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她下决心,开始做初步安排时,就曾咨询过负责定期为他们调理身体的大医们,知道他们的身体状态都维持得很不错。 若非大安从先帝朝起,就开始鼓励到了一定年限的官吏要及时退位,为表明支持与维护上意的态度,太傅等人都选择以身作则,主动及时退了下去,以他们的身体状态,完全还可以继续在朝堂上坚持个十年左右。 双方又就出行事宜的具体细节,仔细商量了一番后,两位老大人才告辞离开。 朝野上下的官员们,乃至民间百姓们,都知道徐廷君在宫中与朝堂上的身份地位,哪怕他并没有正式的名分,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当然很引人注目。 为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徐廷君的这次出行,肯定不宜公开,最好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能防相关消息被传开。 不过对左子兴,柳明月并没有瞒着。 “朕有心想让廷君出去游历一些地方,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你可有什么想法?” 左子兴对此颇觉意外,反应过来后,迅速回道。 “陛下圣明,依臣之见,华郡王殿下天资聪颖,性情谦和温良,却因受限于成长环境与经历,在某些方面的见识与经验都多有不足,的确有必要设法加以改善,陛下的这个打算,实在英明。” 这是左子兴的真实想法,所以他并没有隐瞒自己对华郡王的真实看法。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他和常来找他,喜欢听他讲海上经历与海军情况的华郡王,相处和睦,伯侄关系颇为亲厚。 也正因此,让他忍不住对这个生性温厚聪慧的堂侄,多上了几分心,发现堂侄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后,更是一直暗自忧心。 毕竟在京中任职的一年多,足以让左子兴对他的那位堂伯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她是位不仅对人要求严格,对己要求更严格的人。 更重要的是,对方所做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国为民从大局出发,基本可以说是丝毫没有私心的那种。 所以曾对一双子女宠爱无度的对方,在发现儿女的性格出现大问题时,可以毫不留情的选择将之放弃,’流放‘到海岛上自生自灭。 左子兴与安王姐弟打交道不多,关系算不得亲近,所以他也能在发现对方身上的问题后,毫不犹豫的选择坚持的支持当今的决定。 可是如今看到华郡王这个堂侄身上,也存在可能会让当今感到失望和不满的短板和问题时,他实在做不到漠视,所以他一直在暗地里努力,想要用自己的经历、阅历和人生感悟教导和影响对方。 只是越教,他越发现问题的主要关键,在于华郡王的出身和成长环境,以及其本人的见识和阅历,而那些,真不是仅凭书籍和言语,就能弥补的。 在这之前,左子兴也曾想过要不要设法提醒一下陛下,没想到还没等他想好该怎么说,对方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甚至是决定,他当然支持,同时还对此感到颇为欣慰。 因为在他看来,陛下会有此举,完全是其重视华郡王,不会轻易放弃华郡王的表现。 先帝驾崩,面临将要后继无人的局面,尚有无比英明睿智的当今能继承皇位,不仅为大安匡扶江山社稷,还为大安开创出这令人难以想像的强大与繁荣的盛世景象。 可是陛下亲自带在身边教导的华郡王,若也步其父的后尘,承担不起这大安的江山,从而被放弃,这大安就要真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了。 所以左子兴无论是从大局考虑,还是出于私心,都不愿看到华郡王这个虽无储君之名,却有储君之实的大安皇位继承人,再出什么意外。 【作者有话说】 250 第250章 双标 除了两位相当于是导师的老大人,跟随徐廷君一起出京的,还有性情稳重的冯含慧,精术精湛的大医,以及几个徐廷君年龄相近的少年。 这些人都是柳明月亲自点的人选,尤其是那几个少年,在家风和品性方面,基本都过关。 正所谓是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从先帝朝起,察觉到主政的柳明月很不喜那种家宅不宁的人家后,有许多人家其实都有暗自做出相应改变。 十余年下来,曾经那蓄婢成风、妻妾成群的现象,已得到明显改善,最受人推崇的是像崔相那般,与原配夫妻情深的人,因为柳明月曾在人前当众夸赞过这一点。 何况多年下来,大家也都有发现,能得到柳明月的信任和重用的人,大多都是那种思想开明、家宅平和的人。 做好尽量周全的准备,才将徐廷君一行低调送离后,柳明月就再次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中。 当她收到多员官员的联名上奏,再次奏请要为她修建皇陵的奏折时,柳明月的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早在她正式登基之初,就曾有人提议要尽早选址,为她修筑皇陵。 毕竟先帝开国立朝后,即便国库空虚,国家一贫如洗,也有应朝臣们的奏请,早早将修筑皇陵的事提上日程,就是因资金不足,修筑皇陵的进度慢了些。 柳明月临朝,凭一己之力,带动大安的经济发展,也大幅提升了宫中收入后,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修筑皇陵的工程进度才得到迅速推进。 即便如此,因先帝担心自己的身体状态坚持不了太久,还在后来追加预算,令人赶工。 柳明月看过相关账本,对修筑一座皇陵所需要的投入,可谓是印象极其深刻。 过去只是在历史记录上看到过的那些数据,因此而具象化,所需巨大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令柳明月想想都觉心痛。 在向来务实的柳明月看来,有那笔巨额的资金,数以万计的劳工,大量的材料,不管是用来修桥挖渠,还是用来开山铺路,都能发挥出更大价值。 可是身为考古专业出身的人,柳明月十分清楚当下时代的人们,对身后事的看重。 所以柳明月纵有再多的想法与建议,都只能憋着,没对先帝的皇陵工事做出任何干涉。 但是轮到她自己,柳明月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所以在她登基后,直接驳了所有相关奏请。 时值先帝驾崩不久,朝中大臣们为以为她是因为与先帝夫妻感情深厚,有意在百年之后与先帝合葬,也就没有多劝。 如今之所以再次旧事重提,是因去岁有先帝的妃嫔过世时,柳明月下旨恩准对方葬入先帝皇陵中,提前规划出的妃嫔陵园时,令人直接将先帝的地宫彻底封闭了。 此举已表明柳明月不欲在百年之后与先帝合葬的态度,对此,朝中大臣们倒是都没有异议。 毕竟在他们看来,柳明月也是皇帝,而且还是一位功勋卓著,不在先帝之下的皇帝,史上从来没有将两位大行皇帝合葬的先例,将来如何祭祀的礼制和规则,都是难题。 后来有相关官员再次重提修皇陵一事,倒也是相关官员的份内之责,只是柳明月依旧态度坚定的选择驳回相关奏请。 如今看到这份这份联名奏表上的署名,柳明月忍不住感到头大,身为考古专业人士,柳明月比谁都清楚劳民伤财的修建皇陵的后果与不值。 可她注定没办法解释,考虑到她只是外来者,不是这具体的主人,不确定原主对其身后事持什么态度,柳明月才在先帝葬入皇陵后,没有及时表态。 可是随着时间过去,她这个皇位都已经坐了八九年,原主依旧是丝毫没有回来的迹象,柳明月决定由着自己的心意安排自己的身后事,才会在去岁令人彻底封闭先帝的地宫。 对于修皇陵,不愿劳民伤财是一方面,关键在于,用了原主的身体近二十年,柳明月实在不愿看到’她‘的陵寝在将来,也会被人’考古‘。 看着眼前这份这奏表上所签署的十余位都颇具份量的名讳,柳明月稍作犹豫,最终还是坚定选择驳回。 令人将那份联名奏表发还回去的同时,柳明月又直接下达了一份直接昭告天下的圣谕。 公开表明为免劳民伤财,耗费太过,她决定不修皇陵,身后事一应从简的决心。 这份圣谕一出,顿时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两位丞相几乎是在第一时间赶来求见。 “陛下素来简朴,一心为国为民,令臣等钦佩,可是修筑皇陵一事,关系到陛下身后的尊荣,万万不可节省啊。” “臣叩请陛下收回成令,皇陵乃是历代帝王无上皇权与尊严的象征,不容亵渎,陛下乃是我大安无可争议的盛世明君,理应享后世子民的世代供奉,怎可一切从简?” 柳明月当然知道皇陵在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她的心意已决。 哪怕她用的是原主的身份与身体,可是只需代入一下她这具身体下葬后,在将来将会面临被盗墓或是’考古‘的场景,她就感到无法接受。 只有一切从简,让所有人知道,她的墓很简朴,没有陪葬什么金银财宝,不值得被挖掘,她才能稍感放心。 “朕有关注过先帝陵寝的建造投入,在朕看来,有那些钱和人力物力,还不如花在筑桥铺路和兴修水利工事上,那样能让更多的百姓得利,朕干涉不了其他帝王的选择,但是朕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在这件事情下,朕心意已决,尔等不必再劝。” 韩相哭丧着脸回道,“咱们不缺钱,陛下实在不必如此节省,您放心,纵然修筑皇陵所需投入再大,臣等都能保证,不会缺了各地修筑各项民生工事的投入。” 苏相赶紧表示附和,他实在不敢想像,若真如陛下所说得那样,将其身后事一应从简,他们这些人将要面临怎样的非议。 哪怕如今的陛下身体健康,明明已年过五旬,看起来却显年轻,好像只有三四十岁的模样,再过个一二十年,再考虑身后事都不急。 可是他们身为臣子,若不早早就将皇陵的选址与修建一事筹备起来,就是他们的失职。 随后赶来的众大臣,也都持同一态度,就是要力劝她要收回成命,尽快通过修建皇际的奏请。 面对群臣纷纷慷慨陈词的劝说,柳明月深刻感受到了身不由己的滋味,这可真是到了一定位置,连自己想要怎么死,都不得自由。 不过即便如此,柳明月也不愿在这件事情上妥协,她就是这么双标。 【作者有话说】 251 第251章 感动 修皇陵的事,因柳明月的态度太过坚定,又拿民生大义为由,堵众臣的悠悠之口,双方几经交涉,才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可以提前选址圈地,按制筹建陵园及陵园内的祭享殿堂,也就是上宫,与陵外的斋戒、驻跸用的下宫等建筑。 如柳明月所要求的那样,不修建最为耗人耗物的庞大地宫,真正实现一切从简。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1 首页 上一页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