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入禁兵,“短弱者”入厢兵,二者都需要黥面涅臂,不得退役,终身服役制。 若是人数有短缺,从入选者的子弟中补选,如果逃亡或者犯罪,惩罚极重; 每遇凶年饥岁,大量招募破产农民,从而形成宋朝冗兵冗费的局面。而且因为良家子不愿意当兵,往往只能收编盗贼为兵,在兵源短缺时,罪犯也是士兵的来源之一,军队的素质大幅度下降。 . 看到大宋的募兵法,挑选的破产农民、盗贼,这让择优录取的唐朝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宋朝是不是以为,只要四肢健全能卖命就能当兵?” 军营中,一个个身材健硕的士兵正在军营中围着一团团的开火吃饭。 他们看着天幕里瘦胳膊瘦腿的农民被前行拉去当兵,嫌弃中还带着怜惜:“破产农民不去好好安置,拉去当兵,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力气打仗?” 后面的越听越气,士兵们大口大口咀嚼着热乎乎的饼子,仿佛在撕咬宋朝统治者的肉。 “这纯粹就是被拉去当炮灰,上战场死的最快。” “还有盗贼,本就目无法纪,拉去当兵能听军令吗?就不怕一犯横直接把将军给砍了?” “不选良家子选罪犯,这样的士兵打仗不行,欺负乡里肯定祸害人。” 作为行军多年的士兵,经验丰富,什么没见过。 人多了,总有一两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有些士兵在自己家乡都是熟人,表现得人模人样,一到外地,打胜仗后就成了禽兽,欺负女子,抢夺金银,虐待老幼,什么不做人的事都做。 大唐还都是择优录取,选良家子都有这样的隐患,那些本来就是盗贼罪犯的士兵打胜仗之后如何为非作歹,更是不敢想。 最后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这宋朝,果然不行!” 【而且,宋朝真正掌握兵权的将领,可能完全不懂军事,这才是真正让人绝望的事。】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永乐之战”。】 公元1081年,宋夏永乐之战。 宋神宗举行熙宁变法,举全国之力增加国库收入,攻伐西夏,想要一雪前耻。 初期,宋军势如破竹,却在灵州城下折戟沉沙,但依然还是占领了大量地盘。 种谔上谏宋神宗,以筑城的方式稳固防线,并且逐步蚕食西夏领土,等城池稳固后,攻占灵州就是时间问题。 宋神宗采纳了这个方式,但是并没有重用种谔,而是按照宋朝皇帝一贯的手法,派遣了自己的心腹——文臣徐禧,和宦官李舜举。 正是因为这一举动,让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惨败。 徐禧选择了永乐城作为筑城地点,发动23万民夫建城,14天之后,就修建起了永乐城。 这个位置看起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距离西夏不远。 也因此,西夏很快就发现了永乐城的动静,并且迅速做出反应,开始集结军队。 党项人并不多,为了抽取大军,从平民壮丁中10抽9,可谓是全民皆兵,最终抽调出30万大军,向永乐城气势汹汹杀来。 【我曾经想在军事这一章节讲述古代战术,然后翻阅了一下东西方的兵书后就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东方的兵书,大部分只讲述阵法、计谋,看起来天花乱坠,很适合编成语。但是西方的兵书才是真正的实用性的兵书,士兵,地理。】 【宋朝能写出最早的兵书,但是这些兵书同样是文人编纂,并非武将。】 【所以它不会在意,城池里有没有水源这种“小问题”。文人认为白起打胜仗是为士兵吮吸脓血,是与士兵同吃同住就足够了,是仁者会收心,是想出一个奇谋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当时负责的还有军官种谔,但是宋神宗宁愿委任一个文官和一个宦官,都不愿意将军权还给应该领兵的将军。 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所有的文官都能因为道德高尚、文采华丽就□□,还要武将做什么? 【但是兵书不会告诉你,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就如同王莽变法,每一个变革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最后以农民起义结束。】 【文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脱离实际,只会高高在上。】 【徐禧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最终也做到了奋勇抗敌,与士兵同甘共苦。 他只有一个缺点,他不是真正的武将。】 徐禧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书生意气的文官,不懂战争,也不懂士兵。 从一开始,种谔就认为永乐城不适合防守,因为没有水源。这都不是位置合不合适,就是原则性问题。 但是徐禧认为可以在城外修水寨,并且把种谔打发到了延州城; ——于是当西夏军包围永乐城,轻而易举就隔断了水寨于永乐城的联系,永乐城彻底断水。 当西夏士兵即将到来,大将高永享认为城中士兵太少,而且没有水,最好放弃永乐城。 徐禧认为高永享动摇军心,把高永享投入监狱; 后来士兵劝徐禧先疏散城中无辜百姓,徐禧要民众与士兵共同进退,再次拒绝。 于是当城中水源不足,百姓活活渴死,士兵渴到不得不去喝马粪里的汁水。 当西夏军到来,大将高永能提议在西夏军还未列阵好时提前偷袭,徐禧再次拒绝,要亲自带兵出城列阵迎敌。 等徐禧整顿军马,排好兵阵,轮到前一步整顿完成的西夏军发起猛攻。 最重要的是,西夏举全国之力来袭,抽取大军30万,而永乐城只有3万兵马,里面包括不到1万的骑兵,还有23万都是修城的民夫。 西夏的30万大军包围了整座永乐城,徐禧还要开城门出去派兵列阵正面迎敌,除了送死没有其他结局。 兵书上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终究只是兵书上的奇迹,徐禧并没有能创造奇迹。 生死存亡之际,士兵提议突围,徐禧再度拒绝。 最终,永乐城变为人间炼狱,没有一个人能逃生。 高永能战死,徐禧和监军太监一起死于乱军之中,士兵、百姓、修城的民夫、役夫等二十万余人全部死在永乐城。 此次战败,是北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利。它葬送了熙宁变法,也葬送了宋神宗不顾朝臣反对坚持的举全国之力来抗击西夏的决心,葬送了大宋好不容易敢打的决心。 永乐城惨败传回朝中后,宋神宗当朝痛哭,认为是自己的错导致了二十几万人的惨死。 受此刺激后,宋神宗壮志未酬,于三年后饮恨而死,享年38岁。 【但是,徐禧败给西夏,造成二十万伤亡真得是变法的错误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一个文官,都擅长打仗的。其次,徐禧正是一名文官。】 【在战争的一开始,这位从没打过仗的文官就做出一个最大的错误判断:守城,你守城也要先判断地理位置,这座城,没有任何水源!】 【永乐城惨案,可以说完完全全是徐禧一个人的错!】 宋神宗正提起灵州之战:“筑城为战策略不错,可以一试。” 说着他就看向自己喜爱的大臣徐禧,正要点名,就听到天幕说起永乐之战,说起了这次惨败全是徐禧一个人的错。 更重要的是,他听到自己受此刺激三年后就死了!三年后,才38岁就死了! 宋神宗盯着徐禧,后面的话语怎么都说不出口了,手默默捂住胸口,觉得现在就有些受刺激不舒服了。 徐禧脸色通红地低下头,不敢面对同僚的视线。 因为他颇有才华,是康州太守黄庶的女婿,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姐夫,年纪轻轻就收到宋神宗的器重,成为帝王的心腹。 所以宋神宗才把如此重要的战事交给心腹,给他镀金积累军功,也出于对将军不信任、更信任文臣心腹的原因。 但是谁能知道,败的如此之惨,惨到几千年后还有后人在骂。 “臣,无力担负此等重任,请陛下另做人选!”徐禧主动拒绝了这个注定要惨败的领军任务。 已经被骂了一次,不想再被骂了。 宋神宗也不放心,又看向别的心腹大臣。 谁知一个比一个拒绝的快,为了拒绝,装病的都来了。 宋神宗很快就想到了原因,注定要失败的战役,谁背上都要惹得一身骚,难道直接放弃? 可是现在大宋已经占领西夏两千里地,只要坚守住,就能反攻! 天幕都指出战败的原因,难道依然不能反败为胜? 最后,是提出建议的种谔主动申请:“臣请令!负责永乐城之战!” 既然是他提出的筑城蚕食,他早就有所打算,只是原本因为帝王的多疑没有直接提出。 现在看来,文臣不敢担负责任,他敢! 武将本就是生死就在一线间,左右不过一个死字,战死也比连累二十万百姓无辜死去的好! 宋神宗深呼吸一口气,第一次没有点新的文臣和监军。 他看了看天幕,耳边天幕的骂声还没停,终于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好,这一次,以武将为主!” “种谔为主将,高永能、高永享为偏将,辅佐尔等筑城蚕食西夏。” “朕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尽管文臣立刻有反对,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死期也近在眼前,宋神宗反而淡定了。 大臣再要上谏,宋神宗就捂着心口:“天幕说朕三年后就要含恨而死,爱卿是想现在就气死朕吗?” 大臣瞬间闭嘴。 然后紧张,对啊,永乐城万一又战败,陛下又给气死了怎么办? 于是开始改口风劝宋神宗注意身体,让太医来看病,开始围着宋神宗的龙体劝谏。 三位武将并没有去管文臣们,强行忍住兴奋,彼此对视一眼。 尽管他们知道,历史上的自己很可能都死在永乐城,但是这一次,可以痛痛快快打一战,这是大宋建国以来多久没有过的事了! 或许,从现在开始,大宋将会迎来新的局面! 三人眼神坚定:为了其他武将,为了大宋的未来,这一战,必须赢! 【不说老将,就连打过仗的老兵也能看出多处不妥之处,提出有用的建议。但是徐禧拒绝,并且以他文人的理想主义,拿出看过的兵书上的知识,来运用到实际之中。最后,死在了自己的第一次出征路上。】 【而这样的错误,发生在宋朝许多次战役上。】 其他朝代是打了胜仗之后升官发财,在宋朝打仗,非常憋屈。 不说打胜仗之后没法升官还可能贬官,在战场上真正懂军事的武将没有权利,反而听什么都不懂的文官和监军太监瞎指挥,最终眼睁睁看着大军送死,连累自己送命。 杨家将的原型杨业,死于监军太监的记仇;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