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匠人们听到皇帝如此允诺,即便是觉得有些棘手,也认真地应了下来。 刚安排好此事,刘彻还未来得及喘口气,放松一下,太后王政君又找了过来。 刘彻看到她,心中就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厌烦之感来,王政君来找他,从未有过什么好事,大多时候是为王氏说话要好处,可是王政君又不是个聪明人,时常车轱辘话说,再加上王氏确实缺少能人,王政君想要推销都要各种找理由。 “太后此次前来,又有何事?” 王政君也习惯了皇帝的开门见山,也不藏着掖着,问:“我只想知道,你何时将王莽召回来?”
第230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38) 刘彻皱眉:“他才去了小半年,还未做出什么成绩来,为何要将他召回来?” 王政君觉得皇帝是在装傻,语气更加不善了:“他是你表弟!你表弟回来,需要什么功绩?你莫不是对那些贫家子弟上了心了,就连你表弟都丢一边去了?” 王政君着急的是,朝中年轻的官员越来越多,而且王氏和她来往时,也提过几嘴,在皇帝的有意推动下,王氏一族,在朝中越来越没地位,也越来越没存在感了。 王政君想起这个事,就觉得心里着急上火得很。 刘彻并没有直接回答王政君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太后的意思,是想要插手朝中的人事任用吗?” 王政君立马哽住,虽然大汉并没有明文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可如今皇帝正值壮年,也不需要太后在旁边指手画脚。更何况,王政君也不是什么胆大聪明的人,皇帝用朝中规矩一压,她便自己先慌了神。 早就看出王政君是个支棱不起来的了。 刘彻往后一歪,道:“太后若是没有其他的事,便先回长信宫去吧。至于王表弟的事,朕心中有数,王表弟心中亦有数。若太后不放心,可自行修书问王表弟便是。朕一早便出宫转了一圈,才忙完许多事,要歇会儿了。” 皇帝这一次性说了不少话,可是字字句句都是在赶人。 王政君被气得脸发红,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在皇帝这儿,她是越来越不得脸了。 这个事儿,王政君早就感受到了,身边的宫女说,是从天幕出现后,皇帝的态度就变了的。王政君认为,皇帝是听了天幕的谗言,所以与自己疏远了。 可是天幕的事,查来查去,一点头绪都没有,她在这宫里查,王氏在宫外查,愣是一点线索都查不到,反而冤枉了不少人,皇帝发现后大发了一通脾气,王政君和王氏才收敛了许多。 王政君十分魔怔的事情是,天幕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得鬼。 王政君在皇帝这儿没讨到好,但是回去后,她却十分听皇帝的,给王莽写了信,问他回长安的事,要如何安排。 结果王莽在信中写的,与皇帝说的一般无二,他还不想回长安,在外面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也长了许多见识,令他不断地反思和更新自己的想法,不断追索心中想要的答案。如今还未能完成心愿,所以他不想回长安。 王莽的信,自然让王政君气了个倒仰,结果还真病倒了。 刘彻去看了两回,每次都让太后好生休养。 对于王政君病倒,刘彻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毕竟天幕说了,她活了老长时间呢,一直到王莽篡位都还在,可还有好几十年的活头。 史官老老实实记下了,皇帝对太后没好脸色的事,刘彻也不在意。 改造犁的事儿,比造纸术花费的时间长久一些,刘彻虽然常劝自己要耐心一些,可是还是忍不住隔三差五问问进度。 工匠们在皇帝那锲而不舍地追问下,被逼得想了上百种方案,不断试错改进,终于在几个月后,造出了一款新式的犁,和唐朝才出现的曲辕犁已经很接近了。 刘彻拿到新的犁,立马就命人扛着下了地,他自己先上手试了试。 工匠们看着皇帝不顾身份,直接上手犁地,都吃了一惊,难怪皇帝说起这东西时,十分熟悉的样子,原来皇帝自己用过! 刘彻没有心情去在意工匠们的意外,他全心感受着这个新的犁,想看看这个犁到底改进了多少,会不会还有别的问题。 刘彻一口气犁了一小块地,看着刘彻额头上冒出的汗,工匠们都紧张了起来,是不是犁不够好用,所以皇帝才累出一身汗的? 侍者们都忙递上了水和帕子,刘彻歇了会儿,才跟工匠们说起了自己的使用感受。 “比原先用过的犁要轻便了一些,省力了不少,你们做的不错!”刘彻难得露出笑容。 工匠们紧绷的神经,这才松了一下,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背上也湿了,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皇帝毕竟凶名在外,好几次都杀人不眨眼的,被皇帝毫不留情杀掉的,甚至还有贵族,他们只是小小的手艺匠人,确实承受不住皇帝的怒火。 “不过……”刘彻又继续道:“你们还得继续尝试做新的犁,要做出更省力更省钱的,就像造纸的匠人们一样,要继续试试看,犁有没有更好的样式。” “是,陛下。” 这次的犁,在刘彻这儿算勉强过关,很快户部就接到了推广这个犁的新工作。 而做出这个新犁的工匠们,也得到了赏赐,就像之前造纸的工匠一样。 工匠们捧着沉甸甸的钱币和绢布,私下里交流道:“陛下虽然心急又严苛,但是这说到的事儿,却都能做到,有了这些钱和布,我老娘的病,也能用好一些的药治了,应该能好起来了。” “谁说不是呢?不说这钱,就是陛下与咱们说话的态度,都比别的当官的,还有什么公侯,都好许多。” “私下议论陛下是大罪!”谨慎的伙伴阻止他们的话头,“还是别说这些了,你们拿到了这钱,准备做什么?” “我家小子到年岁了,准备送到启蒙学堂读两年看看,若是有天分,嘿嘿……将来说不得能考个官做做,要是没天分,识得几个字也是好的。” “原来不止我这么打算!可惜我孩儿他娘不太肯,觉得我在做梦。” “哈哈哈……做官的事儿,确实像做梦,不过学得认识一些字也没坏处,就是花些钱和绢布。” …… 新式的犁,先在长安周边推广开来,而那个老农在收到朝廷赠送的犁时,才突然惊悉,当初那个自己以为是富家公子的人,竟然是当今皇帝! 老农抱着脑袋想了半天,觉得自己对皇帝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死罪。 最后他摸摸脑袋,吐出一口气,自己还活着,说明皇帝还挺宽宏大量,竟然没要自己的小命。 不过,新式犁得到了老农的认可,这犁确实是要比旧式的要轻便省事多了。 想起皇帝毫无顾忌地脱靴下田,老农又唏嘘感叹了一番,对家人邻居道:“如今的陛下,如此挂念咱们种田人,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皇帝挂念农事,才会让人改进犁,听说还计划修水利,要借此抵御常年不断地水灾和旱灾。皇帝做这么多事,都是想要种田人更好种田吧? 这样的皇帝,确实是天下百姓的福星了。 做出新式犁,并且往全国推广的事,着实为皇帝赢得了不小的口碑,许多人可能不太懂什么新政,特别是复杂的税收制度,不明白税收阶梯制的作用,在于向地主们收更多的税,但是这犁,好不好用,上手试试便知道了。 除了犁,刘彻还命工匠们尝试改进其他的农用工具,再加上兴修水利的事,已经规划到了十年之后,工部也是忙得不行。 六部被皇帝划分好后,本以为工部会是最清闲,也是事儿较少的,不料皇帝想法极多,工部也跟着忙个不停。 在刘彻的努力下,虽然汉朝依旧无法避免各种天灾,但随着经验的增加,上下齐心治下,应对各种灾害也越发得心应手,许多应对灾害、灾后重建的制度和方法,也在一次一次的磨砺和尝试中诞生和完善。 三年后,刘彻再次举行科考,此次云集到长安的学子,比第一次更多了。 这一次,王莽复兴乡学的事情,也比三年前有了不小的起色,据他所说,因第一次科考的影响,不仅许多学子找到了新的努力的方向,民间对于读书一事,也越发地推崇了,再加上书局在各郡开花,还出现了一些民间的书商,使得看书读书一事,更加深入到了民间,深入到了百姓生活了。 王莽的信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崇敬与敬意:“据我所见,是因着新税制的实施,地主们手中不宜拥有过多土地,所以他们会想办法将手中的财物,用别的办法去生钱财,而普通百姓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拥有自己的土地了,再加上垦荒头三年不用交税,垦荒热情也极高,普通百姓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满足一家人吃穿所需,余下的钱财,便为子女打算了起来。” 又因为新出生的人丁不收丁税,一家多生两三个孩子,多两三张嘴,也养得起,人口是肉眼可见的增多了起来。 以前王莽也看到了大汉的诸多问题,也设想过许多解决的办法,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办法,远不如皇帝实施的这些新政。 刘彻对王莽所写来的情况,十分满意,回信中问他要不要回长安,王莽在思索了一番后,决定先不回长安了。 “大汉国土之大,非莽能以足丈量,但莽愿再多历经一些人事,多学一些世情,再回陛下身边,为大汉效力。” 刘彻也就没有劝了,王政君那么着急地劝了三年,王莽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王政君着急也正常,这几年来,王氏越发地衰微了,主要是刘彻也在朝中有意无意地排挤王氏的人,再加上走科举路子出来的人,也慢慢成长了起来,他们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可是他们经历的磨砺也多,刘彻用心培养的话,并不比大族出来的人差。 如今,又是科考,又有一批新的学子要被朝廷吸纳,成为朝廷的储备人才,倒是后,更加没有王氏子弟的地位了。王政君看着皇帝对王氏不假辞色,却对王莽有些不同,就把希望都寄托在了王莽身上。 只可惜王莽本来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第231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39) 这第二次的科考,学子们的水平,肉眼可见的更高了,所以此次竞争也分外激烈。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