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看了看手边的酒,心想:果真误事。子健喝酒无节制的臭毛病都要被写进史书里了么? 【因此曹植在后来气走了不少支持他的谋士,最后也只剩下了丁仪、丁廙两兄弟和杨修。丁仪和曹丕还是“死对头”,有时候想与其说丁仪支持曹植,不如说是在与曹丕作对。而且后来曹丕称帝后,也是立马杀死了丁仪一家】⑧ 【建安二十二年,因为曹植闯司马门事件,让曹操非常生气,同时也把曹植踢出了候选人名单,同年十月立曹丕为世子】⑨ 【司马门是邺城最外围的宫门,有御道,专供帝王的通行,凡旁人经过都得下马步行。换句话曹植在禁止开车的地方开了车,这可把曹操惹恼了,当即杀了看门的公车令。倒是没怎么处分曹植,也可以看出曹操对曹植的喜爱是到了一定的程度】 【立世子后,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令曹植带兵前去支援曹仁,但曹植却因为喝醉酒没有接受命令,曹操这次是真的失望了,再也没有动过改立世子的心思】 曹丕却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子健戒酒? 想来想去,大概是没有的。 【其实从正史中不难看出,曹植对储位之争并不特别上心,他在《与杨祖德书》中写“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这句话常被误会他想争权夺位,其实从全文来看,他开头就写了“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可以看出,他没有说自己想要当什么,即使当一个大臣,也会尽职尽责地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⑩ 【只是怀揣着这样抱负的他,却终生没有被重用】 【曹丕称帝后,曹植写过一篇贺文《庆文帝受禅表》,真情实感地祝他哥哥政权稳定、一统天下。后来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过了很长一段抑郁不得志的生活】 【在这段时期里,他写了很多作品,风格都不同以往。最出名的有《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抒发自己想为曹丕效力却始终不被接受的惆怅】11 【曹植在曹丕任间多次被弹劾,如黄初二年,被灌均弹劾,曹丕没有杀曹植,而是将他贬为安乡侯、鄄城侯。黄初三年,又被王机弹劾,次年曹植被改成雍丘王,曹植刚到雍丘,又被人举报,不过曹丕还是没有给他定罪】 【史料记载是他们的母亲卞夫人保了曹植,毕竟都是她的儿子,看手足相残肯定是不愿的】 【之后曹丕大概是烦了,颁布诏令,只准告发谋反,其余的事概不受理——这也侧面说明了曹植被人诬陷的事,他都知道。不过这三次被弹劾后,曹植也可能是心里真的怕了,意识到曹丕与从前不同,在此后曹植的作品里大多也变成了君王的形象】12 曹丕沉默不语。 白日里还在拿他像死鸭子嘴硬打趣的曹植,害怕起自己来会是什么样的?像曹植这样的明朗少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变成那样? 罪魁祸首竟然还是……自己? 【最后是黄初六年,曹丕路过雍丘,去探望了一下曹植,还给他加了待遇。这可能是两兄弟终于和好的征兆,只可惜黄初七年时,曹丕因病去世了。在此之后曹叡登基,曹植多次上书请求重用,可惜曹叡也没有搭理他】 【最后曹植郁郁而终,不过也才四十一岁。】 【后世的记载中,曹魏部分其实很难有被公正的对待,《三国志》《魏略》还是《世说新语》,甚至是《三国演义》和影视作品里,说到曹魏、曹家父子有时都是打成反派的一面】 【幸好三曹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为后世留下的文学作品许多,如果大家愿意去品读、体会,或许能够对他们有一定的改观。】 【我也还是那个观点,无论正史、野史如何评说一个人,都不如直接阅读这个人的作品、文字能感受到的真挚来得多。有时候文字是有跨越时间空间的奇妙能力——“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古人曾经历的喜怒悲欢】 【好啦,第九名盘点到这,让我们来看看这对兄弟的各项指数吧】 【血缘值:五颗星,同父同母,仅差五岁,可以说是至亲骨肉了】 【亲近值:四颗星,早些年一同在邺城读书、学习、游宴,还与建安七子一同饮酒赋诗,想必那会是他们人生中很难以忘怀的快乐时光】 【黑化值:零颗星,曹丕与曹植之间关系的远近变化,更像是迫于时局的无奈,身处乱世,家国动荡,为了统一的愿望,只能如此吧】 【作品相关值:四颗星,扣了一颗星是因为曹丕的作品里很少直接写曹植的,不直接的也写的太隐晦,品不出来。反观曹植,作品里经常可见曹丕的影子,无论是前期一同游玩、一同写作的诗,还是后期渴望得到重用、得不到重用的哀怨诗,都离不开曹丕】13 【当然还有最最扎心的一句:“黄初八年正月雨”,试问谁没有被这句话刀过呢?曹丕离开的太突然,突然到曹植仍在他死后,用着他的年号……不说了,先哭会】14 后续视频里的兄弟,曹丕只认识孙策与孙权,只是他的心思全在自己这块,压根也没管讲了他们什么。 他的酒已经完全醒了,呆坐在庭院里,把这段视频反反复复看了快十遍——当然他还是没懂天幕是什么,只能先把它归为神仙显灵。 不过,“黄初八年”这四个字,好似有巨大魔力般,像根针一样扎进了他的心里,又酸又疼。 作者有话说: 1、曹操、曹昂、丁夫人、卞夫人的故事挺精彩玄妙的,感兴趣的小可爱们可以自行搜索。本文就不深入展开讲了,主要还是聚焦在曹丕曹植两人上,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 2、《侍太子坐》的创作时间是有争议的。一认为是在曹丕被封太子(建安22年)的后一年写的。二是在与建安七子(实际上是孔融阮瑀死早了的建安五子男团)一起游宴时写的,也就是建安22年前(男团成员大多死在22年)。支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侍太子坐》原名《侍公子坐》,后被改成太子。 我比较赞同后者,因为从诗的风格来看,比较符合那个时期的曹植。在时间上越靠近曹丕称帝,曹植的诗风格越没有之前的少年气。 附上全诗: 《侍太子坐》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大致前八句写了宴会上的景色多么美,食物多么好吃,人多么妙,当然最妙的是最后一句,描写他哥哥的样子。 整个宴会那么好玩,你眼里只有你哥哥吗?(啊喂) 另外碎碎念,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植写这首诗是惧怕曹丕、讨好曹丕、阿谀奉承曹丕。 嗯,怎么说呢?图啥啊,图曹丕不洗澡还是咋滴啊? 3、诸葛孔明和周公瑾都是平行时空的,一个四川话,一个吴语,鸡同鸭讲。 4、刘备三顾茅庐在建安12年至13年,求得诸葛亮出山,求得隆中对。当时应该知道诸葛亮的不多,隆中对更是不被人知(毕竟预言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本文此时是建安13年5月,刘表还没死,要到后面7,8月才病死,此时刘备还是投靠在荆州刘表手下,所以曹丕应该对诸葛亮不是很熟悉。 周瑜——《三国志吴主传》: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征讨江夏的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在此之前周瑜就打过很多仗,很出名了。 5、《三国志·魏书·任城王萧传第十九》: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 《三国志·文帝纪》: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曹操的《立太子令》:“告子文: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止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 出自《御览》二百四十一引。子文即为曹彰,曹丕与曹植的兄弟。 6、“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出自《魏志·陈思王植传》,又《御览》四百五十九引。 7、《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这是对两人性格的描写。 8、丁仪、丁廙[yì],杨修,吴质等两兄弟手下各种谋士的故事,后面会写,可有意思了。 9、司马门事件时间我是看了某乎上一篇回答《驳司马门事件发生于洛阳说》,感兴趣可以搜来看看。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记录了司马门事件:“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10、《与杨祖德书》也就是《与杨修书》最后一段写:“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11、《七哀》原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12、《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五年春正月,初令谋反大逆乃得相告,其馀皆勿听治;敢妄相告,以其罪罪之。 13、曹丕曹植的作品会在后续的故事里慢慢展现。 14、“黄初八年正月雨”出自《慰情赋》,存于《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六)。 争议点:有学者认为《慰情赋》中的“黄初八年”应为“黄初六年”,是后世人的誊抄错误。
第20章 第 20 章 六月的暑势更盛,天光才乍亮,汗已从额角闷出。 曹丕喝了酒睡得迟,一直睡到翌日巳时,终于赖不住床被热醒了。一醒来就听外边有人声低语。 曹丕穿好外裳步入院中,只见天幕变成了淡蓝色的方框,上面陈列着安然的视频主页。 原来竟真的不是梦…… 众人围在一起,高低议论着,都不知这是什么东西。见曹丕来了,纷纷问之。曹丕道:“天神显迹吧。” “还有这等好事?” “是了,一定是天神显迹,我方才在院外根本看不到这东西,也就是说只有咱们公子院里能看到!” “难道天神这是预示咱们公子将来会——” 曹丕不悦地打断道:“此事不可外扬。” 他平时倒不端着架子,与人随和,但他用这种态度说话时,底下的人没有敢忤逆他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1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