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到这里,不由得微微叹气,果然,有些事情哪怕方向变了,但大体上还是难以变的。安禄山在河北一带经营多年,十分擅长笼络人心,天幕所说的那些,还只是他所做的九牛一毛之事而已。 高力士见李世民放下公事,正歇息,便亲自端了茶来,道:“大家,奴婢听说,这长安城里,兴起了一样戏。” 李世民来了以后,遣散了宫廷中供养的大部分制衣制首饰的,也遣散了许多吹拉弹唱和跳舞的乐伎,这些人有一小部分被上层富贵人家收了,一大部分流落到了民间。 李世民一方面顾虑这些人的生计,另一方面,也是想起了大宋靠发展商业,竟然达到了整个帝制时代的富裕巅峰,便实施了一些宽容和鼓励的措施,让这些艺人能有一个活路。 正因如此,这长安城中的新鲜曲乐花样,隔三差五就要换一下。 李世民从官员们的奏折中知道此事,但高力士这般特地来说,还是第一次。 李世民也有了兴趣,问:“是什么戏?” “安禄山被押解来长安的时候,不是在大街上嚷嚷了一嗓子,大家您是太宗临世嘛?这事儿信的人不多,却被那些个极为会写本子的人听了去,写出了个新本子,现在不仅说书人在说,戏台子上也在演呢!连那些个跳舞的,也想方设法与这个事儿,沾上一些边儿。”高力士高兴起来,说话时都没那么注意措辞了。 不过李世民也没在意,反而更有了几分兴趣:“如今都在何处演出?看的人多吗?大家喜欢吗?” 高力士见皇帝追问,更加高兴,忙道:“都在平安坊等几处演出。奴婢是没机会去看的,不过有几个去看了的小内侍与宫女与我说,演得十分不错,虽与事实有些不同,但衣裳、乐舞上,是仿造宫廷的,看着有几分意趣。” 李世民顿时露出笑容:“既然如此,那明晚,咱们就去看一看。” 高力士问:“何不请到宫里来?那样贵妃娘娘,还有王爷王妃之类的,也能一起乐一乐。” 李世民摆手:“那就不必了,来宫里演,艺人们必然拘束。至于贵妃与王爷他们,你自去说一声便成。贵妃若想出宫游玩,你给她安排便是。” 早年杨贵妃与李隆基闹脾气的时候,还动不动就出宫回娘家去姐姐家的,她出宫也没有那么多限制和规矩。 高力士知道现在这皇帝心思多,谋划多,不是他一个下人能过问的,便识趣地打住了,乖巧得应了是。 不过到了杨贵妃面前,高力士的话就说的好听多了:“贵妃娘娘,大家担忧您日日闷在后宫中,所以命奴婢给您传句话,您若想出宫游玩,可以让奴婢给您安排。” 杨贵妃有些受宠若惊,在她知道当今的皇帝,竟然是太宗临世后,便死了对皇帝的心,知道自己以后只有独守后宫的命运,确实心情不太好。但她没想到,皇帝还会为她下这样的令。 “公公说的可是真的?” 高力士笑眯眯道:“贵妃娘娘,你我相识十多年了,奴婢何时诓过您?” 杨贵妃心中升起一丝丝暖意,道:“既如此,若我想时,会来麻烦公公的。” “奴婢记下了。” 李世民第二晚便换了便装,这次依旧只带着高力士一人,去了平安坊,两人都是骑马,速度倒也快。 只是等到高力士下马的时候,腿都酸了,皇帝骑马咋速度那么快,他都要追不上了。 不过等他看到戏台上演得,皇帝日夜行军,骑着高头大马狂奔的样子,高力士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老腰,看来今夜还算皇帝照顾了他的身体的。也难怪上次出征时,根本没想过要带上他。 李世民坐在包厢内,兴致勃勃地看了歌舞,又看了戏,最后散了场,还特地找说书人给自己说了一段。 高力士本以为,此次只是皇帝出宫玩乐一下,放松一回,没想到过了几日,皇帝便命李亨在长安城中找好的舞乐团和艺人。 李亨也一脸懵逼:“圣人,您这是……?” 在听到皇帝的命令时,李亨有一瞬间以为,他亲爹回来了。 李世民将一摞纸交予他,道:“让他们按照这个上面排演,只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另外,舞乐方面,我会让贵妃去盯一盯的。” 李亨翻了翻,没想到是皇帝亲手写的戏本子和话本子之类的。 见李亨一脸茫然,李世民只略解释道:“你弟在河北不容易,这些人是要去帮他的。” 李亨还是不懂,李瑁在河北抚民,帮受了战乱祸害的百姓修复房子、寻找亲人、安顿生活、重新耕地垦荒……这些艺人能做什么?给弟弟放松放松? 李亨不懂,但还是照着皇帝的吩咐去做了,反正信太宗爷爷的肯定没错。 让贵妃帮忙的话,李世民又对高力士说了一遍,并命他去传了旨。 杨贵妃也没想到,皇帝治国的事,还能给自己摊派任务。 不过她还是十分高兴地答应了下来,毕竟排舞和创作音乐,是她最喜欢的事。 高力士也是个细心地,每次安排杨贵妃去伎乐团指导时,便会提前让李亨离开,免得他与皇帝的妃子同时出现,引人猜疑,又给外人增添谈资。 半个月后,李世民亲自去看了排演,算是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便命人将伎乐团送到了河北,并给李瑁带了一封信,让他好好用这支伎乐团。 李瑁将信读了三遍,终于明白了太宗的意思,立马安排伎乐团公演。 这支伎乐团,演的是皇帝亲手写的本子,写的是河北一带的事,从窦建德的事,写到了安禄山的事,但李世民很巧妙地没把窦建德或者安禄山设置成一眼可见的大反派,那样容易被逆反,相反,他甚至给了两个人不少角色高光。 但同时,他也写出了两个人野心勃勃的一面,写出了他们残忍血腥的一面,他们确实有过惠民之举,但却是为一己私利,河北一带,需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才可得安宁,否则只会成为混战的战场。 河北一带虽有自己的曲乐故事风格,但从没看过长安风格的,一公演,就吸引了许多人。 李瑁按照李世民的吩咐,并不想一般的伎乐团那样,收钱表演,而是指派信任的人,护送这支团体,到各个城市乡镇去表演,都不收钱,敞开了迎客。 如此一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有机会看到这戏剧,都能听到那乐曲,都能听说书人讲故事。 当然也有各种地方势力,见这演出火爆,便占地收钱的,但李瑁背后是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下,收拾起来也简单。 见直接抢不行,也有当地人动起了歪脑筋,学这戏本子话本子之类的,然后自己弄个团去演,他们演得粗糙,还要收钱,但他们蹭上了这火热的热度,还真赚了不少。 李瑁听到下面的人来报,也不在意,道:“随他们去便是,再过些时日,这伎乐团还是要回长安的,那些人学着,也能让更多人看到。” 外人不知道,李瑁却十分清楚,这正是皇帝想要的,要打破安禄山等人在河北一带的“神像”,让百姓们明白,安禄山是野心家,而非救世主,河北一带归顺朝廷,也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也有人想挑这戏曲故事的错,可他们没法一个一个去解释,要说戏曲故事诋毁了安禄山,可人家把安禄山也演得很厉害啊,没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 李世民特地将安禄山写的如此复杂,好坏交织,就是让那些残存势力,没办法直接抹黑朝廷,说朝廷故意黑安禄山。安禄山写的让人理解,让人惋惜,但不会让人同情和喜爱。 李瑁将河北民间的声音,反馈给了李世民,并仗着胆子开老祖宗的玩笑:“老祖宗真乃神人也,即便是当个说书人,亦或者戏班子的班主,必然也能成为红极一时的人物。” 李世民看到信后,也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小兔崽子,竟然敢这么说自己的老祖。” 嘴上骂着,但李世民心里是欣慰的,李瑁这孩子谨慎小心,说话做事都十分注意,现在他竟然敢在信件中这般玩笑,说明是对自己的老祖宗有依赖与信赖了。 “隔辈亲隔辈亲,隔着辈儿才能亲香得起来哦!”李世民叹道,将李瑁给他的信,放进了一个檀木盒子里。 那里面,是他那些孙辈们在外办差时,给他写的信件,有时候一封两封难看出来,可攒在一起看,就能感觉到其中的脉脉温情了。
第152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53) 等到李瑁再回长安时,已经是大半年以后的事,他在河北度过了一个冬天,正好遇上河北一带雪灾。 虽然李世民在过年前,便给河北一带重新派了驻军都督,又派了文官集团,但李瑁依旧坚守在河北,一直为河北救灾的事忙活,等到他终于卸下一身重担,回到长安时,整个人都清瘦得像一根棍子一般。 李亨看到李瑁时,大吃一惊,快步走到他跟前,问道:“十八弟,河北那边,竟是这般苦吗?” 李瑁摸了摸自己的脸颊,知道自己已经瘦脱相了,但是看到大哥如此震惊,知道自己样子怕是比想象的还要吓人。 他笑了笑,道:“说苦也苦,说不苦也不苦,端看你问什么事儿了。” 李亨一头雾水。 “我要去见圣人,大哥与我一道吗?” 李亨道:“那便一道吧,也让我听听,陶冕在河北干得如何。” 李瑁笑着点头:“好。” 他心想道,以前大哥是极为害怕面圣的,如今面圣,却是他十分乐意的事,可见在长安的人,变化也极大啊。 李世民看到李瑁形销骨立的样子时,也吃了一惊,心疼道:“这大半年来,你辛苦了。” 本打算让他去顶两三个月,不料李瑁被那边繁杂的事情拖住,一拖再拖,连过年都未回来团圆。 李瑁回道:“圣人莫要看孙儿瘦了,可孙儿心底里是十分开心的。离开河北的时候,看着地里冒出来的青嫩麦苗,远望去如同天地间铺了一大张绿毯一般,孙儿就十分满足。雪灾时,孙儿万分担忧,甚至感觉到绝望,可那些受冻受难的灾民,却告诉孙儿,瑞雪兆丰年,雪大一些,土里的虫子冻死了,土地里也吸饱了水,来年定然会有丰收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