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生怕自己会被当成乱党抓起来,更怕京中再乱起来。甚至有许多百姓都举家暂迁回了乡下老家,只想等天下大定之后再回来,以免上头的神仙打架殃及了他们这些小老百姓。 新帝登基之后 ,沉寂了许久的京城因为三件喜事又重新活跃起来。 第一件喜事自然是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许多曾经被连累的犯人迎来了新生,流放之地跪哭声一片,他们终于能离开这个贫苦之地,摆脱罪犯的身份,开启新的人生。那些因为冲动犯法的轻刑犯也走出牢狱,与家人在监狱前相拥而泣。 大街上张灯结彩,礼部官员加班加点在全城都挂上了大红灯笼,为年底的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做准备。 百姓们受环境的影响,脸上也染上了喜气,觉得生活都有了奔头。 第二件喜事便是高调回宫的正德公主和南宁候婚期将近。 说到这个大伙很想开个吐槽大会,原来他们一直关注的热门八卦对象:沈侯的那位神秘新娘?和正德公主的那位神秘驸马?这两人竟然是一对儿? 不是,你俩人真的好吗?故意制造这么多悬念来吊人眼球,结果猝不及防的给他们猛塞了一嘴狗粮。 可叹他们这些热心市民整日猜来猜去的,心都要操碎了,没想到人家竟然是一对儿? 原来小丑竟是他们自己? 这真相可真是叫人意想不到,始料未及,今夜不设防。。。。 武帝为庆祝正德公主大婚,特意取消了宵禁,意欲举国同庆之意,足见当今天子对于这个亲妹妹的重视。 第三件喜事则是最最令老百姓振奋,也最最让老百姓能得到实惠的大喜事。 新帝登基为表仁慈,特开恩典,颁布了两项惠民政策。一是为农民减免三年赋税,并免费分发来年的粮食种子,意为鼓励农桑,着重发展农业。 武帝十分清楚的知道,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家,唯有家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只有让百姓们都吃饱饭,他们才能更加拥戴他这个新君,更加热爱这个国家。 此项政策一颁布,所有农民当场跪地高呼万岁,只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他们有劲没处使,只想把牛从田里拉出来,自己去犁地。 第二项政策则是为朝廷大力选拔人才。 武帝特敕:今年秋闱将开设两轮。这样一来,便给了那些因为种种不可控制的原因,而没能赶得上科考的学子一个重新下场的机会。也给了那些因为心态紧张而没发挥好的落榜的学子,一次二度入场的的机会。 当然,因徇私舞弊而被淘汰的品行不良者,永禁参加。 此消息一出,风声鹤唳了数日的京都瞬间沸腾了!百姓们奔走相告,京城的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大伙儿的脸上喜气洋洋,全都在高声议论这两件喜事。 那些一上考场就紧张的书生更是欢欣鼓舞,恨不能将上衣脱下来轮两圈,以表示自己有多开心! 家境殷实些的学子则纷纷相邀,摆宴状元楼,只为庆祝新帝的仁政不醉不归。 以往三年一次科举,但凡落榜者,又得等上三年才能入场。 只是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呢?人的志向又能稳住几个三年? 双开科举,这是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事情,不但意味着寒门贵子多了一次一冲飞天的机会,也多给了更多有志之士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 普通百姓看表象,有才之人则从表象看到了本质,此次双考不仅给了更多人机会,这还意味着当今陛下行事不拘泥于形式。 自古以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许多继位之帝都守着中庸之道,不敢随意变法,以免百年基业坏于他手,从而成为时代的罪人。 可武帝却在登基之初便颁布了这两项诏书,可见其心怀大志,这是将会给更多才人创造入仕的机会。 鸿儒大贤们闻风而动,敏锐的察觉到属于他们士大夫的时代总算要来了! 那些从前因为久不得志而,退居于幕后的贤能之士心思又活跃起来,有了这样一个不拘泥于形式的掌权者,他们是不是就能从新入朝堂?登科举? 是不是就能大展身手,施展抱负? 甚至久不见客的清廉雅士也扫榻迎客,欢迎有学识的才子入府交流学识。学子们闻风而动,一时之间大儒们的楼阁高朋满座,连门庭都被前来拜学的学子踩踏得油光蹭亮。 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抵如此。 各大茶楼因为这几道消息日日人满为患,学子们在此高谈阔论,商议着接下来的科举之事,赞颂武帝贤明的诗词歌赋不要钱似的往外倒。 足以流芳百世的惊艳诗词流传在大周的各个角落,然后代代相传。
第 254章 暗流汹涌 武帝爱惜羽毛,特命军队驻军在大周的每一条官道上,以确保每一个进京赶考的学子能安全抵京。 眼见秋闱将近,从各个省县赶来的学生源源不断的涌入京城,京中的各个客栈酒楼生意火爆,许多口碑好一点的客栈早已被住的满满当当。家境殷实些的学子直接在京中购买住宅,亦或是几人合租宅院来备考,连带着牙行的生意也被带动得热火朝天。 京中的巡逻比以往严了不少,人多事非多,京备营是一刻也不敢松懈。在这期间,武帝还特意下旨,命所有商贩不得胡乱涨价,令官员严厉控制京中物价,若有哄抬物价者,严厉处置。 京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街上的摊贩们喜笑颜开,他们因为前朝余孽的大清洗运动损失惨重。百姓们连门都不敢出,谁还来照顾他们的生意?就在他们亏到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没想柳暗花明又一村,圣上这新政一出来,他们竟赚得比以往还多? 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下,依旧隐藏着暗流汹涌。 不知从何时起,京圈贵女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说正德公主为人荒唐,私生活极不检点,不仅未婚先孕,还连腹中孩子的父亲都不知道是谁? 因为曾经不止一人看见她和镇南王世子齐襄在一起,两人同进同出,关系暧昧,甚至白日宣淫。 还有人说看见了她和齐世子、沈候爷,三人在宝华亭拉拉扯扯,说沈候爷和齐世子其实都是她的入幕之宾。两人还曾为了争夺正德公主而大打出手,后来正德公主被认回天家,这才选了沈候爷当驸马。 为何是会是沈侯爷呢?这其中也是有隐情的,最大的原因乃是因为齐世子继承王位之后会常驻岭南。岭南哪有京城繁华?正德公主自是舍不得京中富贵,这才弃了齐世子,转而选择沈候爷做驸马。 至于她腹中的孩子,那也是沈侯爷是被太上皇威逼利诱,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否则为何他之前明明大办婚礼,却要把新娘的身份捂得严严实实? 有想象力丰富者更是脑洞大开,说沈候爷之前的新娘根本就不是正德公主,而是另有其人!那人便是他之前大张旗鼓,满天下寻找的那位逃跑了的小妾,是正德公主以身份压人,这才将沈候原本的新娘逼走,迫着沈候爷娶她。 还有之前远嫁西北的那位叶家小姐,那可是沈候爷正儿八经的青梅竹马,也是因为正德公主横插一脚,对她下了春药,害她和隆将军当众出丑,这才不得不远嫁给隆将军做妾。 京圈哗然,正德公主哪是什么锦鲤公主啊?这分明就是个蛇蝎淫妇嘛! 谣言越说越离谱,越说越离奇,直到几位贵妇在致远茶庄喝茶谈论此事时,被茶楼里的情报探子给听到了。 那茶楼实际上是沈霄开设的一处情报收集点,探子一听闻此事立马上报给了沈霄。 这可是捅了马蜂窝,差点没把沈霄给气个半死,他面色铁青,嘭的捏碎了一个杯子,咬牙切齿道:“动用全京城所有的暗线,给本侯挨家挨户的查,本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是谁在传播此谣言?” 他这段时间给自己放了个婚假,宫外的事情一概交给福临和福应。前段时日他因为乱臣贼子的破事冷落了瑶瑶,让他一见到她就愧疚的紧,这才丢下所有公务在宫中专心致志的陪媳妇。 两人你侬我侬,好不恩爱,却没想到他刚一放松下来,外边竟然有人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公主的谣? 简直是在老虎嘴边拔须,活腻了! 他肉也不吃了,扔下手中的肉骨头,找了个借口就出宫报仇去了。 敢污蔑他媳妇,看他不把那狗日的给活剐了! 赵毓瑶被父兄和夫君宠得极好,自是不知道这些暗流汹涌,她此刻在忙着备嫁。 她一个只会做内衣的渣渣,宫中嬷嬷竟然要她在盖头上绣两只鸳鸯?还说只有新娘子自己绣的才最有心意、最吉祥。 天呐,以她手残的程度,确定不会毁了那精美绝伦的暮云纱吗? 还有姜嬷嬷,每日督促她至少要走上半个时辰,说这样才有利于生产。 还有宫中的各个太妃,没事儿就往她这跑,想和她搞好关系,比去她父皇那儿都积极! 还有等等等等等。。。她觉得自己每日的时间都不够用了,忙得不得了! 好在晓莹今日给她带了个好消息进宫,说蒋丰台和杏娘已经求侯爷为他们主婚,要在秋闱之前把婚事给办了,以免蒋大哥不能安心入考场。 赵毓瑶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真的?杏娘真的想通了,要嫁给蒋大郎了?” 晓莹见主子高兴,自己也跟着乐呵,为自己能带来这个让主子高兴的消息而自豪的不得了。 “真的,听说他们的婚礼就定在您和侯爷大婚之后呢!本来他们俩只准备在帽儿胡同摆几桌,却没想到侯爷一听说下属要成亲,直接送了一处紧挨着帽儿胡同的宅子给蒋大哥。这可把他们俩给吓了一跳,推诿着不敢收,侯爷便直接让人把他们的东西都搬了过去,然后把房契留给了他们,说他们若是不要,那他便要一把火将那宅子给烧了!还说他送去的东西断没有收回来的道理,我的天呐,侯爷可真财大气粗!”她说这话是双眼冒着小星星,心里很是憧憬自己今后会不会有这等待遇? 赵毓瑶听后哈哈一笑,点头赞同道:“他是挺财大气粗的!” 在旁人眼里或许这是财大气粗,但在她眼里沈霄分明是在投资,因为他看出了蒋丰台前途不可估量,今后定是人中龙凤,所以便提前将这样的人才笼络住。 这是他这个段位的人管用的手段。 沈霄只花了两日功夫就查出了幕后传播谣言的主谋,竟然是三公主赵若灵? 他感到万分诧异,又不可思议! 再怎么说瑶瑶也是她同父异母的妹妹,她为何要在背后做这些陷害亲妹妹的事情?连皇家的脸面都不顾了? 简直就是个疯子 疯婆娘! 他略一思索,又感到一阵惊悚,不可能会是因为他吧?难道她对自己还余情未了?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他就恶寒得不得了,就像被什么脏东西盯上了一般? 但是,无论她是恨他,还是别的什么想法?敢拿他的瑶瑶做文章,就是触了他的逆鳞! 他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诋毁她,哪怕是意淫也不行! 沈霄冷笑一声,将一叠卷宗递到福应手里,寒声道:“三天之内将这些人的身份全部公之于众,我要让全京城都知道他们是三公主养的面首。”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7 首页 上一页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