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姜月便攒够了买玉石的钱。 她问过李掌柜,问过封璟,对比了一番长安城各家玉石铺子,最终选定了一家品质好,价钱也算合适的玉石铺。 有了玉石以后,她便如同做晶石簪那般做起了玉石簪,只是不用再用树脂上色,而是根据不同的款式选用不同颜色的钻石。 比如红梅戴雪,就选的是红色和田玉和白色羊脂玉。 不过,玉石的颜色并不完全一致,同款各个簪子之间也会略有区别。 众人也是这时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晶石簪比玉石簪好看,而是之前的玉石簪不是出自于百宝阁而已。 百宝阁的玉石簪实在是太漂亮了。 玲珑剔透,温润明艳,精巧绝伦,世界上再没有比这好看的簪子了。 紧接着,姜月也开始往耳钉和项链上镶嵌各种颜色的玉石宝石,最初采用的多是圆形,后面她又开始用一些玉石宝石的碎料往她精心设计的银托上面镶,做出来一对对、一条条银镶玉或金镶玉的萌宠首饰。 譬如十二生肖或者小猫这样可爱的小动物。 不出意外的,也很受欢迎。 姜月发现,这忙碌是没有个头的,想起来她许诺过要给温慕言她们每人都做一件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首饰,便想着宜早不宜迟,着手开始做了起来。 她每一件都做得很用心,任何一件戴出去都能在人群中吸引所有人目光。她既是为了几人的交情,也是感谢她们从始至终对她的帮助。 几人来到她的铺子收到礼物时,不知是激动还是感动,眼眶都忍不住湿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到了年关前夕。 百宝阁在长安城成了炙手可热的商铺。 姜月早已将二楼改成了铺面,又将百宝阁隔壁的双层楼酒铺花了两千两的价钱盘了下来,也改名为百宝阁,铺内装饰与先前的一样,两家铺子中间的墙打通。 百宝阁铺面一下子就大了许多,能容纳更多的客人,姜氏和姜远发各管一边。 姜月怕他们累着,打发能抽出身来的小姜们负责收银,姜氏和姜远发就在铺子里面看着支应下就行。 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出门的人少了,或许是没有人群的遮蔽,姜月发现,街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第119章 收留贫民 姜月有时候会感慨, 在百宝阁里的时候,她总会有种人人都过得很好,丰衣足食之余还能享受生活的感觉。 但是出了百宝阁, 便能看到街上尚有许多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之人。 这个朝代的贫富差距很大, 而且众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衣着光鲜的世家贵人们可以面不改色目不斜视的从乞丐面前经过,乞丐们看到他们除了机械的说一句“行行好”之外便没有任何神色动容。 世家贵人们可能会绕路避开他们, 嫌他们身上不干净。 而乞丐们也很有自知之明的不会胡乱往他们跟前凑, 而是蜷缩在自己的角落领地等着那么一两个好心人朝他们施点好心洒洒水。 姜月同时也发现, 乞丐中除了老弱妇孺,也不乏一些青壮年, 估计是被生活逼得没了法子,才走上了乞讨这条路。 想到原书中姜家一家四口的悲惨结局, 姜月微微握紧了拳。 若是当时能有人指条活路,断不会死得那样惨。 姜月没忘记她挣钱的初衷, 除了让姜氏夫妇过上好日子以外, 她还想让长安城处于底层的无家可归的百姓一点生的意义和希望。 天气已经冷了。 至少要先让他们安稳过个冬。 姜月想起了一个人,国公夫人闻氏。 闻氏自从找回了裴秋生以后, 便觉得这是她行善积德积攒下的福气,让她得到了老天爷的眷顾,实现了心中所愿。 因此自那以后,她非但没有停止对贫苦百姓的帮助,甚至还在城北也设了个慈善堂, 每日着人施粥。 不过镇国公却并不这样想, 他认为家底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如今孩子都已经回来了, 不能再这样无限制的花钱出去。 而且,城南城北都设了一个, 日日施粥,长安城的百官和百姓都看着在,他那些个同僚们偶尔路过那儿时,心情都不大好。 为官的,都不想见那么多贫民聚集在一起,显得好像他们的治理不行似的。万一哪天陛下听见了什么风声或者微服私访遇见了,指不定要有多麻烦。 先前闻氏是为了找孩子,那大家也可以理解。如今孩子都找到了,着实不应该继续下去,因而已经有官员同镇国公献言了。 因而,闻氏在城北的慈善堂开了没多久,便被镇国公强制关门歇业了,只剩城南的那个还照常开着。 姜月想着,这慈善堂闻氏开起来都尚且艰难,自个儿再开一个,怕是行不通,少不得要遇见人阻挠的。 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施粥只能解决当日之困,确实不能作为长久之计。 于是,姜月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还算靠谱的法子。 百宝阁位于集市中心,铺子背后除了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和能住人的屋子,再没有多余的地方,不像姜家杂货铺院子后面还有一大块空地作为后院。 姜家搬来百宝阁以后,那边就只留着一些泥塑乐园的东西,刚开始姜月还派小姜们轮流去照应一下,后来嫌麻烦,已经交给了李掌柜全权打理,收入也直接给了他。 不过泥塑乐园占用的地方不过是院子后面的那一片后院,而姜家杂货铺由于姜月之前并没有想好要怎么处置,因此整个儿的是空的。 姜月准备在百宝阁外面贴个告示,宣布如今在马路上流浪的乞讨者,都可以来姜家杂货铺干些杂活,类似于洗石头和裁布裁纸之类的,洗二十枚石头可得一文钱,裁块布得一文钱,裁十张纸一文钱之类。 干满五天还愿意留下来接着干的,便可以租一件冬衣穿,一个月起租,一个月三十文银子。 她怕给得高了,会有原本没那么缺钱的普通百姓也来抢着做,反而让那些真正需要的穷人进不来。 因此,她这工钱给的不多,普通有活计有收入来源的人压根都不会看一眼,但对于那些长期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来说,一人一天下来能挣个二三十文左右,若是手脚麻利的,挣个三四十文也不是问题,足够他们吃饱两顿了。 省一省,也能租一床棉被盖。 如此一来,她也不算亏,毕竟这些活计百宝阁的人也要花时间做,不如把这些费时间又简单的活计分出去,可谓一箭双雕。 她最主要的花费,便是准备被子了。时下棉的价钱并不便宜,棉被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若她想图省事,直接买做好的被子,最便宜的成衣冬衣也要十两一床,厚一点的便要十五两。 而三十文一个月的价格租给他们,几乎是回收不到什么,以后也很难再卖出去,算是纯做善事了。 但他们所做的杂活能给其他的工匠剩下时间做东西,这多做出来的东西卖出去也是百宝阁实实在在的银子。 这是双赢。 姜氏不觉得姜月这样的念头这是个好主意,想阻止她,“阿月,这样会不会不太好?来我们铺子买东西的可是有许多的达官贵人,若是公开让那些乞丐们帮着做,恐怕贵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买了。” 这话说的确实有道理,有些贵人格外讲究的,连东西掉在乞丐们待过的地上都可能不会要了,更何况还是他们用手碰过的。 姜月也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样做确实可能会影响百宝阁的销量。 但她对此也不是没有准备。 姜月准备效仿现代那些扶贫做法,从百宝阁其中一个铺面中腾出一面墙的位置出来,写上“扶贫行善区”,写明了这部分的东西经过了流浪的乞丐之手。 至于她们买不买,姜月心里其实没什么底。但愿能有些人美心善的女子愿意买,若真是没什么人买,那姜月也只能另想它法了。 反正到了春天回暖以后,万物复苏时她还能做别的打算。 将就将就把这冬天过去了吧。 于是,姜月说干就干,告示一出,她便将跟着她的木匠石匠全部召集到一处,宣布后面的安排。 那些木匠石匠见两月有话要说,便赶紧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专心听她讲。 姜月开口道,“今日叫大家来,是想说下调整月银的事。” 众人闻言顿时眼里都是欣喜,他们对于这样的开场白那可是太熟悉了,姜姑娘宣布月银的事向来都只有涨的没有降的。 如今临近年关,过几天就是月底了,姜姑娘估计是体恤他们,又要给他们涨了吧? 不过,这次姜月讲的却同往常不一样。 她道,“大家也知道,如今外边天气冷,也有不少人在挨饿受冻,我准备让外面流浪的那些百姓在我姜家杂货铺那边帮着干些杂活,但他们不熟悉活计,我也不熟悉他们,因此需要一些人去当监工看着他们。” 众人面面相觑,姜姑娘这是什么意思? 要赶他们一部分人去做监工?不做现在的活计了? 当然他们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个,监工这种不怎么需要出力则不太需要动脑子的活计,给不了现在这么多月银吧? 有人便问了出来,“那姜姑娘,监工具体是做什么?去做监工的人月银给多少?” 姜月已经提前算好了,她道,“做监工的那些人,其实只是换个地方做东西,在这里做什么去了那边还得要做什么,只是有我们自己的人看着我更放心些。月银算法不变,不过为了鼓励大家,也因为做了东西还要辛苦大家送过来,去那边监工的,一个月多三两银子。” 其实乍一听,三两银子相对于他们二十到四十两月银来说并不多。 可姜月没忘记,姜家最初一个月只能挣二两银子。 众人们也没忘记,他们在来姜家之前一个月拿的要比现在至少少了个十五两,大多也就拿个十几两。 那个时候,谁家愿意给他们多一两银子月银,他们都愿意屁颠屁颠地跟着后面的。 因此姜月这话一出,除了褚信和少数几个不怎么缺钱家里又离集市中心近的人,其他人竟都是要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0 首页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