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曾指出温病初起“发热而渴,不恶寒”的特点,同时,也记载了很多有关于这方面的处方,如白虎汤、诸承气汤之类的。 但这其实是后世温病治法的基础。 但最大的问题是,也许是后面的人实在是不怎么研究这方面,也许是都信奉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温病学都没能摆脱伤寒学说体系。 这种情况所带来的,就是让温病学在理论上和临床上都没有重大突破。 当然,这个问题也被人早早意识到了,在宋徽宗时期,刘河间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到了明朝,明代王履指出:温病不得和伤寒混称,其治法以清里热为主。 而清朝叶桂,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这个神医,他的厉害地方就在于,他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和方法,并阐明了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除此以外,他还区分出了温病和伤寒的区别,把温病学说推向了新的高度,并丰富了外感热病的辨证内容。 所以,温病到底是个啥呢,顾名思义,就是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 它常常跟一些疫病有关。 关于温病的科普介绍就到这里了,我们说会叶桂这个人。 就讲讲他的求学故事吧。 一般来说,那种什么世家出来的,给我们的印象不都是特别傲吗,有种天老大我老二,聪明绝顶的气质。 但叶桂却并不是这样,他虚心好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他非常聪明,在医学上更是十分有天赋。 叶桂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即使很多时候,他的一些见解早已超过了他的老师,但他依旧十分谦卑。 深信“学海无涯,四面环海”这一真理,对知识那是十分渴求。 他也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相“高手在民间”这两句至理名言。 所以,他牛逼在哪里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答案是,他一生拜了十七个师傅。] 各朝代众人:??? 有一说一,他们已经忍不住怀疑自己的耳朵了,他们是不是听错了。 天幕说的是四个,或者七个,还是十个,不会真的是十七个吧。 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爱拜师之人啊。 好家伙,他们觉得自己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皇甫谧自学成才,有勇气往自己身上招呼,还把自己治好了已经够让人震撼的了。 结果还有,觉得高手在民间,就拜师十七个,真就是出门无远亲,遍地是师傅。 这什么荒谬离谱的故事。 …… 说实在的,虞美人也觉得很离谱,但事实的真相就是这样的。 并且接下来的故事只会更加离奇。 [大家现在肯定跟曾经的我有着一样的疑问: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这到底是真是假。 答案是,真的。 并且,现实比我们能想象到的更离谱。 我给大家慢慢讲来。 叶桂从十二岁开始,跟他父亲学医,但在他14岁那年,父亲意外去世,他便选择了走江湖,行医应诊维持生计。 同时呢,他又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继续学习。 我之前也说了,他在医学上特别有天赋,可以说是一点就通,加上勤奋好学,从那个时候开始,见解往往超过教他的老师。 我敢说,叶桂有这样的成就,做老师的绝对更骄傲一辈子的好吧。 再之后呢,叶桂便开始了他不断拜师之旅。 反正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 他只要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别管离得多远吧,都欣然而往,等学成后再拜一个师傅。 这样说吧,叶桂十二岁到十八岁这几年中,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 划重点了,是在几年内,十七人。 这被我们调侃一句“师门深广”不过分吧。 然后,更搞笑的是,那段时间叶桂天才跟爱拜师的名声传出去可远。 谁不知道有一年轻人,名叶桂,医术了得,比他们都厉害,但就是爱拜师。 一开始是用原名拜,等名声传出去后,谁也不愿意收一个比自己还厉害的徒弟啊。 叶桂一看,这不行,学海无涯,他并不是很想回头是岸。 于是干脆隐姓埋名乔装打扮后,再拜师。 那师傅哪知道一个成名已久的神医还放得下身段,来骗、来偷袭他这么个民间高手。 于是成功被叶桂忽悠,让叶桂偷师成功。 有一次是这样的,叶桂曾有这样的一位患者命在旦夕,他认为是无法救治。 叶桂本已放弃,却未曾想又又见到了这个人。 后他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位老和尚把这人的病治好了。 叶桂一听,那是瞬间来了精神了啊,只觉得天晴了雨停了,他的师傅有着落了。 于是,在第二天,叶桂便收拾了一下,选择隐姓埋名,从学徒做起,挑水担柴,劳动之余就精研学问,向老和尚求学。 估计老和尚也特别满意有这样一位谦虚好学的学生,便在几年后,对叶桂说,“你已经学到了我所有的本事,可以下山了,以你的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江南名医叶天士。” 众所周知,叶桂他名桂,字天士。 简而言之,老和尚对叶天士说,“你的医术已经超过了叶天士。” 叶桂闻言,哪里还能隐瞒,连忙伏地叩首,告诉老和尚自己就是叶天士,老和尚感动不已。 但我觉得,老和尚是得把一辈子的开心事都想一遍,才能让自己都那么尴尬。 并已经用脚趾头抠出了一座故宫。 并在心里想,这叶桂,年纪轻轻的,来骗,来透气他这老和尚。 顺便再开开心心的收下这个徒弟。 毕竟,说正经的,谦虚好学的人,无论是在什么领域,都很难让人讨厌,不是吗。]
第295章 扶苏:心惊胆战.jpg 清朝。 感受到徒弟看自己时那含蓄又诡异的眼神。 叶桂:“咳咳咳咳咳。” 后世怎么回事,他这人是勤奋好学了点,拿出来说说其实也没什么。 但大可不必说的这么详细。 而且你怎么能说老和尚很尴尬呢,那分明是非常感动,非常认可他叶桂勤奋好学的品行。 越想,叶桂越理直气壮,没错,就是这样的。 叶桂心念一动,不知道是想要借着这次机会教导徒弟,还是为了转移现在这有些尴尬的气氛,顺势而为的讲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 徒弟们:…… 他们默默收回视线,不敢吭声。 这要是他们师傅也让他们赶紧出师,等他们出师后,再让他们学着老师,也拜十来个师傅。 然后,叶桂就能借着他们,得知他们的师傅不错,再乔装打扮去拜师怎么办。 不妥不妥,绝对不妥。 学无止境,但他们的老师叶桂就足够有学识了,他们觉得非常满足。 …… [我在预备这一期天幕的时候,是真发现,我不认识叶桂,还真是我自己孤陋寡闻。 因为他的医术高超,而且医德很好,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清人的笔记小说也有很多记述。 他首先是温病学派的奠基人物,但他的优秀却不只是在这个领域。 除此之外,他又是一位对儿科、妇科、内科、外科、五官科无所不精、贡献很大的医学大师。 史书是怎么评价他的呢,称其是“贯彻古今医术” 那牛逼程度,不敢想象。 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虞美人讲完叶桂,停顿了半晌,给了老祖宗们一些消化的时间。 她是真的很想要借着这几个神医的故事,让各朝代众人好好感受一下医者的魅力。 想想华佗念念不忘转业的事情,该说不说,蛮心酸的。 说到底还是大夫身份实在是太太太低了,让人有种这样的待遇配不上我这么多年的努力的感觉。 关键是,这些人的故事,也真的是非常有意思。 各朝代众人也觉得深受触动。 他们是真的没有想到,隐藏在他们认识、不认识的那些神医背后,居然还有这样的故事。 特别是讲张仲景的时候,让他们很清醒的认识到,虞美人知道很多有关于这些神医的故事,不然也不会讲着讲着就说起另一个故事了。 但她就是收着,不愿意尽量全部讲讲,真的是太过分了。 他们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有关于叶桂求学的故事,怎么可能只有这一个,必定还有很多被天幕藏着没讲。 神医的性格千奇百怪。人生经历更是复杂多样,故事有真有假,但不得不说,无论是他们的医者仁心,还是勤奋好学,亦或者是很想摆烂,他们怎么就觉得这么有意思呢。 让谈的再一次认识到,各行各业都不容易,顶尖的更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以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什么的,实在是太遭人恨了。 …… 虞美人也觉得没错,并觉得自己加快点速度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后面还有好几个呢。 [接下来我们该说谁了,来看看—— 唐朝孙思邈,老熟人了。 还记得不,他在四大发明火药那一期出过场。 孙思邈,被我们称为“药王”,他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出生于公元581年,一直到公元682离世。 而这事实上还是有争议的,有人说他的寿数高达142岁,就是真假不能确定。 最高说孙思邈活了165年。] 虞美人这话轻描淡写,却生生让众人都倒抽一口气。 这家伙活的比后世的平均寿命还长,一大截,简直离谱。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一群连后世的退休年龄都过不到的倒霉蛋蛋。 孙思邈是神龟转世,南山成精吧,不然咋能活那么长的。 不行,找机会必须得请教请教。 唐朝听说过孙思邈大名的,此刻俨然已经动了心思,有天幕在,再加上孙思邈名声极盛,他们倒是不敢整什么屈打成招,强逼出方法。 就想要问问,长寿养生这一方面,能加他一份吗? 至今都忘不了他们的寿命还没后世人退休年龄长的他们,真的很需要QAQ。 秦朝。 嬴政眉头动了动,也被孙思邈的寿数弄的惊起一阵惊涛骇浪。 用后世的方法分析一下,首先可以肯定,孙思邈必定有一个特别长寿的长辈,也就是有长寿基因在。 他嬴政也有。 其次,孙思邈的父母应该不是近亲结婚。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