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欧洲很快就接受了水罗盘是华夏人发明的理论,但是对旱罗盘的发源一直有争议。 【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从海路传入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欧洲人把指南针加以改造,用钉子把磁针支在重心处,使支点的摩擦力减少,磁针可以自由转动,也不会掉落,更适合航海。】 【明朝时期,这种指南针又传回华夏。】 朱元璋脸色有些难看。 他看不上的宋朝,科技文化都是流传海外,被海外学习模仿,怎么到了大明,反过来是模仿海外了? 大明难道没有自己厉害的科技值得海外学习吗? 【西方学者曾经有个观点,认为华夏只是发明了水罗盘,旱罗盘是西方发明的。】 【但是,我们出土了有力的证据,驳斥了这个说法。】 【1985年5月,考古学家从发现了南宋知军朱济南的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素烧瓷俑。其中两尊俑抱着带有指针的大罗盘,就是华夏古老的旱罗盘,大罗盘俑底座写有“张仙人”三字,根据史料推测,“张仙人”应该是一位风水师。】 【也就是说,最迟在南宋期间,华夏已经有了旱罗盘。】 南宋时期,正在邀请风水师勘探墓地的朱济南似哭又似笑。 好消息,他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坏消息,死后他的墓被挖了。 此风水师正是天幕中提到的张仙人,他抚须一笑:“哈哈,多谢朱大人,老夫跟着一起在后世出名了。” 【13世纪前半叶以前,欧洲人主要是使用宋朝传播过去的指南针,各种仿制和加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13世纪以后,法国实验物理学家皮埃尔研究后,将华夏的旱罗盘改进,装入有玻璃罩的容器中,成为了便携仪器,被欧洲的水手普遍使用。】 欧洲人用钉子做支点的旱罗盘依然有缺陷,海船在风浪中大幅度摆动时,指针会过分倾斜靠在盘体上转不动。 16世纪,欧洲人的航海罗盘开始出现了被称为“万向支架”的装置。 “万向支架”是用两个直径略有差异的铜圈,小圈内切于大圈,用枢轴连接后安放在固定的支架上,然后把旱罗盘安放在内圈之中,看起来就像是行星与它的轨道。 . “这个样子看起来像是浑天仪。”东汉时期,张衡想起自己制作的浑天仪说道。 “这样好,无论船只怎么晃动,罗盘总会保持水平状态。” “这不就是被中香炉吗?”妻子怎么看怎么眼熟,突然想起了:“我们被子里用的香炉就是这样,怎么动香炉始终朝上。” 孩子也受到启发:“还有那滚灯!滚灯也是不管怎么滚,蜡烛始终朝上!” 张衡一愣:对啊,大汉原来已经有这“万向支架”了,也有磁石,完全可以自己做一个适合海上使用的罗盘嘛。 他想到立刻动手,妻子孩子觉得这次的磁石简单,也跟着一起去帮忙,玩得不亦乐乎。 . 唐朝时期,武曌正好收到下面上贡的一个小玩意,说是什么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不论怎么滚动里面的香料都不会撒出来。 武曌拿着小巧精美的球形银香囊,在手上几番颠簸把玩,果然香料完全不会掉落,正感兴趣,让制作香炉的工匠来接受赏赐。 工匠理了理自己的衣裳,刚刚走到大殿,就听到天幕上讲这“万向支架”,这一抬头一看,瞬间愣住了,下意识脱口而出:“就这?” 武曌也没为工匠的失礼生气,听出了这位工匠的不屑,好奇道:“你也会?” “回陛下,我这银香囊,就是用的常平架。”工匠解释道,“哦,就是天幕上说得万向支架。” 武曌起了兴趣。 银香囊是可以打开添加香料的,她询问工匠后,打开香炉,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结构。 它金属的外壳雕刻精美,有许多镂空的透气孔,内外两个金属环组成,两环用转轴连接起来,外环用过另一转轴联系着。 三个转轴在三维空间中相互垂直,只要转轴灵活,香炉随意滚动着,炉缸可以做任何方向的旋转。由于受重力作用始终下垂,不管香炉如何滚动,里面的炉缸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不会洒落出来。 武曌顿时高兴起来:“想不到我朝已经有能做这万向支架的能工巧匠,很好,日后你试试结合指南针一起做海上罗盘。成功者朕有重赏。” 恰好,天幕也放出了武曌手中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工匠控制不住地露出喜色:他这是要凭借这银香囊青史留名了吗? 果然,天幕开始介绍。 【这是大唐文物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在唐朝古墓中发现多枚,从史料中得知,杨贵妃也有同款。】 【银香囊里面这些圆环和转轴,就是常平架装置,也就是欧洲人使用的“万向支架”——是的,它同样起源于华夏,从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汉朝往后历代都有制造,是现代陀螺仪的始祖,在古代叫做“常平架”,也叫做“平衡环”。】 嬴政嘴唇紧绷,有些不开心。 怎么什么都是从汉朝开始? 汉承秦制,不应该从秦朝开始吗? 大秦有墨家,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匠人,他就不信除了兵马俑什么都没留下。 扶苏看出父亲的心思,低声道:“父皇,天幕曾说过,项羽火烧咸阳,火烧骊山墓……” 也就是说,哪怕宫中珍藏了大秦最好的工艺品,也全部毁在大火里。 嬴政被提起这件事,冷冷地看一眼扶苏:“是啊,朕都差点忘了,你被一道假圣旨勒令自杀然后就真自杀了。你一死了之,大秦后患无穷。” 扶苏:“……”差点忘了,也有他的事。 被骂的更羞愧了。 “陛下,这平衡环不难,墨家可以做。”关键时刻,还是墨家巨子解救了扶苏。 嬴政的脸色顿时好看了许多:“善。” 还好,有天幕,这一世想必可以改变许多。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写《美人赋》,赋中描绘了一个迷人的场景:“金鉔薰笪,黼帐低垂”,意思是“金属环内含有燃烧着的香”。】 【说明西汉时期已经有了这种平衡环装置,根据史料猜测,应该是工匠房风发明的,虽然他的记载不多。】 刘彻喜笑颜开:“房风是吧?现在立刻去找!” 总算有个能工巧匠是大汉的了,就算是他父亲祖父朝代的,只要后人还在,也可以找来使用。 刘彻看司马相如也很满意:“长卿不错,多写点,你看你的赋还是很被后人喜爱的。” 司马相如有些哭笑不得。 他这算是被天幕夸奖了吗? 虽然提到了,但好像是通过他的赋夸奖工匠。 汲黯幽幽道:“知足吧,天幕提过我吗?我有说什么吗?” 司马相如视线一扫,看到众多文臣武将酸溜溜的眼神,顿时心满意足。 是啊,想这么多干什么,能被天幕提到的能有几个,他被天幕已经提了好几次,虽然又是研究他赋中的动物又是研究赋中的器物,但起码说明是在认真研读,他的赋有传到后世。 这么一想,瞬间动力满满,他还可以写! 【东汉末年,工匠丁缓改造了这种平衡环,不仅复原了西汉的被中香炉,还将平衡环运用于走马灯上。丁缓还创作出七轮扇,据记载,“连七轮,大皆径尺,一人运之,满堂寒战,”利用轮系效应实现了风扇的增速。】 汉成帝时期,丁缓正在叮叮当当的做被中香炉。 走马灯只有特殊的时节才需要,他生意最好的还得是被中香炉,大夏天的,做得热汗朝天。自己热也就罢了,他一家都是匠户,妻子儿子也都做着工匠的活,累得衣服贴在后背上,头发贴在额头上,湿漉漉的一看就难受。 丁缓心疼妻儿,索性抽出时间,做了一具七轮扇来扇风降温。 这一下,一人扇风,满屋子凉快起来,全家人都受益。 儿子正夸他:“爹爹真是厉害。” 妻子也含笑看着丁缓:“你父亲就擅长这事,不然怎么那么多贵人请你爹做东西呢。” 丁缓不善言语,挠了挠头笑了笑,正要埋头继续干活,就听到天幕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丁缓一愣,有些不可置信地抬起头。 妻子比他先反应过来:“是在说你!还有你的七轮扇!” 丁缓抿了抿唇,腼腆地笑了笑。 儿子高兴道:“爹,我们以后的生意肯定会更好!” 【可惜,七轮扇如今已经失传了,只能通过史料的文字猜测七轮扇,不知道它是否与现代的螺旋桨或者是现代风扇有没有关系。这也是古代的常态,把工匠当做仆人使唤,把工匠辛苦的发明当做“奇技淫巧”,我们不珍惜,自有别人珍惜。】 一席话,说得天幕下众多工匠齐齐沉默了。 是啊,虽然名义上说“士农工商”,看起来工匠仿佛比商人地位高点,实际上不过是为他人做工。 贵人只把他们辛苦钻研的活计当做“小道”,好一点的给点钱打发了,恶一点的看上谁家技术直接抢过去也不是没有。 匠人能怎么样,怎么斗得过贵人,还不是任人摆布,要么卖力气,要么卖命。 不止后世,在墨家尚存的秦朝,墨家人同样沉默了。 如果不是天幕出现,表现出对墨家的重视,恐怕他们也会沦落成为工具人。 墨家曾经也是显学,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政治诉求,有自己一呼百应的首领和遍布天下的门人。 但是墨子去世后先是墨家内部的分裂,随后是各国的战争,死伤无数之后,一统天下的秦朝更重视法家,楚墨和齐墨根本不愿意为秦始皇效力,也让剩下的秦墨沦为帝王的工匠。 墨家巨子感激地看向天幕:还好有天幕,重新唤起了始皇帝对墨家的重视,剩下的楚墨和齐墨也想开了,纷纷汇聚咸阳,才让墨家重新兴盛起来。 【无论是指南针还是陀螺仪,带给西方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 【不断优化后的指南针,让西方走向了大航海时代。】 曾经的西方海船,走不出太远。 后来西方开启大航海时代,依赖的航海技术几乎全部来自海外:从华夏传入的指南针,从□□的独杆三角帆船发展而来的大三角帆技术等等。 再加上当时的欧洲皇室对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的渴望作为动力,欧洲国家相继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可以说,是华夏的科技和吸引力,促进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也促成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各国航海家纷纷借着指南针的便利,不断探险,开辟海上新航路。 他们发现了新大陆,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并且,找到了曾经向往已久的东方宝地——华夏!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