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做好准备。 …… 虞美人却并没有给二凤更多准备时间。 [来,我们再回忆一下唐朝的知识点。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 其中,唐朝更是出了一个公认的千古一帝。 唐朝在那个千古一帝的统领下,一步步发展强盛,他在他自己掌权时,更是被异族人称为“天可汗”,天下共主。 唐朝也被称为盛唐,它是我国封建王朝中,治世最多的一个王朝。 唐人更是在那个时期遍布海外,唐人街也成为海外国人聚集地。 因此,在海外,唐人也成了国人的另一称呼。] 伴随着虞美人的声音,天幕画面变换。 天幕下的人,先是看见他们从未见过的建筑风格。 一眼就让人明悟,那绝对不是中原大地。 可紧接着,在这处处陌生的风景中,他们却看见了那抹分外亲切的红。 接着,是他们熟悉的贴春联,放鞭炮,舞狮。 看着,只让人会心一笑。 只觉得在那陌生国度中,能看见他们熟悉的一切,多么让他们骄傲。 [盛唐,是我们华夏文明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上次所说,它是我们后人的骄傲,我们的白月光。] 李世民看着天幕,听着虞美人的声音,一时间有些怔愣。 虽然他并不知道那个千古一帝到底是谁。 但,这就是他们唐朝未来的模样吗。 他们大唐,居然成了国人的另一称谓,就像汉朝一样,成为一个国家的记号。 此刻,别说二凤了,唐朝有一个算一个,都骄傲的无以复加,这就是他们的大唐啊。 [但是—— 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朝代,也改变不了被败家子败掉的命运。 而且唐朝的败家子还真不少,五个呢。] 二凤又要心肌梗塞了。 他真的一点也不想听见那个但是。 而且,他听到了什么。 他们大唐,败家子足足有五个之多。 这么多败家子,他大唐不亡谁亡。 [我们按时间顺序讲。 先讲唐玄宗李隆基。 这人怎么说呢,你说他是一个完全的昏君,似乎并不恰当,因为他确实干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 可若说他是明君,也不对。 因为他做的事情,确实让大唐由盛转衰,并且后来就再也没起来过。 主播在年少无知时,也确实喜欢过他。 但后来更了解他后,就…… 总之,他配得上他的庙号,玄,让人看不懂。] 虞美人说得模糊,有点不清不楚的。 可却不妨碍不知道这位的众人,在脑海中勾勒这位帝王的样子。 到底是怎样的帝王,名声才能如此两极分化。 明明那么不搭的两个评价,到底是怎么在一个人身上糅杂的。 刚刚登基的李隆基更是听得认真。 他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得到天幕这样的评价。 他自认自己走到如今,也算是步步为营,处处谨慎,政令也绝无错误的地方,更没有昏君骄奢淫逸的问题。 怎么就担上了如此评价。 天宝年间的李隆基则没忍住对着天幕暴跳如雷。 现在正是唐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他一生的功绩都是实打实的。 现在被一个后辈如此评价,他如何能忍得下这口气。 …… 虞美人自然也听见了李隆基的无能狂怒。 选择大方的原谅他了。 怎么说也是她年少无知时挺有好感的一个皇帝。 [唐王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王朝,讲究的就是一个狼性文化,皇位也是竞争上岗。 简单来说,就是没几个是通过正当手段登上皇位的。 这一点后人不做评价,反正总体而言,并没有影响我们对唐王朝的喜爱就是了。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李隆基,也是这样竞争上岗,27岁时登上皇位,正式开始他的事业版图。 李隆基从小就有一个偶像,就是唐王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立志要向唐太宗看齐,做出一番大事业。 而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开启了封建王朝最巅峰的盛世。 “开元盛世。”] 虞美人说着,天幕上又是画面一转。 转眼,众人就看见,长安城中是如何繁华盛景,各国人士,各种肤色在争相进京,对皇宫方向皆是诚惶诚恐,恭敬有加。 长安百姓笑意盈盈,脸上更是毫不掩饰的骄傲神情! 那样的繁华盛景,看着只让人心潮澎湃。 二凤更是忍不住,霍的站起身,看着后世长安,只觉得激动难耐。 可只要一想到,天幕现在讲的是一个败家子,二凤又忍不住郁结于心。 这李隆基,后期到底做了什么,能让那盛世大唐由盛转衰。 接着,画面又是一转,却不再是画面,而是一首首诗句。 [描述盛世大唐的诗句更是不少。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王维——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无论是从史书中,还是从盛唐的诗句中,我们似乎都可以窥见盛唐时的华美浪漫。 无法否认,这是李隆基亲手建立起来的。 可英雄终究有迟暮的时候。 岁月这把杀猪刀,终究把他磋磨成了狗熊的模样。 这样的一个盛世,最终在天宝十四年,李隆基70岁时,落下帷幕。]
第30章 李隆基的昏庸之路 虞美人声音不过刚刚落下,天幕画面就接着一转。 繁华盛景如脆弱的冰面,转瞬破碎开来。 只一瞬间,画面转到一个胡人胖子身上。 只见那人调动军队,挥师长安。 天幕上,唐王朝被烧杀声填满,一片乱世之象。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乱头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从此开启了8年乱世。] 天宝元年。 李隆基看着长安乱象,听着天幕解说的声音,只觉得目眦欲裂。 怎会如此。 未来的自己当真会如此没用。 而且,区区一个胡人,他又是如何拥有那么多军队的。 不久前,才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的李隆基只觉得头痛欲裂。 急忙下令 “去,抓安禄山,史思明。” 贞观时期。 李世民更是气得手抖。 他的长安,他的大唐啊,一个内乱,居然要8年时间平息。 不是说盛世吗。 一个盛世,军队能废物成那样。 [安禄山是胡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又是如何发动一个能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叛乱的,还长达八年之久。] 虞美人这话,无疑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是啊,他们当然好奇。 好奇那个时候的大唐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变成那样的人间惨剧。 [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唐玄宗李隆基身上。] 虞美人无意把安史之乱讲的太深奥。 把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就行。 主要还是自己真没这个水平。 [听到这个答案,相信大家并不会感觉到惊讶。 因为历史上许多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很多王朝的衰亡,确实跟一个君王的昏聩有关。 李隆基也不例外。 亲手建立了一个盛世之后,李隆基怠惰了。 想着,我都已经当了半辈子明君了。 很厉害了,可以休息了。 随着这样的想法愈演愈烈,李隆基再也没有往日的勤奋,开始躺平懒惰。 能臣随着他的懈怠被排挤出朝堂,围绕在身边的,变成了各种溜须拍马的奸臣。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靠妹上位的杨国忠。 跳胡璇舞有一手的安禄山。 还有后期与安禄山合作的史思明。] 开元时期。 刚登基的李隆基此刻脸色阴沉如水。 只觉得有种浓浓的割裂感。 天幕说的真的是自己吗。 在未来的某一天,年老的自己当真会昏聩至此。 贞观年间。 二凤已经被太医团团围住。 虞美人抽空看着,十分确定,要是大唐有吸氧机的话,二凤陛下估计已经用上了。 败家子什么,着实气人。 …… [安禄山史思明自是不必多说,李林甫和杨国忠却是要说说的。 李林甫,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 开元二十三年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 次年,又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右相)。 后封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 他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后期更是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 使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 有人评价他为“口有蜜,腹有剑。” 被评价为让大唐由盛转衰的重要人物之一。] 天宝元年。 李隆基听完,只觉得头疼,挥挥手,下令抓捕。 对于李林甫做的一些事情,他能不知道吗。 可他自信他能把握得住,无论李林甫,还是安禄山,都翻不出他的手掌心。 可如今,天幕却告诉他,他自认为在他手掌心的这些人,未来竟然对他大唐造成这么大影响。 李隆基揉着太阳穴。 被酒色塞住的脑袋一时间竟也清醒了不少。 [当然,这并不能够说明李林甫结局多好。 也许对于他自己来说,是还不错,最后病逝。 可他的家族,最终却在杨国忠的诬告下,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 李林甫此刻正在家里仓惶,不知所措,闻言抬眼,几乎难以置信看着天幕。 他听到了什么。 他的子孙未来竟是这种结局。 [这也算是恶人自有恶人磨了吧。 曾经的李林甫,因妒贤嫉能,使主持的科举无一人及地,并借此向唐玄宗祝贺说,“芸芸考生中,一个都没考上,这其实是好事!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正说明,人才都已经被朝廷搜罗殆尽,一个都没遗漏,才导致民间赴考的人都没考上吗?” 真的,主播都要呵呵了。 你李林甫可真是不要脸,这话都能说得出口。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