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景仪轻声叹息着:“明前,我求董太后给你最后一个机会,你再好好斟酌一下吧。人活在世上,向权势、贵人和天下低头认错并不是战败,只是一种生存方式。这件真假相女的案子也没有单纯的正义和邪恶,只是一种选择罢了。何不随波逐流呢?!明前,我爱你,我希望你这样做,这是对你最好的路了!你可以选择我的!我一直都在爱着你啊,明前。” 年轻的内阁大学士说完话垂下脸告辞了,带着董太后的暗令和他的深切心意走了。 更浓密的厚云笼罩住了整个宫殿花园和少女,直到湮没了她。 第276章 乱相 明前拒绝了凤景仪的提议,没有向董太后认错退出这场旧案。她始终咬紧牙关,拒绝说出自己是假冒范瑛和认错的话。她沉默又倔强,孤单得居住在旧梁王府,谁也不见谁也不多话,等待着朝廷翻案重查。她执拗、清高又自傲得等待着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结局。 消息立刻通过各种途径传回了相关人士们的耳朵中。人们对她任性得拒绝“认错退出”都很吃惊。京城里暗流翻涌,局势更混知了,像是给原来就点燃的大油锅又添了把火。 董太后如意料中的震怒了。她冷淡得训斥了内阁大学士凤景仪,命人用加急懿旨催促崔悯回京。不允许人们再拖延这个案子。无论能不能审出真相她都要以雷霆万钧之势解决了这事。这个姑娘太不知好歹进退了。把她的慈悲当软弱,敢拨她这位皇太后的面子。她要给她个永生难忘的万劫不复的教训。凤景仪苦笑地请罪,他厚着颜面使尽交情和手段,求董太后再给那个可怜女子一次活命的机会。太后却决绝得拒绝了。凤景仪满心怅然,觉得自己也许拖不回她或“胸有成竹”或“听天由命”得任由这件事发展下去的进程了……她真得是倔强得赌气还是绝望了? 王太后则含笑对他们说:“也许她真的相信自己是范丞相之女,才拒绝了董太后的好意吧。小姑娘总是心气太高,又年轻气盛,太相信自己总是正确正义的,在占尽上风时也不留退路,总想着去赌一把……所以她才不肯认错放弃争皇后位子吧。也只能由她了,人在一帆风顺时是不会理解我们爱护她的心的。” 益阳公主面容端庄,心里气得直冷笑,更痛恨这个手狠手辣无耻至极的范明前了。谁说她心地善良、爽朗直率得不适合后宫的。她这种豁出命也要争抢皇后之位的架势,简直是天生的蛇蝎女子啊。她知道女老师被她抓住后,看似很愤怒,却还是梗着脖子,死也不肯交出四百万两银子买老师的命。好一个口蜜腹剑、翻脸无情、要钱不要命的死女人!哪有一点仁义品德。崔悯和小梁王真是瞎了眼!竟然被她蒙蔽住了。莫非,这个范明前还想赌一把,想趁乱当上太子妃,再跟她翻脸扭转局势?益阳公主暗下决心,马上通知金陵府尹早点定下于秀姑的罪,把她处以极刑。看看范明前是不是看着于秀姑死也不交出银子,她要在她被董太后判明案子打败之前榨出巨款。 太子和杨皇后却又惊又喜,对明前的坚决不服输都很感动。太子立刻命人抢先去北疆通知崔悯回京,杨皇后也尽量得与董太后和内阁大臣们周旋。希望他们能多少改变些立场,不再纠结范瑛的身份拥护太子婚事。至于他们是如何通知崔悯如何与太后大臣们协商的,就不为外人所知了。不过臣民们都估计董太后和内阁不会轻易改变立场的。 另一个自称是“范瑛”的小丫环程雨前,也从攀附太子和东察公主转向投靠了京城旧大臣们。她抓紧时间,到处奔走,向京城里的各位名臣文人们哭诉着自己的不幸和委屈。也在好事的名臣文人们的支持下向刑部和三法司告御状,要求翻案重审。弄得刑部官员们大为恼怒。这案子早在十年前就审判清楚办成了铁案。现在居然又冒出了苦主要翻案重查,还牵扯到了未来的皇后之争。小小的刑部怎么敢得罪皇上、太子、董太后和内阁清流大臣们……真是个要人命的大案啊。更不巧的是,范家仅存的亲戚范勉的亡妻王玉贞夫人的妹妹王候爵夫人,在一年前患急病去世。范王两家的直系亲属全部死绝,连个出面认“人”辨“真假”的亲戚也没有,只把这案子变成了无头官司,把刑部官员变成了“制造冤假错案”“草菅人命”的昏官蠢吏了。简直气杀刑部了。 皇上朱堪直却没理会这件荒唐案子,也没有理会京城里的各衙门被迫翻案重查的动作。他全权把大奇案交给了董太后、内阁大臣和太子杨皇后这几派人自己处理了。要么他们真的找出证据重新判出真范瑛,要么这就是一场“混乱厮杀”的糊涂案,他可不看好能解决这件事。只是在背后悄悄得安慰着两位没嫁成太子,也舍不得回家的蒙古公主。让她们稍安勿躁,坚持等到最后。大火上的油锅要再添一把柴,才能把这锅油彻底烧爆了。池塘的水要搅得更混些,外人才有可能“混水摸鱼”了。 ——万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第一缕春风吹拂到京城时,接到各方面人马多次催促的锦衣卫指挥使崔悯回京了。 第277章 御前会审(一) 崔悯回京了。 他是在正午时分进了京城的正春门的。带着五百位锦衣卫和少量的北方军护送队伍,风尘仆仆得回到了京城。在城郊二十里外,就被恭候在长亭外的内宫太监拦住领进了皇宫。 满京城的文武百官和平民们几乎是翘首以盼,盼望着他赶快进京了。人们对他都很好奇,听说这位少年高官在两国大战中立下了绝世大功,一箭射死鞑靼北院大王,又亲手救过太子的性命,成为了这场大战最声名鹊起的大英雄。代宗已决定为他的祖父冠军候崔盈平反,撤除掉先先皇颁布的崔盈通敌之罪和对清河崔氏的灭门惩罚。那么,这位二十余岁的锦衣卫指挥使就要恢复爵位,成为武勋之首的“冠军候”了!他也摆脱了旧帝的影响,变成了新帝的大红人了。 未来的少年侯爵骑着金马经过大街进宫时,百姓们纷纷驻足围观。人们大吃一惊,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冠军候”,不是个凶顽粗蛮的悍将武夫,而是一个面白如玉娟秀文雅的书生。他眉眼秀丽,脸色白嫩得过份,纤瘦的身体披着厚厚的裘皮斗篷,骑在浅金的高头大马上,宛如一个赢弱娇柔的病弱美少年。这就是在战场上取得了赫赫威名的锦衣卫指挥使? 宦官们肃穆得领着锦衣卫指挥使穿过了禁城外城,进入了皇宫。引进了“大正殿”后的小春阳阁。 小春阳阁是禁城三大正殿后面的一个单独小楼。四面明窗,两层石楼雕阑玉砌,大堂也宽阔明亮。里面放置着数排博物架和书架,装满了各种名贵的笔墨纸砚书卷画轴等物,中央放置着几张黑铁木大书案和连排坐椅。这是间小御书房。这儿不是皇上召集内阁大臣们议事的正规御书房,也不是平日上朝面君的三大正殿。而是个不太正式的,只召见亲近人物处理私隐事务的小御书房。今日,皇上和太后等人便准备在这里召见回京的崔悯,共同审判处置了这件喧闹京城的大奇案。 安排在小御书房是有“讲究”的。这件“二女争范瑛”的案子已弄得全国皆知,还牵扯到了未来的大明皇后位子,简直成了一件上下三千年都难遇到的大八卦奇谭。朝野民间都喧响震天,压也压不下去。代宗、董太后等人很伤脑筋。他们在这件案子上各怀私心,但是还得顾及到皇家的面子。虽说大明皇家的面子早被被蒙古人抓去并烧死的元熹帝败光了,现在新帝又登基了,还要继续统治大明坐天下,也不能再放任流言不管了。所以,这个案子必须马上审问出个结果。贵人们要利用它,也要压制它,要快速有效得处理它,又要慎重得轻拿轻放,使他们牢牢得控制住案子和局势。 ——正式也不正式,重要也不能翻天,这就是代宗和董太后给它的定性。 小御书房里,已经聚集满了人。所有相关的人士都到齐了,都眼巴巴得等待着崔悯。大体上分为四拨人马。 一拨人马是十余位大臣们。有七、八位是京城的旧清流和门阀大臣们,他们代表了身后数百名朱元熹时期的京城旧门阀党派们。有三四人是以凤景仪为首的北疆来的大臣。他们是新帝朱堪直的心腹。大臣们无意中站成两边,颇有几分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他们当中坐着皇上朱堪直和太子朱原显。小梁王盯着这些各站一势的大臣们也觉得头大。 另一拨人是以两宫皇太后为首的后宫女人们。有益阳公主,几位重要的宗室王妃和诰命夫人。还有坐在稍右软座上的杨皇后。因为牵扯到了太子朱原显娶亲,后宫也有了名正言顺的参议权。 还有一拨人,就是主持翻案重查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各位刑法大臣们。“刑部受天下刑名,督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这三个部门中刑部掌管着审判事宜;大理寺是慎刑机关,主要管理着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部门进行监督,还拥有了“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这“三法司”之间是职权分离、相互牵制的。谁知道素来独立自主的三法司却在这个十年前旧案上栽了个大跟头!不但没有审对案,也没有复查监督好,还让苦主把官司打到了皇上董太后那里。现在董太后要亲自审问这个案子做出裁决。这,简直是狠狠得扇了三法司一个大巴掌……三法司的几名都御史、纠察和侍郎们都脸色难看得望着现场。 最后一拨人就是案子的当事人和一些围观的闲杂人等了。明前和雨前,还有几位来帮忙参谋议案的京城最著名的文人墨客们,还有纯粹来看热闹的东察公主们…… 这四拨人马就形成了“御前会审”的阵营,好一个热闹非凡、沸反盈天的“四方会审”啊!所有人都静静得侍立在小书房里,外表端庄,心情雀跃,从心底里渴望着看场好戏。还有人忍不住得偷偷得窥探各位大人物的表情。 皇上神情威严,国字脸黝黑冷峻,对站在小书房中间相互抱怨的清流大臣和刑部官员的话似听非听,只是偶尔抬起眼看看人群后的东察公主。旁边落坐的太子小梁王那张英俊的面孔毫无表情,眼神冷冽如刀。谁不小心与他的目光相接,就会觉得如中刀般绞痛了。他冷酷得目光扫过了凤景仪,凤景仪向他递了个安慰的眼色。董太后娇小的身躯坐在御座上,娇躯笔直,面容端庄,凤眼微垂,稳稳当当得拿着茶盏,低头饮茶。右手上翘起的镶宝石的金指套像把刀子般的闪着寒光,倒映着太后变幻莫测的脸。王太后依旧低眉顺目沓着肩膀倚在御座上,和靠在椅背上的益阳公主低声谈笑。她们是最事不关已,神色最轻松的人。益阳公主向母亲微笑着,眼珠子却不安份得在檀木门和大琉璃窗户之间来回游走着,高耸发髻上的凤钗尾珠也在不停颤动着,人们恍然醒悟了,原来公主也不镇定啊。杨皇后在女官的簇拥下坐在最中间主位上,很安详安定,偶尔安慰得望一眼人群后面的明前。人们顺着她的眼光看去,人群后面的小锦凳上坐着本案的两位当事人。明前小姐和雨前姑娘。明前如寻常般的眼观鼻,鼻观心,镇定如山得坐在那里听旨。雨前美艳过人的脸上激动得泛出红晕,大眼睛里放出了热切的光,紧盯着大门口。毫不掩饰自己期待崔悯回京的激动心情。剩下的命妇们都肃立在书阁内,形貌庄重,眼睛偷窥着左右,又不敢让太后皇后发觉厌恶了自己,一个个憋闷得很辛苦。大臣们各自围成了圈子闭目等待着。三法司官员们很厌恶得看看对面的清流大臣,又看看那两个祸胎“姐妹”,心里大呼倒霉。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73 首页 上一页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