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很好的为李隆基找回面子。 李隆基神色凝重,心底开始徘徊,虽说他找不出谁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营造出如此神迹,但心底已然排斥神迹预言,任谁在听到自己的王朝会衰败都会打心底里抗拒。 李隆基也不例外,当场冷下脸,“李相所言甚是!来人!速降雨帘打落,等蛊惑人心之言谁敢议论,统统就地处决!” 随着他一声令下,御林军立马出现,他们挥舞手中的刀剑,试图斩断由上而下的雨水,然而雨帘里的画面只是稍稍扭曲,并没有影响它继续悬浮在天地间。 * 被神迹提及的成语典故主角李白正诧异地站立在石亭中,杜甫此刻也如之前一般提醒道:“太白兄,您也被仙人提及了。” 两人相视而望,突然开怀起来,“能被仙人记住,是不是说明咱俩会名留青史?” 杜甫表示赞同,随即又微微蹙眉道:“只是,仙人所言大唐会步入衰落,太白兄如何看?” 李白供职翰林,早就看透宫里一切繁华如梦,现在的朝堂早不是当初令他心生向往,想有一番作为的地方,能被赐金放还,已是大幸。 他举起手中的酒樽,道:“此心昭天上宫阙,遥知不是酒中仙?” 杜甫尚年轻,一心还想着入仕展抱负,闻此,只当李白是厌倦官场斗争,才一心只想醉梦在酒酿中。 【一个王朝由盛转衰固然帝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离不开奸臣的怂恿。安史之乱的爆发,宰相李林甫是始作俑者。】 雨帘前,李隆基下达命令正准备交由御林军处置时,神迹预言让他突然回头。 他正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 好家伙!敢情自己的霸业是毁在了他人手上! 李隆基迫切需要一个替罪羔羊来安慰受伤的心灵,陡然听到被点名的李林甫,一双眼迸发出弑杀气息直勾勾盯住李林甫。 李林甫被这一记眼神吓懵,心道不好,连忙跪地哭诉道:“陛下,臣怎敢?此言诛心呐!” 然,这一次他的哭诉并未有多大效果。 帝王挥挥手命令御林军停止手头的动作,雨帘上的画面再次笼罩。 【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保住自己的地位,排除异党,一代贤相张九龄就遭他谗毁,闲居韶州曲江故居。 唐朝期间常立有功的文臣来担任宰相一职。 李林甫嫉贤妒能,害怕自己位置终会被他人顶替,压制所有可能入相的文臣,同时向帝王进言,称胡人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可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蛊惑帝王重用不会威胁其相位的番将。 他看得清楚,这些番人文化程度有限,即使立有大功也难当大任。 这些人受到李林甫的极力推荐,最后的结果就是造成他们势力越来越大,其中有人坏了心思,认为天下的主人自己也能做,便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至此,形成大唐的一个转折点,走向衰落的深渊。】 李林甫:...... 神迹提及多年前被李林甫排挤的贤相张九龄,李隆基如今回想起来,思及很多张九龄为朝廷作出的贡献,帝王脸色别提有多难看。 好在,高力士及时安排人搬来龙座请帝王落坐,李隆基才没有及时发难。 李林甫只觉脊背发凉,脸上一阵青白,立马表忠心,“陛下,这些都是诬陷。” 他深知此时帝王之心,仅凭他这张嘴是无论如何也翻不回身,于是暗中给安禄山递了眼神,那意思很明显。 身为胡人的安禄山岂能置身事外,此刻唯有联手尚有一线生机。 可安禄山也不是傻子,他知晓李林甫现在已然成为帝王背黑锅的弃子,所以别过脸不予搭把手。 李林甫:!!! 他这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作者有话要说: 李隆基:是奸臣祸害朕的天下! 冷月:呵!不敢直面自己失败的帝王! 李隆基:......
第42章 雨帘前不少百姓见证上天指引, 他们没有处在政治权利的中心漩涡,对于李林甫的所做所为并未太大反应,倒是在山石门处的李白拎着手中的酒壶,仰天而饮, 似有嘲讽。 【李林甫算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代奸相。 他是名副其实的小人, 通过努力巴结上官, 交好后宫和宦官,终于上位成为宰相。当时和他并列为宰相的张九龄、裴耀卿两人。 这俩位在大唐一路走来立下不少功劳,在朝中权势更大。 这显然阻挡了李林甫一心掌权的道路,所以不惜一切要打压这,与他们争权。 上天在这个时候也指引了他一条道路, 自古以来前朝与后宫密不可分。 李林甫很快看透后宫形势。 简单来说, 就是当时十分得宠的武惠妃想要做皇后, 更想要帝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不过, 那时太子已立,而且朝中对其评价很好, 这令武惠妃犯了难。 李林甫见缝插针,立马对她表忠心,会全力支持她们母子。 终于,在武惠妃强大的枕头风攻势下,加上李林甫时不时褒扬寿王所行之事, 李隆基渐渐松了口,想要先试探一下大臣们的想法。 当帝王透露出要改立太子一事的时候,同为宰相的张九龄, 坚决表示反对。他认为太子是立国之本, 本身并无错处,怎能随意废黜。 这话很快传入后宫, 可想而知武惠妃的气愤,李林甫又暗中挑拨,张九龄与裴耀卿俨然成了夺嫡的箭靶,欲被除之而后快。 很快,经过李林甫和武惠妃的一番谋划,他们让帝王误以为两位宰辅结党营私。在历朝历代,大臣们私下结党这件事一向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更何况还是当朝宰相,这无疑令帝王猜忌,最终被直接罢免。 于此同时,李林甫又积极配合武惠妃又布了一个局,陷害了三位皇子。 他们放出口风说宫中有贼人闯入,暗中告知太子李瑛,以及同样与武惠妃作对的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人,齐言事态严峻,让他们速速带兵入宫救驾。 月月觉得,他们三人应当十分爱重自己父亲,才会第一时间入宫救驾。 然而,当他们带兵入宫之后,武惠妃不仅矢口否认一切,而且坚称他们三人是带兵进宫图谋不轨! 这显然触碰了帝王的底线。 自古,儿子带兵入宫这种事情,本就是帝王大忌。 此刻武惠妃和李林甫从旁诋毁,李隆基顿时勃然大怒,甚至没给他们辩白的机会,更加没有去查清事情的真相,直接将三人贬为庶人。 后来,李林甫又向武惠妃煽风点火,言明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其实他这是害怕三位皇子他日再复位后,自己将首当其冲不得好死,为防一切,他必须下狠手。 所以,武惠妃又开始了她的枕边风,没过多久三人又直接赐死。 一日,杀三王。 震惊天下! 纵观历史来看,这事对当时的朝政影响真的很大。 这三位皇子,都算是相对出色。尤其是太子被赐死,令朝野内外人心惶惶。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惠妃穷极一生,到后来帝王也没有立她儿子为太子,而是改立另一个儿子李亨为太子。 于李林甫而言,在这一过程中,他成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势,成了唯一的宰相。 为此,大唐付出惨重的代价,原本优秀的三位皇子,却全都被他构陷致死。】 大唐宫内,雨帘前的李林甫整个人顿时蔫儿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苦心孤诣的一切,终将在此刻被一一揭露。 他更明白,自今日起再无翻身的可能! 李隆基当即气急败坏,一双眼透着猩红,上前狠狠将地上的人踹翻在地,“你竟敢犯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这些年,李隆基每每梦回过往总会惊出一身冷汗,对于杀三子一事,他时常懊悔,一直认为是自己的错,所以压抑心中。 如今...... 他立即下旨将三个儿子复位,并传令皇家寺庙为他们超度七七四十九天,以安天下。 这时的李林甫却大笑起来,他道:“陛下又何必急于如此,就算臣有过错,难道不是您宠爱惠妃,偏信偏听所致吗!帝王德行已损!哈哈!已损!” 李隆基暴跳如雷,“好大的胆子!是你怂恿才导致咱们父子猜忌!来人拖下去!” 他的命令刚落,却见雨帘上的仙人摇头叹息,粉色兔儿朵左右摆晃。 【李林甫犯下的罪孽最为严重的就是上述的两件事。 一是任用边疆民族的人做将军,大力提拔少数民族番将,致使大唐发生命运转折的安史之乱;二是设计挑拨夺嫡一事,令三位皇子命丧一日。 都说善恶到头终有报,李林甫被骂为奸相,他的结局并不好,甚至死后被掘棺暴尸。】 李林甫:...... 古人都重视身后事,李林甫被神迹预言当头一棒。 【在他为相的后期,因帝王宠爱杨玉环,杨氏一族鸡犬升天,她的同曾祖兄杨钊一步步被提拔至宰相。 杨钊被赐名“国忠”,杨国忠登上历史舞台。 起初,他与李林甫的关系既相互勾结,又相互倾扎。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尽力拉拢。 后来,李林甫与杨国忠由于新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产生矛盾,愈结愈深。 最终,李林甫被杨国忠诬陷谋反,帝王虽然没有因此治罪,但也逐渐疏远了李林甫。不久后便在这种被疏远打压的抑郁当中去世。 只是,在他去世之后,杨国忠依然不放过他,设局坐实了他谋反一事。 事发的时候,李林甫已死,还没有下葬。 帝王对他已经十分厌弃,并未顾及他的颜面,即便身死,也还是下令,剥夺他的一切荣誉,并且将其家眷后人全部流放岭南。 至于还躺在棺材里的李林甫,更是被帝王下令劈了棺材,扒了朝服,重新以庶人的礼节下葬。 这大概就是百姓常说的不得好死了。 这样的结局虽令人唏嘘不已,却也算得上他为自己一生犯下的罪孽遭到报应。】 李林甫:!!! 面对这样的结局他突然一口血卡住,他嘲笑着回往过往种种,嘴角不断溢出血丝,最后朝着帝王近乎疯狂的质问:“陛下!您好狠的心!难道大唐的命运真的是老臣一人的过错?! 是您呀! 您只顾玩乐,不理朝政,才令臣能把持朝政多年,臣虽有过错,但这些年为大唐也是呕心沥血,您怎能如此心狠!” 李隆基对此充耳不闻,他大骂道:“宵小奸臣还敢颠倒是非黑白!来人!带下去交由大理寺好好审审!” 李林甫被带走是更如疯魔道:“前有武惠妃,后有杨太真!大唐自取灭亡!哈哈哈哈!自取灭亡!”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59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