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然后是日本,朝鲜和尚把造纸术献给日本的一位太子,人家长了眼睛自然明白是好东西,便下令全国推广,达成本土‘纸神’成就; 大约南北朝时期,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高丽的造纸技术不断提升,唐宋时期,它的皮纸竟然做到了反向出口给我们; 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在东方,我们的纸还通过贸易向南边传播给了印度。】 瞧着天幕一块块亮起的灯,一个个都是对周边国家的好奇。 当然,也有那些觊觎的。 不过暂时家里都还没搞定,应该,大概不会去瞄准别人家的吧? 【当然,造纸术也传到了西方。 据说是唐朝时的高仙芝和阿拉伯帝国军队交战的过程中,被阿拉伯帝国俘虏的唐军士兵中有从军的造纸工人,纸张传入阿拉伯。 然后就开始火速向欧洲传播的过程,以阿拉伯人作为基点,首先是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的西班牙,然后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一个个陆陆续续都开启了本土的造纸。 美洲的时间比这晚许多,一直等到西班牙移居找到美洲这块宝地,顺带着将造纸术也带过去了。 在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前,他们如果需要用羊皮记录一本《圣经》,大概需要300张的羊皮,更加奢侈啊。 一千多年的时间,造纸术就像是蜗牛一样慢慢的席卷世界。】 李世民:??? 我们打败了还被人把造纸匠人掳走呢? 其他人:300张羊皮? 眼睁睁瞧着天幕的地图越来越大,亮起的地方越来越多,看着造纸术传遍全世界。 朱棣看着那一个个地方,他很多都没听过,哪怕是郑和下西洋里面都没有接触过,恨不得亲自出海看看。 那些地方瞧着就很宽敞啊,跑马肯定很不错。 【纸张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纸的作用就是文字信息的载体,。 从古至今许多记大多数都是用纸张,咱们现在考古对先秦往上走的时期基本上就是断断续续。 就是秦朝,也是通过发现古墓、看看陪葬品有没有竹简才能知晓一二。 越是靠后的朝代,记载下来的东西越是详尽,当然,人为抹去的一些东西咱们就不说了,胳膊拗不过大腿。 纸张的出现还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毕竟连纸都没有,多少人有机会读书?多少人有办法科举? 造纸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印刷术提供了物质基础,毕竟印刷术可以说就是为了它而服务的。】 皇帝们:可以跳过陪葬品这个内容。 不过,好在这么长时间被说着说着早有了免疫力,他们也想到现在对于前人之事了解的稀少,再想到几乎是几千年后,那更是艰难。 已经不能过多奢求什么呢? 也是谁叫他们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资料呢。 不过每次打仗,动不动就放火烧书的都是什么人啊? 你打仗就打仗,烧书干什么?碍着你呢?
第182章 印刷术(一) 【印刷术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出现还得益于三个技术,分别是印章、拓印和印染技术,三者的融合应用可以看作是一次世界性的伟大技术革命。 印刷术主要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时期,但都是起源于印字。 在印刷术出现前,基本上就是靠手工抄写,速度之慢以及中间出错就得重写的概率,导致书籍这些产物其实并没有立马大量的出现,依旧是稀缺资源。 印章从先秦时就有,一般就几个字,那么大点的地能涵盖的内容不多,只能挑姓名、机构、官职这种重要的来。 老祖宗们写字都还是在简牍上时,印章嘛就用绳扎好,然后选择泥封,是一种比较古老又简单的保密手段。 但也只是流行在秦汉,毕竟这会儿他们没什么纸用。】 始皇帝不是很想在这个里面一直被反复提及,但考虑到这次似乎有干货,都是能拿来就用的,忍了。 刘彻同样是好面子的人,每次被嘀咕一次,自己就在那小声的嘀咕,旁边的内侍和臣子装聋作哑。 【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铜印,铜印的印面以方形为主,上面雕刻的内容就看使用者的爱好了。 像是流传到后世的书画作品,一般都有主人的印章。 哎呦喂,想起来某个印章狂魔了。 先不说他,这个延展我怕把很多书画爱好者和作者气死。】 嗯??? 突然好奇,印章狂魔? 如果只是因为印章数量多,应该不至于到把人气死的地步,联想到印章的作用…… 许多人都是聪明人,立马猜到印章狂魔应该是什么行为,一时之间担心起来,如果只是印章的话,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吧? 嘴上这么安慰着自己,但一个个想到自己钟爱的作品,都没有放下担忧的心。 林书只能表示:你们是对的,因为你们不明白有多丧心病狂。 【之前讲纸的时候我们不是说了咱们始皇大大开始就喜欢石刻嘛,还衍生出来碑石拓印技术。 东汉的时候,咱们蔡文姬姐姐的爹,蔡邕上书朝廷在太学门口将儒家基本经典石刻立在门口,20多万字历时八年终于完成。 然后咱们读书人就开始抄写诵读了,插播一句,20多万字,七本书居然花费了八年时间,可想而知当时传播思想有多困难啊。 这要是家贫,连书都读不到。 等到了魏晋时期,有些心眼子多的一不做二不休,当然没有到把石碑偷走的地步,而是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 当时的拓片很时兴,所谓的拓片,简单理解就是用纸张覆盖在石碑上,然后蘸上墨汁,让石碑上的字留在纸张上。 说着简单,但操作过程也不是那么容易,起码在选纸上就得先进行处理,需要的是微微湿润的纸,还有在拓印的过程中,还得用棒槌轻轻敲打,纸干以后拍打也得用棉花包着,处处都是细节。 听着是很简单,但出错率还是很高的,而且居然还有棉花的出现,这个存疑啊。】 听到这个,许多皇帝立马pass这个方略,如天幕所说,出错率太高,而且只能用于已经形成的石碑。 石刻这个玩意投入度还不如现在开始找人抄。 若是朝廷的大活动还有点意义,但单纯的为了传播文化和思想,没必要。 儒家:后世果然知礼啊,知道我儒家才是教书育人的正统。 其他家:该死的儒家,这群狗东西又开始嘚瑟了,还是得先打一架再说。 百家还是很会抓重点的,但心里多少思考着该如何发扬自己家,绝不能落到叫儒家一家独大嘲笑他们的地步。 【除了拓印为雕版印刷提供基础外,印染技术的发展也是重中之重。 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 总之,因为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发展又反哺,再加上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和经验,雕版印刷术自然应运而生。 唐太宗时期就已经有用雕版印刷印书了,合理推测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应当是隋末到唐初这段混乱的时间。 雕版印刷最初应该是在民间流行,而且存在一个和手抄并存的时间段,毕竟一开始技术不成熟,没有得到官方的背书,推广能力有限。 但在大唐期间,应当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得出这个结论还是和老百姓买新历有关,百姓到处都能买到新历,总不能是读书人一本一本的抄写下来的。】 读书人:抄不来,抄不来。 李世民听到自己的名字,立马开始派人去找,现在宫内可是没有流行印刷这玩意,哪怕技术堪忧,但起码老匠人的经验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这么一想,他倒是体会到天幕所说要提高各个阶层待遇的话,毕竟匠人的活儿,还真没办法勉强,经验都得靠岁月积累。 【唐朝佛教发展迅速,里面还有男女老少都知晓的《西游记》的故事,当时佛教印本数量巨大。 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记载,而且内页还有精美配图的佛教印刷品就是用雕版印刷弄出来的,简单的名字是《金刚经》,全称复杂一点点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它藏于敦煌莫高窟石室,可惜的是,当初咱们落后了,直接被人逛后花园一样,现在还在伦敦的博物馆内。 不行了,每次说到博物馆我的心就好痛,都是我们的东西,上百万件文物涵盖各种东西,心好痛。】 ??? 又提到了。 到底是有多积弱才会叫人拿走上百万件文物? 更何况是逛自己家的后花园这种形容。 他们可不会觉得人家就只是安安静静的来逛一逛。 各个朝代此起彼伏的愤怒在这一刻共鸣。 老百姓更是心痛,如此巨大的数量,哪怕是不值钱的木材都足以叫人心疼,还是价值昂贵的物品,一个个都在那‘强盗’。 朱棣冷下脸来,和以往被天幕调侃的神色完全不同。
第183章 印刷术(二) 【唐代印刷术的发展给宋朝活字印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代雕版印刷已经发展到巅峰,有一个词叫做‘灾及梨枣’,是用来讽刺印刷无价值的书,因为当时印刷模板梨枣木。 雕版印刷在唐朝时还只是单色印刷,等后面朝局混乱了,雕版印刷居然还在不停的发展。 有人追求更多的视觉效果,开始在插图轮廓线内用笔添上不同的颜色,流传的时间跨度长远,现在的杨柳青版画还是用此种方法。 宋代也用这个方法印过会子,也就是当时的一种纸币。 不过一般带颜色的印刷从古至今都得加钱,咱们老祖宗一方面是偏爱水墨丹青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钱财的缘故,用颜料还是不太习惯。】 瞧着天幕上面展现出来彩色的书籍,不少人都有些心动。 他们可没这么鲜艳繁多的颜色,上好的颜料价格可不是能用来当作日常作画的。 【多版复色印刷则是要到元代去了,后面的明清对其进行发展。 雕版印刷术的原材料是各种木材,杜梨木、枣木、红桦木都被拿来用,也是它们便宜,像是什么金丝楠木就没人拿来用,纯纯的败家奢靡啊。 原材料裁剪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最后的成品,但基本上书本多大雕版就多大,制作听着简单,可其中的技术活不少,并不是单纯的裁剪成书页打小就行,还得对木材进行处理。 放在家里烧火的木材和拿来雕版印刷的木材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光是前面的准备工作就得一个多月,刨光阴干抹豆油一个步骤都不能少。 这还只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到这里才算是能开始动刀。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