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周浩安的物资出事了?这跟直接打谢秋莳的脸,有什么区别? “是,军费少了一百万两,物资更是缺了整整三船粮谷。” 大庄的税收制度,是之前上官文推广的两税法,因为是在夏季和秋季各征收一次,因此被称作两税法。 当下没人这么叫,就是笼统的说征收地税和户税,户税按照户等高低来征收,高等户要拿多一些,低等则拿得少,按照财富多少划分户等。 两税法没有具体的征收标准,各地标准不一,征收多少也不同,朝廷每年算好大概需要多少预算,然后分派给各州,各州再算一下分到各县,一层层下去,均摊在地税户税中。 大庄富裕,是因为每年算的预算都不高,百姓最后手里有点儿余钱,不至于饿死,就已经算是过得相当不错了。 相比之下,世界上其他国家,百姓的日子过得更惨,有了对比,就显出大庄的好来了。 大庄除了地税户税外,还有商税和各类杂税,每年也是不少钱,而且官府售盐铁,更是相当赚钱。 但再怎么赚钱,一百万军费也不少了,更何况还有三船粮谷。 钱好说,粮食才是真金贵! 因为古代生产力落后,无论是耕作用得工具,还是种子的优良程度,都不尽如人意,更别说土地有限,人口有限,地力不强,导致地里养出的粮食数量也有限,当前大庄有盛世之态,依旧有不少百姓被饿死,出了天灾,朝廷赈灾的粮食都只能精打细算的往下派,可见粮食有多短缺。 粮食是限制大庄发展的最大阻碍。 这种情况下,有人敢伸手动谢秋莳拨给边关将士的粮食,无异于虎口拔牙。 粮食为了能减少路上的损耗,一般都是就近拨粮,也就是说,那丢了的三船粮食,几乎都产自青州,怪不得青州会送上万民书,三大船粮食,在青州那种苦寒之地,不知道多少百姓才能种出来。 那三大船不翼而飞的粮食,就等于是百姓们的命啊! “周小将军有线索了吗?” 粮食丢了,周浩安肯定会去找,谢秋莳觉得周浩安能送上万民书,肯定是有了线索。 “查到了水运头上,最后落在了几个水上贼寇的地盘里,可是他觉得,那些草寇没这个胆子,动朝廷派给边关的军粮,因此他接着查,查到了一个名为江南船行的商行头上。” “江南船行?”谢秋莳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儿耳熟啊。 沈灼灼黑着脸点点头,“之前,阿娘她们乘坐的船只,就是这个船行的船,被司马欢扣在七水堂的两艘船,全都是江南船行的船只。阿姐她查过江南船行,发现这个船行里,不少商人都来自京城,不光有司马家养的商贾,还有其他家族,最大的两个领头之人,一个来自司马家,一个是周家。” 周浩安自己送上万民书的时候,估计都没想过,这件事兜兜转转会查到他周家头上去。 周家是第一世家,那泼天的富贵不可能光靠皇帝赏识,也不可能全是天上掉下来的,家中当然有不少人行商,为本家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水运向来赚钱,若是能顺水去往他国,带回来奇珍异宝,那更是一夜暴富的买卖,投入的风险很大,利益更大,周家当然会在这上面掺一脚。 可怎么就那么巧,这一脚和司马家掺和到一块儿去了,还动了官船。 谢秋莳脸色唰的一下变得极为难看,“周浩安是他周家子弟,他们不可能对付他!” “东西丢了,周小将军又不会承担主要责任,而且他还要打仗,官府总不能让前线士兵饿肚子。” 沈灼灼完全不觉得,周家会因为周浩安的缘故不插手,别说周浩安了,谢秋莳不同样和此事有关?他们不会在乎这些。 他们只会在乎自身利益。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司马家还没倒下,万民书如果真的送入司马庆还在的御史台,世人永远别想看见这份万民书。 第81章 围杀 沈灼灼说的是实话, 那些人贪婪无比,类似的事情以前肯定也不少做,所以他们根本不会顾及那么多, 想做就做了, 钱到手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百万两和三船粮谷,全是他们的手比?” “怎么可能,那一百万两都没到地方就没了,指不定是谁伸了手,或许就是那些朝堂上,嚷嚷着要讲和的大臣们。” 三船粮谷确实是船行手笔, 沈灼灼怀疑水上那些贼寇,不少都是船行后头的势力,暗中出资养出来的,专门去做那些,他们不太好出面做的事情。 至于钱嘛, 肯定是过谁手谁就伸手捞一把咯,只不过路上过的人多了些, 伸手的人也多,最后就无声无息没了,全都贪进去了。 那些天天嚷嚷和谈的大臣,或许有的是真不想打仗死人,但沈灼灼觉得,这种人肯定非常少, 大多数是出于各种利益考量。 比如家中与蛮族有贸易往来, 一旦打仗, 他们的货就不好运进来,卖也不好卖了。 又或者和边关一些军士一样, 打着养寇自重的主意,只要蛮国一日不灭,朝廷就得拨款,他们就能伸手捞一笔。 谢秋莳捏了捏鼻梁,这几日睡眠不足,导致的头疼是愈演愈烈,她之前就知道,大庄花团锦簇的表面之下,是数不尽的虱子,但她没想到,情况比她预料中还要恶劣。 面对这种情况,明成帝还能乐呵呵地说,大庄是盛世,他到底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大概是因为比起过往每一个时代,大庄的人,都过得更好一些。 比如那一百万两和三船粮谷,若是一个朝廷弱小,时局动荡的时候,这些东西丢了,能大伤朝廷元气,而在此刻的大庄看来,这些都是小事,眨眼就能补上。 东西丢了的那点儿损失造成的愤怒,在谢秋莳看来,还没有让她知道朝廷腐败,世家胆子太大的愤怒多。 这就是盛世王朝的底气。 同时也是盛世王朝难为之处。 大家都在维护盛世,谁伸手搅乱它,谁就有可能被钉在耻辱柱上谩骂,谢秋莳若是去追究,表面的和平一定会被打破,她就是那个打破了盛世平静的人。 除非她能为世间,带来更为强盛的王朝。 “万民书你收好,仔细去查,查清楚都有谁伸手碰了不该碰的东西,只要有证据,不管是谁,都得给我将吃下去的吐出来,他们如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无论是谁,都得给孤付出代价!” 谢秋莳越说越坚定,她已经踏上了这条路,旁人不理解她,她无所谓,她要的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还给大庄一个清明。 祸害大庄的罪人,不管是谁,什么出身,她都要他们死。 周家,也不例外! 经过这些时日的种种刺激,谢秋莳终于长出了一颗王者之心,她不会再困于那些亲缘感情了,这要多谢皇后与她的争吵,让她看清楚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嘴脸。 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什么都能舍弃,想起周家过往对她的冷漠,再想想母后对她针对世家的不满,谢秋莳突然就明白了,她和世家从来不是一条路上的人,身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是敌人,而非朋友。 沈灼灼闻言,眼中光芒大放,她终于看见了,史书上女帝的模样。 无惧任何挑战,坚定不移朝着心中目标前行,这才是谢秋莳。 沈灼灼跪地领命,神情激动,“臣遵命,定不负陛下所托!陛下,如今新皇继位,该改口了。” 谢秋莳对上沈灼灼明亮的眼神,郑重抬手,弯腰将跪地行礼的沈灼灼扶了起来,她握住沈灼灼的手,说道:“未举行登基大典,先不急着改口,想要我改口,必须是百官请求才行。阿灼,你在我面前,永远不必跪地,你是我挚友,我希望这份情谊,永远不会被辜负。” 谢秋莳知道自己这种想法很天真,可她不愿意就这么对人心低头。 她和历史上那个登基时,再无亲缘的女帝不同,她不对不值得的人抱有期望了,但也因此,她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了。 谢秋莳身边还有周浩安和周池婉作为亲人支持她,也有沈灼灼作为友人支持她,她并不是最孤独的人。 沈灼灼重重点头,“灼,不会辜负这段情谊,安安,你刚刚发号施令可真帅啊,特别有女皇的气势。” 跟沈灼灼认识久了,谢秋莳当然知道帅是什么意思,她笑了一下,“比起帅,我更喜欢你称赞我美,我一定是古往今来所有皇帝里,最美的那一个。” 往后再有女帝,也不可能比她美了,因为她走出了第一步,她将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万民承认的女皇帝。 有女皇帝之实的女子,历史上不是没有,临朝称制的太后虽屈指可数,但绝对人数不少。 可有皇帝头衔的女子,却一个都没有。 这和沈灼灼的目标一样,状元的名号,首辅的名号,这是她要的东西。 沈灼灼不愿意被世人称作“女状元”和“女相”,她要的是朝廷加封,是以状元和丞相的官方身份,被记录在史书之上。 “是,安安一定是最美的女皇!我将永远跟随在安安身后。” 沈灼灼现在终于可以明目张胆表忠心了,不必再顾及自己明面上是明成帝臣子的身份。 笑闹两句后,沈灼灼又说起了另一件正事,那就是魏王一脉要如何处理。 “继任新皇的事情,想必已经传到魏王府了,魏王可能一会儿就要入宫来折腾一番,又或者是带着回他的老巢去,直接举兵,你可想好如何处理此事了吗?” “我打算,杀了他。” 谢秋莳早就已经想好了,她连人都派出去了,“我昨天晚上就派人过去盯着魏王府,一旦魏王有动作,他必死无疑。” 谢秋莳怎么可能还留魏王一条命?明成帝当年就是太注重名声,留了老魏王世子一条命,导致今日还有个小魏王在一旁折腾。 “不如派我去帮你斩草除根吧。” 别人的武功,沈灼灼不太放心,还得是她自己出马比较靠谱,而且她也不放心那些人的忠诚,万一他们动了手脚,把魏王给放走了,可就是放虎归山了。 谢秋莳惊奇地看了沈灼灼一眼,“没想到你还是个杀星。” “并非如此,我是担心。”沈灼灼将自己内心的不安告诉了谢秋莳,最后以一句话结尾,“……所以还是我亲自去,比较省心。对了,你杀人要有个名头,魏王和司马家的事情有关联,可这个名头并不足以要他的命。”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1 首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