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馆陶大长公主提的要求,有当一事的,也有不当一回事的。 不过,重点难道不是,馆陶大长公主的造纸术是从何而来的? 然后有人就提醒了,宫里呢,不会有人忘记宫中其实是第一个用纸的吧。据说是那位泰永公主让人弄出来的。 哦,泰永公主! 听着刘挽的名号,不少人的心情都很复杂,他们挺想说,一个公主家家的,虽然他们大汉也不是没有对皇帝影响很大的公主,如馆陶大长公主,如平阳长公主。但她们两个日常也就仗着皇帝的势多要些赏赐,多得些田地而已,怎么刘挽这位公主不按牌理出牌呢。 属实也是因为刘挽近些日子干的事不少,一桩桩一件件论起来,大家多少也听到了风声。刘挽又不是想瞒事的主儿,有刘彻给她当靠山,她又把自己定位为帮刘彻干活的人,那,自不用说,放开的干,谁要是不长眼的惹到她,她能搞定就搞定,不能搞定就让刘彻出面,她无所畏惧。 此时被提醒的朝臣们看着面前的纸,纷纷都出手了,不得不承认,确实比他们弄出来的要好。 “馆陶大长公主那儿该不会是藏了私吧。”有人冒出这句话,没办法,这刚过去多少天,他们瞧着这纸的质量可比他们各家的都要好。 “别忘了馆陶大长公主那儿提的条件。但凡要不是有底气,敢那样要求人?”有人就不得不提醒一个个想找馆陶大长公主算账的人们,造纸术都能弄出来,谁规定这纸制的法子不能一直改进。 得,这话成功让人闭嘴了。确实。不会有人觉得改进造纸术是虚的吧? “谁写的?”比起有人关注纸,那必须更得有人关注纸上所写的内容。 “陛下没说。”刘彻只将东西交给他们看,可没有说过是谁写的。“咱们这里未必有人能想得出如此详细的流程。” 看完的不只是一个人,也就有人如实的夸赞上一句。同时也生出疑惑,刘彻在哪儿又得了一个人才了? “与其说陛下让我们看着往里头填内容,不如说陛下是让我们多学着点。”末了还有人觉得不够扎心,故而又补上一句。 “让我瞧瞧。”听听一个个都说得玄乎,可不就把人的好奇心全都提起来了。不二话,看看,都让他们看看,没道理他们没看就认了这一个个的夸赞是吧。 等一个个的看完了,好吧,没有夸错。 “陛下看来是铁了心了推行安容处。”末了还得一起说说现实的情况,刘彻的意思谁看了不都明白,他打定主意按上面的办事了呢,一干臣子现在只需要把计划给他写好,然后给他挑几个能办事的人负责此事。 “走,我们去找陛下。”要是在各州县都推行,这真是好大的一笔支出,钱的事就是大事,刘彻那一副不把钱当回事的态度,不用说,一干臣子心里都嘀咕,不太相信。 刘挽早就在未央宫等着了,昨天司南的事忘记说了,她可不是练完了功,听完了课立刻赶来未央宫等着。 正好,趁机还能从刘彻那儿拿几本书看看。 刘彻下朝回来就看到她拿着书看得入迷,刘彻悄悄走了过去,一眼看到刘挽看的内容,《韩非子》。刘彻挑了挑眉,他是从来不管刘挽看哪一类的书,就好像对霍去病也不要求。 结果这两个人都不按牌理出牌,儒家的事他们都极少看,反倒是这法家的书,他们两个都看得相当的入迷,甚至可以说是反复观看。 “今天不出宫?”刘彻看了半响,刘挽都没有发现他这个老父亲在这儿,刘彻不得不出声。 刘挽赶紧起身同刘彻作一揖,刘彻已然挥手让她大可免了。 “昨天墨家研究出来一样东西忘记跟父皇说了。”刘挽也不绕弯子,赶紧把司南拿出来。刘彻刚看了一个盒子模样的东西,无奈的道:“是何好物?” “可以指明方向的好东西。”刘挽就不相信刘彻听清后还能是这样全然不怎么在意的态度。 华刻正为刘彻脱去身上的长袍,听到刘挽说话的刘彻震惊的抬头望向刘挽,同时也追问:“果真?” 不怪刘彻有此疑惑,谁不得有。 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东西,结果倒好,刘挽拿出来了。 “父皇不信咱们来试试。”刘挽当然知道刘彻是不太相信的,确实是有些太让人难以相信。 那好说,用事实证明就好。 “父皇跟我们。”刘挽招呼刘彻赶紧换上常服,是不是,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刘彻比谁都提迫切的想要知道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东西了,赶紧跟着刘挽一道出去。刘挽立刻将司南摆出来,不管他们怎么转方向,这盒里的针都指向一个方向,南方。 刘彻惊奇无比,刘挽却在这个时候道:“不过司南也是有缺陷的,比如,如果我们拿着一块大的兹石,就可以让它改变方向。” 话说着刘挽已然亲自上手示范,且让刘彻亲眼看到,那指向南的针是如何随着她手中的兹石动而转移方向。 如此的神奇,刘彻算是长见识了。 “墨家。墨家。”刘彻喃唔着,刘挽笑笑问:“父皇,墨家有用的吧?” 墨家一而再,再而三研究出来的东西,刘彻能说得出他们没有用的话吗? “父皇,当赏。”刘挽必须向刘彻讨赏,这可是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有了司南,指南针还会远吗?得继续激励人研究下去的呢。还得要提高这些人的地位,让以后的大汉都得看重各种科研人员,别让他们的心血付之东流了。 “赏,重赏。”刘彻是吝啬的人吗?必须得不是。 想他们进击匈奴,为何有人无功而返,还不是因为在草原上迷路了? “此物名为司南。研究出来的人就叫司南,其功其绩当为后世所记。司南之名,也与此物贴切。”刘挽得了刘彻一句肯定的回答,也得将名字的事说出来。 “甚好。”刘彻只要东西好,取为何名已然不重要。 “此物不可外流。”刘彻想了想立刻叮嘱刘挽一句,这样的东西在他们手里是利器,落在别人手里对他们大汉就不是好事了,不得不防。 刘挽一天天想着挣钱,刘彻倒不怕刘挽不识大体,只不过多少有些不放心,叮嘱一句无大错。 “父皇放心。”刘挽能不知轻重。暂时这种在军事上有助益,又是超前的东西,技术就得掌握在自己人的手里。 刘彻思来想去道:“墨家,该优待优待,总而言之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别人的刀。” 可以说,做出司南来的墨家人从此在刘彻这儿不一样了,他必须要想办法把人留住。 “父皇放心,孩儿知道该怎么办。”刘挽有数着呢,她一直都对墨家人以礼相待不是吗? 【作者有话说】 我又来了~困了,睡觉,各位晚安吧!
第134章 我出钱我说了算 父女二人聊得那叫一个畅快, 寻着刘彻而来的朝臣得知刘彻领着刘挽在花园内,不知试起何物,好吧,他们还是得寻着过来。 “陛下。公主。”刘挽对众臣们来说那是相当熟悉的存在, 谁让刘彻去哪儿都带着。论起国家大事也从来不让刘挽避着, 反而当着他们的面还问问起刘挽的意见。 一干臣子们倒是挺想无视刘挽的, 架不住刘彻在眼前, 他们敢不把刘彻这个最疼爱的女儿放在心上吗? 况且,刘挽那额头上的伤, 也让他们想起最近的流言蜚语。最后又都默默决定不提, 毕竟关系宫中之事, 他们管那不是讨人嫌? 刘彻一眼便瞧到他们手中拿的正是刘挽写的安容处一应章程的纸, “商量出章程了吗?” “此事不如由御史大夫负责?”安容处的相关流程,如何开展,如何监督拨款都已经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今他们这些人所需要做的分明就是安排人推行。一路走进来, 其实大家也都在想,到底由谁来负责此事? 想来想去,不如让御史大夫来。 刘彻立刻问刘挽道:“泰永怎么看?” “不妥,御史监察百官不能自察,此事不如由宗人府负责。”刘挽提出反对意见,理由也挺充足的。但她提议的宗人府负责。 刘彻无声询问。 “宗人府管的是王室宗亲, 要说三公九卿里最闲的莫过于他们了。既如此, 没道理由着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做事。正好, 此乃大善之事, 就让他们都出面。百官监察。”刘挽立刻将其中的道理同刘彻道来, 刘彻微拧眉头,刘挽已然继续道:“让各位姑母和姑祖母负责。” 咦,此话一出,刘彻最顾忌的问题完全解决了。 让王室宗亲们出面,刘彻怕他们借机生事,可若是公主们呢? “陛下,臣以为不妥。”刘彻认为不错的事,那朝臣们有意见了,让公主们出面办事,这算什么事,岂不是说,往后公主们都可以参政了? 不成不成,万万不成。 “姑母和姑祖母们也是闲来无事,又都是能干的人。把事情交给别的人来做,岂不又是一笔支出。再说了,这才刚开始,让姑母和姑祖母试试,要是办得好,又确定事情可行,那就继续办,到底让谁来专门负责此事,再议就是。也不急于一时对不对?”刘挽确实存了点别的心思,怎么说也是她出的钱,她出钱,那不得找愿意听她话的人来把事情办好? 刷刷名望这种事,大汉的公主们会不乐意吗? 不会。她们一准都会努力把这桩事办好,办得妥妥当当。 “陛下,此事也不是不可以放一放。”眼看刘彻这就要点头同意刘挽的方案了,那不行,让一群公主跟他们抢事儿办,还不如不办。 刘彻其实相当清楚各方的心思,刘挽那一句省钱,又给刘彻省心,还能专门刷他们老刘家的名望,敢问刘彻能舍得不答应? 不舍得。 朝臣们就想把这件事抢回去,为的也很清楚,功绩,名声。 事情办好,这可是相当刷名望的。 放一放,刘彻又问刘挽了,“泰永?” 刘挽岂不知道此事明摆着是刘彻既得利又有名,他不在意谁负责,只是想要尽快落实下来。 “朝廷不出面,孩儿自己一个人也是能办的。反正钱由我来拨。”刘挽不介意让在场的人明白一点,钱由她来出,这才是推行安容处的根本。朝廷出面,得了好声的是刘彻,朝廷不出面,刘挽有钱还怕干不好这点事? 一群臣子本来挺高兴的,觉得刘彻可能也不是不会改主意,大家商量着来。结果他们听到了什么? 钱是刘挽出的? “孩儿是觉得,这样的善事,由朝廷出面,何尝不是在向天下人证明,咱们大汉的天子,臣子,将百姓之苦放在心上。不想一片为父皇为朝廷之心,终是抵不过有人的私心。”刘挽沮丧的低下头,显而易见的对朝臣们的失望。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72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