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作为君子党,当在国家困弊多现之时,勇于站在改革前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虽千万人阻挡,吾亦往矣! 赵祯见包拯一副低眉垂问的姿态,面上虽是不显,但心里却是极为受用。 嗯,包卿家还是懂事的。 大不了,以后包卿家君前奏对之时,他躲远一些,如此,也不必再担心那四处飞舞的唾沫星子飞到他的脸上来。 但,包卿家虽然懂事,他作为大宋官家,却不好公然剥夺臣子提问之权,如此独断专行,非明君之举。 更何况,他最想知道的已经了解了。 乔姑娘亲自为他正名,他赵祯,可是千古第一仁君! 思及此处,赵祯面上更是温和: “包卿家自请,想要问什么便问什么,无需思虑太多!” “臣,遵旨!” 包拯再度拱手还礼,做足了一个谦虚好臣子的姿态,随即目光又转向了参知政事范仲淹和翰林学士王拱辰。 目光扫视一圈,随后又垂下了眸子,虽然官家将提问之权相还,但具体提问什么,他尚未想好。 总不能,总不能当着官家与诸位大人的面,去问乔姑娘:这后世人究竟是如何看待他包拯? 虽然他很想这样问,但作为一个新入京的职场新人,此时问自己之事,并非为明智之举。 见包拯陷入两面为难,夏竦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思,当即问道:“敢问包大人,对于范公等人所推行的新政之策,如何看待?” 夏竦虽然问的是新政,但暗藏的意思却是你包拯到底站在哪一边? 富弼听出了夏竦的意思,当即冷哼一声,“夏大人这是何意?莫不是要当着官家的面结党营私?公然拉拢大臣不成?” 夏竦怒极:你……. 眼见王拱臣等人跃跃欲试,韩琦也当即加入战场:“关于新政的是非对错,乔姑娘早有言明,若是夏大人不愿相信,不若就再请包大人相问一番,看看乔姑娘如何回答?” 夏竦:韩大人倒是自信得很! “比不得夏大人,偏爱做些小人之态!”韩琦淡淡回道。 “诸位大人莫要争吵,关于新政之事,在下相问便是,在下也想知道,这后世如何看待这庆历新政?”包拯的声音清正凛冽,为平息两方怒火,他当即选择持身中正。 两边都是大佬,不是他这个京官新人能惹得起的,为了自己能够继续在朝堂为国效力,他选择公开矛盾,任后世人点评。 毕竟乔姑娘曾说过,庆历新政之败,在于朋党之争,现在虽有官家全力支持新政之事,但却因为朝中反对的声音渐起,而日渐忧愁。 想到这里,包拯下定决心,当即在直播间中问道:“敢问乔姑娘,若是我朝新政继续推行,可否能为我大宋当前复杂之情况而减除困境?” 看到包拯的提问,乔安眉尖一挑,她还以为包拯包大人会提问关于他自己的事,比如后世人是怎么看他的?比如他包拯可有名传千古,再比如为什么自己称他为包青天之类的。 乔安想了多种可能,却唯独没想到,包拯所问的居然是关于庆历新政之事。 “包大人,不愧是公忠体国之臣!” “但包大人所问的关于庆历新政的事,怎么说呢?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点太远了,即便你问我,如果朝庭坚持推行新政,可否为大宋当前的复杂情况解除困境。” “出于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我也只能告诉你,我也不清楚,因为历史上的庆历新政确实是失败了,它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所以我也不敢去设想,如果它真的推行下去,是否能够真的如当年的商君变法一般,让大宋的实力,整体拔高。” “大宋以文治国,以科举制度向社会开放仕途,培养庞大的文人官僚集团以实现对全国之统治,所以对于文官来说,大宋当时的政治环境,是相当宽松的。” “甚至于宋朝庭为了笼络这批文人为天下效力,允许他们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子弟、亲属或门客做官,这称为“恩荫”。” “大宋推行的庆历新政,其他先不说,单就针对这个恩荫制度,就已经注定会得罪太多人。”
第369章 庆历新政 “谁家没有个亲戚朋友,门客故旧在朝中做官,谁又不想要在朝中形成自己的枝枝蔓蔓,谨防哪一天这泼天的富贵权势突然就蒸发?” “人都是利已的,一旦新政触及到自己的利益,谁都不可能坐得住,天底之下大公无私的圣人少之又少,多的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你们推行的新政,一旦限制官僚子弟亲友通过“恩荫”来做官,这绝对会逼得很大一部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富贵,铤而走险。” “更别说,还有什么规定说是官员任内每年勘验其政绩过失,合格者寄禄官阶定期迁转。” “但实际操作中,这种勘验在恩荫遍地的情况之下,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 “不管你政绩如何,不管你在任期间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好官,但文官三年升迁一次,武官五年升迁一次,都会按照这个模式往上走,这就是所谓的“磨勘”。” “所以才会导致了文官集团臃肿不堪,一个工作要好几个人去干,办事效率和行政能力极为低下。” “而新政又针对这种情况,开始进行十分严格的官吏升迁考核制度,考核标准一下,又得涮下去一大波人,然后又是一批人为了对抗这种形式,对新政进行疯狂的攻奸和抹黑。” “然后再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双方派系进行不断地对抗,将整个朝堂再搅得乌烟瘴气,新政照样还是推行不下去。” “所以,我也无法想像,如果庆历新政能够克服这重重阻碍推行下去,大宋会是怎样的景象。” “但我知道,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毕竟拦在前面的阻力,实在是太多了。” “大宋又是以文治国,据说太庙之中的太祖碑上还有铭文,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所以,这事难办!” “你要想改革,不展开一番血洗,来一波杀鸡儆猴做震慑肯定是不行的,但赵官家扪心自问,难道真的会愿意为了改革,去推翻太祖遗训吗?” “即便他愿意去冒天下之大不违,去干这种推翻太祖遗训的事,那他将要面对的是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和与文官集团之间集体与君权对抗的威胁。” “还有最要紧的是,你们所在的皇权时代,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皇帝不会希望朝堂之中因为改革而发生朋党之争,更不会想要看到党派压制,一家独大。” “所以,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最好是能在朝堂之上保持平衡,否则一旦失衡,便会犯了皇帝的忌讳。” 大宋赵祯:……… 赵祯无意识地攥紧了手指,乔姑娘这话说得极为直白,却又直击人心。 虽然在之前乔姑娘的提示之下,他已做好了要全力支持改革,全力支持范公等人所设立的新政。 可是,当他亲自感受到朝堂之上日渐对立,不断相互攻讦的党派之争时,还是会不由得胆战心惊。 一方面,他担心改革派会受到有心之人的阻挠,从而全力压制反对改革的文官大臣,可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范仲淹太得人心,改革派日渐壮大,到最后控制朝堂,架空皇权。 最让他感到心惊的是,他们这群人自诩为道德君子之流,视所有反对改革之人皆为小人之辈,鄙弃所有志气不投的同僚志士,不屑与之为伍。 甚至提出若是朝廷能够罢斥小人之党,而由君子之党当权,那么天下必将能得到最好的治理。 这让赵祯觉得这是改革派心思大了,竟为了推行改革而排除异已,若当真如此,只怕假以时日,那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必将一家独大。 这对于朝堂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当年的司马懿一家独大,门生故旧遍布朝堂,这才在最后直接架空皇权,篡了曹魏江山。 前车之鉴在此,他不得不多加思虑! 直播间之中,乔安的声音仍在继续: “在改革刚开始,朝堂之中可能还会有一批坚定改革的改革派,走在最前沿,为了大宋长治久安而奋斗,为了家国安宁而努力。” “可当他们意识到,在改革的前方,不止有大批阻挠者,还有来自于天子的信任瓦解之时,那个时侯,就不得不为了自证清白,主动放弃。” “别犟,因为这是事实!” “你也永远不会想到,你的对手会以怎样卑鄙龌龊的手段去攻讦你,哪怕你千防万防,也绝对防不住潜藏在暗地里的毒箭。” “它会在你每一个想要放松的夜里,死死地盯着你,随时准备给你带来致命一击。” 大宋赵祯:……. 范仲淹:……… 夏竦:…….. 总觉得乔姑娘在意有所指! 范仲淹抬眼,将坐于对面的几位保守派大臣们全都扫视了一圈,心中已然明白,乔姑娘说得简单直接,是他忽略了人性可以为了所得利益,究竟可以有多恶。 哪怕是这样一群饱读诗书,雅正端方的士大夫们,亦会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夏竦此刻,只觉得脊背发凉,刚刚对面的范公那冰冷扫视的视钱,在他身上停留了好大一会儿。 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这是怀疑自己玩弄权术耍阴招,给他们改革派们私下里使绊子? 夏竦掐进掌心的手指微微发紧,他是想这么干来着,难道他不该这么干吗?他们这群人,天天闹着要改革,一点都不顾及大家的利益,他又凭什么不能反击? 他们要当圣人,要让天下人都奉他们的言行为圭臬,可他不是,他最看不上的,就是他们这群自以为是的道德君子! 夏竦心有不甘,当即在直播间中问道:“乔姑娘以为,原定历史中改革失败,是因为遭到了贵族官僚集团反击,那若无反对,改革就一定能成功吗?他们坚持改革就一定是对的吗?” 乔安看到夏竦回复,思索片刻方才回道:“暂且抛开这些不谈,夏大人认为,大宋王朝目前是否存在许多问题,是否需要革新除弊端?” 夏竦:………
第370章 可有统筹规划? 夏竦面上有些羞恼,他作为人臣,要如何回答? 难道要他说,先帝末年时期的荒唐行为,导致朝政混乱不堪?大宋目前存在问题又怎样?真要改革难道不能缓缓图之,为何偏要一下子革新如此之多? “夏卿家为何不答?”赵祯看着夏竦面上一会儿青一会儿白,不禁问道,夏竦则是拱手还礼,随即回道:“臣,臣正在思索。” 直播间之中,乔安见夏竦久久未应,正准备开口,但却见富弼已经抢先:大宋目前,当然存在诸多问题,我等改革,便是为了清除利弊,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89 首页 上一页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