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厨房只有两口大锅。 米缸里还有半布袋子的大米,地上还有小半袋子红薯,别的就没了。 之前他自己一个人在家,都是什么时候饿了才想起来吃饭。 再加上儿子皮实好糊弄,饿了就到海里随便捞点海带还是紫菜,或者是在海滩挖点蛤蜊啊生蚝呀什么的。 洗干净丟进铁锅里,就着大米一锅水煮,一顿饭就解决掉。 主打一个能活,不饿死就行。 宋大海挠挠头,又摸去自家的自留地。 只见家里自留地的草长得跟宋大海的大腿一样高。 宋大海看着满地的野草,没忍住,骂了自己一句懒狗。 骂完之后又暗暗下定决心,这是最后一次。 等他忙完,第一件事就是开荒种菜。 一阵风吹过,太阳下,宋大海眯起眼睛。 等他在回家的时候,手上多了四个西红柿,两根绿茄子,一把豆角,四个辣椒,两根黄瓜。 差几步路进门,碰到迎面走来的二栓子。
第18章 邮海鲜 二栓子身后背个麻包袋,大老远就见他三叔鬼鬼祟祟从外面回来。 “三叔,你干嘛呢?” 宋大海抱着怀里的蔬菜,没想到侄子这个时间会过来。 察觉到侄子打量的目光,宋大海假装淡定的避开对方的视线,虎着张老脸摆出长辈的姿态。 “大人的事小孩少打听。 这个点你怎么不在家吃饭?” 二栓子看他不愿意说,识趣闭嘴。 从身上把麻包袋卸下来,二人边说边进了院子。 “奶奶叫我送点东西过来。” “我看看,送的什么东西。” 这会院里被仔细收拾过一遍,清清爽爽的十分干净。 二栓子眼睛一直,原来三叔家的院子长这样。 听到三叔的声音,二栓子从震惊中收回目光,然后从麻包袋掏出一大包牛皮纸。 “这一大包是沙虫。” 宋大海眼珠子瞪圆,什么!他没听错吧? 自从自己媳妇死了以后,老太太看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今儿个太阳真是打西边出来了,竟然给他送东西? 这沙虫可不像海带遍地都是,老稀罕了。 宋大海接过来一看,还真是沙虫干。 全都比自己的手指头还要长,一看就是精心挑选过的。 “还有这包是鲍鱼,这两条红鱼干。” 二栓子一边往外掏东西,一边咽口水。 奶奶叫他拿过来的都是好东呀,尤其是这个红鱼干。 二栓子到现在都忘不了,过年的时候,奶奶才舍得拿个红鱼干给他们蒸米饭吃。 每一粒米饭上都吸满了红鱼咸香的汤汁,那个味道吃一次得惦记一年。 不光二栓子惦记,宋大海也惦记。 他自己都多少年没吃过老娘亲手做的红鱼干蒸米饭了。 “都是给我的?” 宋大海的嘴不自觉就咧到耳后根。 二栓子见他叔误会,赶紧摇头: “三叔,这可不是给你吃的,这是奶奶拿来让小妹送人的。” 原来宋老太看了小儿子买的海鲜,觉得不够贵不够好,所以特意拿了自家的海鲜来补贴儿子。 “那你小子不把话说清楚。” 得,害自己白高兴一场。 二栓子着急回去吃饭,放下东西就走。 宋大海去厨房烧饭。 他知道闺女饭量大,想想又多添了一碗米。 两根黄瓜拍点蒜泥一起凉拌。 豆角掰断,茄子、辣椒去蒂从中间切开,跟米饭一起冷水下锅蒸。 等米饭蒸熟了全都拿出来,加点盐、猪油、还有生抽拌一拌就是一个菜。 家里没鸡蛋也没有养鸡,宋大海干脆就弄了个西红柿海带汤,快烧好的时候,他还不忘往汤里头舀一大勺猪油。 中午的饭虽然没有荤腥,宋大海做饭的手艺也很一般,但是宋楚楚照样吃的很香。 宋楚楚把碗里的、锅里的米粒都吃的干干净净,主打一个绝不浪费。 吃完以后宋大海收拾的时候,看着闺女用过得碗比自己的脑袋还要光,瞬间觉得没有洗碗的必要。 下午宋楚楚要去县城,宋大海给闺女雇了一辆牛车。 头顶着大太阳,牛车从大队缓缓穿过驶向县城方向。 还没有到上工的点,大队里不少人或在树下乘凉,或三三两两围在一块说话。 那牛车上坐的哪个? 怎么那么像锦瑶。 不对,老太太擦擦眼。 那不是揍了田香娥那恶婆娘,还讹了对方五十块钱的宋家小闺女么! 老太太下意识捂了捂自己的荷包。 “丫头,这么大太阳,你们拉这么大一车东西是上哪呢。” “哦,我爸跟奶奶帮我收的海鲜,这会要上县里给城里的亲戚邮过去。 还有家里的东西不是先前都叫人给借走了么,我下午去供销社,刚好顺手都给一块买回来。” “哎,真是好孩子,知恩就得图报。” 这年头,谁家都嫌粮食不够吃。 更别说是替别人家养孩子,一养还就是十几年。 正是大了挣钱的年纪,又让亲爸给领回来了,真是亏到姥姥家。 啧啧啧—— 牛车一路过去,不少人都愿意凑过来和宋楚楚说上两句。 她发现,但凡是说到她妈,都是一水的夸。 可只要是提到她爸,那就是头都摆的停不下来,满脸的嫌弃。 “大海懒得很,天天旷工把大队长都气的要死。 现在还把你二哥也教的跟他自己一样懒。 还好你家大哥老实的很,没到厂里上班之前都是他一个人挣满工分养活你爸还有你二哥的哩。” 宋楚楚听了就笑笑,家里的情况,她爸目前自己还摸不太准。 但是大哥确实老实。 至于二哥,也并不是真的游手好闲。 这些事,也没必要逢人就解释。 宋楚楚也是嘴甜,遇到人就招呼一声。 拿不准叫什么,赶车的李老汉就主动给她介绍。 “这是三姑,这是六婆。 那个人别看年龄跟我一样大,可是她辈分小,还得叫你一声姑奶奶!” 宋楚楚一一记着,之后在渔村生活,避免不了要和这些打交道。 “谢谢李叔替我介绍,要是让我自己叫人,指不定得闹出什么笑话呢。” 李老汉在车头,旱烟抽的吧嗒响,声音里还带着些遗憾: “啊,这有什么的。 你这闺女随你妈,说话周到,叫人心里听的舒服的很。” 宋楚楚眯起眼笑笑:“叔,听您这么说,看来我妈她在大队人缘应该挺不错。” “嗯!你想想,大队里头能有几个当老婆婆的不跟儿媳妇红脸的。” 李老汉红着脸,说的兴起。 “偏偏你妈就是能叫你奶奶待她跟亲闺女一样。 还有,你妈活着的时候,在大队里,基本上就没见她跟谁吵过架。 除了那一次跟你小姑......” 宋楚楚正听的津津有味,关于七八岁之前的记忆,她的脑子一片空空。 所以也乐意别人跟她说亲妈的那些事。 “跟我小姑怎么了?” 宋楚楚忍不住好奇追问,突然止住话匣子的李老汉转移话题。 “闺女坐稳扶好,前面路坑多。” 宋楚楚:...... 一个多小时后,牛车到了县城。 宋楚楚给了李老汉一毛的车钱。 “叔,我等下邮完东西还要去供销社转转。 回去就不坐你的车了。” 宋大海跟她说了肉联厂的地址,晚上等大哥下了班两个人能一起回去。 李老汉一开始不愿意收钱,最后拗不过,只同意收五分钱。 “闺女,县里人多又乱的很,你自己一个人逛小心点,小心扒手跟人贩子啊。” 宋楚楚点头道谢:“谢谢大爷提醒。”
第19章 黑吃黑 这会邮费还不便宜,要四毛钱一斤。 宋楚楚两大麻包袋的海鲜足足就有四十多斤,邮费一共花了十五块多。 邮寄书信得重新买邮票,常见的是四分和八分的邮票。 距离近的贴四分的,远的就得贴八分的。 因为儋城离海市距离比较远,得贴两张八分的。 宋楚楚从邮局离开前又特意问了一下有没有自己的包裹,工作人员让她过几天再来看看。 从邮局出来,宋楚楚又去了一趟供销社。 她手里有工业票,来之前量过窗户的尺寸,这会直接让售货员给她裁了几块玻璃。 大米凭票一毛二一斤,宋楚楚手里正好有粮票,又要了十五斤的米。 油盐酱醋她来之前看了一眼,家里还有,暂时就没买。 鞋刷,锅碗瓢盆等她倒是想买新的,无奈手头没有票。 又看了半天,宋楚楚又买了一斤水果糖、两斤桃酥,还有半斤杏仁,一盒咸鸭蛋。 东西没买全,宋楚楚只能到黑市转转。 她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先把东西收到空间。 又在空间里换上特意从二哥房里找出来的衣服。 小脸涂黑,帽子一套,谁还分的出她是男是女。 宋楚楚换了装,专往县城偏僻的巷子里钻。 别说,还真让她找到了黑市在哪。 或许是因为儋城地处南边沿海地带离中心比较远,市场也没她想象中管控的那么严格。 东西很齐全,吃的,用的,甚至比外头供销社的东西更齐全。 有自行车、录音机、手表、缝纫机等,不需要票。 买卖双方自由交易,价格谈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但是这里的东西,价格普遍比外面供销社贵些。 尤其大米,白面,还有鸡、鸭、猪等吃的,价格更是比外面要贵上一倍不止。 宋楚楚看市场里面人不少,但是里面动静却不大。 彼此间交谈,声音自觉都压的很低。 宋楚楚手里没票,但是想着自己又比别人饿的快,直接要了一袋子大米跟一袋子白面,各30斤。 大米2毛6一斤,白面就得要3毛8,都不要票。 她又去卖活用品的区域,挑了一套印着公鸡的白瓷大海碗。 一套碗有10只,用草绳绑着。 又要了5个装菜的搪瓷盆和十双筷子。 刷子,锅铲,汤勺,都一把配齐。 还有什么肥皂,洗头膏,牙粉,尤其是肥皂,宋楚楚特意多买了几块。 她会做饭,并且手艺还行。 路过卖刀具的地方,宋楚楚看到有卖捕兽夹的,想了想直接又要了两个捕兽夹。 她早上在门口刷牙的时候,就听到山里野鸡蹦跶的声音。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2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