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村里尽是好事,蚊香作坊这边已经卖出货了,村里麦收结束,就连田里也插上秧苗。 这次卖嫩苞米也很容易。 去年那些卖青粮的商家早就问了大概时间,估摸着时间就来了,不过还是在驿站等了五天。 而那些实习生也真的又来了一趟,毕竟现在其他地方也是农忙时间,人数只有一半。 这二十多人帮着徐家村把青粮棒子掰下来,还把青储杆也收了,再把提前育苗的第二茬苞米栽好,浇够肥水。 他们这一趟没有白跑,顺带就把那些收青粮的商家带回村去,又把自己的嫩苞米卖了。 江枝并不知道,卖青粮这件事在徐家村已经成惯例,而在各村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一如她第一年要卖青粮,被徐根有和田贵隐瞒差点误事一样。 本来觉得能学得育苗保温,早种早收还心里高兴,可看见棒子长出,村里那些上年纪的老人立即就舍不得了。 一听居然要卖嫩苞米,这下可是打烂老砂罐子要翻天。 老人仗着自己年纪大辈分高,有坐在地头骂人的,有提着拐杖追着打的,有拦住商家马车不让走的,闹出不少事。 五十二个村来学技术,三十个村种了早茬苞米,只有十个村顺利卖出青粮,见到第一笔收入,也把第二茬苞米种进地里。 其他的村只能眼睁睁看着早茬苞米变老,让第二茬迟苞米不得不再次拖延一个月时间。 而那些提前育好的玉米苗因为停留太久,在苗床上生根直到无法移栽,造成损失。 这是江枝无法解决的。 要想硬生生多抢出一季收成,那时间自然是卡死,能不多拖一天就绝不拖一天。 接下来,棉花种植的“打尖”“掰岔芽”,就只有十几个学员来了。 其他人或是被村里族老阻拦:不许学些没用的东西,还是老老实实依从祖辈传下来的方法种地,不瞎折腾。 也有嫌麻烦,跑一趟好像没学到啥,尽给别人白干活了。 不过也有十几个跟着徐家村认真一步一步学过来的,这些村里只要跟着种早粮的人家,每户都卖出几百文。 对普通农户来说,这可不是小数目,至少今年粮税有着落了。 人虽然累些,抢收抢种多出几轮活,但后面秋收再得的粮食就是自己的,算是比往年多了一石麦。
第475章 穿越人士还能怕吗? 霍家说要商量,才过十天就送来消息要求再协商。 十天,比江枝预算的时间快多了,显然霍家心动更着急。 这一次江枝带着二瑞、小满出现在霍家药行,面对更多的老头。 看样子在霍家族里有地位的都来了,毕竟江枝要求太高,需要慎重考虑。 原来霍家家主就是上次那个白发老头,这一次他没有出声,由两个药铺老掌柜发问,所有关键问题都是江枝怎么保证以后每年有新品? 有新品就可以开新的财源,新的门路,江枝的要求才合理。 有这十天时间,江枝也有细细思考过。 自己除知道几十种常用中成药制作配方,还有穿越人士必懂的是什么:护肤品、护肤药皂、香皂、酒精、花露水、香水…… 虽然在这个时代也有同款产品在销售,但自己随便变化一下就是新品。 甚至都不用变化,直接用古法古方。 这种爆炸式的信息量,对知识传播缓慢狭隘的地区,对需要事事藏一手的祖传手艺人来说,真的是难以想象。 唯一需要考虑的难度是怎么拿出来不显得突兀,而不是拿什么出来。 所以江枝准备的“一年研制一样”已经是保守说法了。 心里有数,江枝底气十足,此时面对霍家追问只淡然道:“从贵行第一次买下板蓝根冲剂开始,我已经拿出数种新药,现在我正把祖传的几个秘方在验制中,以后自然不缺推新。” 祖传手艺这句话虽然说起很老套,但专治各种怀疑。 她这样说,霍家人也无法反驳。 而且霍家也知道,现在江枝手中就有四种新品,四年内是不愁的。 既然有新药,霍家家主这才提出最关键的条件,他一脸严肃:“若江夫人想要霍家药行的股份,那本行也有一个要求。 就是你的青泉湾药坊要跟霍家药行合并,以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可答应?” 周王对青泉湾药坊嘉奖可是全县都知道的,若是归为一处,那两个献方的荣誉自然也有霍家药行的一份。 这一句话,完全证实了江枝的猜想,霍家还真盯上青泉湾药坊招牌。 正如章县令说的,一个新技术,一个好名声,就是支撑自己跟霍家讲条件的两个重点。 因为霍家看重的,除去配方,就是青泉湾药坊名声在外。 他们想拉江枝入股,就像江枝当初要借助霍家招牌卖药一样,需要的就是借势! 毕竟只要有药方,在老云崖也一样可以制药,几口锅灶的药坊根本就不值钱。 现在大家都有所图,这协议就要继续谈。 既然要把药坊合并,江枝就从章县令那里借来他的干巴师爷。 又找来霍家在县衙登记过的店铺产业,开始算自己能得的份额。 谈金钱就要把人情面子放在旁边,霍家自然是想办法据理力争,两边一言不合就开始争吵。 二瑞和小满这一年来很有长进,面对这种大场面也不怯场,跟霍家几个老掌柜掰着契书里每处细节不放,非要一条一条听懂了嚼碎了才行。 吵吵闹闹两天才终于把各家份额分配,各家药坊管理掰扯清楚,江枝感觉自己精疲力尽却又热血沸腾。 以后自己只需要每年交出一个新产品的核心技术,单这一项,大概就能得到二百两银子的技术分红。 当然,这个数字的多少,也跟所交的产品利润有关,利润空间越大,江枝的分红也越多。 双方契书里说了,每年交什么产品由江枝自己决定,霍家不得勉强。 江枝接受了! 契书即刻生效,江枝就把驱蚊液的配方交给霍家了,这也是霍家一直惦记着的。 现在正是市场正热销之时,徐家村的货一直供应不上,拿到配方,霍家就能自己生产,马上就能见钱。 至于霍家最看重的退烧药,江枝说药品还需要改进,没有交出配方。 她准备以后每种新品都要自己先在青泉湾药坊生产一年,一年后再交给霍家销售。 这样技术成熟,自己也有盈利,巧云田桃也能把生产流程掌握牢固,万一以后有变故,也是谋生手段。 各种好东西需要慢慢的给,别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青泉湾药坊明面上跟霍家合并,实际上没有变化。 人工药材,药坊生产什么由江枝安排,霍家需要的就是一个加盟名字。 再回到徐家村,江枝把青泉湾又盖了一间房,增加了一条生产线,开始制退烧药。 新药没有用马家和黄家人,而是江枝自己带着田桃和巧云二瑞几个生产退烧药供应霍家销售,这里也是青泉湾药坊最秘密的地方。 都说山里无甲子,青泉湾药坊里一样没有岁月,时间一晃就过去,转眼又是一年秋收。 李老实跟秦氏成亲一年多了,两人的黏糊劲一点没有变。 就连秦氏来青泉湾送点东西,李老实都要来接,被江枝笑这两人真是绝配。 几个月里,村里又有事情。 徐根庆家南南还没有满一岁,莲花就再次怀上孩子。 王小菊实在眼馋得不行,于是百忙中带着徐根宝去城里找郎中检查身体,还给两人都开出药水天天喝。 这一喝还真有作用,几个月过去,现在磊娃子六岁,她就怀上了。 这可把刘氏高兴得不行,家里老大三个孩子,两男一女。 就根宝只有磊哥一个孩子,现在小菊怀孕,总算能多一个孩。 一家人嘛,就是要人多才热闹,光有钱有啥用。 在村里人家中,王小菊恐怕是手中最有钱的一户。 她跟徐根宝两个都在作坊上工,王组长每月工钱有一两多银子。 地有大哥徐根有种着,每年有粮食吃。 村里各家添置家具,王小菊家里新添置的也是最多,她又成了婆家娘家都要宠着的小幺妹。 这一年里,有村民们监督,石家的卫生环境大有改观,最负责最积极的还是徐长明。 这一年有人帮忙种地,有人在作坊挣钱,这个老头子不用干活,他也给自己找到工作了,那就是卫生监督员。 谁家粪坑没盖,谁家鸡鸭乱跑,谁家孩子逃学都归他管。 每天早上都能看见他拎着狗屎鸳篼在每条田坎路边走,看见谁家不对就要找上门来“谈话”,负责到把徐根生杠精的头衔都抢了。
第476章 孩子是累赘 秋色浓浓,其他地方苞米早已经收获,就连地里的红薯藤也割完,只有徐家村的苞米还立在秋风里,这是第二茬迟玉米,徐根有几人还想再养几天。 药坊没有停止,退烧药按部就班的生产着。 这药没有在本地销售,而是被霍家运去外地,只有少数人才能用上。 有需求就是市场,药片才一露面就被聪明人囤货贩卖,顿时价格一路高涨。 霍家虽然没有拿到配方,但今年的盈利已经超出大家预估,不出所料,有一部分银钱进了聂繁天的腰包。 蚊香作坊再一次闭坊,村里人终于得到闲时。 说是闲时,徐家村也没有人真正空坐着。 此时徐根生、李老实几个人都在四水堂,坐在宽宽的廊厅中,一边剥南瓜子吃零食,一边七嘴八舌议论着接下来的事。 首先霍家种在村里十亩麦冬该收了,这还是第二年春就种下的。 在现代的麦冬一般种一年就可以收,精品上等货就生长二年时间,但麦冬是三到五年的药效最好,收获季节也是十月到三月最好,冬天挖的麦冬方便储存。 现在徐家村的麦冬生长三年,可以到采挖季了。 十亩地三年里没有一文钱收入,一般人家耗不起,大家都想知道这些麦冬能卖多少银子。 如今“淡泊名利”的江枝在旁边看彩霞描红,她对麦冬能卖多少钱已经不太激动。 只感慨这样生长环境接近原生态,生长期达三年以上,才是真正能治病救人的药材。 难怪现在中医逐渐没落,这药材的区别就太大了。 真正的药材需要分地理位置,分气候特点,分季节,分生长周期。 可在现代利益当头,该三年生长的变成一年,本该是南方生长变成大棚生长,土里缺什么就补什么,人骗它,它也就骗人! 古典文献里的处方都很简单,药不到十味,剂量换算过来也很少超过10克。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10 首页 上一页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