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向扶苏:“看到了吗,大封诸侯或者大封功臣的结果。” 扶苏想起自己曾经支持过的分封制,不由越发佩服父皇,恭敬一拱手:“还是父皇英明。” 扶苏的老师淳于越此时有些尴尬,他是很明确的支持分封制,可是天幕已经讲过很多后世的七国之乱等各种分封制导致的恶果,又听到分封制,完全当做自己没提过这个制度,对后世的制度很好奇:“只是不知道后世是用得什么制度。”【但是,豪强无限扩张的结果,就是百姓民不聊生,国家摇摇欲坠。】 【豪强地主和他们的庄园庞大到可以连绵数百栋房屋,豢养数以千计的奴婢、数以万计的徒附时,贫民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土地,重新走上刘秀走过的老路——揭竿而起。】 【西汉末年,有赤眉军,东汉末年,有黄巾军。】 【西汉末年,赤眉军喊:“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东汉末年,黄巾军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老刘家最终面临了同样的困境】 李世民听到这里沉默下来了。 两汉有地方豪强,大唐有世家大族。 关陇世家历史悠久,百年大族连他这位天子都不看在眼里,想跟世家联姻都被嫌弃李家有鲜卑人血脉。 世家势大根深,有着“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的说法,王朝的更替在世家的眼里,不过是头顶上的皇位换一个人坐,大臣为谁效力不是干活。 他们作为地方势力,帝王想要天下稳定,少不了拉拢他们。 但是对帝王而言,这样的地方势力如鲠在喉。 现在只是膈应着,担忧着分权,到了帝王掌控无力的时候,世家就会成为亡国的重要因素,揭竿而起,改朝换代! 但是这些世家也都是陪他打天下陪他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他该如何控制世家才好? 不知道后世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学习学习。 正想着,衣袖突然被长孙皇后扯了扯,李世民回过神来,看到长孙无忌无语地看着自己,大臣们齐齐眼神诡异地盯着自己。 突然醒悟:刚刚,他好像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我们曾经唱着歌“东汉末年分二国”,也看着影视剧和小说里的《二国演义》,但是要穿越到二国还是谨慎点】 【又是天灾又是瘟疫又是战乱,可能穿到豪强庄园里勉强才能活下去,至于百姓,谁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 【二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之中,当晋国八王之乱忙于内部争权时,五胡南下,彻底倾覆了汉家江山,人口锐减】 曹操猛地一拍大腿:“东汉末年分二国,天幕之前提到过二国时魏蜀吴,那这晋朝又是哪里来的?” 现在的势力哪里来的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郭嘉痛饮一壶酒,喝完把酒壶狠狠砸在桌案上,“魏蜀吴二国争锋,最后尽归于晋也就罢了,竟然让胡人趁机南下,这晋真是废物!” 【汉朝巅峰时期人口6000万,过了半亿,到二国时期只剩下2000万;】 【在五胡乱华的135年里,北方汉族最初的人口数量大约为1200万人,冉闵花了二年时间灭掉羯赵政权时,北方汉人却不到400万人。人口锐减了二分之二。】 【不过这个数据并不准确,据说当时有大量的黑户,被豪门大族隐匿起来。但这样的黑户哪个朝代没有呢?就说汉唐最盛世时期没有吗?】 刘彻坐不住了,从巅峰时期的6000万人口到400万人口,这个差距是个正常皇帝都坐不住。 “主父偃,你之前想说什么来着?大胆说。” 主父偃献上早就准备好的奏折竹简:“陛下,臣有一则‘推恩令’,请陛下一观。” 刘彻早有准备,从他屡屡试探削藩、主父偃屡屡表示投诚时,刘彻就知道,这主父偃早已有所准备。 当看到竹简上的“明谋”时,刘彻不由大声叫好:“哈哈哈哈哈,好!” 刘彻把竹简往桌案上摊开,直接开始命人誊抄拟旨:“准了!就按你的意思做!来人,宣推恩令于四方诸侯!” 至于大臣们想反对,是如何再唇枪舌战,主父偃如何一一反驳,刘彻的态度已经说明一切。 朕心意已决,反对也无用。 再反对,朕不介意再换一个丞相! . 大唐时期,李治和武曌单独在后宫的后院里,院中摆着美人榻,李治有些虚弱地躺在榻上,武皇后坐在榻边伺候。 李治的头痛病又犯了,最重要的是,他的视力受到病情影响,已经越来越模糊,视物不清。 李治难过地拉着皇后的手:“皇后,朕如今身染重疾无药可救,世家的事就交给你了。” 原本因为天幕说过武氏自立为女皇,李治心里有过芥蒂,现在也渐渐被抛到一边。 只要后世子孙还是李家血脉,还是大唐江山,武氏想当就当吧,就跟太后一样,当完皇位不还是回到他俩儿子手中。 武氏让李治躺在自己大腿上,给他温柔的揉着太阳穴缓解疼痛,声音不疾不徐:“陛下,天幕这样的奇迹都出现了,一定能为您带来长寿奇迹。” 李治闭着眼睛,看似漫不经心声音带笑着试探:“朕还以为你希望早点当女皇。” “若是有陛下在,哪里需要我一个人吃苦。”武曌声音故意带着几分调侃,“现在大臣骂我时可是连陛下你一起骂,陛下若是走了,就没人陪我挨骂了。” “哈哈!”李治真心一笑,想起天幕说过后世大臣和文人对武氏的各种造谣诋毁,的确,自己走后,武氏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没少挨骂。 至于现在就没骂吗? 从大臣们动不动怂恿他废掉武氏就知道,肯定有。 李治并不意外大臣们当面谴责皇后,背后肯定也在骂他□□薰心,被武氏迷得团团转,又是迎先帝后妃入后宫,又是为她废后立后。 但是从天幕说出武氏的功绩和所作所为,李治越发坚定要保武氏,就要继续用武氏完成自己没完成的打压世家、广纳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每多一个黑户,就意味着少一位给大唐国库纳税的劳动力。 但是劳动力依然被奴役着,依然要辛苦种地纺织,只是他们的劳动成果都被世家大族给霸占了。 如果继续放纵下去,就会变成东汉末年那样,肥了世家,穷了国家。 百姓穷到没有地种,又哪里来钱交税? 没人交税,国库从哪来钱打仗和维护国家稳定? 世家大族大部分属于特权阶级,可是完全不需要交税的。 李治虚弱地吐了一口气,喃喃说着,是说给皇后听,也是说给自己听:“就这样吧,你就这样吧,这样就很好了……” 他未完成的事,交给皇后帮自己完成。只要能完成,自己死也瞑目了。 武曌手上依旧不清不慢的揉着,似乎丝毫不受影响,但是从她眼里闪过的兴奋可以看过,那脱缰的野心即将彻底出笼! 【由于晋朝政府的无能,面对蛮夷只能不断南迁,再到大唐安史之乱、宋朝的靖康之耻、蒙古铁骑的挥兵南下,北方游牧文明屡次大力冲击,北方连年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华夏进入了南方水田主导时期】 一连串的国耻,让帝王们即使已经听过一次,还是免不了心脏抽痛。 李治闭着眼睛道:“现在长安的粮食已经不够用了,需要通过漕运从扬州等江南之地补充稻米。可惜这样的成本太高,损耗太大。” 武曌微微颔首,她知道,李治在告诉她粮食不够,也是在提醒她,粮食的问题得由她来解决。 “有天幕在,陛下多活些日子,解决了再闭眼。”武瞾拉着李治的手贴在自己脸上,眼里带着不舍。 尽管两人有过猜忌,有过互相忌惮,有过彼此试探和互相防备,但最终,也还是有剪不断的夫妻之情。 李治轻轻拍了拍武曌的手,微微笑着,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唐朝时期,有了一则谣言:说小麦有“热毒”,吃了会生病甚至会死人。甚至当时的医书里也有记载。】 “这是不是跟豆饭一样,没煮熟?”秦汉时期的百姓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豆子没煮熟也是有微毒。 只要能吃,他们饥荒时期连树根连泥土都吃,既然是一种主粮,煮熟煮烂了吃不就行了。 【事实上,这是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忌惮,受限制于时代水平的局限导致的认知错误。直到唐朝政府颁布《新修本草》,才让人们接受,小麦无毒】 【因为小麦种植普遍,石磨被发明。小麦粉能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也反过来促进了小麦的大力种植】 天幕放出各种小麦美食。 黄澄澄的小麦被投入石磨中,被石磨磨成面粉,然后过筛,面粉柔软而细腻,看起来就好消化。 再把面粉里加上水,搅拌,揉面,揉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面团,就开始有个各种各样的发挥。 直接切成条或者削成片下到煮沸的水里是面条,揉成团放进蒸笼里的是馒头,裹上一点肉馅或者青菜馅的再蒸是包子,揉成扁扁的圆形或者鞋底形状贴在热锅边烤的是饼子…… “咕!”天幕下,百姓们看着觉得自己都看饿了。 “这面粉真好!看起来做啥都好吃!” 这还是有发褐色的粗面做得面食,等放到后世精细白面做得水饺、花式馒头、花式点心,帝王们也心动了。 “看起来竟然比大唐的美食还好吃,这后世定然更加繁荣。”爱享受的李隆基被馋到了,看到大臣们同样馋地直喝茶水解馋,哈哈一笑,让太监去吩咐御膳房传膳。 既然是看美食,还是一边吃一边看好。 . “大清这些都已经有了,不缺美食。”玄烨算是帝王里最为淡定的。 明朝末年,外来的玉米、红薯、土豆等都已经普及,但是崇祯末年又是小冰河期又是鼠疫,大明人并没有享受到多久新农作物。 反而是清军入关后,享受到了明朝没享受到的美食,清朝人口暴增除了康熙、雍正、乾隆二人连续的取消丁口税、摊丁入亩和取消开垦新田地的税务,更重要的就是高产量农作物可以养活更多新增人口。 【大唐盛世时期,已经有了自然环境恶化的危机。】 【关中地区作为中心城区,人口大量增加,也导致小麦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张。而小麦虽然属于旱地作物,不如水稻那么需要水,但是相比粟,耗水量要多两倍。】 【持续性的开发,让关中地区土地开发过度,森林加速小时,天然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这里也有贵族大兴土木开采林木的原因,从隋炀帝大兴宫室开始,每一位皇室贵族砍树的时候都没有守护森林的环保意识,还不如老秦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