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安是等他们所有人都喝多了,睡下之后,才按照江柠书里写的,他们之前也找了好久,才大致确定的一棵银杏树下,动手挖了起来。 他们一边挖,还一边觉得有些荒谬:“要是挖不到怎么办?” “挖不到就等着正月十五回去。”吴公安淡定地说。 小常公安不由地抬头看着天上洋洋洒洒飘落的鹅毛大雪,想着今天是除夕夜,别人都在家里吃团圆饭,自己几个却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在大雪中挖尸体,不由的叹息了一声。 吴公安他们都知道他在想什么,卧底了这么多天没有回家,其实他们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尤其是今天还是除夕夜。 “挖吧。”吴公安说:“能挖到,也就对得起那些死者,和我们身上穿的这身衣裳了,挖不到,我们也尽力了。” 因为下雪,地面上并没有被冻住,反而因为落雪湿润了泥土,变得好挖了些。 小常公安冻的手背通红,脸上头上都是被覆盖的雪,身上却因为挖土而出了细密的汗。 几个人一连挖了两个小时,才将银杏树挖开,露出下面的尸体。 在看到这些尸体的时候,他们都不由面面相觑了一番,甩甩头上已经白了的雪,给手心哈了口热气:“走吧,打电话叫人来。” 省公安厅刑侦大队的人,大年夜的睡在床上,还被人电话吵醒叫起来,连夜出警。 * 江柠和江爷爷都打算年初三就回学校的。 江柠是不想在老家多待,江爷爷是惦记着门面是租的,得开门做生意。 江妈年初二回的娘家,在娘家至少还得住一晚上。 江柏和江柠是年初三一早,就起床开了稻仓,挑着稻子去村里有舂米机的人家里舂米。 舂米主打就是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挑了米进去称重,倒入机器里,自己按开关舂米,舂完了米,自己给钱就行了。 舂米一百斤得要五毛钱,两人舂了五百斤米,又在舂米机的地方,用木质扬糠机,将没有完全米糠分离的大米,再倒入扬糠机里,江柏负责倒米,江柠负责手动摇米糠分离机的木质把手,用里面的扇叶将大米里的米糠扬出来。 扬出来的米糠也是要带回去的,这东西猪爱吃。 去年江家养了两头猪,今年江柠也不知道江妈会不会再养,如果不愿意养了,这些米糠也可以给江大伯娘家。 江大伯娘一辈子都没出去打工过,每年都要养上两三头猪。 等弄好这一切,江柏和江柠又去邻居家借板车,和江大伯娘打了声招呼,三个人就背着自己的背包,拉着一板车的粮食和酱菜,往渡口去。 等江爸江妈回来,家里哪里还有人? 堤坝的路狭窄,只有中间一道约两尺宽的泥土路,是被来来回回的行人走的露出黄泥地,此时被尚未融化的雪层覆盖着,十分湿滑。 江柠和江柏都怕江爷爷滑倒摔跤,让江爷爷坐在板车上,可老爷子总认为自己能行,拒绝坐板车,“这路也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了,我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走,哪里会摔跤?路本就难走,柏子还拖着一车粮食,我在坐上去,到时候别连人带车一起翻了,这个天,要是掉河里,我爬都爬不上来!” 这话还真不是江爷爷危言耸听,河堤的两边都是河,此时河面上覆盖着湿透的白雪,并没有结冰。 河堤的两边都是梯形,这要真摔一跤,或者翻车了,是真的会滚到河里去的,他们身上穿的又都是厚厚的棉衣,浸在水中,不说冻个好歹吧,是真的爬不上来。 江柠不由抬头望着这条漫长的河堤。 从他们家走到渡口,快的话起码也得四十分钟,过了渡口,到河的另一边还有一段很长的堤坝要走。 前世临河大队的人,每年都在期盼,什么时候能建座桥,沟通炭山和河这边的两岸,一直到江柠重生前,这里都没有建桥。 其实她自己进体制内后就明白,这座桥是建不起来的,工程太浩大了,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和钱,根本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对经济也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政~府没有那么多钱,也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在这里建一座桥。 后来是绕过了炭山,从后山开了条路,通往隔壁乡,再绕两个乡,这样才通往了他们的水埠镇。 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去往了大城市,去邻市买房,或者别的城市买房,村子里基本也空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留守,平时回到村里,不光是临河大队,是河岸这边的所有大队,全都跟空了一样,见不到人,也只有过年时节回来祭祖,村子里才再度恢复成他们少年时看到的热闹景象。 江爷爷不坐板车,江柠就让江爷爷跟在江柏身后,扶着板车的把手走,江柏在前面拉车,江柠在后面一边扶着板车,一边推车,这样江柏在前面拉车要轻松一些。 冬季,随着沙河的水落入长江,水位下降,渡口由原来的船,变为了摆渡的人用竹排搭建的竹桥。 江妈在山里长大,每次走渡口的这样的竹排桥都害怕,得江爸牵着走,才敢小心翼翼的过桥。 江爷爷是走习惯了这样简陋的竹桥,在这样狭窄的竹桥上,慢悠悠的背着手,桥上有雪,江柠看着都害怕,生怕他脚下一滑,就掉入河水中。 虽说这个季节河水不深,但若掉入河中,也要冻个好歹来。 她要去扶江爷爷,江爷爷还嫌她碍事,因为竹桥一次只能一岸的通过,无法两人并肩,江柠就在他身后,伸着手,一直到江爷爷平安过了桥,才放下心来。 江爷爷就说她:“你这样爱操心的性子,也不知道随了谁。” 江爷爷自己是个心很大的人,江爸、江松也都是不太爱操心的人,唯有江柏和江柠,大概是随了江妈。 实际上江柠也是个心大的人,她是后来的工作让她不得不细心操心,多年的职业病已经让她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她若心不大,跟江柏一样爱钻牛角尖的话,大概早就活不下去,从楼上跳下来一了百了了。 她一直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命,热爱这个尘世所有美好的一切。 对江爷爷的话,她也只是笑笑,等着河岸这头的人过桥。 江柏拉着板车走不了桥,问坐在渡口收钱的人,能不能借他的船一用。 摆渡的船就在木桥不远处,摆渡的人坐在渡口,一个一个的收钱,过年,连摆渡费都涨了一毛。 他挥手道:“你自己去用,给我划回来就行。”又问江柏:“会划船吧?” 生在他们这地界的人,大概真的只有江柠、江钢琴和江荷花三人因为一直读书兼有哥哥在,不会划船了。 江柠小时候,像划船这样的事,是轮不到她的。 江松精力无穷,夏天他会带着江柏和江柠,还有他的一帮子好兄弟们去河滩摘莲蓬、菱角、芡实,不管是菱角盆还是小船,他自己一个人扛着顶在头顶,跑的比兔子还快,江柏和江柠两人在后面追都追不上,等到了河里,他一个猛子就扎进了河底,下网捉鱼、游泳,来来回回的游。 大哥不在船上,就二哥负责划船,摘莲蓬。 江柠和江柏两人永远都是安安静静的,看着江松在河里左扑腾来,右扑腾去,用江松自己的话说就是:“这河岸我能游两个来回都不带喘气的!” 后来他去杭市找朋友玩,两人没事就跳进钱塘江,来回的游。 江柠有时候就觉得,江松如果能去当个运动员,说不定比他折腾做生意什么的,有用多了。 江柏将板车和粮食一袋一袋的搬上小船,撑着小船到了河对岸,又将板车和粮食一袋一袋的卸下来,装回板车上,用绳子绑好,再撑着小船回到对岸的渡口,帮人家把小船系好,自己再踩着竹排桥过桥。 到了河对岸,爬河堤又是一个麻烦事。 为了防洪水,河堤都是建的很高,平时晴日里还好,像现在这样的雪没融化,上河堤的小路非常的湿滑。 江柠和江柏两人,是一人扶着江爷爷一只胳膊,一个在前面拉着,拽着,一个在后面托着,还得空出一只手来,不停的拽河堤上生长的野蒿,借拽野蒿的力,才终于将江爷爷送上了河堤。 其实江爷爷觉得自己完全不需要孙子、孙女这样搀扶着他,他自己就能拽着野蒿上河堤,面对孙子、孙女对他的过度担心,他是又甜蜜,又烦恼。 唉,才离开村子,他就又想念他的老伙计们了。 这样的烦恼不跟村里的老伙计们吹吹牛,诉说一下,还真是有种寂寞如雪的感觉啊。 他抬头,遥望着河对岸已经离的很远的江家村。 江柠和江柏又下去,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用力推,将板车和粮食推上堤坝,等全部都推上来,两人都有些狼狈,额头也沁出细密的汗。 江柠又忍不住回头,去看老家的这段路。 其实老家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后面是连绵不绝的山脉,最高的那座山的山头,密密麻麻种的全是茶叶,山上野生的柿子、毛栗、桑葚、枸杞、葛根,多到什么程度呢?家家户户门口的柿子挂在枝头,烂了都没人摘。 江爷爷拿柿子、西瓜喂猪。 江柏出去学手艺、江柠也在外面读大学的那几年,江家日子已经好过许多了,江爸江妈在外面为家里的楼房努力打工,家里就只剩下江爷爷一个留守老人。 江柠不放心江爷爷,给他养了只土狗,跟着他一起巡山、看护,江爷爷平时不爱做饭,总是随便对付着糊弄着吃点,养了狗后,他自己不吃饭,狗还要吃呢,每次打电话,都是和江柠抱怨,每天为了狗的吃食,他还特意烧一顿饭,连带着他一起跟着吃点。 江柠不爱回老家,江爷爷就种了许多西瓜,想给孙子孙女吃。 老家没人,西瓜又卖不出去,都一船拉到江姑姑那里,让她看着卖,村里谁饿了渴了,都可以去山脚下免费的摘西瓜吃。 村里其他人也不爱吃江爷爷种的西瓜,因为他们也和江爷爷面临同样的状况,种的东西太多了,卖不掉,吃不完,全都拿来喂猪。 西红柿吃不完,喂猪。 西瓜吃不完,喂猪。 柿子吃不完,喂猪。 大白菜吃不完,喂猪。 山上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菊花、金银花、杜鹃花、蕨菜等等。 这还只是山上的产出,还没算河里的。 江柠个人非常不喜欢炎热的夏季,然而临河大队的夏季,才是真正至美的风景,河堤两岸的浅滩上,一望无际,全是摇曳生姿的荷花,夏风吹来,荷香阵阵,莲蓬、莲子、莲心、莲藕,全都是好东西。 河堤两边的野蒿中,野生的枸杞生命力极其的旺盛。 当地人不认识枸杞子,把枸杞叫做小辣椒,严禁孩子们食用。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81 首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