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不上朝、三十年不上朝,如此离谱的背后,是他们的命是不是太长了点。 没错,有人发现了盲点,难道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真能让人长命百岁不成,想要做到动不动十好几年不上朝,最起码得活那么长时间吧。 假设他们登基的岁数在20岁,艰苦奋斗个几年时间,再摆烂不上朝几十年。 嗯,这么算算,好像也不是很离谱了。 沉思.jpg。
第570章 各朝代众人:哇哦 [明朝共计276年,一共传十六帝,其中明君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 当然,这算是比较被大众认可的,其实也有把嘉靖皇帝、万历皇帝算进去的,不过个人没把他们放进去,毕竟,如果只是炼丹这些也还好,但问题是,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倭寇、问题还有浪费民力、国势日趋没落,政治和经济都出现了深刻危机这种问题,也是不是说忽略就能忽略的。 好,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先说我们今日的绝对主角,明太祖朱元璋。 他身上最传奇的,肯定是他一介布衣靠着自己成为皇帝,建立明朝,完成大一统的成就。 最重要的是,他也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非常离谱的,北伐还成功的勇士。 说起朱元璋,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出身了,他出身在贫苦农民的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朱元璋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因此那会儿的朱元璋名叫朱重八。 公元1343年,朱重八十五岁那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一场非常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重八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他二哥。 那时的他们家里实在贫穷,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也没有一块儿能埋葬亲人的土地。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最后,是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而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只能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那会儿的朱重八实在在走投无路,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日子不说多好,但勉强能活下去。 但不久以后,当地又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就这样,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而这一流浪,就流浪了三年时间,朱元璋是边走边乞讨,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到了公元1348年,才又回到皇觉寺。 所以,我们说张元璋是从乞丐到皇帝,靠着自己逆袭人生,这其实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事实就是如此。 朱元璋流浪的那会,正是农民起义的时候,到处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路上就听到了不少。 不要以为朱元璋就是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才选择实在不行起义得了,老子不忍了。 并不是哦,真要说起来,他是被他的小伙伴坑进了起义军里的。 说来也是阴差阳错,是朱元璋二十五岁那年,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说兄dei,我给你介绍一个好去处,郭子兴的义军,现在势头贼拉猛,来吧来吧,小伙伴我们聚一聚。 当时朱元璋可没下定决心,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呢。 但你说事情狗血不狗血,还没等朱元璋下定决心呢,他师兄就秘密告诉他,说,师弟啊,现在不是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了,有人知道了你手中的这信,要去告密呢,你要不快跑吧。 于是,朱元璋就这么被少年兄弟坑得,没办法了,不得不去选择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走上了他的造反之路。 真的,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平平无奇普通人发奋图强起来,最后的成就能有多离谱,朱元璋就是这样,自从决定投靠了郭子兴,人生就跟开挂了似的,策马奔腾,拉都拉不回来。] “哇哦。”所有人都没想到,故事的发展居然是这样的。 还以为,这不得是一个主动从戎,杀得七进七出,最后痛痛快快一统天下的故事嘛,这还能怎么曲折的。
第571章 刘备:看看我看看我看看我 这次换明朝众人严肃脸了,这年头,谁还不知道他们陛下一介布衣成天子的事情,就是之前不知道的,被天幕宣传一通后也没什么不知道的了。 但知道归知道,却没有一个人说是完全了解,除了天幕和说书人之外,也不会有人闲得无聊给他们讲故事了。 而出于避讳的种种原因,想让说书人快乐跟他们讲出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还不如期待天幕哪天给他们剧透了呢。 他们对明太祖的认识,仅限于各种传奇故事中,还有就是,是的,你想的没错,就是那个非常离谱画像的来源。 那个对明太祖非常离谱的描述,高高的额头,细长的眼睛,鼻梁较低,嘴唇略宽厚;耳朵小但却比较厚,颧骨突出,下巴比较大;身长腿长,但有些佝偻,身材有些富态;行动微慢,声音非常洪亮。 天生龙相什么的,谁听了不幻想,不羡慕,觉得他们大明的开国皇帝,容貌和该他们都不同的。 但有一天,天幕出现了,一个没有时代滤镜的后世人出现了,他精准的说出了后世人看见那个画像时的评价——鞋拔子脸、猪腰子脸。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无法正视他们的开国皇帝明太祖了,实在是太残忍了,那个画像实在是太残忍了,让他们现在都不敢回忆,这画出来的,跟他们幻想的,一点都不一样啊。 但此时此刻,就在此时此刻,明朝众人又支愣起来了,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容貌算什么,对比他们太祖无上的功绩来说,被歪曲造谣过的容貌根本就是小意思,唯有功绩才是有意义的。 他们想着,突然就不难过了,支愣起来了.jpg。 汉朝。 刘邦挑眉,瞬间来了兴趣。 不如说,自从知道了朱元璋的存在,他就一直很关心他,从一个比较低的身逆袭成为皇帝,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跟他的经历类似,让他更感兴趣。 就是,这起义的理由,是不是忒有意思了点。 但对比他自己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自己索性把所有人都放了,然后来一出斩白蛇的戏码来说,嗯,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也就是比比谁更离谱这样子。 …… 就在历朝历代皇帝疯狂对比,都因这个转折格外离谱而甘拜下风的时候,他们就听见虞美人接着说道。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很快就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因为她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的缘故,很快得郭子兴赏识,任命他为亲兵九夫长,成了一个小头头。 拥有了身份,并没有让朱元璋有所懈怠,反而更加谨慎,精明能干、处事得当,且打仗时身先士卒,不仅让朱元璋极快的积累住口碑,还让郭子兴把他视作心腹知己,并且将他的养女嫁给朱元璋,没错,这就是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 在当时,还不叫朱元璋的朱重八在军中也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称呼——朱公子。 这不得让人一秒幻听“全场由朱公子买单。” 咳,在郭子兴离世之前,朱元璋都是在郭子兴手中打拼的,缓慢的积攒自己的实力,同时,也积累了相当的威望。 我们都说,古时候的军队其实是很可怕的,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往往会扰民滋事,掳掠妇女,丧心病狂的,就是屠城,这种事简直不是人干的,但这种事实际上是屡见不鲜的。 上位者可能不会在意那么多,但脑子清醒的,能意识到,在他们还没达成自己目的的时候,部队就如此行,会让他们失去民心,难以成事,就像一败涂地的项羽一样。 是的,在这里提醒那些上位者们,假设你们真的无法共情的话,就多想想失去民心的项羽,想想还没达成目的就墙倒众人推多亏啊,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最起码得做好约法三章吧。 我不确定朱元璋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也许是出于身份上的共鸣,也许是在三年流浪的见闻,也许是因为听见了百姓的声音,也许是出于上位者的考虑,他很快意识到这样他们军队的纪律出现问题了,这样是不行的。 于是,朱元璋当时深得民心的一点就是,他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 而这件事情也被广为称颂,大获人心。 很快,郭子兴病逝,朱元璋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 当然,朱元璋很厉害的一点是,从那以后,他对军纪抓得是非常严格的,并没有像是李自成一样,42天就败北。 在之后,朱元璋从攻克太平,自任元帅,到攻占集庆,设应天府,再到占据江左,晋封国公,其实都明确了一个界限,那就是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 也是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让朱元璋的“高筑墙”计划不至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蜀汉。 “咳咳咳咳咳。”诸葛亮羽扇遮面,颇有点一言难尽的感觉。 看着天幕上的备注着本句出自《出师表》?诸葛亮什么的,大可不必这么直白。 这句用在这里大可不必。 刘禅瞪大了,整个人都惊呆了,他看了看他的相父,又看了看天幕,再看向相父,又看向天幕,整个人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这这这……这居然是黑未来的他看得吗,他不要,他不想看,就看《出师表》这三个字,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句话,他就知道后面的内容绝对不是他想看的。 作为一个非常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绝对不行的蜀汉皇帝,刘禅觉得自己不能再深思下去了,他得把问题抛出去,不然他迟早要玩完。 于是,诸葛亮马上听见了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相父,你怎么看。” 诸葛亮:“……” 无话可说.jpg。 他觉得自己没什么想说的。 另一边,东汉末年。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看着那个诸葛亮,那个《出师表》,那个先帝,深深的默了。 刘备觉得,自己好像看见了什么很伤眼睛的东西,看见了什么自己不该看见的秘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