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朱能怎么办呢,只能将背地里不干好事的,悄悄贪污受贿的那些人扒皮萱草这样子。 这么看,他老朱才应该是濯清涟而不妖的白莲花啊。 …… 看到各朝代众人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思路完全跑偏,虞美人心情复杂。 果然啊,他们就算是选了更加实用的好处,但八卦终究是人类的天性。 这不,自己的一句话就能让那些成熟的大人们,从动画片里完全脱身,投入到对他们认识的读书人的声讨中。 顺便再聊一聊,他们有知道的八卦。 平日里有靠着系统功能偷听八卦的虞美人,表示自己有被瓜撑到。 甚至隐隐有种感觉,那就是她能靠着改编自己偷听到的八卦写小说,赚的盆满钵满这样子。 意识到自己的思绪也被带带跑偏了,虞美人捏着资料的手微妙的一僵。 很快在脑海中梳理好思路,继续说道。 [咳,言归正传,除了政策上的优势之外,西汉时期的高炉,也有所不同。 举个例子,西汉时期的高炉被改造成了椭圆形。 因为西汉的人们发现,风力其实是很难到达高度超过3米的高炉中心的。 所以,不如将圆形的高炉改为椭圆形,并在扁的两侧鼓风。 如此,风力就可以到达高炉中心,还提高了冶炼温度和效率。 而椭圆形铁炉的优势却远远不在于此,还除了有利于风力的输送这一优点之外,还大大提高了高炉的容积,有效的提高了冶铁的效率。 而根据考古,在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中发现了了这样一个炼铁炉,它是我国出土的汉代容积最大的炼铁炉,堪称世界之最。] 虞美人放上图片,才继续说道。 [而这样的的炼铁炉,在当时每天生产生铁多少呢? 大约1吨。 换算一下,就是两千斤。 汉朝以后的朝代可能会觉得没什么,但这个产出,这个质量,在当时世界上可都只有这么一份。 改进出椭圆形炼铁炉的那个人,思路大概是这样的—— 在风力有限的情况下,氧气在高炉内和煤炭燃烧会产生煤气,而煤气会沿着高炉内部的炉墙上升、排出。 这样,煤气就相当于是被浪费了,根本就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身为一个在DNA中就有节俭本性的民族,如此必定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因此,老祖宗们就发动了自己聪明的脑袋瓜,设计将高炉下部的炉墙向外倾斜大约62度,如此就增加了煤气和炉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燃烧的效率。] 汉朝。 现在还什么都不知道,但很快就能得到第一手资料的铁匠们,并不知道他们会再一次被天幕直白夸奖。 而他们一个个肌肉虬结的,会因为天幕的夸奖过分羞涩。 天幕可是说他们世界第一耶! 要说这么多期天幕下来,对天幕观感最好的,不会是得了好处的君王,因为天幕调侃起人来,是真的要命和社死。 说好感,呵,复杂还差不多。 虞美人那张嘴,是真气人。 但他们这群技术工作者,对天幕的好感绝对是up!up!up! 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天幕夸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皇帝们半信半疑→天幕讲讲那些惊艳的发明→皇帝们十分心动,并想要试一试→他们自己看见机会,努力展示自己→皇帝满意→他们的地位有所提高,且资金批下来时更大方了。 一套连招下来,他们只想对天幕高歌一曲,“……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来表示自己对天幕最真挚的感谢之情。 汉朝。 骤然得知自己未来会盐铁官营的刘猪猪:…… 有点心动是怎么回事。 远的不谈,只说近的,他大汉正在打匈奴,真的非常非常需要这笔资金。 那一点因为没有后世优秀的不爽感,也在猜测到虞美人后面会说什么后,直接消失无踪。 后世的那些朝代,可都是踩在他大汉这个世界第一的肩膀上,才能达成这样的成就。 换句话说,身为老祖宗的我都世界第一了,你们不世界第一,这合理吗? 这不合理! 所以,总结来看就是,他大汉马上就要得到未来世界第一的技术了,非常赚! 就是这个逻辑没毛病。 …… [在汉代荥阳冶铁遗址中,考古人员还观察到,西汉时期,老祖宗们为了降低炉渣对冶铁的影响,会在炉料中配入石灰石。 原理就是让二氧化硅和氧化钙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炉渣熔点。 而另一方面,石灰石还能降低生铁的含硫量,改善生铁质量。 还有就是鼓风设备的进步了。 最早是用皮制的“橐”作为鼓风器。 这种皮橐两端细、中间鼓起。皮囊上有一个拉杆,手握拉杆可以将皮囊前后推拉使之压缩和鼓起。 皮囊就会在鼓起与压缩的过程中,将风吹到冶铁炉中,而这个过程,就被称为“鼓风”。 而这个鼓风,除了可以“人排”外,还可以用“马排”、“牛排”等畜力动力。 而到了东汉时期,鼓风设备又有了全新升级!]
第263章 论那开挂一般的进步 这下子,东汉之前,包括东汉自己,只觉得精神一振。 他们就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一定能如愿以偿的得到好消息。 西汉。 刘启想着,颇为满意的摸了摸自家儿子的猪猪头。 忽略晚年莫名其妙发猪瘟这件事,这个儿子做的事情,还真是让他越听越满意。 不错,是个好皇帝。 就是对自己儿子也要好一点啊。 再一次被父皇摸了一把,少年猪猪:…… 他已经不会再觉得莫名其妙了。 八成是天幕又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说到了他的什么功绩,让父皇开心了吧。 对于这些,他倒是没什么意见啦。 但天幕以后能不能少说点他发猪瘟什么的。 也少叫他刘猪猪。 他,有名字,叫刘彻。 再叫,小心我黑化给你看! 并不知道儿子在脑海中正在碎碎念什么的刘启,此刻摸着儿子的头一摇一晃的,直把刘彻当成了个不倒翁玩。 …… [在东汉时期,南阳太守发明了一种水利鼓风设备——水排。 水排发现和应用,让高炉中的温度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冶炼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图纸我同样放到天幕上了 而西方国家直到12世纪才出现了水利鼓风设备。 西周时期,我国拥有了冶炼生铁的技术,生铁的特点是坚硬、耐磨、铸造性好,但脆,不能锻压。 春秋战国时代,又出现了冶炼熟铁的方法。 冶炼熟铁时,是需要将温度提到了1500多度,达到铁的熔点使得铁矿融化。 这样炼出来的铁,相对柔软,塑性好,可以拉成丝,但是硬度不够。 而到了两汉时期,我国发明除了炼钢的方法,还有两种。 这样炼出来的钢,具有两者共同的优点,不仅硬度强,且韧性好,是古代铸造兵器的最佳材料。 而三者最直观的不同,便是所含碳量。 生铁的含碳量是较高的,超过了2%,熟铁的含碳量则低于0.05%,而钢的含碳量则介于两者之间。 而汉代的人们,恰恰就是从实践中发现了这一点,从而发明出两种炼钢方法。 第一种是将生铁中的碳排出,叫做脱碳炼钢法。 第二种是在熟铁中加入热渗碳,以提高熟铁的含碳量,使之成为钢。 总而言之,让含碳量维持在一个恰当的区间,这便是能炼成钢的秘诀。 东汉时期,老祖宗们发现,在经历过反复的锻打之后,就能使铁获得足够的韧度和硬度,这便是许多人熟知的“百炼钢”技术。 但无疑,这样的制钢费工费时,价格昂贵。 咳,在这里说一些题外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原句是出自魏晋刘琨的《重赠卢谌》,“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反正一看这百炼钢就很硬就是了。 那我到底要说什么呢,我要说的是,近些年,我国有这样的一些突破,虽然不能让钢铁成绕指柔,但能徒手撕开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它的厚度只有0.015毫米,一根头发丝是它叠起来六层厚,是不是特别薄。 这可是世界上最薄的手撕钢,我国产的。] 虞美人说话时,带着浅浅的嘚瑟情绪,颇有种不只有你们在进步,我们也没有退步的感觉。 秦朝。 嬴政:…… 作为一个连怎么让铁从农具变成武器都没弄明白的老祖宗,嬴政表示:这很难评。 首先肯定一点,能被虞美人以这样的语气说出来的东西,对于后世来说必定是极其重要。 但对他大秦来说没用啊。 所以,他是不是应该夸夸后世,夸夸虞美人,才能表示出老祖对晚辈复兴精神的骄傲。 要不,夸一夸? 犹豫.jpg。 南北朝时期。 作为一个明确被后世厌恶的朝代,本以为他们会被天幕无视到死。 特别是这个时期,皇帝大多数都不靠谱,天幕就跟公放没什么区别,很少有屏蔽他们的时候。 所以,猝不及防被点名的刘琨和卢谌:…… 后世对于这个时期的态度,说实在的刘琨也是无话可说的。 毕竟到底怎样,大家心里都有数。 他是幸运,但这个朝代的人却大都不幸。 他有报国之志,抗敌之心。 无论怎样,他爱着这片土地,这个国家。 但现在的问题却不在于此。 刘琨看着已经自己已经写好的诗,一时间颇有点犹犹豫豫。 啊这,后世都能炼出比头发丝还薄的钢了,再炼个绕指柔,不也是就是努努力的事情吗? 所以问题来了,他这诗到底是送呢,还是不送呢? 这句是不是改改比较合适。 但这句话怎么超级有名的,这可是后世人都耳熟能详的存在耶。 所以,还是留着吧。 唐朝。 “咳咳咳咳。”听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二凤突然有点心虚。 毕竟谁能想到呢,他们大唐时至今日,在用的也都是南北朝的老技术。 他们这是不是有些不知长进了。 思考.jpg。 但二凤坚信,这绝对不会是大唐的问题。 他现在还没有突破,不代表之后没有突破。 他唐太宗没有进步,不代表整个大唐都没有进步。 所以,问题不大。 没错,就是这样。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