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水,多用干面。” “对,面团就是要硬一点,用力揉。” “用大锅炕,要热一点。” 诸葛亮在指挥厨娘做锅盔,当锅盔炕熟的香味飘出去,张飞大大咧咧闻香而来。 “嘿丞相在这偷吃什么好东西?” “你瞧这是什么。”诸葛亮指着铁锅表面贴满的饼子道。 张飞也不怕热,伸手就去揭了一张,烫的一边呼气一边往嘴里塞:“这硬邦邦的,拍起来啪啪响,看起来像是锅上面裹了一层盔甲。” 一片片的饼子一圈圈黏在锅的表面,还是椭圆边缘层层叠叠,看起来像是战士盔甲上一片片的甲片交错相叠。 诸葛亮哈哈一笑:“那就叫锅盔吧!” 看着张飞吃得津津有味,诸葛亮也没亏待其他人。 等到一锅锅盔全熟了,诸葛亮让厨娘把新出炉的锅盔端出去,分发给其他士兵:“来来来,让大家尝尝这锅盔好不好吃!” . “娘,我想吃锅盔!” 汉朝时期的小朋友扯着母亲的衣服,看天幕看得流口水。 看天幕上的士兵吃得香喷喷,这锅盔一定很好吃吧。 她娘亲同样看得津津有味,这个做法看起来不难。就是那个铁锅有些难,铁那么贵,家里怎么买得起铁锅。 妇人有些犯难:“家里没有铁锅,不知道用陶锅可不可以?或者直接贴石头上?” 主要是用高温炕嘛,那面饼看起来也简单。 她丈夫在旁边笑呵呵看着:“想吃就吃,让娘给你做。” 自从天幕出现,教授了许多手艺后,家里农田施了绿肥产量比往年高了些,还学会了用豆子做豆腐,卖豆腐也能挣点粮食。有了多余的米面,给孩子做个饼子填填肚子就不会如往年那样吝啬。 谁不想把孩子养的更好点,还不是穷闹得。 妇人白了丈夫一眼,嘴上光会说,万一陶锅炸了失败了呢。 想了想,还是先用石头试试吧,实在不行,咬咬牙买口铁锅也不是不行。 “看完天幕,娘就给你做!”女子摸摸女儿的头,眼神温柔。 晚上就试试,若是能成,日后能再多个卖锅盔的活计也好。 【说起干粮,古代许多兵书只记录“阵法”,非常详细的、真实的行军过程反而不记录,以致于有些文人夸大的过程,除了写故事讲故事很厉害,行军上参考价值不大。】 【这里不得不夸一句《纪效新书》,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可以说是含金量非常高的一本兵书,不会打仗的人看了都得学会。不仅有排兵布阵、练兵习武,还有日常的干粮、军心等。不要觉得军粮军心不重要,知道古代多少士兵哗变仅仅因为拖欠军饷吃不饱饭吗?】 最出名的士兵哗变,就属于东汉末年和明朝末年。 东汉末年,出了一位因为朝廷拖欠军饷气到自己打进朝堂称霸的枭雄,名叫董卓; 明朝末年,因为朝廷没钱,多次拖欠军饷,多地产生士兵哗变。 于是朝廷索性开除部分驿卒,被开除的驿卒里有一个人,名叫李自成。李自成的“铁饭碗”丢了,没处吃饭,最后直接反了。 后来李自成打孙传庭,知道对方军中同样军粮不足,断了孙传庭的粮草,导致孙传庭战败,大明最后的战斗力也瘫痪。 . “是啊,我们要求很多吗?我们拿命打仗,只是要求吃饱肚子而已,都不让我们吃饱肚子,如何去打仗!” 哗变的士兵很有话说。 他们吃不饱肚子,饿得浑身无力,兵器都拿不起了,怎么打仗? 战败了还要被追责,被砍头,反正都是个死,还不如吃饱了肚子做个饱死鬼! 【明朝戚继光在自己的兵书《纪效新书》中也有记录戚家军的干粮,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光饼”的做法。】 “光饼”是将面粉和好,擀成小圆块,可以加入不同的佐料做出不同的味道,然后放在碳炉里烤熟,做好之后中间穿孔用绳子串起来,如同串铜钱一样。士兵将这一串干粮挂在自己身上,饿了就扯两块下来吃。 这种有味道的光饼类似现代的石子馍,比较硬,但是口感和味道还可以,是比较可靠的干粮。 还有一种干粮,做法也被戚继光记录在《纪效新书》上: 将米二升,炒黄包裹,一升研磨为细末,一升另外包起来。麦面两升,一升用香油作媒,一升蒸熟,六合用好烧酒浸泡,晒干,再浸泡,以不入为度,研为面粉,另外包起来。四合用盐、醋晒浸泡,以不入为度,晒研为末,另包。行军之际,非被贼围困至紧要关头,不许用。 炒黄、蒸熟、酒浸、晒干,加上盐和醋和香油,有一点点味道,还有足够的热量,能保存也能饱肚子。 至于味道,不能保证。 . 俞大猷故意捅了捅戚继光的胳膊:“好吃吗?” 戚继光假笑:“特别好吃,你想尝尝吗?” “那算了。”俞大猷才不上当,这种干粮自己又不是没吃过,一个比一个难吃。 就算看起来花样百出,也改变不了它的本质——难吃! 如果不是不好吃,军队怎么放心发下去。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类似“炒米”的米饭,把做熟的米饭晒干,作为军粮运输保存,需要的时候用热水一冲。】 【现代有一种“米茶”,有说起源于唐朝也有说起源于明朝,各种说法不同。不过顾名思义,是用米泡茶。它的做法很简单,把大米或者小米像是炒茶一样炒熟,炒到发黄喷香,干燥的炒米可以保存很久,使用的时候热水煮或者直接冲泡也能食用,就很香。】 【以上都是士兵随身携带的干粮,是行军途中尽可能节省时间时补充体力的做法。 还有伙头兵加工的食物,比如肉类。】同样为了保存的时间更长久,肉类一般需要腌制,最有名的军队肉类就是金华火腿。 在民间,金华人民坚持认为金华火腿的发明者是金华籍抗金名将宗泽,不过这个传说正史上同样找不到记载。 金华火腿有很多品种,隆冬腌制的冬腿、月牙形的月腿、烧竹叶熏出来的熏腿、白糖腌制出来的糖腿,和狗腿一起腌制而成的戍腿等。 . 南北朝时,出现了鸭肉包饭,甚至有因为临时改善伙食打胜仗的。 齐陈国大战时,战前陈国士气不高,陈国会文帝巡视,发现了士兵对军粮并不满意,吃得无精打采。 军中原本以麦屑为饭,以荷叶裹着吃,偶尔能吃一下麦饭已经不错了。 士兵吃着的麦屑连麦饭都不如,类似吃糠。各个显得无精打采,看起来战斗力更差。 陈国会文帝见状,立刻让人送来米三千石,鸭千只。 “把米和鸭好好做,让大家吃好点。” 非常朴实的话语,但是非常有效果。 军中的伙头兵看到白米与活鸭,兴奋地立刻开始宰鸭淘米,开始烹饪。 白米饭的香味与鸭肉的肉香味飘荡在军营上方,士兵们的精神肉眼可见的兴奋了许多。 等到食物出锅,每位士兵都有盖着鸭肉的米饭,士兵们用鸭肉包饭就食,吃得非常兴奋。 士兵们齐齐放肆吃喝,饱餐一顿后再战,瞬间攻破齐军。 ——不过陈国皇帝之所以那么大手笔送来白米三千石和鸭千只,也因为当时的地点,在南京。 江南河网密布,不但盛产水稻,自古以来就适合养殖鸭,陈国圈地养鸭产业非常成熟,皇帝更是不缺鸭子,大手笔一挥赢得士兵战斗力,打败齐国获得更大的国土,这笔生意不亏。 【草原民族因为牛马多,军中主粮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 【比如蒙古军团的主粮,就是牛羊肉,还有一种马可·波罗记载过的,提炼成粉状的奶制品,食用时可以直接干吃也可以用热水冲泡成奶茶,基本很符合现代的奶粉。】 蒙古军团出征时视情况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带着牛羊群一起出征,随走随杀着吃; 一种是做风干牛肉。 这种风干牛肉是特意选出了脂肪较少的红肉,切条后在室内自然风干,再用锤子敲打,最后只剩下纤维,体积比原来的大大缩小,称得上是古代版本的军用压缩食品,直到现在在蒙古当地依然有这样的风干牛肉。 不过干粮大多还是不好吃,宁愿临时吃野战厨房,也就是伙头兵做饭。 . “牛肉当干粮,真奢侈啊!”明初时期的士兵们开始幻想了,“好想去吃一吃蒙古人的干粮!” “以前砍蒙古人光记着砍脑袋,应该搜一下身的。” 有士兵浇冷水:“想啥呢,蒙古人自己没准已经吃完了,还想抢人家,人家还想抢你。” 其余士兵静了半晌,直接忽略了这句话,开始继续交谈: “还是想吃牛肉干……” “下次别光记着砍脑袋,还要记得搜身。” “没错没错!” 明朝末年,穷疯了也饿疯了的袁崇焕目光如饿狼一般看向北方。 既然天幕都点名说了朝廷没钱,发不起军饷,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皮岛毛文龙的事自己做不了,但自己可以去抢游牧民族的牛羊! 不管是蒙古还是女真,谁有牛羊抢谁! “儿郎们,跟我去抢牛肉吃!” 袁崇焕看着同样饿得难受的士兵,决定不对没用的皇帝抱希望,自己就带着士兵们自给自足罢。 实在不行,带着士兵深入草原。等那建州女真进入关内,自己就抄到他的大后方,去他老家安家,哼! 【今天的重点来了!让我们来看看大唐的军粮!】 【宋朝的金华火腿不可考,但是可以看到的记载的,就是唐朝的军粮,非常的丰富!】 唐朝军事专著《太白阴经》有记载:“酒一人二升,羊一口分为二十节,牛肉代羊肉一人二斤,白米一人五合,薄饼一人两个,馒头一人一枚,蒸饼一人一枚,散子一人一枚,‘食毕’‘食罗’一人一枚,‘食羔’‘食羹’一人三合…… 菜一人五两,羊头蹄六百二十五具,充羹。酱羊猪肝六百二十五具,并四等充羹。 盐三人一合,酱一人半合,醋一人一合,椒五人一合,姜一人一两,葱三人一两……” 这样的饮食,在整个古代都是比较优秀比较全面的军粮,有肉有酒有调味料、主食和蔬菜,是大唐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唐军制胜的秘诀。 荆咕自己看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牛羊肉白米白面还有糕饼羹汤,连葱姜盐都有定例,非常详细,也难怪大唐的士兵各个人高马大将军肚,伙食好能不吃出将军肚! 从后世发现的画像砖还有画像,能看到唐朝的军中相扑士兵是最肥硕的,比汉朝、宋朝可考的相扑士兵都要壮硕。还有大唐的兵马俑,都比较健壮,就可以窥探到大唐士兵的面貌。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