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说这话是非常有底气的,因为他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与自古以来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的,比如汉文帝那一辈人相比,我的见闻更超过他们。 雍正这不就在表示,等着吧,等到时候了,老子把你们全给办了。 说句实话,我对雍正的印象现在还是剪刀手,cosplay大神级爱好者这种。 而当我在这里复述雍正的原文的时候,脑海里的画面是:雍正一边剪刀手,一边cos,一边对朝臣们说这种话。] 各朝代众人:??? 一张本该消失在自己脑海中的画像,擅自闯入了进来。 他们懂虞美人在说什么,因为他们现在满脑子也是这么个场景,回不去了。 尤其是,他们现在对雍正四十多岁登基这件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以至于他们现在的脑海中是这样的—— 四五十岁的皇帝、剪刀手、念老子天下无敌。 清朝。 不自觉随着天幕的话脑补了一下那个场面,雍正眼前一黑,只觉得真不愧是那个对大清恶意满满的天幕,这画面感,简直败坏他的形象。 他知道,被虞美人话语带进去的肯定不止他一个,因为他清楚的看见了底下朝臣们隐隐耸动的双肩。 这必不可能是因为他被编排而伤心流泪的表现,这只能是他们憋不住笑,但不敢笑笑出来的自然流露。 雍正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这么丢脸过,连他的自画像在天幕上广为流传的那天也没有。 但他也知道,天幕这么久并不是在嘲笑他,雍正自认为自己在天幕那里的好感度应该是在平均值之上。 虽然但是,饶是雍正有多理智的推测,告诉自己要淡定,但天幕杀伤力太大,他要吐魂了。 但这明明只是一句话而已啊,他怎么会觉得这比被天幕骂了的杀伤力还大,恐怖如斯、天幕恐怖如斯啊! 他发誓,以后要是有什么自画像,他都要带进自己的皇陵中,再怎么样也不能再流落到后世了。 他绝对不要杀死第二次。 …… 并不知道雍正暗暗下定了怎样的决心,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的话画面感太强,虞美人在习以为常,众人如芒在背的视线下继续往下说。 [所以,你们也知道了吧,雍正那么努力,真就是全被他爹害的,这话再怎么帅气,也不能改变他给他爹收拾烂摊子时的狼狈样子。 事实也正是如此,即使经历了长达13年的政治斗争,雍正仍不忘观察世界,虽然只有清朝。 他深知康熙后期的社会问题,如朋党斗争;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实行,加速了贫富矛盾的积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继续解决与准噶尔部的矛盾;国帑空虚。 雍正接下来的所有安排,都是针对以上矛盾的。 雍正“兴利除弊,以实心,行实政”,发出为国计民生进行兴利除弊的政治改革的号召。 第一,反对因循苟且。第二,整顿吏治,以利民生。第三,反对朋党。 雍正明确反对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张“着意搜剔”,就是说把攻击这是“多事”的人斥为“浅见无知辈”。要求官员们不可“因循玩愒”,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碍。 雍正主张,“有治人无治法”,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或管理事务,关键在于有优秀的治理者,而不是仅仅依靠法律制度。 这里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法律制度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 他还主张“为政务实”,即从实际出发,踏实地办事,这是他的思想灵魂。 他主张施政严猛,要有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其中核心就是,要务实的办实事,别一天到晚哔哔赖赖,哼哼哈哈觉得自己挺牛逼的,我全给你办了。 怎么说呢,如果说年老的康熙是所有人都最讨厌的那种傻逼领导,一天到晚就是以和为贵,谈钱谈法谈秩序伤感情,除了能恶心人实际上也很恶心人,并不能表现出你有多仁爱,只会让人觉得你傻逼的话。 雍正就是那种非常让人欣赏,雷厉风行,除了混子关系户之外,正常员工都很喜欢的正常领导。 这也是现代人对康熙观感一般,对雍正好感度却比较高的原因。 别问,问就是被康熙那样的领导伤害过。] 唐朝。 二凤闻言,了然的点点头。 他就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哪里都不缺这种人。 要知道,他在身为秦王时就遇见过这样的人,在成为九五之尊以后,仍然逃不开这样的人在自己眼前晃悠。 这不是时代改变就能解决的事情,这得是人类都灭亡了,世界都变异了,才能改变得了的。 要知道,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吃饱了撑的的那些,而已知后世大多数国人在吃这方面都没什么烦恼,再加上工作岗位好像也确实不少,那什么大学生也是一抓一大把。 嗯,他都不敢想象,后世人会遇见多少这种奇葩领导。 被奇葩亲爹狠狠磋磨过的二凤当即表示,稍微同情了哈。 但说到雍正,目前为止,二凤十分认可天幕的话,这种人在清朝还真是可惜了。 此刻还对此满满同情的人,还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听见什么。 不然绝对会稍微收回一点自己发散的同情心,绝对! 因为实在是太扎心了。
第594章 “耗羡归公”和“养廉银” [说起来,雍正在朋党问题上可以说是极其在意,绝对是被坑出阴影了才这样,对这一现象,雍正发言表示:“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可以说是相当认真了。 所以,雍正的政绩之一,就是对朋党的处理。 说回来,雍正元年,是的,你们没看错,还是雍正登基的那一年,雍正帝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 只能说,雍正确实是身体力行的证明什么是真正的“雷厉风行”。 习惯了那种前几年养精蓄锐,处理政敌,后几年大展宏图画风,这种一边解决政敌,一边大展宏图的,还真有点不习惯。 咳,说回来,说到雍正政策这一方面,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耗羡归公,什么又是养廉银。 先说耗羡归公,也叫“火耗归公”,耗羡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哈,不知道也没关系,我解释一下,就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 而自明中叶赋税是折银的,当时为了便于计量和运送,州县要将纳税人所交的零碎银两熔铸成银锭。 而销熔过程中不免有损耗,必须酌量加征,这就是所谓的“火耗”。 而大家也知道,“酌量加征”这个说法是比较模糊的,我收几个铜板也是酌量加征,收碎银子也是酌量加征。 而这种模糊的、并不清晰的规定,就是各州府自己制定的可,这也就成为了贪官污吏们可贪污的空间。 耗羡归公这一政策,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制定的政策,换句话说,这种政策的实施,绝对是在一定程度上肃清了吏治的。 说完“耗羡”是啥,我们再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归公”,又是怎么个归公法。 简单说,雍正给出解决方案就是根据各省情况,将这个“耗羡”的比例数额固定下来,大致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这样子,个别省份定得更高一些。 归公的耗羡银两,则主要用于各官养廉和拨作地方政府公用经费、填补亏空,从而建立起清代历史上著名的养廉银制度。 可以说,“耗羡归公”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雍正朝成为有清一代吏治最为清明的时期,同时,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弥补了钱粮亏空,增加了财政收入,充实了府库,开创了“国家财用充足”的良好前景,为乾隆时期耗羡归公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我觉得朱元璋完全可以参考一下,实在是很多人表示,“朱元璋杀十多万贪腐官员,为何治贪效果却不如雍正?” 咳,再说一下什么是养廉银制度,这是一种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我们刚才提到过,这个政策是基于“耗羡归公”。 简单说,这个制度的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事情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 养廉银可以说是极其夸张的,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 而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 说实在的,有这么多钱,谁还贪啊。] 这下,震撼的可不止皇帝了,历朝历代官员们也都惊了,不是清朝原来这么大方的吗,那可不是一两二两的,是实打实的一千五百两撒出去了,有这么丰厚的养廉银,谁还闲的没事儿提心吊胆贪那点钱啊。 汉朝。 刘彻皱眉,一边是为那个清朝的阔绰酸死,一边在想,继续这种大把大把撒钱下去,贪污腐败少肯定是少了,但他精明的脑瓜子一算,这种撒钱法,真的不会亏吗。 要知道,天幕举的例子可都是对一人的,一个地区就给出那么多,一个国家又有多少,这国库都得空一块下去吧。 十倍刘彻不是不能接受,也自认为是极限了,这百倍给有功之臣也不是不行,但这无论怎么听,都好像有点草率啊。 还是说,清朝的皇帝当真舍得撒了国库也得让官员们满足。 当然,也有可能是天幕说的信息太少,更多他没分析到位。 但无论怎样,就这种阔绰劲,猪猪表示:心动,想抢.jpg。
第595章 雍正的迷惑行为大赏 [到这里,雍正的连招并没有结束,雍正二年,他开始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的情况下手了,他要求严查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地方凡有亏空,限三年之内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从重治罪。 可以说,在处置贪官污吏这一方面,他是认真的。 在雍正元年,他还干了一件大事,且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没错,就是摊丁入亩。 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 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到乾隆时,这一政策推广到了全国。 但光摊丁入亩还不行,雍正又更进一步,大家都知道,古代收税,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所以不必当差不交税,而众所周知,就他们手中的地是最多的。 而我们现代是阶梯式收税,你赚的多收得多,赚得少收得少,但古代并不,可以说是用穷人的税养富人的兜,然后他们还非常不要脸的继续土地兼并,压榨穷人血汗钱。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