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 狄昭昭照着祖父的要求,把自己所答的复写出来。 狄松实看了,夸他答得不错,又道:“捎带去给你师父也看看,看完心中有底,也安心些。” 萧徽见他带着复写的文章来,也好奇的伸手拿来看,想看看自己小徒弟考得怎么样,看完感觉很满意,他一直教导小徒弟,知道他有多聪慧,连数百个细微的指印,仔细看一遍都能略略记住,哪里需要太担心? 相比狄松实的内敛,萧徽就直截了当多了:“这要是取不上,我去给杜成秋那家伙眼睛上糊屎壳郎滚的球。” 狄昭昭失笑,能让师父用这个口气说话,也不知杜大人又是何时得了师父恩惠,成了熟络的友人? 萧徽又坐下来,摆了茶点、果品,捧着这份答卷里的文章、诗词,细细品读起来,啧啧道:“你这文辞愈发大气了。” 狄昭昭也坐在一旁,陪着师父喝茶:“也是这几年经的事多了,见得广袤疆土,眼界开阔了。” 萧徽瞥他,好笑道:“你这说话的谦虚劲儿,可和笔下文字全然不同。” 狄昭昭疑惑:“哪里不同?” “你这字里行间意气飞扬,英气勃发,哪有嘴上说的这么谦虚?” 此刻闲聊着的师徒俩,不知道约莫半月后,封闭的贡院内,也有阅卷官说出了同样的话。 “何等文章如此出挑,让诸位都记忆深刻?”主考官杜成秋问着,伸手从面前十份答卷中,取出好几名阅卷官推荐的一份。 他面前的那名官员,正襟危坐应道:“此文章着实大胆敢写,切入角度宏大,谈我朝疆域,谈诸军奋勇,言及国有危难四方众志。其辞恢弘滔滔乎如黄河之水奔涌而来,细处又不失情理,通阅全场,再无第二人胆敢如此着墨,当真是壮志凌云写春秋,意气风发绘宏图。” 主考官有些惊讶地抬了抬眼皮。 他略略点头,又看向下一位:“童大夫也如此认为?” 被问的童大夫点头表示赞同:“文词更优、意义更深的不是没有,但那种字里行间透出的气魄和文骨,实在让人震撼,看过之后,再看旁的总感觉少了些滋味。” “不仅如此,”又有一位阅卷官出声,“不仅笔力浩荡豪迈,可见其胸怀壮志。落眼细微处,用典多且精,还每每有出人意料之巧思、可谓博古通今,此学子的见识、才学也是一等一的。” 经他这一说,阅卷官们顿时想起来了,为什么唯独这份答卷,印象最深刻——因为他们被迫慢下来了。 在成千上万份答卷里,针对同样的题目作答,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新意?考生所思所想,又有几人能超越阅卷官的知识范畴? 故而大多数答卷,飞快扫过去,便知道其水平了。 但在阅这份卷的时候,在看到许多又巧又精的用典后,脑子下意识被牵扯住:竟然还能如此作想? 思索中,速度就不知不觉慢下来了。 这就要从狄昭昭师徒俩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说起了,犹记得一本千字文,都能让师徒俩兴致勃勃的讨论若杀神白起干起了青天老爷的行当会如何? 又或许与狄先裕偶尔从上帝视角、以超前的思维看这个朝代的某些事有关,耳濡目染中,就慢慢染上了。 自幼好奇宝宝似的小昭昭估计也不会想到,自己求学时无心地十万个为什么,还会带来这样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成秋听一个个阅卷官都这样说,甚至有种是不是被买通了的离奇感,要知道文人相轻才是常态。 他目光巡视了一圈,不由低头看向手上这份答卷。 而考完的狄昭昭,可没有任何烦恼。 他兴冲冲地关心着阅兵大典准备的情况,然后就听到爹爹的激情吼叫——把书卷成卷举在嘴前,放声激情的歌唱着铿锵的战歌。 跑调版!但演唱者本人似乎并不这么觉得,还唱得沉醉地时而后仰时而弯腰。 狄昭昭惊掉了下巴:“我终于知道我唱歌像谁了。”
第154章 会元 杜成秋等一众考官经过一番争论, 将最优的十份答卷都评议了一遍。 期间对桌上这些答卷的名次争论不休,不乏分歧。但总归在规定时限内,核实好了排名, 确认无误后上报朝廷,只等待拆除糊名后拟榜。 拆除糊名后,看到最上方的名字,杜成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名单呈交上去,也送了一份去礼部,以便礼部安排张贴公榜。 春闱放榜了。 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五湖四海的学子,各家的小厮侍从, 看热闹的百姓, 当看到礼部官员拿着一张又长又大的红榜出现,人群瞬间沸腾。 在隔着两条街的大理寺衙,狄松实手持卷宗, 却难得心不在焉。 大理寺的官吏和差役, 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低声议论着。 “咱大人就是太倔,去礼部转悠一圈, 打听一下,不就知道情况了?” “要我说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就不信咱大理寺的小神探取不中, 那一手你们又不是没见识过?不会还有人以为光靠眼睛, 不靠脑子, 就能找出那么多指印,用血迹把现场还原得好像亲眼见过似的?” “这一样吗?感觉好些会念书的大人, 来了咱大理寺看着案子也没什么好办法。” 牛武志从门外大步走来, 看到手下一群人凑在一起, 过来把人轰散,又忙踏上一段青石板路,推门报喜道:“大人,大喜啊!” 狄松实忙放下卷宗站起:“取中了?名次如何?” 即使早就看过文章,心里有准备,但此刻狄松实脸上仍然难掩欣喜激动之色。 当年他一路走来,艰难重重,一无名师指点,二无先者领路。只凭自己理解,对书经的诠释哪能有世代传家的书香世家、勋贵学子深刻?见识就更短浅了。 如今狄家三代中皆有人入仕,他们狄家当真在官场中稳稳扎根了! 再也不是那官海中的无根浮萍,稍有巨浪就能卷得无影无踪。 即使现在每一代都暂时只是独苗苗,但无疑一代比一代有更优渥的条件,这就是家族兴旺之相啊! 狄松实眼角都微微湿润,从前那个在云梦的孤傲少年,可从不敢想还能有如今盛景,眼瞧着就要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是会元!我在看榜的时候可听大伙说,十五岁的会元,简直闻所未闻,千古奇谈!”牛武志语气激动,无不自豪的说。 狄松实闻言也一惊,身体都恍了一下,手连忙扶着身前的桌案。他当然知道昭哥儿的文章无可挑剔,还知道这是萧徽还有他和诸多名师教导过的结果,更知道这是昭哥儿自幼便知晓参与侦案磨砺出的眼界、思维。 但即使他都知道,但也不敢想才十五岁的少年,能在春闱夺得会元的事。 狄家被派来报喜的小厮,也拿着小牌通过了门口,一溜烟小跑进来,喜气洋洋的模样,消息瞬间就传开了。 这消息就跟带了火星落进了干柴草垛,大理寺轰然一下炸开了锅。 差役们顿时聚在一起,神色欢喜,忍不住面带期色:“小神探肯定会来我们大理寺吧?” “哈哈哈那当然!我想到那个场景就感觉浑身都激动起来了,我倒要看看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敢犯在我们手里。” 还有平日里狄松实器重的官员、差役,无不面带喜色的走进狄松实这间衙署公房,贺喜声不断:“喜讯如风拂门楣,儿郎进士展雄才,狄寺卿好事连连,可要请咱们吃茶啊!”“今日上衙就听有喜鹊在叫,原来是狄寺卿家有如此喜事。”“十五岁的会元,纵观古今,也是凤毛麟角,实在让人惊叹!” 这些贺喜的人其实心里门清,依照狄昭在皇帝那儿落下的印象,还有未赏的大功绩,此番殿试若无意外,怕是要出□□。 十五岁的□□,称上一句“千古奇闻”都不为过。 只是殿试还未到,这话不方便宣诸于口罢了。 狄松实自然笑着连连应是,拱手道:“改日,改日一定请大家吃茶。” 到午时休息,狄松实忙从大理寺回家。 回家就看到狄府门庭若市,门外那条巷子来往都是马车,全都是登门贺喜送礼的,有亲自来的,也有派遣家中得力管事来的。门口车水马龙中,唱礼声不断,衬得狄府大门都好像变小了。 这也是自然,狄府当初是按照京中五品官的规格置下的家宅。 家中人不多,也没有讲究奢靡和排场的,住起来也算宽敞舒心。 只是谁也没想到,时光流转,已然换了一片天地。这曾经让人艳羡,让咸鱼兴奋得嗷嗷叫的家宅和家产,如今也有显得拥挤狭小的一天。 徐氏领着儿子媳妇孙儿待客,才送几位宾客离开,就看到狄松实罕见的在正午时分归家,她欢喜地迎上去。 等送走了最后一批宾客,家中膳食也备好了。 徐氏笑容就没落下去过,好像一夜年轻了十岁,他问:“有如此喜事,咱家是不是要摆回酒?” 顾筠也喜上眉梢:“自然是要摆的,不过怕是要等殿试之后了。”顾筠心中算了算,公爹官场中的好友,夫君自幼一起长大的兄弟,她娘家的人,婆婆娘家的亲友,还有方才来送贺礼的武将、还有她摸不清缘由的文臣……这林林总总算下来,偌大一场盛宴。 从前,这可是只有那些个有底蕴的豪门大族才能操办的喜事,她们这些京中小官家里,只有想办法弄到请帖去参加的份。 她依稀还记得,年幼时,庶妹为了一张盛宴的请帖,连续好些天和她别针脚,如今,竟然全然换了一份境遇,可以由她来牵头举办这样的盛宴了,当真像是做梦一样。 狄松实接道:“自然是要等殿试之后了。”即使是狄松实,在今日这样的大喜日子,也不会提戒骄戒躁,莫要得意忘形之类提点的话。 还笑赞道:“昭哥儿当真出息!” 眼瞧现在的架势,怕是家中还要添上一块敕造的【连中三元】的匾额,更要在族谱上记下旷世一笔了! 不过狄松实只在心里想想,按捺住了心中激动,不会在此时说出口,免得平添压力。 狄昭昭趁着大人说话,飞快夹了几个糖葫芦球,一口一个,满足得眼睛都眯起来。 听着满堂喜声,眼见满目喜色,被夸的小少年悄悄挺起胸膛,直了背脊,竖起耳朵,感觉糖葫芦球都好吃了许多。 话题从办酒,到昭哥儿出息,再到挑选吉日开族谱,最后甚至到早早备好石头,在家乡老宅立石碑、修牌坊。 咸鱼的表情,从(^_^)变成了(0.0) 狄先裕原以为摆酒就已经很大张旗鼓了,没见那么多话本里,都是什么不宜声张,家里小请几桌之类的。 没想到最后竟然夸张到不仅要选吉日开族谱,还要立石碑、修牌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55 首页 上一页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