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了谷穗沉甸甸的弯下了腰,京城都没传出圣上病危的消息,这让林远秋不禁松了口气,都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想来圣上的身体已有了好转吧。 许是气候的差异,与塞北相比,南方地区的稻谷要早上好些时候成熟,是以在这边开始收割稻子时,南边第二茬水稻已种下一个来月了。 收了粮食,接下来自然是上报朝廷了。 今年各州府采用的都是新种植方法,粮食产量肯定超出以往太多,所以在写奏折时,官员们心情激动的同时都有些迫不及待。 林远秋也做了上报,在统计了整个石洲府的稻谷收成后,他就写了上报朝廷的奏折。 大约有了一次种植经验,今年石洲府的稻谷总产比去年还要好上一些。林远秋心想,等圣上看到他上报的数据后,肯定是心情愉悦的。 ······ 然而,此时远在塞北的林远秋并不知道,这几日景康帝的情况不容乐观。 原因还是因为大皇子闹出的篡权之事。 这些时日,京城的官员们简直可以用人心惶惶来形容。包括景康帝在内,大家怎么都没想到,京郊大营的陆统帅竟是大皇子的人。 所以,在知道大皇子与陆统帅突然冲进皇宫,准备挟持皇帝,好让他写下禅位诏书后,众人简直可以用惊呆来形容。 原来,在看到父皇让三弟进御书房帮着批阅奏折后,大皇子就有些着急了起来。他觉得父皇这个时候会让三弟参与政务,绝对有封三弟为太子,并把江山交给三弟的打算。 这可不行,为了金銮殿那个宝座,大皇子可是准备了良久,怎可能让它落入旁人的手中。 所以在这关键时候,大皇子也不再藏着掖着,终于动用了自己埋伏已久的棋子,很快与领着兵卫的陆统帅冲进了皇宫,想直接来一个强行上位。 大皇子的做法也很简单,他准备让景康帝写下禅位诏书,然后再把人软禁起来。 在大皇子看来,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父皇早就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只不过是想让父皇能好好修养而已。 至于朝臣们对他的上位相不相信,大皇子已顾不上这么多了,再说到时自己掌着权,该怎样做,还不是全由他说了算。 要说景康帝也不是个没有防备的人,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所以自生病之后,景康帝就调了御林军轮流守卫着皇宫了。 可御林军的兵力怎么能与京郊大营相比,这不,没几个回合,大皇子和陆统帅就控制了全场。 彼时躺在榻上,消瘦了不少的景康帝,在看到大皇子和一身戎装的陆统帅走进来后,一时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虽已听到外头乒乒乓乓的打斗声,也知道定有状况发生,可陆统帅会参与其中,景康帝是怎么都没想到的。 果然问鼎之功吸引人啊。 看到大皇子手里递过来的禅位诏书,景康帝当即明白,他的大儿子这是准备取而代之呢。 虽此时景康帝已没有力挽狂澜的实力,不过就这样听凭摆布,可不符合他的性子。 “朕平日就是教你这般大逆不道的?” 气色不佳的景康帝,却依旧中气十足,斥责声不说在整个养心殿回荡,就是守在外头的兵卫都听了个一清二楚。 如同雷鸣般的一吼,让毫无防备的大皇子顿时心中突突,一时竟有些不敢吭声。 见状,景康帝心下摇头,就这样的胆子,自己真要把江山交到他手上,日后肯定基业难稳。 相比起大皇子的迟疑,陆统帅就要果断了许多。自己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从龙之功上,若此次功成还好,否则迎接他和家人的只有万劫不复。 所以,陆统帅是绝对不允许自己往后退缩半步的。 只听他口里说了声“微臣得罪圣上了”,然后就不由分说的举剑上前,准备来硬的。 没等陆统帅把剑比到景康帝的脖子上,一只箭羽很快从身后射穿了他的胸膛。 许是速度实在太快的缘故,中箭后的陆统帅不受控制的往前趔趄了好几步方停下,他忍痛转身,就看到那个他吩咐守在外头,不许靠近养心殿半步的钟校尉,此刻正站在门口,手里有一把弓拿着。 陆统帅用尽最后一口气在想,自己心口插着的箭,应该就是钟校尉所射的吧? 钟荣不是傻子,从陆统帅率领他们出了兵营,而后与大皇子会合,他就发觉了不对劲,心里也对陆统帅的护驾之说产生了怀疑。 等到了皇宫门口,听到陆统帅突然下令与御林军对抗,钟荣就基本确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这哪是去护驾啊,明明就是冲着圣上去的好吗。 至于大皇子想对圣上做些什么,除了争夺皇位,钟荣不做别的猜想。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们钟家向来只效忠当今圣上,自然不会做出犯上作乱的事。 想到这里,钟荣准备伺机而动,随即他朝身边的钟锦安和钟锦华眼神暗示。不愧是父子,三人立马有了会意,是以钟荣走向养心殿时,钟锦安和钟锦华是打了掩护的。 都说擒贼先擒王,没了领头的羊,剩下的羊群就是一盘散沙。 见陆统帅毙了命,在场兵卫纷纷扔了手里的刀枪。他们当中本就有好些人跟钟荣一样,也是被陆统帅的护驾之名给骗了的,这会儿知道了真相,自然是巴不得能快点撇清了。 也正因为如此,大皇子的近身兵随很快都被制服。 是以,前一刻钟还抱着荣登宝座美梦的大皇子,此刻已成了大势不在的光杆一个。 ······ 许是被气着的缘故,原本就已油尽灯枯的景康帝,第二日竟是连地都下不了了。 太医看过之后,除了说微臣无能的话,其他已无办法。 这是药石无医的意思。 众朝臣听闻后,难免心中悲伤。特别像秦遇这些老臣,得知圣上病危,顿时泪流满面,君臣共事多年,怎可能不难受。也有善于钻营之人,很快盘算起变天之后的事。 虽景康帝还未立下太子,可大皇子被囚禁,二皇子早在兵部尚书仇有业被斩首的那一刻就已经出了局。 而从三皇子代为处理朝政这件事来看,大家都明白,若无意外,那么接下来他们要效忠的主子便是三皇子了。 相比起朝臣的难以接受,景康帝却是淡定。人生自古谁无死,自己虽被人称作万岁,可谁人不知,这世间哪有真正活到万岁之人。 景康帝想到自己当政四十余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也算不负先帝所托了。 对了,还有百姓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景康帝很快想到了今年的稻谷收成,也不知此次全面采用新的种植方法,效果如何。 ······ 朝臣们只以为圣上不日就要大行,可一连半个月过去,那让众人挂着心的丧龙钟却一直都未响起。 这下,大家都忍不住往好了思忖,想着圣上的病体是不是有所好转,只有三皇子知道,父皇这是在等着各地上报的粮食奏折呢。 只是随着各州府的奏报陆续送达京城,三皇子也是第一时间就念给病榻上的景康帝听,可三皇子发现,父皇听到各地的粮食都超出以往的丰收后,虽脸上带着笑,可眼里依旧有着期待。 彼时景康帝已滴水未进三日了,而从昨日开始,所有皇子和皇女都已经寸步不离的守在养心殿这边了。 看到父皇强撑着一口气的模样,三皇子突然想起,石洲府的奏折还未送来,所以,父皇不会还在等着那边的奏报吧? 果然,像是为了印证三皇子的猜测一般,只见榻上的景康帝嘴角动了动,三皇子凑近去听,就听到“林修撰”三个字。 李祯顿时泪目,他记起年初父皇与自己说的话。父皇说,期望今年石洲府的稻谷收成能再更上一层。 当时李祯想的是,如今这般的好收成已是前所未有,要想再超过,怕是很难吧。 可景康帝却不这样认为,都说一回生,二回熟,越是往后,种植经验越精进,能超过先前不是没有可能。 九月二十九这日,石洲府的奏折终于送了过来。 接过吴公公手里的奏报,三皇子很快去了榻前,此时的景康帝已是弥留之际,在听到“石洲府”三个字时,他动了动眼皮。 见状,三皇子也不耽搁,展开奏折后就高声念了起来,“微臣石洲知府林远秋启禀圣上,今岁谷稻已收割完成,田税也已征收入库。禀圣上,石州府两千三百七十顷水田,共收稻谷一百零六万六千五百担,比去岁多收一千三百二十担。禀圣上,微臣甚喜,常言年丰时稔、盈车嘉穗,食粮之丰,即百姓之福,亦能乾坤稳固,大景江山定万代可昌啊······” 景康帝嘴角带笑,眼睛缓缓闭上,宛如睡着了一般。 ······ 景康帝驾崩的丧钟终于敲响,连着四十五记的铛铛声,寓意着帝王的九五之尊。 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城中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就挂上了白布,百姓们都自觉的穿上素衣,家里的灯笼也都换成了白色。想到景康帝的勤政为民,众百姓都忍不住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登遐,确定典丧官,文武百官身着素服进宫吊唁,帝室哭踊如礼。典丧官开始料理太宗皇帝的后事。太宗正是景康帝的庙号,有发扬光大祖宗基业之意。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殡天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对于大景朝的朝臣来说,此刻并不是悲伤痛哭的时候,当务之急自是扶持新君继承大统,以安天下。 太宗皇帝的遗诏很快在内阁大臣的见证下,昭告于天下,和众朝臣猜想的一样,新君人选正是三皇子李祯。 朝臣们当即朝新君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于登基的日子,要等钦天监选了吉日。 新帝很快下了第一道圣旨,命钟荣接手京郊大营统帅一职,并负责先帝丧礼期间的京城治安。 对于这样的安排,众朝臣并不惊讶,他们还记得大皇子篡位那日,全赖钟校尉化险为夷呢,所以新帝对他委以重任实属正常。 只是不知钟校尉是何时为圣上所用的。 对于旁人的猜测,钟荣并没理会,他还跟先前一样的想法,那就是只效忠当今圣上。 ······ 林远秋是在景康帝驾崩后的第三日得知消息的,虽有思想准备,可当这事真正发生时,他还是觉得有些突然和难受。 府衙很快贴出了国丧告示,在这期间,不管是官员还是平头百姓,一百天之内不许作乐,七七四十九天不准屠宰。在国丧期间,也不可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至于嫁娶之事,只能延期到百日之后进行。 如今已是十月,百日的时间正好包含了除夕和来年的整个正月,所以今年的过年,林家难得没有喜庆的气氛。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4 首页 上一页 241 242 243 2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