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容收敛了点,再看天幕,想着提到的少林寺,对佛教大兴有些担忧。 原本唐初为了吸取梁武帝崇佛亡国的举措,大唐初期是抑制佛教倡导道教的。 李世民虽然得到了寺庙的帮助,后来也赏赐了田地给寺庙并且记功,但是登基后并没有给与佛教和寺庙太多优惠政策,反而是严格管控。 这样的严格管控不但让后来的玄奘想出国求取真经困难重重,也让历史上所谓的高阳公主与辨机私会根本没有发生的环境。 和尚出入寺庙都要报备登记,越是身份尊重越是管控严格,连玄奘法师都得混入难民才能离开长安。 “陛下,不如顺势而为。”长孙无忌迅速献策,“既然天幕说少林寺是支持陛下,站在陛下这边,那不正说明陛下是天命所归?” “爱卿说得对。”李世民放下担忧,没错,天幕夸了他很多次,他是千古一帝,不是梁武帝,不会做那等信佛信到亡国之事。 而大唐时期的少林寺:??? 正在与方丈论道的香客兴奋了:“方丈,你们真得有十三武僧吗?” “没有!”方丈哭笑不得,虽然很感谢天幕帮少林寺宣传,但是这个十三武僧真没有! 香客:“会不会你们现在没有,以后才有?” 方丈也疑惑了,难道,少林寺真得是有了什么奇迹遭遇,才有了这么神奇的功法? 香客神神秘秘凑过去:“方丈,我现在剃度出家,你让我加入十三武僧如何?” 方丈:“少林寺真得没有十三武僧!” 香客拍拍自己胸口:“现在有了!方丈,你等着,我马上就找齐剩下十一个兄弟!” 方丈:“………” 【不过呢,根据史料,这一段是后世夸张的演绎,也就是说,是假的~】 香客:“……” 方丈:“施主,我就说了少林寺真的没有。” 香客:“我的十一个兄弟!没了!” 方丈:“………………” . 西汉,刘彻:“哼,朕就知道。” 看得刚刚他也是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去找少林寺找十三武僧,这么厉害,若是给自己当亲卫队,岂不是天下无敌? 结果,哼,天幕真是促狭,又骗他! . 秦朝,嬴政一直很淡定,看得儿女们无比佩服。 刚刚他们看得心潮澎湃,就朝跟着喝彩,没想到后面天幕说是假的,假的…… 嬴政看着儿女们患得患失的表情,神色冷静:做什么梦呢,大秦连佛教都没有,还少林寺十三武僧,呵! 【隋唐时期的佛教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少林寺或许真得参与过军事上帮助李世民,但是武僧和僧兵是到明朝才出现,在唐朝还没影子。】 “还真有武僧!”玄奘都来了兴趣,“后世的少林寺竟然还有僧兵!” 年轻的和尚:“师父……” 玄奘:“大唐尚武,看起来大明也不遑多让。” 和尚:“师父……” “贫僧当年西行路上格外艰难,又是混入难民群,又是从城上坐着吊篮放下去,又是沙漠徒步,太累了。若是那时贫僧也有神功附体,不知道是不是可以一日就飞到印度国去?” 玄奘想起往事,陷入回忆中。 玄奘想要西行,其实大唐朝廷是不允许的,所以最开始玄奘混入难民队伍才能顺利离开长安。 抵达凉州的时候,因为唐朝廷的命令已经发至,都督李大亮将玄奘扣留城中逼迫回京,城中西运寺的慧威法师就派弟子慧琳、道整一人连夜将玄奘密送出城西行。玄奘为了避免再次被抓,从此不敢白日行走,只得昼伏夜行。 但是这样依然没有避免掉抓捕,抵达瓜州时,刺史独孤达、州吏李昌早已接到凉州都督的缉捕通牒,准备扣押。 后来州吏李昌私底下亲自询问玄奘为何西行,并且被玄奘的志向深深打动,于是毁去缉拿牒文,暗中让玄奘坐在吊篮里从封锁的城楼上把他放下去。 这其中自然是有很大风险,一旦坠落,或者李昌心怀歹意,玄奘早已身死他乡。 玄奘要出关,离不开玉门关。 他想要连夜过关,谁知走到五峰山下装水时,被玉门关上的守兵发现,射箭差点射中。 玄奘没有退让躲避,选择骑马前去面见校尉王祥,陈述西行的目的。王祥被玄奘的宏愿所感动,就送玄奘过第一峰,并写信给驻守第四峰的族兄王伯陇。 如果说前面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到了西域佛国就迎来了“温柔乡”。 伊吾国、高昌国都是信奉佛教,对玄奘极为礼遇,国王亲自迎接,各种礼遇。 高昌王请求玄奘讲经并为太后、王后受戒,恳求玄奘留在高昌颐养天年,赐予大量的黄金与赏赐,玄奘坚定地拒绝并且离开了。 后来高昌王与玄奘结为盟兄弟,写信给西突厥国王叶护可汗,洒泪送玄奘西去。玄奘抵达西突厥后受到了叶护可汗的礼遇,叶护可汗又给沿途24国的过往写信,并且派送使者护送…… 除了国王的礼遇,玄奘并非没有遇到其他危险,西域也有歹徒,印度还有盗匪,差点把玄奘抓去杀了祭神。 真实的玄奘西行之旅,虽然没有《西游记》那么魔幻,但同样是困难重重。 历经了千难万险后,玄奘依然凭借着超强的毅力走到了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 学成之后,玄奘与戒日王举行无遮大会,舌战全印18国国王及大小乘、婆罗门、外道等五千余人参加。会上由玄奘以《会宗论》标宗,门上挂牌通示:任人出难驳破。会期18天,参与者无一人提出改动一字者。 无遮大会结束后,戒日王尊称玄奘为“解脱天”,骑大象绕会场一周,受到无尚尊崇之礼。 在取得无上成就之后,玄奘不忘初心,启程回国,在回国途中依然不平静。 他用大象驮着梵文贝叶经520夹,共657部,启程北上回国。返归途中,渡印度河时,玄奘遇风浪翻船,失落梵经50夹及奇异花种等。 只得在乌铎迦汗茶城停留50天,派人过河抄写,再继续北上。 玄奘在翻越葱岭时又遇到盗匪,抵达于阗时又被国王挽留…… 好在,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大唐。 他28岁西行,往返17年,经历128国,行程十万余里,46岁终于回到大唐,完成了自己求取真经的宏愿。 当他回到大唐后,译经19年,共译出各种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开创了华夏翻译史上的新纪年——虽然是“文”,但这样一种精神怎么不能说是“侠”! 这时候伺候在玄奘身边的年轻和尚,正是帮忙玄奘翻译《大菩萨藏经》等梵语佛经和帮他记录著文《大唐西域记》的五僧之一的辨机。 玄奘看向欲言又止的和尚:“辨机啊,你有没有见到过武术高手?” 此时的辨机26岁,年轻俊美,风华正茂,态度恭敬而不失谦卑:“回师父,没有。” “可惜了。”玄奘想起年轻时在大唐遍访名僧,又经历种种困难去海外求取真经的过程,眼里浮现一抹怀念。 他肆意一笑:“贫僧有哈哈!” 辨机对外界充满了向往,可惜,玄奘指了指带回来的众多佛经,笑眯眯拍了拍小沙弥的小光头:“佛经还多着呢,别做梦了,老实写书吧。” “哦。”辨机乖巧地应了一声,看了看众多佛经,再次投身翻译的重大任务上。 他还不知道,他一生埋首于翻译梵语佛经引入中原,并且把中原经典翻译成梵语向外宣传后,还自己写著佛经,在当朝得到尊重,但是在宋朝和宋朝以后却被大肆造谣,让世人不记得他的功劳,只记得他与一位交集并不多的公主的风流韵事。 【唐朝实行府兵制,“寓民于兵”,比较强调对府兵的军事训练,如果教习不精细还会罪及刺史;】 唐朝府兵的训练除了角抵,还有蹴鞠。 无论是角抵还是蹴鞠,并不是给帝王贵族表演的娱乐性质,带有强烈的冲撞厮杀,经常有士兵在练习过程中折断手臂腿脚受伤。 【在武曌执政期间,有了武举制度。给了平民新的上升途径,让平民习武之风更甚。】 天幕放出了武曌的武举制度,非常详细,让天幕下的众多有心帝王快速开始抄抄抄。 武举分为4大类10大项,4大类是射、马枪、测力、材貌。 具体一点,射不仅仅有步射、坐射还有马射,即是骑马跑动时的射击,还有筒射,使用一种机械装饰射,射稻草人,射猎物,难度最大的是射铠甲,要求射中铠甲的缝隙“穿札”,具有很强的实战性; 马枪是指马上使长枪的技能,将4个木头人立在墙上,在马奔驰时用长枪.刺中,类似攻城刺杀守城将士; 测力是负重,背负300公斤大米走一十步,还有举重并且举起来的高度差距不能超过一尺,要求力气大且平稳。 材貌相当于面试,要求考量身体条件和语言对答,对考生有一些智慧上的要求,可见唐朝并不提倡后世的“死读书”或者“无脑匹夫”。 . “很好!” 西汉末年,马援看着天幕握拳砸手掌: “希望我朝也有武举!” 不光帝王们快速做小抄,民间有意想走武举路的游侠力士也开始做笔记。 路边同样有力士在讨论这个问题:“论骑射没问题,力气我也有,就是这对答,不知道问什么?” 马援也挠头:“我擅长使剑不擅长使枪行不行?” 力士看向马援:“唐朝是长枪,大汉可不一定,咱大汉军中使用的是环首刀,以刀为主。” 马援梗着脖子直言道:“后世使用长枪肯定有长枪的优势,没准大汉也会有长枪!” 两人直接在街头就这个问题争论了起来。 “后世大唐四海归一,皇帝是天可汗,咱大汉还有匈奴,环首刀斩匈奴马非常有用,一时半会不会改的。” “那可不一定。” “我说你这人怎么就这么顽固?” “你才顽固,你觉得环首刀不会改不是顽固?” 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还不知道彼此的争执会从西汉争执到东汉,并且未来因为政治等多方面原因仇怨越来越深。 直到马援死去,也没有逃过迫害,死后多年才得到平反。 马援被传说为“青萍剑”的主人,这个说法只是传说,但是他的确是成语“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轶事原型,不仅是个武功赫赫的开国功臣,也是个“成语创造达人”。 【唐朝军中以长枪为主,大家比较熟悉的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单雄信等人都是善于马上使枪的骁将。】 一下子被连连点名的贞观武将们集体快乐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