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而已,顾璋倒是不在意这个,他道:“我往日都是往返二十里路到县城念书的。” 牙人真的被惊到了。 谁能想到,连中三元的小秀才公,从前竟每日往返二十里路念书。 他若说出去,恐怕都没人信! 他心中惊了一会儿,笑容更甚地推荐道:“这座宅院有点好,这几十年前前后后住过五名举人,风水对您来说绝对是上佳的,您再看这个院子,清爽敞亮……” 一听风水好,前后出了五名举人,顾家人都心动了。 他们家小石头辛辛苦苦跑这么远来念书,不就是为了考举人吗? 有这个风水,即使贵点也不是不行,于是都仔细瞧起了这个院子。 还别说,不愧是出过五位举人的院子,树下幽静,凉风习习。 屋子被照料得很好,例如床、桌子这些大家具也都是全的,院子里还有口井,用水吃水都很方便。 看过里面,顾璋走到门口朝着四周望去。 往远处望,街口有孩童聚在一起,一人手里拿着个竹蜻蜓,聚在一起奔跑玩闹。 街道两边也夹着些铺子,简单的柴米油盐,看起来生活应该也很便利,不至于像是住在问心道一样,若家里没几个伺候的,出来买米买盐都许久来回。 牙人也算看出来了,这个家就是秋娘和顾璋拿主意。 但他们都顾着家中老人,如今其他人似乎都瞧着没什么异议了,就小秀才公还没表态。 他追出来:“您别看外面有些吵闹,但也就院子里能听到点,把屋子门一关,就什么都听不见了。” 顾璋指着远处一条人来人往的巷口:“那儿热闹,是什么地方?” “那边热闹,一整条街的铺子、街道两边还有许多吃食摊,若学累了,可和家人一起去逛逛,又不扰您清净。” 果然越靠近城南越热闹。 所以他们这处宅院,大约就等于配套大型商场、小吃街附近的大宅子。 秋娘显然也看中了,有了前面四十五两一年的铺垫,这处院子十五两一年便显得好接受多了。 她出来问道:“小石头觉得怎么样?喜欢吗?” 她仔细看过了,里头有四间大的屋子,都亮堂,住得开。院子也不小,刚好可以安置家里的马车,附近买东西也方便,都是寻常人家,老人也不至于不敢出门,这家买点盐、那家买瓶醋,多往外走走也就熟悉了,慢慢也能认识些人。 不远处还有条热闹的街,等安顿下来了,她也好方便去探探营生。 不过最主要的是,这宅院曾经出了五个举人,看起来也安静,适合读书。 顾璋点头:“我觉得行。” 顾璋点了头,秋娘便和牙人去还价了,最后以一年十四两的价格定了下来。 顾璋心里开始琢磨了。 有一间这样的屋子,往外租赁一年就能得十四两,虽然算下来没有买田租田合算,但是不用辛苦操持。 倒不失为一门好营生。 他问:“这样的院子,买下来是多少钱?” 牙人道:“这套宅院价格二百三十两,我们牙行会抽成五两,帮您完成所有手续。” 顾璋算算比例,租售比大约在十五比一,虽然同等价钱比田地收入少了些,但是不用担心天灾、虫害,人力各种因素。 以后倒是可以考虑买点房屯着,免得钱财在身上,总被他一个手松就花光了。 价钱谈妥了,带着户籍与主家的房契去衙门一趟,签订了四年的租赁协议,落脚的位置便是有了。 乡试多安排在院试的后一年,三年一次,但是明年的乡试,顾璋是不打算下场了。 他的目标,放在四年后的那一场。 虽然没有老家的院子大,但顾家人都知足常乐。 顾大根一把子力气爬高爬低,把家里好生捯饬一番,他趴在屋顶上,稀罕道:“府城房子就是不一般,瓦片里不知放了啥,又不漏雨,屋里又亮堂,我学会了,日后回家也给家里改改。” 顾老爷子也开始做些没带来的小家具,一点点填补家里的空缺。 王氏和秋娘麻利地洗洗涮涮,一桶桶水被提上来,屋子没多久就焕然一新,地上青砖都锃亮透人! 问心学院要求到学院的日子很快临近。 顾璋到学院报到。 问心学院在半山腰,沿着石阶两侧都是银杏树。 如今入了秋,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满地的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会发出咔嚓咔嚓的细碎声响。 “咔嚓~” 顾璋沿着石阶往上走,看着周围黄得滋润的美景。 且不知,许多上山路上的人,也都在看他。 问心学院里,有正在备考乡试的秀才,最年轻的一批也多十六七岁,也有考中举人,但是没考中进士,继续回来苦读的,年纪范围就更大了。 若用现代学校类比,大约是高中和大学的混编学院。 而顾璋,十一岁,宛如走错了门的小学生。 “今儿不是探视日,怎么会放家眷进来?” “不是,你没听说啊?今年院试的小三元才十一岁,我估摸着他就是顾璋了。” “什么?”有些学子确实不关注自己已经过了的考试,只往上看更高阶的考试,但听到也愕然:“你再说一遍,小三元?十一岁?” 想想自己十一岁,连四书五经都没背完,童生都还不是,都忍不住有些怀疑起来。 “我倒是听说他做出一种能让人清凉的神仙水,今年院试炎热闷蒸,许多人没发挥好,说不定是沾了这个的光。”今年因为炎热没发挥好的学子不忿地小声道。 这个开学日。 两种截然相反的言论,就在学堂里传播起来,而且传播的很快,毕竟人有了名气,是非也自然多了起来。 顾璋对此还一无所觉。 他正在写文章,这是书院的入学测试。 问心书院内分两个平行的院,一个是准备乡试,备考举人,另一个是准备会试、殿试,备考进士。 每个院内,又分甲、乙、丙、丁四个组。 甲组是最优秀的,可以下场一试。 乙组次之,还需努力进学,若想搏一搏,也可参考试试,但大多都名落孙山。 丙组是已经完成基础学业。 丁组则是每年新生。 在学院中,师长会按照不同的学习进度,传授不同的课业,分层教学,学子们只需往上努力,一步步踏实走就是。 如今进行的,就是今年入学新生的测验,以便分到不同的班,也便于师长了解学生情况。 毕竟院试的考卷,是不对外公开的。 【民之大事在农】 【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历朝历代研究农务……】 【试以一地为详,陈教农之策。】 顾璋通读这篇策问题目,确实和此前相对简单的童生试大不一样。 不仅要对题目有一定的想法,还要有足够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还要给出切实有一定可行性的想法。 顾璋构思一番,打算写自己的老本行。 想要百姓过得好,农业发达,不是思想教育、或者鼓吹形式上的东西,或者一些降低税的政策能彻底解决的。 要不那么多朝代,那么多贤明的君主,怎么都没解决这个问题?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只有农业技术发达的新社会,才再无饿死之人。 顾璋落笔: “民之大事在农,农以谷为命,欲谷盈仓,在于利田、养种……” 他对永河村的土地情况已了如指掌,后又一共四次来回府城与县城,也算是观尽宁都风土。 对宁都的地形地貌、基本气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斟酌思考,最后以永河村为模板,以小见大,谈及整个宁都土地农业情况。 若使用得当,可广泛的使宁都这片土地的收成都达到两石。 因斟酌到底要写到什么程度,顾璋写了许久,等写完时,有大半的人都已经交卷了。 顾璋将答卷交到前面,便散学回家了。 只等出成绩后,按照院试7成,入学考3成的成绩,入不同的教舍,再正式开始官学的学习。 两日后。 发卷放榜。 顾璋穿过满是小吃的街巷,选了两个没尝过的小吃,心情不错地往学院走。 到学院的时候,正好吃完。 “让我看看!” “我排在前面!” 一群人正在聚集在一起,看墙上张贴的排名宣纸。 顾璋也走过去,他下意识从前往后看,找自己的名字。 扫完第一列,没有。 顾璋又去看第二列。 他的肩膀被拍了拍,那人大声道:“小三元,你的名字在后面三列里,跑这么前看什么?” 顾璋回头看,是项门。 他眼里不似道歉那日的屈辱,有些得意,眼里藏着奚落和恶意。 他声音很大,一时间看榜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 原本没注意到顾璋名次的人,这会儿也都下意识去后三列找。 拥挤的人群中顿时传来诧异的惊呼声。 “还真是,顾璋的名字在倒数第三列。” “不会吧,他不是连中三元吗?怎么跑到这么后面来了?” “是不是搞错了?院试前十名,都在前三列啊。” 顾璋拍了拍肩膀上被碰过的地方,朝着榜单后面走去。 人群慢慢分开,好奇、打量的视线都落在他身上。 顾璋皱眉,即使他文章有问题,也不至于落到最后三列去吧? 那几乎是倒数了! 不可能这么差吧? 但穿过自动分开的拥挤人群,他确实在倒数第三列看见了自己的名字。 还不是前头,而是倒数第三列靠后的位置。 项门在后面笑道:“咱们小三元虽然出身农家,但恐怕连地都没去看过,竟写出亩产两石的离谱言论来。” “两石?这未免也太离谱了。” “能写出亩产两石,这排名也难怪了。院试能得魁首,我看确实有神仙水的功劳。” 人群中的窃窃私语不断传来。 顾璋得到了一个关键信息。 就跟上辈子考试时有那种重点小册子一样。 这个时代许多考生都家境不错,不曾接触农民,土地。但是农又是科举里逃不开的一个话题,所以有人专门出了一本小书,里面总结了许多关于农业的“常识” 几乎是所有科举考生都会背的一个东西。 比如不同粮食的亩产、比如水稻和小麦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 许多像是金瑎这样连水稻和小麦放到眼前,都分不清的读书人,就是靠这本书来对答。 而这本书里,给小麦的亩产定义,宁都良田均产一石4斗,劣等田均产六斗,越往边关苦寒之地,亩产越低,一等田也可低至一石。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0 首页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