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有得,都知道你小子是个不稳定得反骨仔,可不得好好压制压制。 【刘裕领兵,对付桓家其实并不难,很简单,桓家现在就一个能打的,是难对付,但你只能顾得了一头,所以刘裕的做法也简单,兵分两路。 桓家一仗被打得主要任务天南地北,就这样一个东晋的名门,从这退出历史舞台。 断子绝孙倒是没有,但活着的也没剩多少。】 唉,一个厉害的,分兵两路,真是没办法。 一些世家却是感受到悲意,显赫衰亡不过短短几年,可他们传承的历史悠久,听得人兔死狐悲。 林书:完全不用悲伤,你们后面的基本生都是一家子一块去见祖宗,还不如人家撑几年。 【晋朝的历史不好学也是因为他就那么点地盘,不是打不打胡人的问题,是他们自个内部一直都不统一。 胡人都在自己打,他们也是一直内斗。 桓家下去了,但并没有统一,迅速又崛起两个势力,活像是有什么历史任务一般。 就那么点地,又三分天下,当然此刻建康的势力最大,再就是广州的卢循和巴蜀的谯纵, 这玩意谁能说得清呢》 就在打桓家的这点时间,人家的势头就猛起来了,还有了发育的时间,抽不出空把他们也打了。】 还以为接下来会是刘裕夺权,没想到人家内部崛起势力的速度如此之快。 【其他人刘裕暂时管不到,因为他这边也出问题了,他推出来的政治代表人王谧死了。 本来是王谧被推到台前,真正发声的是京口的刘裕,既不用自己夺权,还能握住权力,但王谧一死,立马人心浮动啊。 想要上位的士族,不安分和刘裕打擂台的,都盯准了这个位置,这里面就属刘毅最积极,还拿出来两个‘合情合理’的方案。 但显然,刘毅现在的位置像是弱化版的曹操,毕竟曹操虽然要对付别人,但许都还是没人敢这么和他叫板的。 他们只会搞刺杀。】 曹操:“……” 就很无语,衣带诏也挺猛的,一下就给他来个大的。 【刘穆之直接和刘裕摊开了说,因为他是把刘裕当作未来的君主辅佐,和那些还把刘裕看作是同僚的竞争者不同。 管他有的没的,反正现在是只能进不能退,反正只要你刘裕进建康,谁都不敢越过你,也无法越过你的功劳把重要职位给别人。 刘裕听了刘穆之的话,果不其然,到了建康后,除了一个司徒的位置,其它都是刘裕的,他也不怕别人说,直接把自己的亲信提拔上来,牢牢控制住了中央。】 这会儿若是再装什么淡薄就是蠢货了,中央的权力不能丢,大义这玩意前面已经有人给他们玩过了,照着弄就是。 曹操:你们可真是善学。 【刘裕算是从后台正式登场到前台,但他和朝廷中的世家贵族气场并不相和,在晋朝内部还形成了松散的反刘裕联盟。 历史上对于内部反对的声音,基本上就是两种摆平的方式: 第一粗暴点,政治大清洗,一刀子下去,脑袋都没了,总不能再说话吧; 第二温和点,内部矛盾转化为对外矛盾,通过对外的战争胜利威望压制内部声音。 很显然,第二种的难度有点高,没有那个战斗力可别矛盾没转移,还把老本赔了进去,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那就剩下第一种? 朝廷的世家一阵激动,好家伙,这是冲着他们来的啊。 刘裕忍不住笑了,本来和一群看不起他们这些‘泥腿子’的士族打交道确实火大,现在都还认不清形势,天幕点破也好。 【刘裕是两手抓,但也有个顺序,基本上就是找个弱的杀鸡儆猴,通过对外的扩张增加威望,权势加强了继续进阶,把内部强势的刀掉,整合内部赢取更大的对外胜利。 这种法子需要自身强大的自信,毕竟哪个环境没搞好,就得被迫中断迎来反扑。 刘裕现在显然要做的是,挑选一只鸡,这只鸡呢毕竟有点名声,但又不能有太强的背后势力,宰了他能叫士族老实点,但又不能觉得被逼得狗急跳墙。 所以啊,挑选鸡是个难事。】 士族们已经无话可说了,天幕说话可真是太难听了。 不过,不少人都在思考,不是他们想对号入座,毕竟要是落到自己身上,掉脑袋的时候就知道疼了。 他们并不想当那只杀鸡儆猴的鸡。 光是听起来也不好听啊。 【这只鸡我就不说名字了,反正那么多士族,又不是只有一只符合要求的。 比起朝廷里面那些跳脚的声音,刘裕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对外扩张这一块,种种原因,他挑选的对象是南燕。 大家对于南燕了解不多没关系,反正也是挺有故事性的朝廷,真感慨历史这位编剧的创作性。 刘裕挑选这位对手朝廷反对声音很大,因为晋朝之前两次声势浩荡,最有胜相的北伐都是南燕,还都栽在了慕容家手里。 他们胆怯了。 唉,晋朝真的是,对外真是没多少血性了,被打得怕了。 好在刘裕这会儿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话人,上奏折也不过是左手倒右手,所以啊,打仗前若是没有好的君主,还是先把权力倒在自己手里吧,不然光有雄心有能力,人家随便卡一卡都能把你卡在半途。】 权臣有时候挺好的,尤其是在君主没用,朝廷没用的时候。 若是不能一锤定音,光是扯皮都能把人心气磨了。
第301章 第一次北伐 【这是刘裕的第一次北伐,关于它的研究实在是很多,大多数重点都落在刘裕到底动用了多少军队上。 古代史书上对于战争军队数量都比较含糊,或者是偏差很大,导致后人推理出来的数字误差极大,这对于这场北伐的定性就有影响。 刘裕它到底是以弱胜强还是以强胜弱。】 “赢了?” 东晋的人不可置信,不管动用的军队多少,但起码他们知道了结果,刘裕他北伐成功了。 对于后人只不过是轻飘飘的一次战争定性,但对于晋朝的意义全然不同。 毕竟到目前为止,说到底他们只敢窝里横,当初被敌人打得太惨,太伤,连作战的勇气都已经丧失。 【硬着头皮算,根据动用了4000乘兵车作为大军的两翼这个信息点,这种兵车的定员是7人,还能增补20人,就拿七个算吧,光是这里就有28000人。 作为主力的步兵应该不会少于这个数目,再加上一些零散的骑兵和驻兵,刘裕这次动用的兵马应该是六万左右。 当然这只是估算,别当真,但也别把当时的晋朝当成随随便便就能抽调十万兵马的朝廷,人家就那么点地盘,内部还有矛盾,总不能这边还没打完,被人偷家了。】 六万,不少人都开始估算起来这个数字。 东晋的人都在计算着,还行,朝廷能调动得出来,超过十万确实就有些危险,总不能保证那些贼寇讲仁义道德不趁人之危。 就是天幕的话真不好听,什么叫做别把晋朝当作能调动数十万的朝廷啊。 虽然是实话。 【刘裕发动这次北伐的意义很重要,之前便说了他要平息内部的声音,就需要至高无上的威望。 如果东晋百年的北伐在他手上成功,那么该闭嘴的都得闭嘴,他的威望哪怕是世家也只能捏着鼻子让步。 所以刘裕对这次的重视可想而知,参战的人员也都是人才济济,他的心腹和老友基本上都参加了。 刘裕想要打进南燕的心腹地带并不容易,并不单单是南燕的兵力,还有天然的地势,以及从齐桓公时代便修建的几百里军事防御工程——齐长城。】 南燕的地利优势太过明显,光是连绵不绝的山,对于行军就是一个极大的困阻。 刘裕看着天幕展现的路线,这都是以后他要面对的选择,若是他,会选择哪一条路呢? 【只能说刘裕是有点运道在身上的,不是贬义,毕竟国家的开拓者若是没有国运护身,那才叫奇怪。 当时南燕对刘裕并不是没有办法,提出来的几条策略也很有可实施性。 但当时南燕的皇帝慕容超很有趣,他提出来一个精妙绝伦的想法: 咱们无论是天相还是地利都占据着优势,还是主场,完全不需要强迁百姓,割掉庄稼,直接放他们进来,等到刘裕的兵马到了平原,用精锐铁骑对战,还不能大胜吗?】 ……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可不是精妙绝伦嘛。 把人放进来,然后用骑兵对步兵,真以为是在你脑子里打仗啊。 【南燕不是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人家不听; 大臣退而求其次的赞成用骑兵对步兵,但也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把人放进来。 很有道理,但架不住人家不听,老头子们是完全没法这个年轻皇帝沟通。 结果就是,刘裕他们选择跨过天险,本来还担心被埋伏,可最后毫发无损的越过了“齐南天险”大岘山。 本来最大的障碍,居然如此被敌人给送走,刘裕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没救了,真是没救了。 打仗时能利用的地利是多好的优势啊,比城墙都要好用的天险,叫敌人轻而易举的越过,还想着平原去对阵,难道险峭地段占据上方打不好吗? 【慕容超想着在平原大破晋军我都不知道这个想法为什么如此坚定,调度兵马几乎达到了九万,算起来和刘裕应该是差不多,不存在谁多谁少。 只是前面刘裕该消耗的兵马因为慕容超的大聪明保留了下来。 平原想要用铁骑对战步兵也得考虑下自己的现实条件,骑兵是有,但要说能数万铁骑还是夸张了点。 养骑兵是件很花钱的事情,当初刘猪猪打匈奴也是因为养了骑兵,但人家那种家底都打成那副鬼样子。 南燕没这个条件,也没占据养马的天然地利。】 刘彻:这种时候怎么没见到你cue始皇帝啊? 不好的时候你倒是记得我了。 不过他没反驳,汉家威风他是打出来了,家底也确实都打没了。 骑兵克制骑兵,骑兵从马到人哪样不需要花钱啊。 没办法的事,这个钱没法省下来。 【中间的过程我不讲解了,但就是拼命,不知道是刘裕带兵甚为勇猛还是如何,反正等到慕容超一次一次加重筹码,把晋军全部投入到战场时,晋军防御后方的队伍还未出动。 简单来说,南燕上桌的筹码丢了,刘裕还有一个后手。 然后,正面战场胶着下来,刘裕等的就是这个奇袭的机会,派人绕到南燕军队后方直取临朐。 结果就是,南燕将士们打着打着发现自己身后墙头的旗帜已经易主,士气瓦解。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