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想想都害怕,正面战场打不过,背地里的探子们更加活跃,势要将皇帝和宋突然变强硬变厉害的原因挖出来。 临安城中,流传着皇帝已经换了人,更有甚者,直接说是太*祖英灵临世,要从金人铁蹄下挽救大宋江山。这等神鬼之事,许多人不信,但探子们不敢有隐瞒,将这些消息也传了回去。 连同之前宫里传出来的,出现异象示警,说岳将军会被秦桧设计冤杀,岳将军将名垂青史,秦桧赵构遗臭万年的事儿,也一起传回了金国。 金人皇帝和大臣看到探子传回来的消息,第一反应是:“这些人是吃干饭的?这种事也敢拿出来说?” 金熙宗完颜亶①完全不信,什么太*祖临世,宋人又在装神弄鬼了!要是宋的太*祖真来了,知道赵构那样奴颜婢膝,还不给再气死一次? 只是,不断有探子传回类似的消息,更有人信誓旦旦说,是杨沂中无意中说漏了嘴。 金人对此本不信,可是传回来的消息多了,不得不起了疑心,要真是宋太*祖降临,金国还真没什么搞头啊! 辽人金人即便是不屑宋朝的那些皇帝,但对宋的开国皇帝都是知道且了解的,那样一个能文能武的野心家,若非死的早,又被亲弟弟窃取了皇位,辽金有没有机会杀进中原,都不好说呢! 虽然很多人这样说,可是神鬼之事过于惊世骇俗,金人反而犹疑纠结了,要不要相信这么荒谬且不合理的事情? 金人被这事儿弄晕了,赵匡胤听说之后,笑出了声,反正他是不会直接承认也不会否认的,就让金人想破脑袋地去猜吧,他还要忙着搞军改,搞经济,另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调整朝廷中的人事,削减掉许多人员,特别是那些靠着祖宗荫蔽,领了官拿着俸禄却不干活的。 这事儿,当然引起了朝中不少人的反弹和反对。 可赵匡胤是谁,本就是手腕强硬且心机深沉的政治家,更何况听了宋明两期天幕,不仅知道自家问题所在,也学到了后世大明皇帝的做法。既然靠着祖宗恩荫的人不愿意放下好处,那就公平公正地考较吧,文官从四书五经考到各官职政务技能,武官就考兵书和拳脚功夫,过关了就继续当官,还要干活,过不了的你就乖乖回家找别的事儿过日子。 同时,赵匡胤思虑周全,知道一下子“下岗”了那么多勋贵高官的子弟,这些人恐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便又出了一些新的条规,规范官员勋贵与家眷亲属下人仆从的行为,犯了什么事,无论是欺行霸市,还是强抢民女,亦或者坑蒙拐骗之类的,都有对应刑罚。当然重点不是罚本人,而是罚家中当官的,轻一点的罚俸罚干活,重一点的贬官调职,甚至直接丢官。 刚开始也有人不信邪,头铁要试试新规,赵匡胤每一个事情都亲自过问,查明之后亲自批复处罚方式,一下子砸了好几个新旧权贵的权柄饭碗,临安城中的二代三代们,顿时都绷紧了一身皮。 如此一来,哪怕对皇帝裁撤朝中官职与官员一事不满,也不敢闹什么事了。 再加上确实有好些出众的官家子弟,凭着个人优秀的才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一个巴掌一个甜枣配合着下来,朝中顿时安静了,许多官员勋贵,下职归家后,第一件事便是将儿女叫到跟前,训导一番,再干别的。 这样倒是让许多官家勋贵的太太贵妇们,对皇帝赞颂不休,男人们顾家了,可不就是皇帝英明举措的结果? 这些对赵匡胤来说都是无关的事,重点是经过他的耐心地调配安排,冗官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 而且因为现在皇帝立场坚定,朝中主战派占了绝大多数,人员变动也没有那么厉害了,朝中的事务也逐渐有条理了许多。 如此进行了大半年,赵匡胤听到臣属说,朝中谁家儿郎任上做的不错,让当官的父亲面上也有光,心念一动,想起赵构儿子都死绝了,而他自己在这赵构身体中,不知道能待多久。虽胸闷胸痛已经不再那么频繁的发作,但他亦能感觉到身体不像自己的那般,似是在消耗着什么重要的东西,才让自己能待在这身体中。 于是他将自己那一脉的后辈,都召了过来,放在宫中命大儒名师教导,亲自观察了一番后,过继了两个孩子,正和历史上的赵伯琮和赵伯玖一样。 这一事又令群臣惊异,毕竟赵构自己孩子死光了,太宗一脉也没人了,皇帝自己不能生了,是皇帝的一个极大的心病。皇帝虽不排斥群臣让他尽快过继接班人,可内心的排斥是不少的,这次竟如此主动地办了?
第94章 南宋跑神完颜构(29) 朝臣们虽然惊异,但皇帝从大半年前就变了个人似的,不仅治军练兵为当世翘楚,更是精通政务,常有令人惊叹之举。如今皇帝突然过继太*祖一脉为继任者,大家也有些麻了,反正如今皇帝总是做出出人意料之举,大家也都习惯了。 培养继承人一事,本就是有利于家国江山的,自然无人反对置喙,只是对人选有些异议。 可赵匡胤哪里会听那些人叽叽歪歪,自己看上了谁就定了谁。 除了被过继的两个孩子,其他的孩子虽未有礼法上的关系,但赵匡胤也未拉下对他们的培养。若不是一块才料,将来只做个人品好的富家翁也行,若是有才能,也能入朝做个官,或者做些别的。 赵伯琮和赵伯玖刚被领到赵匡胤面前时,两个孩子有些瘦弱,还有些畏缩。 自从赵光义夺了皇位,一直对太*祖一脉没有放松警惕。当然也幸亏皇室对这一脉的排斥,所以金人南下时,没让太*祖一脉也被连锅端。 赵匡胤看着两个后世孙,心里十分不是滋味,虽说赵光义一脉在靖康之难中几乎死绝的事,就像是给自己这一脉挡了灾,可要不是赵光义那一支支棱不起来,何至于被金人手拿把掐地全给抓了? 赵伯琮和赵伯玖被安排在宫里住着,赵匡胤日日都要过问他们的学习与功夫,毕竟大明的例子,赵匡胤还犹言在耳。 皇子教育,重在后天,只要不是那等天生痴愚之人,用心教导也能养成一个不错的样子来。 两个孩子本还有些畏惧皇帝,毕竟他们这一脉虽也是皇族之后,却常被皇室抵触防。可赵匡胤耐下了心,一日一日地与他们相处,慢慢地也处出了许多情感来。 时间一晃,又是三年已过,宋朝廷中已经逐渐将权责归拢,有了明晰的制度与系统,整个朝堂都清爽了许多。 而赵匡胤最看重的军队部分,绝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改制,如今整个宋的兵加起来不到百万,却都是精兵悍将。 同时火器的研制开发,也是赵匡胤极为看重的部分。重赏之下,宋朝的工匠手艺人们,短短三年就研制出了好几种炮,杀伤力都十分不俗。军事家陈规与绍兴二年研发出来的世界上第一个火*枪,也被送到了赵匡胤面前,赵匡胤命人改进了许多,改成了连发的,而且杀伤力也提升了不少。 先前许多人觉得,这火*枪十分鸡肋,毕竟杀伤力不如弓弩,且有些危险,携带时不慎便会伤及己身。可赵匡胤牢记天幕说的,以后是□□的时代,哪怕现在火*枪、大炮之类的□□还有许多不足,但随着他们的完善与进化,将来必然能够成为重要武器。 在此期间,金、西夏等国,都派了不少间谍细作来临安,想要偷取技术,甚至绑架能制作此等武器的人,都纷纷折戟。 金人知道宋在研究火药武器,甚至知道那些东西能干什么,但是如何做的,要怎么用,却是不太清楚。 这三年里,金人也数次南下,尝试着要攻入临安,直接拿下宋。宋的转变,确实让他们危机感越来越深,可是经过赵匡胤对兵权的调整,放宽了一些将领对兵权的限制,再加上改制后的兵员,接受的是为宋而战的教育,一遇到金人就像是被激活了什么血脉似的,杀得格外勇猛,金人南下后也无法寸进,每每都失败而归。 这样一来,宋人反而对金人南下的消息免疫了,来就来吧,反正宋军打的赢,只要皇帝还在临安城里坐着,就不用担心金人会打过来,毕竟皇帝有多会逃命,十多年前的事大家记忆犹新呢! 于是,这三年来,宋金之间的战争没怎么消停过,但宋境内依旧一片祥和。如今,当兵也已然成了不错的前途,不仅每月都有按时发放军饷,即便打仗危险,可经过系统训练的兵卒,上了战场想死也没有那么容易。因着常年打胜仗,军队在民间亦是有极高的声望。此时大家赞颂的不仅有岳家军,而是宋军。 至于金,虽万分想拿下宋,却越来越觉得宋是块难啃的骨头。 金朝廷内部本就不稳,两年前还闹过政变,当时朝臣中还有人提议趁金国内乱时打过去,收回失地,但被赵匡胤否决了。 如今三年期已过,人间太平,赵匡胤却从未放弃过打回开封、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想法。 这次早朝,杨沂中得到了赵匡胤的授意,上书奏表北上伐金计划。 朝中顿时一片惊讶,已经过了三年的安稳日子,虽北边和金打个没完,但许多人已经习惯了与金人南北分治的状态。 果然有人不赞同此事:“官家,宋已安居南国十多年,金也无法南下,算是江上稳固,何须北上自讨苦吃?” 赵匡胤听罢,冷笑一声:“你的意思是,咱们就守着这半壁江山,安享富贵?” 那人顿时浑身一紧,讷讷不敢言。 赵匡胤表情变得凝重严肃,道:“自秦汉以来,南北一统才是正道!你们不要忘记,我们祖先发迹于中原,而中原之地在哪里?就在如今河南山西!我们丢了祖宗之地,就如同你们家祖坟被别人占了,你们家祠堂被人砸了,这你能忍?” 众大臣无话辩驳,历史上虽是英豪轮流坐庄,可治世王朝确实是南北大一统,都是汉人的天下。 赵匡胤站起身来,背着手道:“朕想一统江山,不仅仅是想上对得起祖宗,也是想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朕不想到了将来,我宋被别家天下取代,后世人回想起来,竟是宋这分裂的江山,是未能完成一统天下的遗憾,是一个弱宋窝囊宋的名号!”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