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哦,除了种更耐旱的稻种,我们闽人经过数百年的劳作总结,还独创出了“竹林村落梯田水渠的循环环保农耕模式:通过在山顶种植竹林,截留储存天然降水,再顺着梯田挖水渠将山泉水引入村庄和梯田,从而解决了人和稻田的用水问题。所以我们村子里用的都是山上流下的山泉水,哎呀不得不说,山泉水泡茶真是一绝,水好不说,还不用交水费呢!】 三轮车行驶在地势更高的道路上,正顺着盘山公路往下,因此画面映在古人们的眼中,视角便犹如从空中俯瞰,那一片片梯田盘旋蜿蜒好似巨大旋涡,连绵不断。 偶尔能偏见几个挥汗如雨的人影站在梯田顶端,他们身后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群山,身下是仿佛登天之梯的梯田,孤单的影子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之中,人之渺小真如沧海一粟。 梯田的雏形是在西汉诞生的,嬴政还是头一回见到梯田,他意识到这极具价值——若能将山地利用起来,又解决了灌溉,秦人能够多数倍可耕种的土地!他立刻下令命臣子将这梯田画下来,还将林菱所说的耕作模式仔仔细细记录在案,准备命农官寻些坡地来试一试。还有那耐旱的占城稻,在越南?越南……百越之南?嬴政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百越。 很好,南征百越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而李世民又一次听见安史之乱,则整个人都不好了,搂着儿子直叹气:“果然,林娘子的先祖正是因我大唐才背离故土!” 那个唐玄宗,究竟是哪一辈子孙?真是混账!他悲从中来又气愤不已,而此时,直播间左下角的留言区忽然冒出了好几条消息: 【用户1658690:主播你这转折也太突然了,听老爷子讲卫青正入迷呢,不过,来自一个西北人的好奇:竹林为啥能储存降水啊?】 【智慧女孩不秃头:路过听老爷子讲课入迷+1,还有那个用户兄,看来你高中没学地理啊!竹林的冠层能够调节降水再分配,号称山中的“水库”!降水会先落到竹林的枝叶上,受到竹林枝条和叶面特征的影响,雨水会被吸附在上面,形成截留水。积聚的雨水会在重力和风等自然外力的作用下穿过冠层而滴落,这就形成了穿透雨,毛竹林对雨水的截留拦截作用达到将近百分之30%,穿透雨率达到75%,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对地表冲击,减轻水土流失,还能减少水量蒸发。】 【用户1658690:啊,知识仿佛流淌过我的大脑,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我就说刷锤子能学到东西吧!学霸你好,我理科学渣。】 【幼儿园扛把子:学霸你好,我理科学渣+1。】 林菱发现直播间的人数又上升了好几个,而且这几个都像活人啊! 不仅林菱发现了新来的人,历朝历代的古人们也深有同感,不少人默默点头:知识流淌得太快了,什么也没有留下啊! 刚奉旨走到内殿门口准备谒见李太后与万历的张居正在心中默默记下新的一条:仙迹不仅仅能被他们看见,看来对林姑娘所在世道的其他人也是公开的。 夏日的阳光越发炙热,林菱一边给爷爷扇风,一边打招呼: “新进直播间的朋友你们好呀,我们等会就能到镇上了,应该还有十分钟。” 【智慧女孩不秃头:既然还有十分钟,继续讲卫青如何?龙城之战虽然意义重大,但其实没有卫青之后几场大胜来得厉害呢!龙城之战卫青除了天赋与实力,还有很大一部分运气所在,毕竟当时匈奴主力都在倒霉的李广和公孙敖那头,两个坦克抗住了团战卫青这个刺客才能暗搓搓偷水晶成功。不过不知猪猪陛下是不是从这场大战中得到的灵感后面利用李广他们当坦克牵制匈奴做得越来越顺手哈哈不愧是猪猪陛下!】 刘彻拉着驴脸:“朕为汉武帝怎能无礼唤朕猪猪陛下?” 林菱惊讶地问:“李广那边遇见的是匈奴主力啊?我还以为他就是大家说的那样被司马迁硬吹出来的功绩不都说他个人勇猛但带兵不行才失败的吗?” 林爷爷在前头听说了咦?你们现在的年轻人都那么讨厌李广吗?” 林菱更奇怪:“讨厌李广这件事这不是全国统一的嘛?” 作者有话要说:卫青相关资料参考: 1.天一:《卫青:从“放羊娃”到“大将军”》 2.于芙弘:《西汉卫氏主要成员生平之考述》 3.杨之峰:《西汉文帝至武帝时期骑兵建设研究——以马政、格斗兵器、战术等为例》 4.杂志三晋名人2020年2月第二期《开疆拓土的汉代名将卫青与霍去病》
第27章 李广难封? “司马迁。”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 这是仙迹不知第几次讲到这个名字了。 “司马迁……”刘彻总算从龙城之战带来的巨大喜悦中反应过来,后知后觉在朝臣中扫视了一大圈,最后锁定在司马谈身上,饶有兴致地问:“太史公,这司马迁可是你家儿郎?” 司马谈任太史令,为刘彻掌管着国家典籍、天文历算,还兼管宫中文书、记载朝中大事,是个极为博学又沉默寡言的官员。听见刘彻点名,司马谈才慢吞吞从朝臣喜欢中站了出来,拱手道:“回陛下,臣家中小儿名迁,今年刚满三岁。” “哈哈,看来太史公后继有人,你这小儿将来做了一番不得了的事业!”刘彻称赞了一句后,又奇怪道,“太史公也太沉得住气了,既知晓是自家孩儿,为何先前观仙迹从不言语?” 司马谈早在最初听见《史记》二字时便已走了神,如今那种欣喜与悲哀交织的情感也已经淡然。司马家早在周朝便为太史,他一心想写出一部通史,也为了这个毕生所愿而编写不缀,但如今后世只言司马迁,不言司马谈,看来他最终还是没能编完史书啊! 幸好他的儿子还是完成了他一生之愿,他总算没有葬送祖宗的事业。 但……他心里除了欣慰,还萦绕着说不明白的忧虑。 于是司马谈躬下身,回答道:“陛下莫怪,如今臣小儿年幼,懵懂无知,可仙迹已替他扬名天下,臣忧虑他将来会成为狂妄自大之辈,水满则溢,故而不愿多言,宁愿淡然处之。” 他甚至想为儿子改名,好叫他能沉下心读书学史,不要受名利驱使,省得长歪了性子。 刘彻微微一怔,天下人得知自己青史留名都欣喜若狂,如公孙敖,他那昂起的脑袋就没有落下去过,眼神也渐渐从傻气变得倨傲。甚至不少人只因自己能够观看到仙迹便自觉高人一等,就连刘彻都不自觉受到了仙迹的影响,唯独司马谈不同。 “太史公是有大胸襟之人,”刘彻自愧不如,而且司马谈的话也将他警醒了。 仙迹一出,被它提及的人有人鸡犬升天,有人堕入地府,这世道已翻天覆地,刘彻若还是不加辨别就相信这人在原历史上的所有,就该摔跟头了……能当明君的不愧是天生的政治生物,日后该如何利用仙迹,刘彻心里已经明白了。 而这世外之音也正继续往下说道: 【我们都知晓,司马迁的家族自先秦起便是极为著名的史官之家,他写的《史书》因客观详实一向是我国公认的史学典范,但司马迁也经常在《史记》中经常强调“志,他认为人的价值不仅是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也有为了自身需要满足的利益。 这是人之私心,其客观存在。 因此我们在翻阅史记时,能够发现,他对不少有争议的人,都保有一种“共情而他对李广的同情、理解大多也基于此,至于两家相厚的这个传言暂且没有史料支撑,但李家是将门世家,司马家是百年史家,这两个都是先秦就流传下来的大家族,同阵营、同出身,关系好也正常。】 秦朝,李斯原本正颓唐地蜷缩在狱中,他头发蓬乱,低垂着眼眸,此前他听着仙迹诉说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各朝事迹,都无动于衷,隔壁牢房的赵高被狱卒带走后便没有回来,李斯已吓得麻木,开始在忐忑地等待自己的死期,直到他听见那司马迁对他的五次喟叹,不禁潸然泪下。 没想到最后同情他、理解他,却是一个取代了大秦的汉朝史官。 他忽然就被唤起了求生意志,他不再无望地躺在地上,而是翻身趴在地上,用手在狱中的泥地中慢慢地刻下自己还未完成的秦朝律法。 即便死去,也为这世道留下些什么吧! 他的毕生所学,不应当因此而深埋黄土…… 而在汉武帝的朝堂上,李广微微瞥向人群中的司马谈,神色也很尴尬。司马谈是个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史官,他和这寡言的小老头不大熟,倒是和司马谈的父辈交情更相厚一些! 他先前还和别人嘲笑这司马谈好似那锯嘴葫芦,又似那河边呆鹅,常捧读史书入迷从而滚下建章宫的台阶……咳。 【司马迁因为将李广列传写的格外出彩,反而导致了世人对李广能力的一种质疑。如果他公正一些,或许李广受到的非议还不会那么多。 不过,爷爷老呐,你们小年轻可能都不喜欢缺憾、不会认可一个不够优秀的英雄,大家都愿意当完美的卫青、霍去病,但我们都要知道,其实有缺点的李广,也不应被如此贬低,他也曾为大汉征战数十年,老将迟暮了,不应该是一副丑恶嘴脸,他的失败与悲剧更不应该被嘲笑。 你我皆是凡人、俗人,李广也是如此。 这世上如卫青一般德行功绩近乎完美的人,终究是太少了啊! 其实不仅仅是司马迁,历史上不少人都同情李广,在诗歌盛行的唐宋年间,有不少人为李广打抱不平,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其实就是认为他在汉朝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一种感叹。 但李广真的受到不公正待遇了嘛?爷爷认为也没有,有句话叫“时也命也林菱却又忍不住插嘴。 【爷爷,司马迁和李家肯定关系好啊,他和李陵是好朋友嘛,不然司马迁为何要冒着触怒汉武帝的风险为李陵直言?司马迁为何要为李广单独列传,却将卫青放在佞幸传中?这难道不是他夸大了李广的功绩,还贬低卫青的证据吗?这就是夹带私货啊!】 林菱其实是不大喜欢司马迁的。 写史书投放那么多个人情感做什么呢?历史不应该被情感所左右,应该要跳脱出个人的视野,宏观地去记录。 听到此处,李广心头狠狠一跳,冷汗都沁了出来:李陵,莫不是他那孙儿?难不成他孙儿犯了什么杀头的大错? 林爷爷却嘿然一笑。 【妹妹啊,你肯定没有真正读过《史记》吧?】 林菱也心虚一笑,她虽然喜欢历史,却看不进去大部头,尤其是文言文的大部头! 【卫青何时被司马迁放在佞幸传啊?爷爷都被你说蒙了,《史记》中明明有个单独、独立的章节名为《卫将军骠骑列传》,这才是正经记载卫青、霍去病的列传。虽然司马迁写《卫将军骠骑列传》写得是有点敷衍,但咱们不能说司马迁把人家放《佞幸列传》里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64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