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苦笑道:“这我如何得知呢?后人定是有他们自己的法子的。而且他们还会了解咱们的事,甚至能从方方面面去分析咱们的问题与长处,说明他们确实用得上咱们的经验。没有了皇帝,应该是有别的法子组成了朝廷,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政府’罢。” 赵德芳还是在努力算时间,到他们这时候,秦始皇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意思是大概再过个一千年,就没了皇帝了?想想从秦始皇到现在,中间经历了那么多朝代和皇帝,赵德芳突然又觉得时间还挺久的。 赵德昭想了一会儿,又问:“父皇,您说,天幕会说咱们之前、之后发生的事,意思是,天幕知晓我大宋的走向如何?那天幕说,大宋武力不行……” 赵德昭越说越觉得难以措辞,属实不愿意相信宋会是个弱鸡。 赵德芳顿时也瞪大了眼睛。 赵匡胤比赵德昭还有些难以启齿,如何告诉两个孩子,他们叔叔抢了皇位后,生了一溜儿软蛋怂包子孙,然后导致宋失去了半壁江山,在南方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先听天幕吧,听完了再说这些。”赵匡胤道。 兄弟两忙点头。 朱棣听完大唐成为盛世的缘由,沉思了一会儿后,对朱元璋道:“父皇,儿臣怎么觉得,大唐这些条件,咱们也有?” 大明国家统一吧,军队也还算强悍,如今都是募兵制,朱棣也决心要建一支战力更强的军队,朝局也稳定……不足之处可能是,开国时间还太短,积累的还不够。 朱元璋点头:“当初说起大明时,天幕也曾说,大明曾有过那样的机会,说大明可以和强汉盛唐一样,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王朝。” 朱棣激动得一拍手:“可不就是这样?您跟儿臣提过的,儿臣怎的一下子没想起来呢?天幕还曾说,得国最正为汉与明?” 朱元璋点了点头,继续道:“除了得国正,还说我的打仗本领,在帝王中只次于唐太宗。” 朱棣想了想,道:“唐太宗李世民确实为一介天才,可他毕竟出生陕西李氏,世家大族的公子,出生便能学文练武,父皇您可全靠自己个儿会的,这点他可比不了您!” 朱元璋被朱棣哄得一笑,往日怎么没发现,这儿子也很会哄人开心呢? 朱棣把亲爹哄开心了,继续道:“强汉之前为秦,盛唐之前为隋,虽都是□□短命王朝,却在治理国家上有了新的施政,咱们大明之前的元,也是如此。父皇,儿臣觉得,天幕说的不错,大明与汉唐一样,承了前朝之制,应当再创一个盛世才是!” 朱元璋看着儿子意气风发的样子,道:“你说的都对。只是每一个盛世,都需要几个帝王世代累积,我们大明,除了有我种下的祸根,还因为有朱祁镇那孽根祸胎,咱们累积四世,他却差点将都城都送给人家了。” 想起朱祁镇那脏东西,朱棣脸色也不好看了,过了一会儿才道:“父皇且安心罢,此番您做了如此多的事,改了许多处,儿臣能看出您的良苦用心。至于朱祁镇那东西,咱们防备着一些,那东西就别想生在朱家,更别想来祸害江山。” 孙子还未出生呢,朱棣就要防着曾孙出世了。 谁家有朱祁镇那东西,不得着急上火啊? 有了盛世的先例在前,如今大明又仿佛复刻了强汉盛唐的路子,让朱元璋父子两都提振了不少的信心。
第108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9) 李世民刚刚没想到,这大唐的盛世,也有他自己一份功劳。 稍稍意外了一小会儿后,也就理解了,一国一朝,甚至不同王朝之间,本就是一脉相承的,即便是唐,也是承了隋不少新制,才有了崭新的面貌。 之前天幕讲明与宋时,便往两个败家子的祖上挖,连赵匡胤本不是赵构的亲生祖宗,都被天幕拉出来批了一顿,可见天幕也是非常认可传承这一点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嘴角本来扬起的笑意,渐渐收了起来,思绪忍不住发散到了:曾孙子爬灰这事儿,不会也追溯到自己头上吧?自己与长孙皇后少年夫妻,感情极好,也没干过这种有违人伦的事,总不至于怪到自己身上吧? 李世民捏了捏额角,他也想不明白,这曾孙子听着是个不错的人,怎么想不通要干这种事呢? 在李世民思索着李隆基干那事的原因是,天幕的音乐突然一变,从本来恢弘大气、与盛世气象十分祥和的音乐,变成了一种低沉、充满着危险寓意的音乐,令所有的帝王都忍不住心一抖,不约而同就生出了一种感觉:“来了!” 【开元年间的唐朝,是了不起的盛世。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似乎是难以逆转的事。这盛世也一样,到了巅峰后,似乎想要维持住都很难,往后只有下坡路可走了。从政治角度看,李隆基是个聪明有手腕的人,从年轻时便能夺位,上位后励精图治,将大唐带向了一座新高峰就可以看出来。可是如果从私人生活看,风流浪荡子并不是他的保护色,反而是他的本色。】 【李隆基在登基后,在前朝是选能任贤,还有严格且明确的考核制度;在后宫也一样十分卖力耕耘,宫中美人不少。年轻时,这样前朝后宫连轴转,身体还撑得住,可能到后期,随着年纪大了,会有些熬不住了吧,于是他的工作重心竟然慢慢地转移到了后宫,而不是前朝了。】 【李隆基是什么时候显露出这点的呢?大概是在开元二十五年时,因为武惠妃的谗言,就把自己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时,就已经很明显了吧?在此之前,武惠妃就曾经给李隆基吹枕头风,说太子结党营私,要害她这个庶母和弟弟,还骂了皇帝。李隆基色令智昏,竟然勃然大怒,想要罢黜太子,幸好被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劝了下来。这个张九龄,也是开元年间最后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宰相,亦是李隆基慧眼识人的最后贤才。或许大家听名字只觉得熟悉,但是说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等诗句,大家应该会熟悉一些。没错,他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嬴政思索着天幕的几句话: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天下真就没有能十全十美的事么? 刘彻听到李隆基竟然是因为女人和美色,才导致晚节不保的,想起本期开始时,天幕就说他爬灰,顿时就连起来了,刚刚有多佩服和欣赏这位果断狠辣的后生,现在就有多嫌弃:“美人要多少有多少,只放在宫里享用就是了,听她们那么多话作甚?” 有吕雉此等曾祖母在前,刘彻可是十分明白,人不分男女,都是会有野心私心的,而且有才能者,不分性别身份。见李隆基竟然敢听一介后妃构陷太子,只是对庶母和弟弟不好就发火,也是无语。你等他真想抢你皇位了,再动手也不迟啊! 赵匡胤和朱元璋等人,是知道这些旧事的,纷纷摇头,世人都只因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以为他喜欢美色,却不知唐玄宗因美色做出最昏头的事,并非是为了杨妃,而是武惠妃。 帝王担心儿子篡位很正常,可赵匡胤和朱元璋此时正与儿子们在一起,享受难得的亲情时光,无法共情到李隆基,反而觉得李隆基脑子有病,整个王朝和国家都握在李隆基自己手里,他掌权二十多年,儿子那边有什么动静,他查不出来吗? 能共情李隆基一些的,大概只有玄烨了。可玄烨也不能理解,自己儿子多都舍不得那样杀,李隆基一下子就干掉了三个成年皇子?还是因为后宫女人的谗言。 玄烨后宫的女人,和李隆基一样多,可是在玄烨看来,虽各有风情,但都是他解闷去乏的工具人①,是他开枝散叶,多多生孩子的帮手,至于插手政事?对皇子下手?那是别想的事。 玄烨一想,他自己与唐玄宗李隆基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只是他不像李隆基那般风流好色,那自己为什么晚年也会昏庸乱政呢? 李世民听到李隆基一口气干掉了三个儿子,其中还有一个是太子时,心就忍不住突突突跳起来。 稍稍回想,也能回忆起太子他们是如何死的,忍不住骂出了声:“荒谬!” 高力士在一旁听到,还以为皇帝骂的是天幕荒谬,立马改口道:“就是!几个心思不正的反贼,大家处死他们是应该的!” 李世民斜了他一眼:“你给我闭嘴!” 高力士猛地一惊,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突然冲自己发脾气了。 李世民当然要冲他发火了,前面天幕还在夸赞李隆基是个有能力的君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下一秒就知道李隆基干出此等事,落差如此之大,李世民心性坚韧也受不了这冲击。 忍无可忍骂了句荒谬,这死太监还拍马屁排在了马蹄子上,要不是李世民当皇帝后,一直注重言行,高力士至少要被骂个狗血喷头了。 【虽然第一次武惠妃没成功,但是也让她看到了一种希望,那就是皇帝其实是不喜欢太子的,只要她卖力点,父子间的嫌隙大了,不信搞不掉太子。于是第二次时,武惠妃借口宫中有盗贼,命三兄弟和驸马,也就是太子妃兄长薛锈,四人披甲入宫。转身武惠妃又告诉李隆基,太子三兄弟和驸马是发动兵变,已经杀进宫里了。李隆基自己政变起家的,也怕别人学自己的路径,盛怒之下没多细想,直接命人将太子三兄弟和驸马逮捕。这件事发生时,张九龄已经罢相,没有人能像上次那样,再次赌上自己的仕途和性命,劝阻李隆基了。后来的奸相李林甫,此时还是中书令,李隆基问他怎么处置此事的时候,李林甫就推说这时皇帝家事,外人不好插嘴。于是,李隆基就把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废为庶人,不久赐死于城东驿了。】 【太子李瑛三人,是不是真造反,事后稍微查证一番,就可以清楚了。按常理推断,查清了三人并未造反,而是武惠妃在中间假传消息后,该死的是武惠妃,而非李瑛三人。更何况,纵观历史,许多皇帝在儿子真有反心后都舍不得杀,李隆基在能查清楚冤情的情况下,直接将错就错,杀了儿子,说明他已经深深恋栈权位。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权势,他甚至背弃了当初那个英明果决的自己。】 【在这一桩太子冤案中,武惠妃与她的同党,是直接凶手,李隆基又何尝不是最大的帮凶?以李隆基的心智与手段,他查不清真相么?他查的清的,只是他自己上位的方式不太合乎规矩,所以疑心别人与当初的自己一样野心勃勃而已。太子李瑛,是死在了他父亲的疑心病中。李瑛死后第二天,李隆基没有封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而是封了三皇子李亨,也能侧面佐证,李隆基知道武惠妃在背后做了什么,知道有这样一个野心勃勃且有心计的母亲,寿王李瑁就不能当太子。武惠妃陪伴李隆基多年,生下了七个孩子,都没摸清楚这个君王的心思,最后自己因为做了亏心事,天天觉得有冤魂找自己复仇,四十岁就死了,也算有了应有的下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