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婆婆对那些异族所展现出的强势,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残酷无情的强势态度,郭锦秋可谓是十分的支持与认可。 不过她也知道,自家婆婆对待异族的态度,在朝中是不被认可的,因为这有违圣贤所提倡的仁义之道。 “你放心,若是在之前,那些大人们可能又劝朕要大度,要讲大国风范,认为那些海外异族愿意迁居到我大安,是我大安强盛的体现,不过现在,除了那些不懂事的,那些真正有话语权的,肯定再不会有这种想法。” 郭锦秋闻言,顿时双眼一亮,徐廷君也难掩好奇的看着自家祖母。 “母后快说说看,又发生了什么儿臣不知道的事儿了吗?” 在郭锦秋看来,若不是又发生了什么,让某些总执着于大国风度的朝廷重臣改变想法,那些人很难改变他们那固执而又迂腐的想法。 毕竟如今的大安,绝对称得上是盛世太平,这样的社会环境,不仅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也能让某些官员骄傲自得。 从而膨胀不已,时时惦记着要效仿之前的某个皇朝的鼎盛时期,恢复自家作为天朝上国的地位,重现万邦来朝的荣耀与盛况。 所以他们对柳明月下令制定的那些,严格限制异族异邦之人在大安定居,乃至长期逗留的律令,意见都很大。 “没什么,多年前,朕在先帝的支持下,坚持拒绝接收一批来自海外的难民,当时在朝中遇到的阻力不小,如今某些大人们应该都已收到消息,知道咱们那个接收了那批难民的邻居,现在已经因那批人而陷入内乱当中。” 柳明月说得轻描淡写,郭锦秋母子却听得意犹未尽,徐廷君好奇的问道。 “皇祖母,孙儿记得,那批难民只有上千人而已,这才过去不到十年,怎么就有能力让一个王国陷入内乱当中呢?” 大安周边还剩下的几个小国,虽然论国土面积与人口数量,都远远无法与大安相提并论,但是多少也有相当于大安的一两个省的体量,有上百万,乃至数百万人口。 “因为这世上有的种族,他们从小所受的相关教导,信仰的宗教,让他们不知忠诚为何物,却极擅长操弄人心,利用人性中的弱点,达成自己的目的,为了利益,他们可以背叛一切。” 徐廷君下意识瞪大双眼,迅速反应过来。 “当年的那批难民,就出自那样一个种族?莫非尤家带回的那批人,也是这么个身份来历?” 柳明月摇摇头道,“目前还不确定,但是我们时刻都要记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教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能被教化的人,都是我们大安的同胞,对那种不堪教化之辈,绝对不能心慈手软。” 徐廷君郑重其事的点头道,“皇祖母放心,孙儿一定会牢记您的教诲。” 郭锦秋可以说是打小起,就曾不遗余力的给自己的儿子灌输异族有多可恨,曾经给大安带来多少苦难的思想观念。 陪着自家大外甥长大的郭锦昭,更是从徐廷君还不会说话起,就开始在其耳旁唠叨自己要去戍守边境,消灭异族的志向。 他的外祖父死于异族之手,外祖母间接死于异族入侵的战争,祖父是因在御驾亲征异族的期间受伤过重,才会早早驾崩的事,更让徐廷君打小就憎恨异族。 哪怕这些年来,他也读了不少圣贤书,知道这世上的有些事儿,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可他在自家母亲与皇祖母的教导下,始终对异族怀着天然反感的排斥心理。 与此同时,正如柳明月所料,在泉海府的那份奏折呈入宫中后,朝中一些重臣也就此事展开了讨论。 见政务堂中的这些大人,大多都是一幅如临大敌的模样,李尚书放下手中的茶盏。 “陛下向来反感那些异族,这事儿既然呈报上来了,就不可能通过,真不知道你们在这儿愁什么。” 刘尚书回道,“李公,正所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那批人,是以海外难民的身份,流落到我们大安,如今的这批人,可是正经想要迁居到我们大安,还都诚意十足,给陛下呈上了那么多珍贵的贡品。” 李尚书不以为意的回道,“以陛下的圣明,怎么可能会将那些人呈上的那些东西放在眼里?从而做出违背自己所立律立的决定?” 在李尚书看来,女帝是这世上最为令人放心的存在,因为对方除了一心为国为民谋福祉外,已经无欲无求到了让人难以想像的境界。 说出去,世人都难相信,不管是女帝当皇后时期,还是当上女帝后,所有宫中产业的收入,都有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则纳税。 而女帝的私产多到富可敌国,却都被她用来贴补她想要重点发展的各行各业,这么一位堪与古代圣贤相比肩的人物,怎么可能会为了那些’贡品‘,就接收那些异族? “李公,就算陛下不在意那些贡品,若陛下觉得我大安现在国力强盛,不将那些人放在眼里,就决定高抬贵手,收下了那些人呢?” 何相不知道百越国发生的事,皱眉道,“陛下做事,自有她的考量,你们何必为这么一件小事,这般兴师动众将大家都召集过来?” 何相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在礼部前王尚书告老后,他也主动上了告老还乡的奏表,柳明月表示挽留,他再三请辞,如今他虽依然在任上,却已开始与后来者交接一些事务。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想载誉而退,最好还能被宫中雇为顾问,可不想为这些与他关系不大的事,惹得女帝不满。 刘尚书道,“何公,不是我等多事,是我等日前收到百越那边传回的消息,得知当年被陛下拒收的那批海外难民,被百越接收后,在其国内引发了巨大动乱,就难免有些担心。” 何相闻言,更觉不解了。 “陛下当年就能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由,不顾朝中大臣们的劝说,坚决拒收那批难民,如今又有怎么可能会收下这批海外异族?” 【作者有话说】 我是说快要完结,不是马上就完结后,会尽量多写点儿登基后的作为。 243 第243章 结果 李尚书从旁接过话道,“还不是因为他们中的有些人,不仅在当年坚决反对过陛下拒收那些海外难民的决定,后来又对陛下所制定的那条,严禁接收异族流民与难民的律令,提出过反对。” 如今的大安今非昔比,已经重现前面几个皇朝巅峰时间的盛世景象,那些异族很难再对大安构成什么威胁,这些人就急了。 担心女帝会改变当年的想法,看在人家给出的’诚意‘上,接收那些异族之人。 若不知道了当年的那批难民,在百越王国定居后,做下的那些事,他们肯定会很支持陛下改变对异族的态度。 如今知道了那些异族就是一批嘴上擅长说些蛊惑人心的话,一旦得势后,就翻脸不认人,连狼狗都不如,丝毫没有感恩与忠义之心的东西,他们当然不敢再跟那些异族讲什么大国仁义风范。 所以他们想在私下里,先与这些在朝中有话语权的各方重臣,达成一致意见。 何相扫了眼刘尚书等人,看到他们那不自在的反应,捻须哼了一声。 “原来如此,你们放心,陛下的意志之坚定,远在我等之上,眼看大安日益繁荣兴盛,连老夫在内,都不免会在心中暗自感到长得意,可是陛下依旧兢兢业业,从无半分自满与懈怠,这样的陛下,怎么可能会轻易改变自己亲自立下铁律。” 崔相点头道,“何公所言甚是,陛下从不做朝令夕改之事,我们应该相信陛下,完全没必要像这般如临大敌。” 听到两位丞相都这么说,刘尚书等人难免有些羞惭,赶紧躬身告罪。 崔相摆摆手道,“倒也不必如此,你们能通过之前的那批难民,意识到大安若接收异族难民与流民,将有可能给我大安带来的威胁,从而坚定的支持相关律令,并将相关认知教给自家门生子侄们,毕竟年轻一辈,才是大安的未来。” 在场众人纷纷表示附和,刘尚书等人更是恨不得当场发誓,保证自己是真的认识到了当年的错误。 只要不涉及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柳明月从来不会因为人家的某些政见与自己不合,就打压或弃用对方。 毕竟她若非来历特殊,也不会出于某些历史教训,做出某些决定,时下这些人无法理解,或者说是不认同,实属正常。 何况也正因有这些人勇于提出质疑,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才能将事情做得好。 知道当年曾反对过她的那些人,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也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柳明月深感欣慰。 “朕已令人将史上那些因同情异族、接收异族、帮助异族,而造成的惨痛后果与教训,都编入炎黄史中,务必要让我大安百姓的子孙后代,都要从小铭记相关历史教训,不可再重蹈覆辙。” 郭锦秋十分支持自家婆婆的这一决定。 “母后圣明,我们的确有必要早早的就开始教导年轻一辈,我大安不会主动恃强凌弱,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一定要时刻对那些异族保持高度的警惕与防备。” 徐廷君好奇的问道,“皇祖母,对的于泉海府的那批人,您打算怎么处置呢?” 柳明月有意将徐廷君带在身边亲自培养,当然不会瞒着对方。 “朕不仅派钦差带人前往泉海府彻查那些人的来历,还令稽查司的人,在私下里调查那尤家,以及与尤家相似的人,史上历朝都曾或多或少的接收过异族,朕要在大安来次彻查,重点要查清那些即便在我大安定居多年,依旧惦记着他们的祖先与种族信仰的人。” 徐廷君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那些人就是皇祖母所说的那种,不忠不义、不知感恩的种族吧?” “嗯,是的,那些人即便在经过与我们大安人的数代通婚后,模样与我们大安人差别不大,骨子里往往也改不了他们的劣根,但凡有机会,还会惦记着要回归先祖的种族,心中没有国家观念,随时都有可能为了自利益背叛一切。” 郭锦秋脸色沉重的回道,“这种人,实在太可怕了,幸好母后有先见之明,知道那些人的本性,将他们拒之门外,要不然,那些人能在百越国兴风作浪,肯定也能在我们大安挑事端。” 毕竟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去了百越的那批异族,做人做事都很精明,想要讨好谁,简直是无往不利,获得别人的好感与信任后,就是他们将人利用彻底,甚至可以说是榨干榨尽的时候。 也正因那些人的这些表现,实在与炎黄民族一直以来的三观认知,完全相悖,才会给朝中那些大臣带来莫大的震撼,让他们打心里认识到那些人的危害之大。 有了蒸汽船后,各地的奏报与朝廷的政令,基本都会尽量走河运,极大的提升了传递效率。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1 首页 上一页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