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样,气势不能输。 他看着眼前连成一片的田地:“这里就是靠近江宁县最近的那一部分屯田?” 杨思鲁回道:“是,咱们一共八个小屯,江宁县两个,这是其中之一,剩下那个比较偏远。至于其他的,在丹阳、金坛、句容周边。” 周自衡看向眼前的田地。 润州屯的屯田面积不算大,大概一百二十顷左右,也就是一万两千亩地,这个面积在司农寺几十个屯里面排倒数第三。他眼前的这个小屯,需要耕种的面积是一千三百多亩。 这一千三百多亩并没有连在一起,眼前这块算是主要耕作区,相对开阔,一直从他脚下延续到远处的山脚,看上去还像模像样。 他想起之前在马上看到的民田,有一些被茂盛的植被和细碎的水域以及沼泽地、山地等分割成一块一块,可想而知农人们平日耕作极为不便。 “宁镇丘陵啊……”周自衡喃喃自语,“果然还是比不上平原。” 隔壁的太湖平原和甬绍平原,一马平川,地理条件比这边好多了。这也是润州屯的农业收成一直都比不上临近越州和苏州的缘故。 他蹲下来,丝毫不嫌弃的用手从田里面掬起一捧土来,然后仔细的用手指捻了捻,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能得出结论:“土质黏重,透水性差。” 周自衡将手中黄土放回田里,拍了拍手站了起来,摇了摇头,有点不太满意——这时候的土质熟化程度显然是不如千年后的,千年后江南地区的土已经是成熟的水稻土,现在却还很原始。 看来,工作还需要一项一项做,任重道远啊! 他在心中已经瞬间列了好几个事项。 杨思鲁欲言又止。 周自衡瞥他一眼:“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杨思鲁恭敬的:“周录事,您到底想做什么呢?” 周自衡看着年轻人疑惑却不失干净的双眼,笑了笑,转而问他:“杨思鲁,你记得上一年,这个小屯的收成是多少吗?” “稻子收了两千五百二十石,麦子收了五百八十八石,粟收了四百七十石,糜……”杨思鲁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看得出来这些数据他很熟悉。 周自衡赞赏的看他一眼:“这里稻子一共种了一千四百亩,每亩的产量还不足两石,而麦子的亩产甚至还不足一石,只有七斗!整个润州屯,一万两千亩地,过半种稻,最后稻子的收成还不足一万石!你不觉得这样的产量实在是少得可怜吗?” 杨思鲁的神情变得凝重了,他不知自己的这位上官忽然问这个是什么意图,犹豫了一下:“咱们这里的产量本来就不如关中地区……” “不!”周自衡打断他,他挑眉道:“我有办法,可以让这里的产量超过关中!” 杨思鲁张大嘴:“……啊?” 他想说,周录事您今天抽什么风?开玩笑吗?但看这样子也不像是开玩笑啊! 且不说杨思鲁在风中凌乱,正在田里工作的屯户看到有骑马前来的人,还有熟人,立刻过来见礼。 “杨掌固。” 掌固是杨思鲁的职位,顾名思义,掌管仓库和一些固定资产,给屯户分发种子和农具等。而屯中这样的掌固有四位,杨思鲁负责的就是江宁县两个屯。 “这位是?”来人显然不认识周自衡,还需要杨思鲁的介绍,“……原来是周录事,小的见过周录事。” 这人叫丁老三,四十多岁的年纪,但在繁重的农活和风吹日晒下看上去像是五十多岁了,他是这个小屯的屯正,管理这边的屯户们。 “周录事今日前来,不知有何吩咐?”丁老三有些忐忑不安。 掌固和几位小吏会经常往这边来,屯监和屯副一年能来一次已经算不错了,而主簿和录事他从来没有见过。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当他听到周自衡说想要了解一下屯里面的春耕准备工作,他就更忐忑了,生怕这什么也不懂、细皮嫩肉的公子哥儿胡乱出点主意。 但既然上官问了,那就要回答。 丁老三一面带周自衡看看屯里现在在干的活儿,一面向他介绍:“现在我们还在整地……等到秧苗长出来了,就可以把它移栽到田里了。” 周自衡安静听,并不插嘴。 然后,就在丁老三悬着的心慢慢放下的时候,他就听到这位周录事问自己:“等一下,你们在播种之前不会将水稻进行浸种吗?” 丁老三一片茫然:……浸种?那是啥? 周自衡叹气,知道这在后世水稻耕作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如今还没有被推广开来,他明明记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是有提到过的。看来,这时候技术的传播速度还是要比自己想象中的更慢。 他将周围的屯户都召集过来,温和耐心的介绍了水稻浸种这项技术:“……总之,在播种之前给水稻浸种,可以提高稻种的发芽率,呃,可以让稻种发更多的芽,后续也能长得更好。” 他换了种屯户们可以听懂的表达方式。 讲完之后,围过来的屯户们却起了小小的骚乱。 有人大惊失色:“这种子泡这么久还能长出秧苗来吗?” 也有人无所谓:“应该没关系吧?稻子不就是长在水里面的吗?” 有人坚决反对:“早就泡烂了吧?上次我家晒好的稻子忽然遇到暴雨,都发霉了,可心疼死我了!” 有人赞同:“虽然稻谷喜水,但上次遇到洪灾,咱们的稻子都减产了大半。”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过几圈后,觉得这种新东西,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为好。 周自衡甚至听到有人带着怨气和讽刺的嘟囔:“要是听了他的,到时候种子被泡烂了,咱们颗粒无收,他却一点事也不会有,他可是高高在上的录事!” “就是。” 周自衡循声找到这个人,提高声音:“你,对,就是你,到我面前来!” 周围的空气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第19章 沉寂的氛围里,不少人把视线投向了被周自衡点名的那个人,甚至有人悄悄的从他身边离远了一点。 那是一个小个子。 他看上去年纪不大,也就十五六岁,穿着被洗得发白的已经看不太出原来颜色的,还有几个破洞的麻衣,在早春的风里显得有些单薄。他显然没想到周自衡会点自己的名,一时间有些错愕,以至于没有及时的低下头,也没来得及躲到后面去。 周自衡看着那个少年明显有些害怕但眼睛里却带着倔强的少年,声音变得更温和:“不要害怕,我并不打算责怪你,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低声道:“林十五。” 周自衡:……行吧,这很唐朝。 他问林十五:“你觉得浸种之法不可行?” 林十五沉默了一瞬,一咬牙,抬起头颅道:“我们这里的屯户都是世代为农种水稻,从未听过浸种一事。周录事听说是从长安来的贵人,您对种稻一事又有多了解呢? “假如我们听了您的,将水稻浸种,结果却发不出秧苗来,上面责罚下来,我们要怎么办?今年没有收成,您想让我们吃西北风吗?” 他们和朝廷的约定是每一亩的收成自家留四成,朝廷收走六成但提供种子和工具。这四成粮食,也就仅供自家的吃用,没了那就要挨饿。而那六成,交不上或者差太多就要挨罚。 所以林十五说到后面,怨气和讥讽简直溢于言表。 “你住嘴!”丁老三怒喝道,腰似乎弯得更厉害了:“周录事,您别怪他,他也是个苦命的孩子……” 周自衡摆了摆手:“我说了不会不怪他。” 他甚至还挺高兴的,正好可以借着林十五的话来开展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他看向林十五,反倒夸了他一句:“事实上,你不仅敢于直言,你的担心和顾虑也很有道理。” 现在的农人和他以前做项目的时候接触过的现代农民完全不同。后者已经建立起了对于知识的信服,他们会主动去请教专家,也乐于接受和自己观念里完全不一样的新知识。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有退路的。 可现在站在他面前的这一些屯户,他们没有受过教育,基本不识字,也没有见识过知识的威力,依靠的只有自己从祖辈那里传承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 只要有一季的收成落空,他们就可能会挨饿、生病、甚至被责骂被惩罚。 他们就像是地里的秸秆,风一吹来,就会倒下,然后再也爬不起来。① “在很久很久之前,那时候,你的先辈可能都还没有出生。”周自衡挥袖指着远处的田野,对站在他面前的林十五道,“那时候人们的种田方式和现在也完全不一样。没有沟垄,不用整地,他们随便将野稻谷的种子扔到地里面,能收多少粮食完全看老天爷的心情。 “后来,有聪明人发现,假使在播种之前先除去地里面的杂草,那稻子会长得更好。然后,又有人发现,用火将杂草烧掉,或者是用水将它们闷死,就可以将这些杂草变成田里的肥料,稻子又会长得好一些。 “于是,我们就学会了火耕水耨。” 清明刚过,春季的阳光洒下来,将所有人都笼罩在融融的暖意里。 屯户们都听得很认真,他们发现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周录事所说的话很好懂,甚至听着还有几分亲切。 “可是……”林十五还有些不服气,也有些不乐意。 周自衡扬起手,制止了他:“就像是之前出现过的那些方法一样,没有任何一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浸种之法也是如此。不过!”他环视了一下站在他面前的这些屯户,强调道:“我并不愿意逼迫你们,我知道你们想要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把稻子种下去。” 很多屯户点头。 春雨贵如油,但只有插好秧之后的春雨才是好春雨。这几天天气好,正好晒种。 “这样吧,”周自衡站在那儿,抛出自己刚想好的方案,“如果有人自愿加入我的浸种实验,假使后续发生了收成不好的情况,不管是多大的缺额,我都按照去年的亩产,出钱给他补上!如果不想要粮,想要钱,那也可以折算成市价。” 有人眼睛一亮,喊了出来:“周录事此言当真?” “周某人绝无虚言!”他将已经有点瞠目结舌的杨思鲁拉过来:“杨掌固可以给我见证,我们签字画押。” 他想要在润州屯干点实事,那就必须要先收服这些屯户,在他们心中树立起权威。 杨思鲁瞪大眼睛,还没想着说什么,背上就被周自衡拍了一下,于是立刻很乖觉的闭上了嘴。 屯户们躲远了一点,在窃窃私语,从肢体语言看得出来,应该讨论得很热切。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85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