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父皇、母后在,我们才能离开,有他们看着,荣亲王也许会有挫折,但是不会出大篓子。何况,我们的离开也未必是离开。” 长公主不明白,“何意?” “小景,你我在帝京,那些人就会因为忌惮你而按兵不动。但是不动,怎么会错呢,父皇想要的从来不是通过耗时间来解决这一切。”若非手下没有可用之人,端木帝恨不得将李丞相等人统统砍了。 只要科举顺利推进,十年内,这朝廷再无力丞相等人的立足之地。 “所以,要给他们机会犯错?” “不是犯错,那群人什么时候对过?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一错再错,甚至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小王爷觉得,李丞相这些人已经养了私兵,就必然有不臣之心,给他们个“机会”,让他们去孤注一掷地疯狂。 “话虽如此,但是编写教材的理由,父皇应该不会放我们离京的。一定会认为是承儿容不下我们,这样也不好。”除非有个“不得不”的理由,他们才能脱身离开。 定川百货收到小王爷的通知后,就开始在民间做宣传了,“蜂窝煤更久的燃烧时间,更好的燃烧效果,这个冬天让您不再寒冷。” 好些人都不没见过这东西,但是定川百货的东西从来没教人失望过。这蜂窝煤未卖先火,小王爷禁止任何店铺做实物展示,不是他小气,蜂窝煤的模样很好抄袭,但是不知道原料和配比,光做个形状可是不行的。 最害怕的就是使用不注意,弄个一氧化碳中毒,这可会要人命的。蜂窝煤居家使用,一定要注意通风,小王爷不仅打算卖蜂窝煤,还打算连着炉子一起卖。用这种炉子,标配的工具还有炉铲、火筷子、铁簸箕,这一套完全可以搞个捆绑销售。 这炉子和配套的工具都是铁制的,寻常百姓可能买不起,但是稍微有点家底的人家肯定是没问题的。这炉子就第一波赚钱,之后肯定一大堆人仿制,他能握在手里持续赚钱的也就只有蜂窝煤了。 小王爷这些日子忙的不可开交,除了编写农学和土木学的教材大纲,还要盯着各地土豆的产出情况,这可是今年的重头戏。土豆这的亩产高,对生长环境也不那么挑剔,只要能顺利推广开,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农学不仅是种地,小王爷有更多的想法,农耕社会中有什么比提高亩产更重要的呢?耕地,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也会更多。而他已经找到了土豆,即使没有红薯、玉米,这高产的作物也已经存在了。 剩下能做的就是两点,一是提高耕种的效率,这需要更合适、更高效的农具,以及更合理的播种、浇水、施肥;二是改良种子,他不知道在农耕社会需要多久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这是必须努力尝试的一步,因为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他现在也只能写个框架出来,好多东西需要试验、寻找数据。农学一事,是关国本,容不得半点马虎。 长公主也忙起来了,端木帝打算让长公主做第一届科举的主考官,她忙着制定考试规则、选拔考卷的评审人员。算学本身是有固定答案的,但是史书、明经这些可没有。这次的评审人员中就包括了澹台夫子。 只是文无第一,即便他们选定了澹台家来担大任,也不会只交给澹台一家,她需要找到其他合适的世家。长公主比小王爷更清楚平衡的意义,除了皇家,她不会允许这天下再出现一个大权独握的家族。 李贵妃似乎知道荣亲王的亲事定下来了,但是她的儿子的婚事还没有定下来。她怎么样也不明白,同样都是儿子,为什么端木帝就能忽视她的商儿这么多年。 眼看着儿子长大了,她一心想让儿子出宫建府,毕竟只有离开这座牢笼,他才有机会。“去把恭亲王请过来。” 端木帝不肯给她儿子选个好岳家,那她就自己来,她的商儿不仅会有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岳家,更会是未来的皇帝! 李贵妃感觉自己已经快被逼疯了,这十几年她甚至没能见到过端木帝。她到现在也不后悔给端木帝下药,只恨自己当初太过心软,那药下的不够重,怎么能只有她一个人守活寡呢?李贵妃眼里的恨意让她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疯狂。 整个贵妃宫都是静悄悄的,从十几年前端木帝夺门而出以后,这里似乎就成了冷宫。宫人们自然不敢怠慢李贵妃,毕竟她的父亲是权倾朝野的相爷,但是谁都知道李贵妃不得帝心。在这伺候的宫人,都没什么念想了,活到能离宫就好。 不多时,恭亲王就来了,“母妃。” 李贵妃见到儿子的时候,表情又变了回去,“商儿,你想要个什么样的妻子?” 端木少商虽然骄纵,但也不是个傻子,他看着端木少承,怎么会不明白自己的处境。古往今来,夺嫡之争都是你死我活的,他唯一的筹码就是李丞相。哪怕他知道他这位外祖父的私心有多重,他都不在乎。 比起傀儡天子,他更不能接受的是一无所有的未来。“母妃,儿子需要军权。” 妻子,什么样的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她能给他带来的助力。颜色好看的女子,以后想要多少有多少。 李贵妃点点头,这与她想的不谋而合,有她父亲在,文臣不足为惧,“你外祖父欲从中原城或是江城中挑选一人,扬城与雅城已经在我们手中,不必再费心思了。” 恭亲王点点头,“但凭外祖父做主,不过此事父皇恐怕不会答应。” “不用担心,总会有办法让他不得不答应的。” 收到李贵妃传信的李丞相,也是一点都不意外,他这外孙也许没什么大的才干,但是绝不是个蠢货。江城和中原城,是他圈定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粮产大城,打仗打的就是粮,所以产粮的势力范围是他们所需要的。 两个的城的区别,就是江城的商贸发达,说白了钱多,到了最后真的要兴兵起义,这钱是必不可少的。而中原城,则是有煤,他们需要煤和铁;林城买煤的渠道基本已经废了,能选的只有中原城了。 定川王的外祖一家扎根儿在江城,虽说只是商贾之家,但是徐家因着漕运之能在当地很有威信力。相比之下,中原城是更好的选择,不仅方便他们布置,还有足够的煤炭。 端木帝派出去的人把澹台家里里外外查了个遍,不能说每个人都是品行无缺的人,但是整体上是让人满意的。最满意的是澹台家没有一丝一毫与李丞相相干。这样一个屹立数百家的家族投向皇家,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澹台夫子还专门送来了几本他们的明经注解,端木帝对他们的学术见解并没有什么异议,他们的观点基础依旧是天地君亲师的伦理框架,他更感兴趣的一个观点是“知行合一”。学习以后知道应该忠君爱国,但是为官之后的行为却是中饱私囊、公器私用,这就是现在的问题。 如果知行合一的观念能够被推广,是不是可以让一些人主动的约束自己的行为?端木帝虽然不打算让一家之言成为唯一之言,但是对这某个观点,倒是强制推行,作为帝王,看重的当然是皇权,知行合一在现有的道德教育约束下,是肯定有利于皇权的。 “王全,李贵妃的信送出去了吗?”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端木帝对皇宫的把控可不是十几年前的,他知道李贵妃与李丞相有着书信往来,更知道他们现在在忙什么。他等着他们给端木少商选出“合适”的妻子,等他们选好了,他才好给自己的嫡子的定下王妃。 “陛下,已经送出去了。”王公公亲自过手的那封信,只要陛下想的,他都能做到。 “盯好他们。”端木帝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伤害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已经忍了很久了,这些年的账迟早要算的。 随着皇子们长大,这朝堂的局势变的日益紧张,争的不仅是从龙之功,更是皇权与相权之争。端木帝算着时间直接在朝上宣布了科举的新政,当然他说的“特科”,鉴于大司马等人连账都算不清,他认为朝廷应该招一些能干的“官员”。 李丞相等人怎么可能同意通过这样的方式选拔官员,“陛下,此举不符合祖制。” 祖制就是察举制,也正是这些利益既得者的维护自身利益的根本保障。 “孤没有说废除察举制,只是察举制的出发点是一个人的德行。如今看着大司马等人,故觉得只有德行是不够的,无论是算账、兴修水利、甚至是种地,你们这些“德行高尚”的人都不会。” 大司马刘世贤头上这顶无能的帽子,是想摘也摘不掉。“陛下,不能仅因为算学就授人官职,德行才是根本,科举之法本末倒置。” 长公主接过话来,“大司马,这科举之法首先排除了作奸犯科之人,然后一样要通过史学、明经和明法的考核,甚至多了个算学的技能考核。你凭什么说这样学出来的官员德行不佳?” 除了参加科举之人不限出身,你们能拿出什么理由来反驳呢? 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如今端木帝可不想以前那般好欺负,若是他强行下旨,这事儿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李丞相看着朝堂上的长公主,眼神阴森森的,此女就不该留下,留到如今反倒成了祸患。 观端木帝的意思,这科举制必是要执行的,但是这满朝官员不配合的情况下,执行又能怎么样? “陛下,非察举制出身不可为官,但是陛下如果一定要行这科举之事,臣等也不敢忤逆。”这话的意思是,皇帝一意孤行,他们这些臣子也没办法,但是后面除了事儿就别找他们了。 李程祥站了出来,“陛下,朝廷的官员目前没有空缺。” 这话听起来就是个陈述,但是是吗?端木帝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李程祥倒是比之前长进了不少,不过无妨,“选官”本来就不是这次的目的,“官员没有空位?无妨,那就选吏吧。” 这吏以往都是他们直接安排的人,都是各世家的人,这吏的撤换可不算麻烦,何况端木帝是从“算学”入手。 端木帝没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一口气宣布了他的安排。这是科举*特科的第一年,由长公主担任主考官,由澹台家、闻人家、左家等家族的名士来负责此次的科考试卷的评审。 听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世家,李丞相等人的脸色都黑了,端木帝是什么时候招安了这些世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浮现在他心头,端木帝这突然的出手,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却给了他们最大的威胁。他们把持着朝堂,肆无忌惮的将权利紧握在手里,因为所有在朝廷的人利益是一致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1 首页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