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主...” 刚躺在床上的沈弈并没有入睡,听见声音时,身体有一瞬间的僵住。 毕竟没有人会喜欢在自己要睡觉时,突然被一个蒙面人以不正常的语调打扰,这很吓人。 “你来干什么?” 沈弈直起身子。 还是上次的那个蒙面人,他压低了声音道:“少主你没有达到国师的要求,国师对你很失望。” ... “哼,我是主子还是他是主子?”沈弈讥笑,“能不能得状元又不是我能决定的事,你们应该去问渭帝是怎么回事,而不是来责问我!” 自己对他们有价值。沈弈抓住了这一点,料定他们不会对自己下手。 再说狂妄一些,难道不是他这个前朝太子的特权吗? “这不是借口。” 蒙面人躲在暗处:“你可知渭帝怎么会赐婚与你?” “自然不知。”沈弈回的理直气壮。 他怎么知道?一头雾水地很。 蒙面人沉默不语,一瞬间气氛尤其的紧绷。 最终还是蒙面人败下阵来,他嘶哑的嗓音难听得要死:“传国师口谕,无论如何少主和衡山公主的婚事决定不能成。” “为何不能成?”沈弈反问。 “据我所知,渭帝对那位衡山公主宠爱非凡,连几位皇子都比不上,再者渭朝可没有驸马不得为官的规矩,我若是能成为她的驸马,难道不对复国大计有所帮忙吗?” 前朝太子和当朝公主的戏码,做成话本子都会热销吧。 再者,沈弈也想不到那位疑似自己寺庙师父的国师会拒绝这个天降好事,他们不是希望复国吗,现在一步登天的机会都摆在他们的面前,除非自己娶了横山会对他不利。 “恐怕少主到时候容易暴露身份...”蒙面人犹豫道。 “不会的。”沈弈一口否定,他斩钉截铁:“渭帝把他最疼爱的女儿嫁给我,这就相当送上门来的人质。再者,若是有一天我不幸暴露身份,我会自行了断,不劳国师操心。” 本来沈弈还有些不情愿,但经过蒙面人的这一露面,他已然打定注意,决定要娶横山公主了。 “不会有那一天的,少主,您是平朝唯一的血脉,怎么说也不能让您以身涉险。”蒙面人听不出真心还是假意地说道。 那你们怎么还让我入朝为官,而不是在后方指挥? 沈弈压根不打算相信他说的话。 “以后我成了衡山驸马,就有了更多正当理由去接近那些皇子们,岂不是比做官来得快?” 他说的有理有据,可蒙面人依旧不为所动。 “国师说了,不行。” 沈弈故作泄气的模样:“那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娶衡山吗?渭帝已经下了圣旨。” 本以为他们是要让自己装病还是什么的,没想到蒙面人直接道:“这少主就不用担心了,我们会出手的。” 那你和我说什么啊,一上来就兴师问罪!既然你们有办法,就自己去解决。 沈弈感到一阵心累:“那你们需要我做什么?” 蒙面人信誓旦旦:“到时还请少主配合我们。” “哦。” 沈弈没说同意还是不同意,含糊其词。 君命不可改,他起了兴致,倒要看看国师有多大能力,能让渭帝把已经发出来的圣旨收回去。 ... 事实上,直到沈弈要被绶官都没有任何的事发生。 恩荣宴之后,新科进士们要在状元的带领下上表谢恩。 谢恩表的格式是历科传下来的。 其基本格式是表首为“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臣某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表末为“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某年月日,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臣某等谨上表”的格式。 每次上表之前,三鼎甲都会前往前一科状元处请教谢表的写法,并赠送给他五十两银子表示感谢。 这时候,沈弈终于有迟来的遗憾,他感受到一阵肉疼,若自己是状元,这一百五十两银子且不就是他的? 哎,往事不可追。 至此,三年一度殿试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沈弈就是等着授官。 在平头百姓的传统观念中,仿佛觉得只要当上状元,便可以升官发财,迎娶白富美,一片大好前途,走上人生巅峰。 可当你以为在全国千千万万人中脱颖而出,寒窗十年终换来正果时。殊不知,这只是朝廷培养制式人才,巩固皇权的手段。真正的修罗场,现在才开始。 在明朝文官体系中,翰林制度可以说是科举制度的延伸。 “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皆为翰林官。” 当上状元后,朝廷会直接授予其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则会授予其从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除了一甲三名可以直接入翰林外,剩余的进士要想入翰林院,则还需再参加一场入院考试,若考中则会以“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深造,只有十几个位子。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 或者等待朝廷的安排,二甲进士授给事中、御史、主事、行人这些正七品京官,三甲进士放外职为知县、推官之类的从七品官,称为散馆。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一班进士挤破头也要进入到翰林院去呢? 渭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因此虽说庶吉士的待遇不如京官高,身份也相当于“翰林院见习生”,还要熬个两三年才能正式入翰林,但为了能接触到皇权高层,其竞争往往也很激烈。 当然了,若不考取庶吉士,二三甲进士也依然要先分送各衙门“观政”,两三个月后待考核合格,再授予实官。当然了,名次越靠前,分送到的衙门当然也更好。 可见,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的,实则仅科举进士名列前茅者。 “翰林之盛,前代绝无也”。 按品秩,翰林院的最高长官只有正五品,尚不如一个地方的府级单位,但其政治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绝不是其他同品级部门所能比肩或代替的,尤其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具有的特殊功能,反映了渭朝对政治人才尤其是高层政治人才培植的高度重视和用心经营。 从制度上讲,翰林院是朝廷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的机构。翰林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对于这样一批人才,朝廷高度重视,精心培植。 一众院士品秩虽低但职掌范围却很广:翰林院的日常活动,既是履行其处理政事的职能,同时更具有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意义。 譬如,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种诰敕本应阁臣起草,但实际上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代笔,这项工作有助于翰林官适应政务、加深阅历、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熟悉。 当皇帝有什么新的政治观点治国方针奇思妙想时,通常会让翰林以此为基础结合古今中外发表意见以供参考。 对明代历朝实录的编写一般由阁臣领衔,翰林负责实际编修,这项工作加强了翰林官对前朝政典故事的深入了解。 在经筵侍讲中,翰林官又因此而不断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同时由于经筵讲读而形成的亦君臣亦师生的关系,成为翰林官在院期间或日后为官主政时启沃君心、对皇帝施加影响的重要条件。 翰林官有着更多的亲炙鸿儒、接近权要的机会,又能饱览史料邸报,参加某些重要会议,便于对政局时事获得具体而深入的了解。 此外,他们还要担任科举的考官,还要编修史书。皇帝有什么问题,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民生琐事都会来问。 这些都使翰林学士不断积累政治学识和经验,为日后准备较好的政治素养。 由此可见,明代翰林院远非普通的文职机构。 作为国家重要的育才、储才之所,它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内阁成为全国最大的权力机构,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再后来,阁臣大多也都同时兼任六部尚书,还有三孤、太子三师、三公的头衔相加,可见其地位之高。那么,既入官场,谁不愿往上爬呢。又有谁不愿入内阁当首辅,成为皇帝身边的名臣,名扬千古呢? 而进入内阁的第一步,便是进入翰林院。 进士进入翰林院期间,一面读书修学,一面获得许多政治知识,静待政府的大用,翰林院成为一个储才养望之所。 按规矩,沈弈被授于翰林编修,无需再继续考试,即可留在翰林院。 就此,沈弈告别了为之奋斗半生的科举之路,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7 首页 上一页 105 106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