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许玥已经吃完了碗中的荠菜饺子,正喝茶呢。 …… 无独有偶,杭州府也有咬春的习俗。 冯老爷子夹一筷子油盐炒的枸杞芽,配着粳米饭,慢慢吃尽了,其他的菜色没动几筷子。 平常有许玥陪着,这些都是刚好吃完的。 嗯,该写信叫人回来了。 还有一年多就要考乡试了,怎么能不着急?
第102章 回杭州,杏花 冯老爷子的信从杭州府来了之后,又过了几日,许玥拜别万般不舍的许地主和其他家人,返回了杭州。 这一年日子过得极快。 不外乎苦读、写文章,听琴、打棋谱、吹箫、调香、练字等等。 关于吹箫,许玥从一位大家处得了个好法子: ——置一瓶黄豆在一旁,内约五六百粒,每吹奏箫曲一次,便取出一粒放入另一个瓷罐中。 这一瓶黄豆取完,便代表箫曲成了。 冯老爷子促狭,每次她学完一曲箫,就让人把黄豆泡了,或做成豆花、豆腐,或制了豆浆,给许玥吃下。 让人哭笑不得。 此外,无论寒暑,一日一个时辰的练武从不曾间断。 虽然所修习的内炼术迟迟不能突破第二层,但也够她成为武师心目中百年一遇的“武学奇才”。 冯老爷子时常去拜访友人,十次有八次会带上许玥,让她在一旁侍奉恭谨的听着就好,没人问就不要说话。 许玥从不违逆。 即便如此,有些人的光彩是无法遮掩的。 有老友和冯老爷子交谈的时候,曾经望着一旁如玉像一般的少年感慨: “人如其名,明月辉光可横照万里,萤火岂能相较,这一辈人可难受了。” 想了想,又摇了摇头笑道: “倒也不尽然,可有明月能追赶照耀,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纵观史书之中,有那些出众绝世的人物所属的时代,引起了多少后世人的倾羡,恨不得回到那时为这些精彩人物鞍前马后。 此类话不在少数。 又因冯老爷子的友人大多也有地位,说话的分量也重。 一传出去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好奇。 许玥深居简出,知己好友只有一二,寻常人也无从接触,自然有人不服。 奈何,她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不说科考之上的“许三元”之名,最初的琉璃诗句惊艳一时,又有几次小圈子内的诗会,亦频频有佳句传出。 本就声名不斐,只是她不爱出风头而已。 这次一概都翻了出来,名声越发炽烈。 江南人爱诗词,也爱才子,最爱少年成名的才子。 许玥少与人互相交往,见过她的人极少,且真假难辨,不由引人越发好奇。 由此,各种人的拜帖如雪片一般往冯府递,都想把这位“明月”邀出来一见,是不是名副其实。 过了七八日,拜帖还不见少,冯老爷子唤了人来,把手中几张帖子给许玥看: “堵不如疏,你如今也有了些自保之力了,挑几个帖子出去看一看也好,总不能一直被关在家里,那不成了深闺小姐?” 冯老爷子心性豁达,从前拘着许玥不出去是为了安全,如今嘛: ——上个月,他亲眼见到了玥哥儿一刻钟不到,就将武学上颇有名气的武师打倒在地…… 这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如今许玥有文名在身,羽翼稍丰。 过盛的容貌于他是锦上添花而不再是怀璧其罪。 “冯公为学生操心了。” 许玥轻轻一笑,伸手接过拜帖,心中感怀,她也有了现于人前的意思,不单单是为了出风头。 造势虽然也是其中一环,但还在其次。 文人是有圈子的,往大了说是派系、结党,往小了说,是知己好友志同道合。 不和人交际来往,你就是孤家寡人,做什么事没有人声援。 举个例子,宋时苏轼名气大到皇室都是他的粉丝,却为何一贬再贬? 从京城一直贬到了海南,除了亲弟弟为他筹谋以外,少有人在朝中支持苏轼。 因为他头铁,新政党人得势的时候骂新政,旧党得势的时候怀念新政,两边都不待见他,被朝臣集体排斥。 听到她同意了,冯老爷子欣慰的点头道: “就该如此,我少年时也是一心读书得功名,很多事只有少年时来做才有滋味,过了这时候就不对了。” 他拍着膝盖吟道: “方年少,恨浮名误我,乐事输人。” 许玥一时神往,悠然一笑,竟抛下了半数考虑计算之心。 …… 这几张拜帖是冯老爷子挑过的,选的都比较靠谱,至少不会过于放浪形骸。 第一个就是冯意的好友叶轩,在家中举办的花宴。 叶轩是江南名士,有举人功名在身,虽然没有赴京考进士,但文才被人称许,特别是诗词极有灵性。 此次说是赏花宴,其实是诗会,指花为诗,诗歌唱和。 知道许玥回了拜帖之后,他心中十分惊喜,但思考一会儿后,就将原本决定好的人数一再缩减。 只留下素日相交,人品不错的几位来。 许玥如约赴宴。 宴后,有与会者感叹:“人如其名,上天怕不真是将月中的星君投下了凡尘。” 冯老爷子什么也没问,只见她抱了几枝杏花回来,心中纳罕。 这去一趟,怎么还带了东西回来? 很快,他就明白了,大街小巷开始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一日之内,卖花人篮中尽为杏枝。
第103章 海运,岁试 许玥又赴了几次宴露面,再有人来邀请,大多都被她婉言推拒: ——吹捧的话虽然好听,让人心中舒爽,却不会对学业有半分作用。 乡试已经不远了。 物以稀为贵,如此风华人物,若是不知道还好,知道了自然人人想结交。 这样一来,凡有举办宴会的,第一个举动就是给她发帖子,若是好运被应下了,主客都以此为荣耀。 …… 又是一年四月,人们已经换上了轻薄的衣衫。 许玥十二岁,既,乡试之年。 虽然年岁小,但这一科她是要参加的,冯老爷子也道其文章火候已足,不下场一试太过可惜。 从富昌县千里迢迢来的信中,冯意也没有忘了许玥,为小弟子写道: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一片为师之心拳拳可感。 这两年,冯意在地方上并没有虚度时光,富昌县从一介不足万人的下县,逐渐在他的治理下,已经有了约三万多人的中县。 不仅不需要朝廷拨款,县中能够自给自足,还有余力交上一点税款,这样的功绩下,自然年年考评为上。 但就许玥所知,光珍珠一项,每年岁入就不止交那几百两税…… 更何况,冯意还大力整治了低买高卖的商队,压低粮米、食盐、油醋等必需品的价格,带领县民开垦土地,治理盐碱。 还有一项最大的收入,县衙牵头入一大股,联合县中人,一起干起了海运! 富昌县人对这活熟悉的很,在海上“入职”的地方多了,所以各处有些情面。 实在是不肯给面子的,真刀真枪的上也不怵,赢多输少。 加上有冯意这个县太爷背书,端的是理直气壮,生意越发红火。 银子如流水一样的过来。 许玥也很开心。 因为冯师起初没钱来寻求家中的支援的时候,嗯,她这个做弟子的也投了一笔银子支持。…… 银子还在其次,主要都用在了为县里修桥铺路上了。 今年年初,出乎冯老爷子预料的是,不到三年,陛下借着边疆大胜的威势,一举压下了反对的臣子。 不用三年,如今只待明旨下发,开海势不可挡。 从邸报上分析出来之后,冯老爷子压抑不住喜悦,对许玥感叹的道: “意之好运气啊,再晚一年的话,说不准他就升出富昌了,虽然可以转圜,却免不了要摘桃子的有心人阻扰。” “现在就是顺理成章!” 许玥也为冯师感到高兴。 放下了心中大石,冯老爷子一腔精力都放在了许玥身上,乡试艰难,有人比之为鱼跃龙门。 过了这一关,就有了当官的资格,是名正言顺的人上人了。 本朝乡试之后会为新科举人举办的宴会,就叫“烧尾宴”,这里面有一段典故。 传说,凡间的鲤鱼跃龙门成功之后,必然会有天火将尾巴烧掉,才能完全蜕变成龙。 唐时盛行为新科进士和升迁官员举办此宴,到了本朝,是用来庆贺中举。 由此可见,举人地位之重了。 乡试的重要性李知府也知道,把数算暂时放下,亲自教许玥诏、判、表、诰的书写方法。 这些都是乡试的内容,关于朝中文书、律法、判决等等实用技能的评判,举人是预备的官员,总不可能连这些都不会。 可是,很多寒门学子很难学的好,只说一点,这些文书的格式还有种种门道,不是此门中人,如何了解? 更别说学的好了。 在这方面,连冯老爷子都比不上李知府教的更好。 在其位,谋其职。 一个是退休人员,便是邸报不少看,也不会如还在官位上的李知府了解某些细微的变化。 …… 乡试之前,还有一场岁试, 为秀才分列等级,除禀生之外,只有成绩优良的,通过了岁试才能参加乡试,也是第一道筛选。 许玥是禀生自不用说,无甚压力,同样要参加乡试的两位师兄,夏雨在府学成绩优良,也是禀生。 唯有何顺一人,让人担忧。 一般岁试只考一场,成绩出来,让人松了一口气,三个人都在榜上。 何顺喜笑颜开,知足的道: “乡试虽然我是希望不大,但还是想试一试的,不然的话,冯师留在杭州的三个弟子,玥哥儿和夏师兄必是要中的,我连去都没资格去,太丢人了。” “何师弟不必妄自菲薄,你在府学难道就虚度时光了不成。” 同在府学,夏雨知道何顺虽然不是一等一的勤奋,但课业也从未落下,在府学学子中也是中上的一等。 不是没有过的希望。 许玥轻轻点头,也道: “望桂榜之上,你我师兄弟三人同上。”
第104章 沐发,来信,可惜 乡试前一日。 小院的廊下,高大的树木投下一片阴凉,金色的阳光穿过树叶,落在地面如细碎的金斑。 空气中弥漫着侧柏叶和皂角的香味。 刚沐浴完的许玥侧头,伸手用木勺从桶里舀了一瓢温水,缓缓的浇到发丝之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92 首页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