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看着众人懵逼中带着郁闷,郁闷中又带着点愤怒(对朱祁镇的),心气总算顺了点。 也开始重新组织语言,接着之前的话题继续说。 [我们一点一点说,刚才我们说到,朱祁镇成为太上皇,新帝登基。 而这位新帝呢,是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也是朱瞻基唯二的孩子之一,是朱瞻基的贤妃吴氏所生,出生时间就比朱祁镇晚一年。 朱祁镇成为瓦剌人质这件事,对明朝不可能是没有影响的,再加上明朝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京城守卫空虚,这都是北京城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先说北京城这边,当时朝廷上可以说是炸开了锅,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不少官员提议更是提议马上迁都南京,赶紧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紧要关头,有一个叫做于谦的官员站出来了,他是兵部左侍郎,我们接下来要着重记住这个人。 那个时候,于谦表示,大明的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迁都之事暂停,又在于谦的请求下,朱祁钰下令取两京、河南备漕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京师上下这才人心稍安。 又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保卫北京城的工作。] 虞美人喝了口水,给大家一点消化的时间,才继续说道,[接着,朱祁镇生母孙太后先是召开御前会议表示,朱祁钰监国。 后又表示,让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再次表示郕王朱祁钰监国,以安人心。 注意,这里的重点不是以安人心,而是朱祁镇的长子为皇太子和“郕王”。 在这个时候,孙太后是要强调,皇位只能是朱祁镇的,朱祁钰监国又怎么样,他只能是“郕王”。 但接下来,一件事情的发生,把朱祁钰推上皇位——“午门血案”。 相信我,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先前因为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的缘故,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 如今皇帝被俘,王振又被杀,大臣们只觉得神清气爽、扬眉吐气,想着,这还等什么,直接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他是王振一党,直接被愤怒的朝臣们群殴致死,随后大臣们又将王振同党,王振外甥——王山也被当庭打死。 朱祁钰见此,虽然害怕,但在于谦的劝说下,当即表示马顺等罪有应得,众臣无罪。 “午门血案”发生后的十天,以王文、于谦等朝臣牵头,奏名孙太后,拥护朱祁钰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拉扯几日后,孙太后无奈同意。 朱祁钰称帝后,先是清理王振余党,后又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朱叫门的名义骗取财物、开启城门。 这才有了“叫门天子”叫门失败的事情发生。]
第160章 北京保卫战前夕 明朝。 “好。”听了这么久,朱元璋心气总算是顺了一点,简直比打朱棣还要让他快乐。 但说特别快乐,那倒没有,实在是朱祁镇复辟了这话,让他非常不快乐。 这个朱祁钰倒是不错,临危不乱,挑得起大梁,天不亡他大明, 还有,若是朱瞻基还有脑子的话,听到天幕之后,也应该知道要选哪个儿子了吧。 朱祁镇那个没脑子的,最好能扒皮萱草了,以后他的那身皮,就跟“太监不能干政”的牌子挂一起,这想法不错。 若是那朱祁镇害怕孤单的话,他也可以让他亲爱的王伴伴也扒掉那一层皮,跟朱叫门排排站的。 并不知道,在宣德时期,朱祁镇还只是一个胚胎,朱祁钰更是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朱元璋十分认真的想。 热知识,扒皮萱草就是把人的皮完整剥下来,做成袋状,在里面填充稻草后悬挂示众。 宣德时期。 朱瞻基眉头也松开了些。 他命虽然短了些,儿子也少了些,还出现一个超级无敌大败家子,不过没关系,他还有朱祁钰呢。 压下不断翻涌上来的心酸,朱瞻基决定了,他能给小青梅最后的体面,就是等朱祁镇出生后,再把他恁死。 你说让他当个闲散王爷不行。 答案是,不行,他就是绝种了,也不能让朱祁镇这个祸害长大成人。 你说孙皇后会不会思子心切,调换孩子? 这是皇宫,朱瞻基也压根不会让这种事有发生的可能。 然后,就是翻吴氏的牌子,多翻几次,争取让朱祁钰那孩子能顺利出生。 当然,如果可以,他还是想要多生几个孩子的,他可实在是怕了朱祁镇那个丧门星了。 当然,朱祁钰在他心中还是最重要的,他是不一样的。 被朱祁镇摧残的不轻的朱瞻基特别认真的想。 …… [朱祁钰的登基,完全是临危受命,他知道,在“叫门天子”,啊不,是“叫门太上皇”叫门无果后,瓦剌必定会恼羞成怒,他们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他们选择不迁都,是刚没错,是勇敢没错,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决定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殊死一搏。 而很不幸,明朝二十万大军,被朱祁镇给霍霍没了。 我们在前面,其实简单说了一些朱祁钰和于谦的安排,特别是朱祁钰把于谦升至兵部尚书,又让他全权指挥这一点,我们再次划重点。 先说,按照明朝的体制,兵部尚书是不能直接指挥军队的。明代宗为此专门下令,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营将领皆接受其节制。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于谦有先斩后奏之权。 于谦接手指挥任务后,必定是举荐人才,调兵遣将,妥善安排。 如原大同副将石亨,他在“土木堡之战”中战败,选择单骑逃回,被贬官下狱。 但于谦认为,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战败的主要责任不在他。于是选择将其释放,并委任以京师总兵官的重任,统一指挥京师步兵部队。 在后来的保卫战中,石亨指挥有方,英勇作战,战果显著。“论功,亨为多,晋侯。” 另以名将指挥京城的火器部队、骑兵部队和镇守大同、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关口,还严惩了一批贪生怕死、玩忽职守的将校。 另外,于谦还改革了军制,把传统的“三大营”改为10个团营,使其更加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经过一个多月的整军备战,明军兵精粮足,士气大振,严阵以待。 在这些安排之外,于谦在作战方面,选择从各地调来兵力,日夜赶造武器,装备军队。又在北京周围布置兵力,严把九门。 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部队也陆续赶到后,于谦又严整军纪,选拨新进将领操练军兵,分守九城,并命令边防部队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隘。 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准备与瓦剌军决战于北京城下。] 虞美人并不懂军事,但这不重要,她只要能手握资料,会照本宣科,会查作战图就可以了。 她感觉这样的她就已经相当优秀,不需要更加优秀了,反正天幕下有大佬能听得懂。 [在后勤方面,于谦抓住了土木堡之变失败的主要原因——军粮不备、军械不习、运输不及时。 后来里就连唯一的饮用水源都被切断,在人饥马渴的情况下,自然是不能打胜仗的。 所以,于谦果断决定在人力准备方面,着重整顿、充实京军,在很短的时间中,他也顺利的使京城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22万多。 在武器装备的筹措方面,于谦也想尽了办法。 要知道在当时,京城军中仅有1/10的将士有盔甲,兵器也严重不足。 为此,他选择从三方面下手: 一、命令工部加紧赶制。 二、将南京库存兵器的2/3,共126万件调入北京,补充守城部队。 三、派出人员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盔甲。 在粮食储备和运输方面,于谦选择征用的500辆大车昼夜运粮,又动员百姓及官兵的家属、亲友自备车辆前往通州运粮。 并提出,运粮到北京20石以上粮食的人,除运费外另发白银一两。 要知道在当时,供应北京的粮食可都在东郊的通州,那里的粮食足足有百万石储备了可供京师军民一年的食用。 但那个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短期内根本无法将其运到北京。 当时还有不少人担心粮食被瓦剌利用,要将这些粮食烧毁。] 明朝。 朱瞻基听着天幕,想着于谦,深吸一口气,这可真是个人才啊。 他果然没看错人,这不愧是他在朱高煦叛乱的时候就欣赏的人才, 现在他就想说,他于谦呢,他那么大一个于谦呢,他要重用。 此时的于谦在哪呢,正在外地当他的巡抚。
第161章 北京保卫战 景泰时期。 朱祁钰点点头,没错,于谦就是这么厉害,一点问题都没有。 从他愚蠢的哥哥做出那么愚蠢的事情之后,他做过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放权给于谦。 于谦简直棒棒哒! 给于谦疯狂点赞! …… [随着于谦安排逐渐完善,也先的军队也兵临城下。 接下来,历史上惊心动魄北京保卫战,打响了! 十月九日,在投降的明太监喜宁的帮助下,也先攻占紫荆关,并挟持朱祁镇经易州、良乡、卢沟桥,在十月十一日进抵北京城郊。 面对强敌,石亨提出收兵入城,禁闭9门,依托城池进行固守。 但于谦却拍板,决定采用背城决战的方略,将22万大军列阵京城九门之外,并以重兵伏设于德胜门,准备与瓦剌军在北京城下一决死战。 也是同一日,于谦还派兵在彰义门迎击瓦剌先锋部队,夺回一千多但被俘者。又令人率兵夜袭,以疲惫敌军。 十二日,也先将主力列阵西直门外后,就挟持朱叫门到德胜门外的土城,要求朝廷派于谦、石亨等高级将领亲自出迎,并索求金帛数以万万计,想要迫使明朝献城。 于谦呢,一面派出官员朝见朱叫门,一方面表示,“社稷为重,君为轻。” 也先计谋再次失败。 当天夜晚,又派两路明军主动出击,斩杀瓦剌军数百,乘胜而归。 十三日,风雨大作,瓦剌就想要趁此机会,集中全力进攻德胜门。 于谦选择让石亨在城外民房内埋伏好军队,然后派遣少数骑兵佯装战败以引诱敌人,最终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等将中炮身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