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朝,世家在唐末到五代十国的大乱斗中厮杀殆尽,加上造纸术印刷术的发达,文武知识都流向下层。 加上宋朝士大夫更喜文,崇尚儒雅,宋朝与辽金西夏并立,百姓是最容易遭殃的,反而在民间出了许多武术大家。 【宋朝时期,士大夫阶层流行以文会友,流行著书立作,文化十分繁荣昌盛;在民间,结社的武术组织蓬勃兴起,有了“弓箭社”“忠义巡社”“霸王社”“亡命社”等,还有各种堡垒和山寨,人数众多。】 【比如弓箭社遍及588村,651个团伙,共计31411人。还有忠义巡社,势力范围遍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福建等省,规模是十分宏大。】 赵匡胤笑不出来了,赵光义同样也得意不起来了。 规模如此大的上万人的习武团伙,这不就是起义军吗?!!! 而且这么多习武团伙,不会都是起义军吧! 大宋分明是有压制民间武力,连兵器都不让拥有的,这些团伙哪里来的兵器? . 刚刚还在羡慕宋人不仅火器多,冷兵器也多的刘彻迅速收回羡慕。 他啧啧出声,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语气嫌弃道:“这大宋朝廷真是不得民心啊,竟然有这么多百姓要反宋。” 此时还年轻的刘彻还不知道,自己年迈之后因为“发猪瘟”,反他的起义军也没少到哪里去,在后世也没少被骂。 【大宋的无数社团有多种性质,有的是为了保护村寨自卫,有的是为了防御外族侵扰,还有的是为了反抗封建压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的军事训练性质。】 【从檀渊之盟开始后,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是否富贵贫穷,家家户户都出人,在村中自己组织团伙学习。】 “听说了没,檀渊之战议和了?”檀渊之盟刚刚签订之后,民间紧张关注此事的百姓立刻得到风声。 有百姓紧张中含着兴奋:“辽国认输了?” 提起话头的人瞬间暴怒,酒杯狠狠砸在桌上:“认输个屁,大宋认输了!” 酒楼里的其他客人酒也不喝了,饭也不吃了,齐齐过来议论。 “什么!” “我们大宋不是打赢了吗?凭什么认输?” “莫非又出了什么变故?” “还是官家也要搞什么兵阵图?” “的确打赢了,但大宋还是要认输!”说话者越想越气,越气越想骂人。 其他客人更着急:“怎么会这样?大宋不是打赢了吗为什么要认输?” “认输该不会又要赔钱吧?” “我们还在赔西夏的钱,到处赔搞得像是那些蛮夷的奴隶!” 说话者没好气道:“你去问官家!” “这算什么,我还听到更糟心的。”又有一人知道的情报更多,丧气的连连叹气补充: “官家非要赔款,要赔款三十万求和,是寇准寇相公死命逼着曹利用,说敢把银绢开到三十万以上就提头来见。后来赔款定在三十万,结果官家反而不高兴,要把寇相公革职。” “官家糊涂啊!” “朝廷一群软骨头,自己不敢打还不让敢打的人上,他们自己那么能说自己上啊!” “寇相公身为文官还亲上战场,还带着陛下御驾亲征,这么有能力的官员贬了朝廷还有什么可用之人!” 群情激奋中,宋人开始各出主意: “我要写文发小报上去骂人!” “骂那些只会求饶的狗官!” “何止是糊涂,官家又签了新的赔款条约,又要给辽国输送岁币。到头来,还不是我们百姓挣得钱去交税送钱,那些贵人哪个自己劳动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看,还不如我们自己结社习武,自己去打!” 这一主意立刻得到认可。 宋人连给帝王修建皇宫都不肯搬家让路,割地赔款真当他们愿意吗? 自己辛辛苦苦挣得钱,交税之后剩下来自己养家人养孩子不好吗,养敌人到头来还不是欺负自己。 百姓们义愤填膺,回到家中就开始筹备起来。 家家户户筹人,自发的出人结社习武,选举武艺高强者教习,但是有志一同瞒着朝廷,哪怕是地方上的小官吏和里长等,都选择性的装作看不见。 . “愚民!愚民!” 平行时空,刚刚打赢檀渊之战、正要和谈的宋真宗看到天幕放出的这一幕,恼羞成怒,“我大宋军费每年要耗费三千万,只赔款三十万算什么!” 主和派的大臣道:“官家,寇准名声如此之胜,正说明他野心勃勃,没准后面已经拥兵自重,才在后世如此知名!” 丁谓趁机道:“没错,三十万钱若是能买来两国和平,对两国百姓都是好事,这些百姓是不懂官家的苦心……” 寇准却犀利道:“若是今日以钱财买回两国和平十年,百年,又能管什么用?后世只会有样学样,只想着用钱买,不会想着练兵练武,所以大宋才会越来越小,直到亡国都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 宋真宗大怒:“大胆!” 这一刀,插得他面红耳赤。 但是偏偏是最为真实的结果。 寇准拱拱手:“官家不爱听,无所谓,亡国之后大家都是一死,百姓逃不过,各位大人的后人逃不过,官家的后人同样逃不过。” 他反正看出来,官家心意已决,不论是认定他拥兵自重还是决心要用钱财买和平。 从他威逼官家来御驾亲征,已经想到战后会被定罪,但是为了胜利他认为是值得的。 只是寇准没想到,他豁出去自己的前程和性命,也的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胜利,却没能扛过朝中大臣的诋毁,被人诬陷拥兵自重。 更没想到,大宋都已经打赢了,官家竟然还要和谈! 还要赔款! 寇准一脸冷漠,想到了以前看病时大夫说得话: 吃好喝好,准备上路吧,没救了! 【从北宋变南宋后,民间结社组织大量增加!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虽然大宋朝廷弱的不敢打,但是宋人骨头还是很硬的,朝廷不行,我们自己上!】 【靖康之耻后,民间多了更激烈的角抵社、锦标社、川弩社、射水弩社、英略社等,这些社的成员均不下百人,要求也变高了,不再只是要求人数,也开始要求质量。】 【比如“射弓□□社”成员大都是精锐的武士,要求既会弓箭也得会弩箭,武艺纯熟,弓箭弩箭精准,还要考核,考核成功了才能入社。】 【我现在大概知道为什么看似文弱的宋人能抗蒙元40年,大宋朝廷怂,宋人可不怂,习武备战多年,各个都是好汉!】 “没错!”临安城中,正在擦剑的女子娇声喝道,“朝廷怕打仗,我们可不怕!” “那些官员怕死,我们才不怕!” 她们手上、身上不少淤青和刀剑伤,但是能看得书身手利落,也没有缠足,气势与文弱的千金不同,与每日干活干到麻木的农家女也不同。 “横竖这条贱命,战败是死,亡国还是死,我还不如去杀个辽人金人,死在战场上!” “若是再来个什么靖康之耻,我们女人还不如死在剑下,也好比死在男人身下好!” 还有一些女子,胸前缠着厚厚的布条,但是袒露着胳膊和腰身,身下同样只穿着简单的短裤。 她们的肌肉更为发达,身形壮硕,脸上、身上不少明显的淤青,有人熟练地给自己上药,也有人在给别人擦不到的背部上药。 宋朝的无数套路变多后,也有个一个显著的好处,对于普通百姓习武更容易了。 南宋时期,临安便多了很多武术套路表演的艺人,其中不乏女性,被统称为“女飐”。女飐不但表演剑术,还有相扑摔跤表演,看客众多,十分激烈。 她们就是一群在临安卖艺的“女飐”。 虽然能靠技艺求生存,达官贵人看客也不少,但是地位并不高。 尤其是女相扑手,因为摔跤时要脱去很多衣服,只绑着上下两块布,在儒学与理学盛行的南宋,相当于没穿。 所以女相扑手哪怕年纪大了退役了,很多都嫁不出去,但是可以因为过去的厉害去给一些大家千金当女保镖,或者直接出家去寺庙、道观里了却余生。 但是在看了天幕之后,这些同样心怀侠义的女子开始有了新的思考。 既然天幕都支持民间习武,支持女子习武报国,她们何不也习武然后找机会报效国家? 【可能有人会好奇,宋朝习武之人如此多,为何还是屡屡打败仗?】 【那么首先,得从宋朝的政策说起。】 首先,宋朝朝廷完全不支持民间习武。 赵匡胤对开国功臣都能“杯酒释兵权”,怎么会允许民间习武强大。 宋朝的政策,是“守内虚外”,与清朝的“攘外必先安内”某些角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把自己的百姓当做敌人。 从律法上来说,《宋会要辑稿·刑法》中记载:“江南盗贼间作,盖起于乡间愚民无知,习学枪、梃、弓、刀。艺之精者,从而教之,一旦纠率,惟所指呼,习以成风。” 也就是说,统治者认为,百姓习武会成为“盗贼”,所以要严加禁止。 从政策上来说,北宋初年已经有了百姓不得私藏兵器的律令,到后面宋真宗、宋仁宗、宋徽宗等皇帝都有三令五申禁兵禁武,而且还会再民间搜寻兵器。宋仁宗时期,还设立了奖赏互相告密的制度,让民间互相举报私藏兵器私自习武。 宋朝的军事训练也是战后立刻收回兵器,日常用木制兵器训练,除了边军。 到了宋徽宗年间,不但开始全国禁兵禁武,把边军的武器也收缴,这才是为什么金人可以长驱直入——大宋就算有再多的冷兵器、再好的火器,都被藏在仓库里,根本没到边军的手上。 【其次,可以看一眼宋朝帝王对武术的态度。】 赵光义亲自去看京城的八十万禁军,这也是整个大宋最厉害的军队。 赵光义看着大宋军士的训练。 军士们先是排成行列,以击锣为号令,两两出阵格斗较量。 每一组的动作都相差无几,学得正是教头亲自教授的套路。 赵光义对着来观看的契丹使者炫耀道:“我大宋养兵126万之众,光京城就有80万禁军,还有专门的教头训练武术,厉害吧!” 契丹使者先是想着数量,感觉不太对劲。 126万士兵,80万的大头在京城,那边境谁去守? 宋朝外敌如此众多,还战败了数次,这都不重视边防,把大军放在京中,是怕敌人打到京城吗? “如此整齐,果然厉害!” 契丹使者表面上表示赞叹佩服,再看禁军两两对摔后,开始用木杆互刺,再次奇怪:宋人不是武器很厉害吗,还有火器,怎么训练没看到。日常都不训练如何使用,战场上就不怕不会用吗?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