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一带,每到春末夏初就多雨。 大家应对这样的天气,已经有很经验了。 安远将夫人也笑:“这一场雨,为今年的端午节增色不少,许多老百姓纷纷跪地,高呼龙神庇佑,都说今年一定是一个丰收之年呢。” 端午节的这场“急”时雨,却是下进了辽东一带,近所有灾民的心坎里去了,不少人冲出家门,跪在满是泥浆的大雨里,欢声高呼,抱头痛哭。 大雨彻底冲涮了灾民心中的阴霾。 虞幼窈想到了,那些遍布在辽东每一片土地的番薯藤,不由深以为然:“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黄夫人又说了一些斗百草的事。 虞幼窈听得津津有味。 便在这时,又是梆梆两声铜罗声响。 殷怀玺解释道:“两声铜罗,这是在给参赛者做最后的倒计准备,龙舟竞渡马上就要开始了。” 虞幼窈心中一阵激动,连忙坐直了身子,看向了河面,各家的龙船都整齐地停在,一条蓝带拉起的始点上。 河岸两旁人山人海,场面却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紧张地看向河面。 最后一声铜罗敲响时,一条条龙船争先恐后地挣开蓝带,急行划桨,激勇向前,岸上爆发出此起彼伏地欢呼,震耳欲聋的叫喊声,直冲云霄。 虞幼窈下意识站起身来,每条龙船上都是十人,两旁各五人,每人手里拿着一根船桨,同时划动船桨。 这个过程,很讲究团队配合。 但凡有一个人,划浆快一拍,或慢一拍,或力气小一些,重一些,龙船的速度,就会慢下来,或是偏离位置,导致与身边或身后的龙船相撞,或是因为偏离位置,而导致龙船落后一步。 这里头地包含了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人文色彩。 结端午节所有风俗,都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而美好的生活,是要靠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来努力。 黄太太做庄,搞了赌船局,赌十队龙船,哪一队龙船能得第一,赌局做得不大,参与的也都是相熟的人家,本着小赌怡情,也是为龙赛竞渡增加一点趣味性。 如这样的赌局,在龙舟竞渡的赛事之事,是十分常见的。 虞幼窈也出了十两银子:“我赌了青队。” 青队是谢府的龙船。 端午节的各种活动,能顺利举办,谢府是功不可没。 遗憾的是,谢府最终得了第三。 虞幼窈的十两银子打了水漂。 安远将军夫人成了最大的赢家,她戏谑道:“今年一年的脂粉钱都省了,”接着,又转头问虞幼窈:“脂玉楼什么时候开业?到时候去关照你的生意,可要给我打个八折。” 大家都知道,收容营里的疫情,能得到控制和防预,韶懿长郡主的香药,从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脂玉楼之所以一直没有开张,是因为韶懿长郡主全力支持防治疫病,顾不上开业赚钱。 而韶懿长郡主擅长香药,也不是什么秘密。 因此,安远将军夫人这么一问,在场不少夫人太太都大感兴趣。 爱美之人,人皆有之。 都是体面人,胭脂水粉这东西,却是不可或缺的,平时各家往来,总也不能素着脸,不光自己面子过不去,也失礼得很。 打扮的光鲜些、郑重些,也是对主人家的尊重和重视。 虞幼窈笑道:“已经在筹备开业事宜,端午节过后再仔细挑个日子,到时候,都给你们折扣价。” 龙舟竞渡拢共三场。 第一场开始后,第二顺位到了起始点。 第一场结束后,铜罗声一响,第二场紧接着开始。 赛事的节奏安排得紧凑又紧张。 等三场比完了,太阳已经偏西,虞幼窈仍然有些意犹未尽。 河岸边,有许多人将粽子,扔进了河里,便是生活再艰苦,他们仍然慷慨地将粮食洒进河里,让鱼儿争食,以此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祈祷平安。 虞幼窈深有感触。
第974章 毕生之所愿 殷怀玺道:“抛粽的习俗源于上古台骀(代)治水,台骀带人在山西汾水一带治水,穷山恶水之地,食物运送不易,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将粮食用芦叶包裹起来,放进木桶里,以木伐乘水,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治水的人,途中也有一些食物,被水中的鱼儿吃掉,后来这一办法,在民间传开,各地争相效仿,直到现在,山西民间还有百姓,以粽子祭祀汾神台骀,=山西太原一带,还有一座台骀山。” 台骀治水要早于大禹治水。 但,大禹治的是黄河,故名声大过台骀。 虞幼窈心念微动:“抛粽这一习俗,除了怀念屈原,祭奠逝去的亲人,祈祷平安,追根溯源,也是饮水思源,对先人的感恩、崇拜,对大自然的敬畏情怀。”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 没有抛粽的人,会花一文钱,买一盏花灯,点燃,再洒上几粒米,放进河里,花灯顺着河水,顺流而下。 有人闭眼,对着花灯许愿。 有人含泪,望着花灯远去。 也有人对着花灯絮絮叨叨地说着,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话。 河面上的花灯,越来越多了。 等到天黑的时候,河面上已经铺满了花灯,点点的烛光,宛如一条光带,沿着河流,顺流而下,美得如梦似幻。 虞幼窈惊叹不已:“好美啊!” 端午节也没规定,不能放河灯,北境涌入了许多灾民,灾民们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痛,他们没有粮食抛洒,祭奠逝去的亲人,便只能用一盏河灯,寄托对逝去亲人沉重的怀念。 虞幼窈来了兴致:“我们也去放河灯吧!” “好!”殷怀玺偏头看她。 灰沉沉的天幕,将天边最后一缕霞光吞噬,黑夜悄悄降临,不知什么时候,河岸周围的营地上,挂上了晕黄的灯笼,阑珊的烛光下,小姑娘娇莹的面容,像镀了一层朦胧的光晕,温暖又美好。 殷怀玺伸手握住了她的手。 虞幼窈停下脚步,低头看去,宽长的袖子挡住了牵在一起的手,她动了动手指。 殷怀玺以为自己握得太紧,手掌不由一松,紧接着,一根根嫩生生的手指,扣进了他的指缝里,与他十指相叩。 “未婚夫,”虞幼窈笑得眉眼弯弯,眼底映着晕黄的烛光,明亮又温暖:“河岸上人太多了,抓紧一点,就不会走散啦!” 殷怀玺弯唇一笑,眉目间一片温润:“好!” 两人手拉着手,来到一个摊子前,摊子上除了买各样的花灯,还有一些扎花灯用的材料,殷怀玺要了两份。 “你还会扎花灯?”说完,虞幼窈就想到了,当年殷怀玺去山东平叛,在中秋节前,派殷三送了一盏亲手扎的灯笼给她,她十分喜欢,就将灯笼摆在床头的灯架上,每晚都沐浴着朦胧的灯影入睡。 后来她一路从京兆,到了泉州,来到襄平城,这盏灯也一直陪着她一路辗转。 殷怀玺连那么难的灯笼都会扎。 小小的花灯自然难不倒他。 “同常宁伯学过。”提起常宁伯,殷怀玺便不觉想起了,当年去山东平叛,被常宁伯忽悠着,学了这一手“能讨媳妇”的扎灯笼手艺,送给“喜爱”的姑娘。 彼时,他心意懵懂,因为遗憾不能陪她一起过中秋,便想亲手扎个灯笼,讨小姑娘欢心,却万万没有想到被常宁伯教做人了。 喜欢的姑娘,要搞到自己手里头才行! 思及至此,殷怀玺就偏头,小姑娘眼儿亮晶晶地看着他,一脸的期待:“常宁伯靠一手扎灯笼的手艺,给自己讨了喜欢的姑娘做媳妇,据常宁伯说,他家祖传的扎灯笼手艺,能讨媳妇,所以我就学了。” “呸,”虞幼窈脸儿一红:“谁稀罕你个破花灯。” 殷怀玺“哈哈”一笑,麻利地扎了一个花灯。 口口声声说不稀罕的虞幼窈,却对扎花灯,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眼儿一眨也不眨地看着,还忍不住问东问西。 殷怀玺拿了另一份材料,手把手地教她。 材料都是处理好的,扎起来很简单,虞幼窈没费什么工夫,就得到了一盏,虽然有点丑,但好歹是成功了的花灯。 最后,这盏丑丑的花灯,理所当然地换来了,殷怀玺扎的漂亮花灯。 虞幼窈捧着花灯,有些爱不释手:“除了花灯,你还会扎什么?” 殷怀玺想了一下:“改天给你扎一个风筝。” 风筝也是闺中女儿家,最常玩的玩意,便是平常在府里,寻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也能放,虞幼窈就十分喜欢。 虞幼窈高兴不已:“我想要一个老鹰样的。” 殷怀玺满口应下。 虞幼窈高兴采烈地捧着花灯,在上游处寻了一个人少的地方,蹲在河边,小心翼翼地将花灯放进了河里。 花灯顺流而下,缓缓地漂流,虞幼窈连忙闭起眼睛,开始祈祷。 先是在心中缅怀了一下,逝去的亲娘和祖母。 接着,又开始许愿。 她向来没什么大志向,所做的事情,永远都是现阶段能做到、做好的事,许愿也是这般,无非就是祈祷亲人及殷怀玺,平安顺遂。 殷怀玺也将花灯放进河里,偏头看向了身边双手合掌,闭眼许愿的小姑娘。 跳跃的烛光,映照在她身上,似为她蒙上了一层神圣又朦胧的轻纱,宛如月光神女一般皎洁、神秘。 这时,虞幼窈轻颤着长睫,睁开了眼睛,乌亮的双眼,仿佛注入了明亮的光,照亮了殷怀玺的整个世界。 “殷怀玺,快告诉我,你刚才许了什么愿?”她声音悦耳,宛如莺啭。 殷怀玺摇摇头:“没有许愿。” “没有许愿?”虞幼窈瞪大眼儿,不可思议地重复了一遍:“你不许愿,放什么花灯啊?!不会是因为不想告诉我,所以故意骗我吧!” 她有些怀疑地看着殷怀玺。 “我不需要许愿,”殷怀玺定定地看着她,眼底映着不远处的花灯,仿佛燃了一簇烛火,透着灼灼的温度:“我已经得到了毕生之所愿。”
第975章 大煞风景 他的眼睛,仿佛带了灼烧的温度,看得虞幼窈面颊发烫,她忍不住躲开了:“是、是吗?那也挺、挺好的,也对啊,你这人,不管想要什么,都、都能靠自己取争得到,也不需要许愿,不过,你难道不觉得,这小小的花灯,承载着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盼望,乘水而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吗?” “花灯所用的油纸,虽然能起到防水的作用,但时间久了,仍然会沉河,而且大量的花灯,放入河里,会堵塞河道,下游有人专门打捞河灯。” 最美好的,只适合长长久久地放在心上,一盏小小的花灯,又如何能承载他,藏心的山盟海誓,生死契阔?!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17 首页 上一页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