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游牧民族也会有固定的王庭,但那是根据休牧情况计算出来的!一个大不足可以占据广袤的草原的话,他们的土地就能无论春夏秋冬,总有适合放牧的地方!于是根据季节、年份,他们去往相应的草场。 有了这样的‘规律’,相对固定的王庭就能建立了。只不过这样的话,注定一个部族不能只有一个王城,数个王城才是游牧民族心中的正常情况。 “上古之时,农耕与游牧其实本就没有如今这样明晰界限!先民们也有放牧卫生的。再者,就算是农耕,古时耕作技术远不如现今,刀耕火种十分常见。耕作一段时间后土地丧失肥力,又或者水源有了变化,迁国又有什么稀奇?” 许盈解释道:“古人觉得这理所当然,见今人安土重迁,数代人居于一郡一县,这才会觉得奇怪!” “而且古代小国寡民,公刘是周人先祖,但那时也就是个小方国之主,能有多少人?怕是不比如今一县之人更多。这样的人口迁居,阻力肯定是要小不少的。如今若是让天下人迁国,且说如何迁,又能迁到何处去?” 许盈最后总结道:“过去的难题有过去的解法,如今的难题有如今的解法,就算是看起来 一样的难题,因为时移事易的关系,也不能照搬以前的法子了!不然这和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有什么分别呢?” “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就在于此了。”这也是许盈在提醒乐叔乔,最近乐叔乔求古有些过度了。倒不是说参照过往经验不行,只是即便是拿起以前生效的东西,也要注意适应当下不同的情况。 “以前倒是没发觉,原来若冲你真能做个好夫子。”等许盈教完卫琥和乐叔乔,罗真这才缓缓踱步过来。虽然许盈早年说过他打算为名师,启迪更多有前途有理想的年轻人,但那个时候罗真没想过他真能做好这件事。 就像裴庆和羊琮一样,罗真也能看出许盈身上隐隐‘非池中物’的气度,他并不觉得许盈这辈子会只是一个老师。虽然老师做的好了,做到桃李满天下,那也是能搅动天下风云的,但终究和许盈身上的气度不搭。 罗真因为年轻,因为经历有限,也因为性格的原因,不可能像裴庆和羊琮那样‘脑洞大开’。但他也觉得许盈是要做大事的,不可能隐居田园,教授一大批弟子。 但现在看他耐心教授、无所不传、为弟子敬重的样子,罗真又说不准了!卫琥和乐叔乔,包括之前已经回荆州的蔡弘毅,他们对许盈的尊敬与崇拜他看在眼里。罗真一点儿也不怀疑,许盈哪一天说当今天子不值得辅佐,另有明公在,他们立刻就能跟着许盈去另谋明主,为此托付性命也不吝惜! 就像当时孔子门下,孔子说要周游各国,推行自己的学说(那个时候周游各国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这种非官方、没有一点儿保障的‘旅行团’),许多弟子就真的一点儿犹豫没有跟着去了。 后来,即使是最危险的时候,也没有弃孔子而去! 想到这里,罗真陷入了沉思,而打断他沉思的是许盈的惊喜声:“哎!钓竿动了!” 原来是放在一边不去管的钓竿有鱼儿咬钩,幸亏许盈做了简易的失手绳,不然钓竿就要掉到水里去了! 看到许盈如此,罗真怔了怔,洒然一笑——是他想错了!这有什么好想的,许盈最了不起的能力不就是让人相信他、愿意伸手帮助他,成为他的助力么?
第243章 往年春光正好时,往往是长城县上下吏员静极思动时!猫了一个冬天了,现在是春暖花开时,便是公务在身,大家也要偷空踏青游览,与亲朋相约玩耍。但今年却是个例外,去岁年末封印后,旧县令任满升迁去了,朝廷便安排了新县令。 安排新县令本不是什么大事,长城县虽然不算富庶地方,但好歹是三吴之内,属于如今建邺朝廷的大后方!这里的县令可不是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有的时候县令、县长只能空置。这里别说是县令了,就是别的属官,一旦没有了也得快些添补上! 但今次这个新县令有些不寻常,倒是让县衙上下有些心理打鼓。 汉时,甚至大夏时期至大周早期,县令、县长都是人人争相去做的官职。这种地方官容易出政绩,还很锻炼人,在地方上做得好的话佷容易升迁!一些自忖有能力的人,不论是背景深厚的势族子弟,还是没得倚靠的寒门子弟,不少抢着做令长! 如今却不同了,县令这个职位逐渐卑杂!如今还能让势族子弟抢着做的县令,大概只有丹阳郡的县令了!丹阳郡的县令在旁人眼中和郡守相似!长城县虽然是三吴之地的县府,却也只有这点拿得出手。 虽不至于为官员见弃,以至于令长之职常常空缺,但这个位置想要来什么‘猛龙’,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但今次这位就不同了,汝南许氏的嗣子、义兴周氏的准女婿等等身份已经足够县中上至属官,下至掾吏倒吸一口凉气了。若再说许盈名震江左的才名,那就只能让上下看不懂了——你这么个身份,这样的名望,来长城县做县令,图什么啊? 就算人太年轻,此前又没有从政经验,不可能一开始就委以重任,那也可以捡一个清贵职务慢慢做。那种既不累,写在履历上又好看的位置对于别人来说或许一个也难得,但对这位‘许大少爷’来说,还不是一口气报许多,随他挑吗? 大家心里预想了多种可能,是不是许氏出了大事,汝南许氏前途已经断绝?是不是许盈这个人得罪了什么不可说的人,如此形同流放?是不是...这类猜测很多,但很快又 被否了,因为这种情况不可能提前没有风声。 对于三吴地区的郡县来说,建邺的风声可是要紧的很!这就锻炼出了大家在这件事上的灵敏。 最后,大家只能推出一个逻辑上说得过去的可能——这位大少爷或许、可能是个‘理想主义者’,正有一腔少年热血,想要做些书上说的‘实事儿’! 这种可能很大,毕竟是个没经过一点儿风雨的贵公子,他所处的位置也不需要他蝇营狗苟,保留这样的赤子之心很正常。事实上,很多贵族子弟一开始都是这样,只不过后来生活的毒打让很多人蜕变了。 再者,大家都听说过这位的才名!一些诗句、文章都传到江北去了,何况是三吴这个‘建邺后花园’。只看文章和诗赋的话,这确实是个谪仙人一样的郎君。而一般这种‘文学青年’都比较容易有一些他们看来‘不切实际’的理想! 左右对这位许大少爷来说,官职无所谓清浊,卑杂之职若由他来做,那就是清贵!他自然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长城县中一些消息灵通又好打听的已经知道建邺那边的口风了。知道这位爷来长城县做县令,纷纷称赞是敢与任事、天性质朴、朴素恬淡——听听这是话吗?这可是三吴之地的县令,怎么说的像是当了这个官儿就是‘舍身饲虎’了一般? 只能说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带来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县中沈功曹就笑着与县尉虞恕道:“这位贵公子实在是...他有多少阳关大道可走?非得与我等争这独木桥,若无他来县中,说不得明仁你就能得偿所愿了!” 此时县中属官第一者为县尉,类似汉时县丞,是辅佐县令各种事务的官职。一些偏远小县,朝廷安排的县长久久不来,往往就是县尉主导安排工作,成为实际上的县长。 一般县中只有一个县尉,但也有三个、两个或者没有县尉的。这和此时对县的分级有关,此时的县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三等,这就成为九级。如上上等县和上中等县,就只有丹阳郡诸县才能评上,这些县往往有两三个县尉,每个县尉分领一部。 所以才说丹阳郡县令等同地方郡守,下面县尉就 是分出去的县令,只不过没有郡守之名而已。 县尉虞恕是余姚虞氏子弟,余姚虞氏可是地方大族,其在余姚的地位就和顾陆朱张在吴郡的地位一般。虞恕不是余姚虞氏的嫡支,但也不是什么边缘旁支,靠着虞氏早早就做了长城县主簿,后又升了县尉。 长城县与余姚离得不算远,家族也能使上些劲儿。再加上虞恕自己能力出众,上任县令在任时,他才是真正处理县中大小事务的人!上任县令无能又图省事儿,乐得做个傀儡,活儿人家做了,自己因为政绩出色得了升迁,好处归了自己,他还挺高兴呢! 左右他又不是要在长城县久任的,倒也不觉得被虞恕抓了实权有什么不好。 本来临到去任,旧县令投桃报李,应该向上推荐虞恕为新县令的。这种县尉干得好,县令升迁时向上举荐的事并不稀奇,一般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上面也会答应下来。但谁能想到长城县迎来了一尊大神,之前推荐的事自然就再无人提起! 对于沈功曹看热闹不嫌事大、似有拱火挑拨之意的言语,虞恕只是露出了老官吏圆滑而不惹人厌烦的笑容道:“令长名望卓著,乃江左数一数二的青年才俊,能辅佐这样明公,恕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只是沈功曹有些可惜...要说吴县令还是太不通情了!” 这话说的轻巧,实际却是有些绵里藏针的。说起来虞恕没有当上长城县县令,固然对他损失很大,但县□□曹和主簿二人损失一样大! 县中的属官除了县丞外,还有中正、光迎主簿、光迎功曹、主簿、功曹,至于各曹掾吏,一般不算在属官之中,更像是胥吏。也就是说,县里正式的领导班子就是县令、县丞、中正、光迎主簿、光迎功曹、主簿、功曹七个人。 中正就是所谓的‘中正官’,给人物定品的那个。不过这个官职不参与任何政事,很多时候只是兼职,再者县中正不比州中正和大中正,基本等用于摆设,所以领导班子实际是六个人组成。 而光迎主簿、光迎功曹、主簿、功曹这四个职位,听名字就知道是冤家对头了! 主簿和功曹都不是什么陌生官名,一般主簿负责总览文书工作,功曹则是 管人事。但在主簿和功曹之外还有个光迎主簿、光迎功曹就让人抓瞎了——从字面意义出发,这两个职位是掌管迎接新长官诸般事务的。 关键是,迎接新长官属于特例,有必要常置两个职位吗?而且按照此时的惯例,光迎主簿、光迎功曹还要比同级的主簿和功曹地位更高。 其实这里面是有玄机的!一般来说,县里有一套固定的班底,这个班底不只是胥吏们,也侵蚀到了属官领域。很多时候县令、县长们调动了,县尉、主簿、功曹这些人也是不动的。但新令长来了,很多都有自己的班底,这些人总得找个萝卜坑! 后世这样的班底只能做做师爷,背后给县太爷出谋划策!就算师爷能差遣县中属官,那靠的也是县太爷的权威,并没有实际名位。但如今不是这样,除了幕僚,还有光迎主簿、光迎功曹这样的位置是留给他们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45 首页 上一页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