来,计算更复杂的问题。 纪元要翻书,就是要把去年学的翻出来,跟今年学的相互比照。 怪不得他学着礼记,私下教谕他们还愿意给他补习春秋。 完全是因为这些课都是一样的,岂止是不会互相干扰,明明能相互补充。 想来,若不是怕他们学的吃力,县学是愿意同时教授两部分知识的。 纪元仔细解释,大部分学生也如醍醐灌顶。 是啊。 以前学了那么多,不应该丢下,答题的时候,也不该只在原书上找答案。 怪不得他们的文章总被说不够丰满。 可这些知识要怎么融合。 融合的时候太杂乱怎么办? 众人陷入思考。 但这份思考,已经是进阶的思考。 严训导巡逻时,发现丙等堂的学生们都呆呆愣愣的, 全都在瞑思苦想,吓得他快步过来。 只听里面学生翻着书,一会背礼记,一会背周易,一会又在哀嚎尚书这一章太难了。 不就是考个月考。 大家这是怎么了。 以前也不是没考过啊。 还是今日的题太难了? 严训导喊来郭夫子,还有两个礼记博士。 四个人仔细听了听,最后哭笑不得。 学生们的问题,他们自然知道,可这也不是点透的时候。 等到他们上了乙等堂,通学了文章,便会懂了。 现在五经没有学完,却摸到学问的门槛,怪不得会目光呆滞,估计都在认真思考。 “让他们想吧。”殷博士笑着道,“咱们的学生,学问都扎实,会想明白的。” 学而不思则罔,之前只是学,现在则开始思考。 不错,很不错。 殷博士看着中间的纪元,又听学生们讨论得唾沫横飞。 倒是想到自己上学那会,不过他们那边可没纪元这样如此聪明的同窗。 跟这样的同窗一起学习,怪不得成绩会提高。 再回到画作上,纪元练习线条时,仿佛更加得心应手。 文人画,原来是这般意思。 不管别人是什么意思,反正他就这么想了。 丙等堂的这次讨论,让他们的文章很是混乱了一阵,好在大家慢慢都摸索出自己的风格,接下来的进步,便很迅速了。 这事传到乙等堂学生耳朵里,让乙等堂学生捏紧书本。 学弟们怎么回事。 这就悟到了? 在丙等堂就能悟到? 他们要赶紧参加县试,绝对不能跟丙等堂那一群一起考试。 否则根本考不过他们啊。 跟一群学霸在同一届,难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 特别是纪元! 他们要赶在纪元参加县试的时候就考走! 立刻考走! 纪元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快点学! 快点考! 蔡丰岚默默念道:“都说了他是纪元,你们还不信。” 五月过去,六月依旧是酷暑。 县学学生依旧用功。 纪元看看外面的日头,还好他的手心没汗,翻书的时候不会损伤书本。 七月天气转凉,日子一天比一天快。 纪元也从罗博士那知道,年底的升堂考他可以参加。 但有一个条件。 那就是年底的岁考,必须还是第一。 若非第一,就没有资格参与升堂考核。 毕竟按照县学的规矩,学完五经才可以升入乙等堂。 纪元虽学了,明面上却是自学。 要是其他学生也说自己自学了,一定要参加考核,那答应还是不答应? 不答应,就像是专门为纪元开的后门。 答应,那大家一窝蜂地考试,跟岁考又有什么区别。 教谕干脆定下这个规矩。 就算没在县学学完五经,却能在岁考里考了第一的,有资格去升堂考。 不仅今年如此,以后年年都是这样。 大家也会心服口服。 岁考第一才有资格参加,便是设了限制。 纪元心中感激,学习自然更加用功。 罗博士那的读书感悟,他一篇篇交着,竟然已经厚厚一摞。 罗博士让他自己装订好,等到年底,重新温习自己写的感悟,看看能不能有新的想法。 房老夫子则开始让他着笔练习画画的基本技法。 这跟之前的线条又有些区别,像是更进一步,把之前粗犷的线条更细致。 如今就跟书法有所区分。 首先是笔法,这点纪元已经掌握。 点,勾,染,挑,扫等等,算是基础用笔。 接着是用墨。 之前说山水画,用墨极为讲究。 用墨也在用水,水跟墨的调和是画画的重点。 或浓或淡或清或浊,都有讲究。 而用墨又很难教,这更近乎一种感觉,一幅画的好坏,墨调的好坏,占了很大比重。 什么样的画面,用什么样的墨,也是极深的学问。 单着一点,就够很多人学一辈子。 用色着色,加上笔法的运用。 只能让画者渐渐领悟。 房老夫子道:“同你说了那么多,也不是让你怕。” “无论道理有多深,跟练字一样,先练再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 房老夫子的教学方法跟其他夫子有些不同。 传统的学法,是不讲方法,多讲“功夫在画外”。 这个画外,指的便是其他文人雅客的玩意儿,文化哲学历史,以及音乐篆刻等等。 让学生先感受其意境,方能下笔如有神。 房老夫子的方法却是一定要实地观察。 从一草一木开始,从一花一石开始。 纪元听着,这倒像是他那个时代的西方学院派。 重分析,重系统。 写意的山水谁都想学,可不到那种境界,很难有所成就。 房老夫子亲自走遍大好山河,是在具体的环境下练习的画技。 说完特点,房老夫子取出一幅临摹的《溪山行旅图》出来,这是典型的宋代北派山石画。 山石的特色很有北派的感觉,山石阳刚峭拔,在画里也有体现。 纪元看着,便想到安纪村后面的山,确实有这种感觉。 不仅如此,上辈子爬过的许多北方山脉,以及电视里看的巍峨高山,都在脑子里具象化了。 就像南派的画作拿出来,他也能想到江南山石的低缓秀丽。 又看完几幅不同派系的画,房老夫子却不让他去练,而是拿出一张松柏图。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7 首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