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宋商业高度繁荣,南方经济发达,北方为传统农业经济,变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至于是否还要变法,不在你我。】 还要变法吗? 这个问题,好像并不需要多思考。 王安石和宋神宗终于对上眼神,相视一笑。
第256章 不爱听的我不听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就见到恢复正常的天空,知晓这是天幕没有打招呼的消失,也不再像是一开始的恐慌。 百姓听着这些关注并不多,虽然确实有许多法令和他们有关,但向来都是官府如何吩咐下来,他阿门就如何做,也无法改变什么。 若是什么都担心,日子就不要过下去了。 要说最忙的还是大宋,前面的朝廷顶多是拣点可参考的法令用用,不会大改,可宋神宗这就得全部推翻重来。 好消息是目前没有那么大的困难,坏消息是得全部考虑一遍。 刚刚备受打击的一群人一个都没跑,全部被安排到殿内针对改革变法说有用的东西,连司马光都没跑得掉。 往往骂起来词都不带重复,可此刻却是难以下笔。 看官家的意思,大有采纳的意思,可越是如此越是不敢下笔。 要是实施的不好,他们可没王安石那么大的本事,叫后人为他开脱体谅,本来就不受待见,日后怕更是得用衣袖遮面。 好在中途宋神宗没丧心病狂到把他们累死饿死的地步,好歹给人上了饭菜和茶水。 一个个都双目无神机械的进食,有种被榨干还是得继续干活儿的无力和将死感。 苏轼认不出凑到宋神宗身边,“官家,您还打算听司马牛的啊?” 别的他没记住,这个外号倒是记得牢靠,还活学活用。 按照他的逻辑,左右都是他日后骂司马光的,现在拿来用也算不得挪用。 宋神宗脸上带着疲惫,冷静道:“不爱听的我不听,这次变法总归得妥当点,他们指出来的问题还是得看。” 变法肯定不是完全因为他的叫停而停止,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宋神宗也不会因为司马光他们的反对便否定一切。 苏轼点点头,看向一直没开口的王安石,犹豫再三,还是问道:“没想到你居然这么快就调整过来。” 王安石面不改色,脸上的表情少得可怜,很叫人怀疑是不是做不出多的表情来。 “你都能缓过来,我为何不能?” 平静的语气让苏轼只觉得冒出来的好心喂了狗,有被王安石眼神冒犯到。 苏轼不知道该怪自己太读懂王安石的眼神,还是怪他的眼神太直白,把‘你一个左右跳都不被信任贬官的人来同情我这个变法一把手’传达得明明白白,也叫苏轼胸口噎得梆硬。 苏辙沉默不语,他兄长就是闲不住,很像是看到路边猫狗都要逗一逗,没料到人家能给他一爪子。 当然,在场如此多得大佬,暂时还没那个名声放肆,也做不来。 朱元璋听了半天也觉得唏嘘,不过情感还没那么细腻,加上那是老赵家又不是他家,只是忍不住和好大儿抱怨,“什么时候说说大明啊?” 他可是还记得曾经说过他们大明有过一个厉害人物得,同样是变法改革,能被如此赞颂倒是说出来也给他这个祖宗用用啊。 朱标现在每日都被养生环绕,身上一股清淡的药材味,好歹太医还没疯到每日给他吃药,不然怕是还没死就得先吃药死透透。 但现在折腾出来的呃药膳味道同样叫人不敢恭维,一群人以往最爱来他东宫打秋风的,全部能避多远避多远。 “您不用着急,既然要说变法,元朝没甚好说,接下来自然是我们大明。” 只是,他也了解他爹的脾气,“希望您到时候克制住脾气。” 涉及到变法,自然是国家衰微的时间段,按他爹好面子的性格,到时候小四又得挨抽。 朱元璋只要一想到后面子孙干得不好,又得挨损,已经开始不顺气了。 朱标眼睁睁瞧着他爹自个都能把自个想不顺气,思考着等会儿还是吩咐人去四弟那里通知一声做好准备,以免被抓住硬扛,好歹做点准备。 各个王朝陷入诡异的安静。 忙碌归忙碌,但一个个的事情却是不少。 哪怕是作为当事王朝的大宋也没有动作。 已经失败过一次,自然是慎之又慎。 更何况,变法在哪里都不是说变就变的东西,平稳还过得去的王朝更是不会主动触碰这个玩意,否则很容易把自己玩完。 没有兜底或者不是烂到不变则乱的王朝,是不会主动提出万人针对的变法。 顶多是在日常的政令里面悄悄摸摸的夹带私货,光明正大提出来把自己置身万众瞩目是不可能的。
第257章 别人家的读书人 【嗞…嗞…】 天空传来卡壳的怪声音,叫许多好不容挨到下值的官员心中闪过不妙,向来懒散的天幕不会好死不死的今天还要讲吧。 林书只能竖起大拇指表示:欸嘿,您还真是猜对了。 【上午提前下线导致该说的内容没有说完,我们接着来说啊。】 猜想得到证实,不少人脚下都是一软,还能支撑着站起来的人,立马飞速倒腾两条腿走得飞快。 许多皇帝听到回禀,脸色一阵青一阵绿:真以为稀罕和你们一块听啊? 转过身就把懂事得皇子公主弄来凑个数,不然不够热闹。 总不能不像话跟着后妃一块听吧? 记下来成什么样子呢? 【变法在许多朝代都不单单只发生一次,毕竟王朝衰落下去,好一点的能有个中兴之主出现,坏一点得就是一直跌跌跌… 元朝的变法没有太轰轰烈烈,实在是它太特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皇帝在位时间超长,中间的压根没有施展的脑子和场地。 接下来便是咱们老朱家的大明王朝,说起来也是历经坎坷啊,第二个皇帝差点就搞崩盘了,朱棣赢了但也是损耗不少国力。 等到仁宣两个皇帝文治搞起来,又被咱们的战神一把梭哈,直接都不是步先人的后尘,直接创造出一个叫门的雅号。 后面有皇帝努力过,也出现过效果,可都不是很有起色。 接下来咱们要说的这位,很神奇,因为他是我们公开承认的,不是好人,但也不是坏人。 他还和王安石不同,真的是以一己之力为大明朝续命二十多年,虽然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可他的变法是在商鞅之后最为成功的。 他便是天底下最有权力的读书人——张居正。】 朱元璋立马坐正,虽然听到某些不太爱听的名字有些黑脸,但等听见张居正的前缀词倒是缓和不少。 但大体而言没缓和到哪里去,可现场又找不到出气的人,只能高声道:“老四那个兔崽子还没来?” 朱标面色犹豫,还是没火上浇油的纠正他爹某些把一大家子都骂进去的称呼。 其他人则是纯纯的好奇和期待,商鞅后最为成功的变法,评价可不低。 毕竟王安石的变法说到底还是失败。 而且,最有权力的读书人这几个字十分诱惑人。 最有权力,那肯定不是简简单单的官至宰相内阁,毕竟前面又不是没有人达到如此高度。 【张居正出生的时候,明王朝已经衰落了,朱元璋和朱棣的武功没了,朱高炽和朱瞻基的文治也没了,简单来说,什么都没了。】 朱瞻基觉得没了两个字实在刺耳得很,想到被贬为庶人幽禁起来的‘大功臣’,本来都不打算再去见那个倒霉东西,现在只想出出气。 但其它时代的他就不叫惨了,他爹和爷爷不善的眼神已经把无法撒的气磨刀霍霍向他了。 【后面的皇帝不说全部荒唐,但若要以一个明君来评价,完全不够格。 明朝的统治衰落,可风气倒是越来越偏执和专制,杀戮和谄媚并存,张居正所处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走了好多年下坡路的时代。 张居正的家庭可以说是寒门,但也没寒到穷苦的地步,在他幼时家里慢慢的起来,但也是经济上没有那么拮据的程度。 张居正嘛,作为一个读书人,简直不要太合格,他就是戏文里那种文曲星下凡的存在。 五岁正式读书,十岁的时候已经通读六经大义,我要是他家亲戚或是邻里的孩子,都得被他气死。】 十岁带来的冲击可没有小学没毕业带来的冲击大,读书五年就读了那么多,不给人活路啊。 亲戚和邻里:啊对对对。 总算有人理解他们的苦楚了。 下一秒爹娘的大巴掌无情的落下来,这么好的学习榜样在身边还抱怨,还是打得少了。 【嘉靖十五年,张居正十二岁,也不过是小学毕业的年纪,他觉得读的书还可以,投考来练练手嘛。 人家府学看他如此聪明很是怜爱,还给他取了字,通过童试还做了补俯学生。 然后接着考试,若是在这一年考中,那就是十二三岁的举人啊,可真是不给人活路。 我既然这么说,他自然是没考中的,张居正自己好像也没多遗憾,已经才十二岁,现在的成绩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总归还是可以的。】 一群人不自觉的松了口气,得亏是没中。 不是他们恶毒啊,是真的很搞人心态,十二三岁的举人,叫他们这些为了一个功名苦苦挣扎的人情何以堪啊。 【然后,嘉靖十九年,请大家掰手指头算一算,咱们的张居正同学多大呢? 是的,十六岁。 这一年他再一次参加了乡试,然后很幸运的中举,成为一名十六岁的举人。】 开心不过一瞬间,下一秒的恶意简直是扑面而来。 十六岁的举人难道就不打击人吗? 他们这个年岁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尤其是听到身边一声声的惊叹,更是心如刀割。 但这次已经没有力气再骂了,毕竟差距太大,只能瞻仰。 虽然不能唯成绩论,但这个成绩真是放在哪都要夸上一夸的存在。 不少老父亲眼里的羡慕更是都溢出来,唉,人家的儿子是怎么教的啊? 听到那一声叹气,不少纨绔子弟只觉得吾命休矣。 老父亲冷冷的棍子怕是得狠狠在他们背上抽了。 张居正本人蓄着胡子气定神闲,虽然知晓自己的结果惨淡,但还是忍不住心中的笑意。 【但是第二年张居正是否入京会试没有考究的材料,只有在嘉靖二十三年有一次他入京考试的记录,但很可惜,这次没有考中。 等到嘉靖二十六年,他再考就考中了。 嗯…别说,张居正考试居然还考出规律来了,非得失败一次才能成功。 虽然三年一次有点耽误时间,不过好在他还年轻,耽误得起。】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