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衡很辛苦的在一旁忍住笑。 “谁?”柳氏惊诧的问。 “赵郡王。”周自衡解释道,“他邀请我与四娘明日去郡王府做客。” 柳氏:…… 那的确是推不了。不过这俩怎么又和赵郡王扯上了关系?邀请她儿子倒也罢了,怎么连徐四娘也要邀请?她都还没去过郡王府呢! 不过,不等她问出来,管事匆匆忙忙赶过来:“娘子,娘子!皇宫来人了!还带来了皇上的口谕,说是要让十三郎和四娘子立刻进宫!” 周府的正堂。 来传口谕的内侍面色慈和,笑眯眯的道:“周录事,徐神医,陛下和皇后娘娘正在宫中等着二位,还请即刻随我进宫罢!” 柳氏恍恍惚惚。 怎么连皇上和皇后都想要见徐四娘?徐神医又是谁?!
第87章 兴道坊的大门出来,就是朱雀大街,它是整个长安城的中轴线,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朱雀门横跨于大街之上。不过,普通老百姓只能去到朱雀门往南的街道部分,跨过朱雀门便进入到了皇城的范围内。 内侍向把守朱雀门的羽林卫出示了腰牌,卫兵一挥手便放他们进去了。 通过朱雀门洞之后,豁然开朗,街道宽阔,两边高墙竖立,布局严谨,显出皇家气派。但这里还不是宫殿,而只是皇城,是六部还有军卫们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办公的场所。穿过这座皇城,看到了承天门,这才真正来到了太极宫。 太极宫的守卫要比皇城严密得多,即使验过了腰牌还要确保他们的身上没有携带武器,确认之后才让他们进去。 周自衡和徐清麦当然想要好好的看一看这座消失在历史上的宫殿,但是第一次前来还是需要谨慎一点,因此并没有四处张望。但偶尔的一瞥,已经足够让两人震惊。它的规模宏大,庄重典雅,更甚于后世的紫禁城。 宫墙连绵,根本看不到尽头。 内侍带着他们去了东宫,李世民现在依然还在这里办公和居住。原本是皇帝居住的太极宫,则依然被李渊住着。 “您随我去见陛下,”内侍对周自衡道,“至于徐娘子,自会有宫女带她去皇后所在的宜春宫。” 早有等候在这里的宫女盈盈上前,对着徐四娘福了一福:“徐娘子请随我来,娘娘等你已久。” 周自衡担心的看着她,用眼神问她有没有问题,徐清麦颔首,轻轻的捏了捏他的手,自己跟着宫女朝宜春宫走去。 周自衡站在原地,等她走远后才收回视线,对着内侍笑了笑: “公公见笑了,走吧。” “周录事伉俪情深,让人羡慕。”内侍温和道,“随我走这边。” 他带着周自衡去了丽正殿,这是东宫的主殿,两排穿着铁灰色盔甲的卫兵在檐下一字排开,手里持着的戟闪着森严的寒光。又有一队内侍站在旁边,等待着随时被召唤,他们身姿沉默,在高大的殿堂下更显得渺小,宽大的袖袍在风中瑟瑟抖动,成为了这里唯一可以拥有一线自由的物件。 周自衡低垂下眼,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皇家威仪。 李世民正在这里和一些心腹大臣议事,门口守着的太监传讯进去,很快就又出来了,笑容满面:“周录事,陛下让你即刻进去。” 他立刻整理了一下衣袍,穿过卫兵,跨过门槛,进入了丽正殿。 “臣,司农寺下辖润州屯录事周纯周自衡,见过陛下!” 他双手向前,弯下腰来,行了一个无比标准的拜礼,这一刻,周自衡无比庆幸大唐觐见皇帝并不用下跪。只有在祭祀时,皇帝代表上天,才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礼。 很快,他就听到一个沉稳但是年轻的声音传来,那声音还带着些好奇与笑意: “起来吧。” 周自衡抬起头,内心不免激动之情,但面上仍旧强装镇定从容的看向坐在宽大主位上的那个穿着明黄色圆领袍衫的男人。他大概三十岁左右的年纪,看上去雄姿英俊,仪表非凡,尤其是一双凤目中神光熠熠,虽然只是闲适的坐着,但宛如收敛起了利爪的猛虎,身上威仪让人不由自主的就想要臣服。 周自衡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李世民被打压这么多年,他身边的谋士与武将们依然不离不弃。 至于两侧坐着的那几位……那个头戴毡帽,面容阴沉,头发还有些卷曲的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长孙无忌;而那个胖胖的脸上挂着和气笑容的应该是房玄龄;房玄龄旁边那位瘦弱的可能是杜如晦? 他还看到了许久未见的魏徵,魏徵对他露出淡淡的微笑。 李世民的凤目看了过来,周自衡立刻低垂下眼去。 嗯,也不能一直盯着看…… “周十三,朕总算是见到你了,”李世民爽朗的笑起来,十分亲和,“这些时日,朕从不同人的口中都听到对你的描述,于是便也在想你会是什么模样,没想到,你却不像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他带着些好奇:“你看上去和长安城中那些舞文弄墨的书生们并无二样,怎的却如此深谙农桑稼穑之道?” 周自衡原以为他会开始问工作相关,没想到他不按常理出牌,一开始就问这个问题。 好在他早有准备,恭谨道:“微臣小时候也学过一些农事,对其颇感兴趣。去到润州屯之后,一开始也曾唉声叹气,颓废许久。后来才想明白农事才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才重新的振作起来 “至于深谙,微臣不过是看了几本农书,学到了一些知识,并且能够将其和实际结合起来而已。” 李世民挑起眉:“看了几本农书就能够超越种田几十年的老农?让整个润州屯的粮食产量提升了三分之一多?那朕是不是应该给所有屯都发几本农书下去?” 周自衡从容道:“陛下,农书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是重要的学问。但是它只是理论性的,应用到实际却还需要因地制宜,每一个地方的土壤和天气、水文都不一样,如果生搬硬套那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润州屯的粮食增产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缺一不可,并非臣一人之功。” 李世民轻笑:“倒也谦虚。” 他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没有那么谦虚。 周自衡状似腼腆的笑了笑:“微臣当时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成功,所以才打算拿甲字屯作为试验田。如果甲字屯成功了,才能将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地方。” 他又解释了一下何为试验田。 长孙无忌皱眉:“可你自己说每一个地方的土壤与天气水文都不一样,那甲字屯的经验岂不是也只适合甲字屯?” 周自衡道:“细微的差异可以忽略,只需按照大的气候和水文上来划分。事实上,臣认为甲字屯的经验,在江南一地都可以通用。” 若不是怕过于惊世骇俗,他都想让他们拿张舆图来,好好的给他们讲一讲地理划分。 一旁的房玄龄忽然问道:“可若是甲字屯失败了呢?” “那自然是回看这个过程中到底是哪里发生了错误,然后重新再来。”周自衡不假思索的道,“魏左丞应该见过我让那些屯户们做的每日记录,正是为了方便时时往回看,为下一次的改进做基础准备。” 魏徵现在已经是尚书左丞。 他对着李世民点了点头:“的确,当时臣还觉得有些讶异,连每日气候如何,浇了多少水都需要详细记录在案是否过于繁琐麻烦。” 李世民也觉得讶异,没想到他这地居然种得这么细致。 周自衡笑道:“这就是试验田的意义所在了。” 他将自己当时对试验田的一些设置娓娓道来,忽然就理会了之前徐清麦和自己说过的话——她从姑苏回来后,说与名医们谈医论道就像是毕业答辩,他现在感觉就是如此。 好在,这“毕业论文”的确是他亲手所写,无论对方提什么刁钻的问题,他都能回答得出,而且逻辑严密。 听到后面的时候,李世民的眼中已经带上了赞赏之色。 “橘生南方则为橘,橘生于北方则为枳。”他对房玄龄等感叹道,“种田如此,其实朝廷的政令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他倒是完全认同周自衡所说的“农学也是一门学问”这个观点了。 李世民敲了敲自己案几上摆放着的那一堆奏折,这些都是之前润州屯上报来的公文,以及魏徵当时在江宁县“调研”后写下的文章。 他沉吟了一下,问道:“周十三,你对江南怎么看?” 周自衡心中思忖皇帝是要问江南的农事怎么样还是问江南怎么样?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大了。不过,他觉得自己现如今还是不要贸然的指点江山,便老实的从农业的角度来回答: “江南之地,现在还没有大面积开发,不过微臣觉得,若是能够勤修水利,围垦造田,不出十年,它必然会成为膏腴之地,天下粮仓!” 李世民有些动容:“天下粮仓?” 这是让每一个皇帝都会在意的字眼。如今的天下粮仓是和河东和山东之地,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地的士族地位高,被争相拉拢。他们手中有粮,自然就有人! 可如今,一个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站在他面前对他断言,大唐将会再多一个天下粮仓! 他眯起眼:“此话怎讲?” “陛下,这恐怕要从气候与五谷之间的关系讲起……”周自衡道,“说来就话长了。” 李世民瞅他一眼,笑了起来,对旁边内侍道:“来,给周录事搬个坐席,让他坐下慢慢说。” 周自衡瞪大眼睛:“陛下,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他是怕他们没那个耐心在这儿听他科普,其实顺便也试探一下如今大唐的上层们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朕让你坐你就坐,无需忸怩。”李世民挥了挥手。 房玄龄等人此时也都坐着,周自衡看了看,谢恩之后便也坦然受之。 “如今我大唐主要是种麦与粟,水稻集中在南方。这是由于水稻喜热喜水,”他侃侃而谈,“而江南一带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如今江南一带有些田庄里实行稻麦复种。” 魏徵:“何为稻麦复种?” 周自衡愣了一瞬,之前他给他解释过呀,但他很快明白过来,这是魏徵让他解释给其他人听呢。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85 首页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