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位昔日能够主宰皇权更替的公主殿下,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
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个老祖宗很骄傲 【太平公主回来之后, 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 但是被李隆基拒绝了,成王败寇, 太平公主最终还是被赐死家中。 至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才终于算是画下一个句号, 而由武则天上位开始的红妆政治,也被李隆基亲手结束。 这场政变历史上称之为“先天政变”,自此之后, 李隆基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 同年,李隆基改年号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 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意气风发头脑清醒。 因为这么多次的政变,和韦皇后等人的作威作福, 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太多的创伤, 所以李隆基此时接手的大唐帝国和武则天死之前留下的大唐帝国已经有了很大差别, 频繁的政变、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 但即便如此, 李隆基也觉得自己能够开创一个新的伟业! 而“开元”这个年号,则是一举奠定了李隆基在唐朝历史,乃至整个种花历史上的地位!】 李隆基:!!! 他居然有这么厉害吗? 【当然了,如果他在开元结束之后, 能体面的走下历史舞台就更好了。 最后非要弄成那个样子, 让人扼腕痛惜,也让唐朝从盛极走向衰亡。】 李隆基:??? 不是, 你说清楚!怎么突然大唐从盛极走向衰亡了? 这个问题同样是所有唐朝皇帝都在期待着。 陈曦倒也没有继续卖关子,继续道:【和自己喜欢频繁更换年号的祖母武则天不同, 李隆基倒是对自己的年号看的比较珍惜。 他在位期间,只换了三个年号。 第一个年号是“先天”,是他登基之初更换的。 在彻底掌权之后,便换成了“开元”, “开元”也是他使用最久的年号,二十九年之后,才换成了“天宝”。 而“开元”期间的大唐到底繁华到了什么程度呢? 请允许我偷个懒,用一个经历过开元全胜和安史之乱、其诗号称“诗史”、其人号称“诗圣”的诗人的诗句来形容一下这个盛况: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就是说,在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李隆基听到这里,忍不住挺起了腰杆儿,问道:“诸位爱卿,这天幕上所说的诗人是谁,你们可有线索?” 众大臣面面相觑,纷纷摇了摇头。 其中有心思活络的大臣,猜到了一点,但是不敢说出来。 从这首诗的前两个字就能看出来,是“忆昔”,也就是曾经的时候了。 现在这才开元多少年?就算是这个诗人在改元之后就立马作诗,也得二十多年以后了,现在恐怕还是个毛头小子,有没有这样的文笔都不知道呢。 其中还有更可怕的猜测,便是这诗人恐怕是在天幕所说的“安史之乱”中做的诗。 历经沧桑之后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那差别不会小,他们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找得出来人呢? 恐怕连作者自己本人都不一定能认出来这是自己的作品了。 李隆基叹了口气:“哎,再听听吧,说不定一会儿天幕会说出来是谁。” 【开元前期的时候,李隆基深知这个皇位来之不易,也知道这个动荡的国家需要安定,所以对自己,对臣子的要求都很高。 说到这里,其实有个点很有意思,需要单独拎出来说说。 那就是李隆基用人的眼光,前期的时候堪称精准毒辣,在这上面,他甚至有些汉武帝刘彻的风格——那就是无情。 他可以在用一个人的时候将其捧上高位,也可以在觉得这个人没用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将其踢下相位。 当然,其中不一样的是,在汉武帝刘彻手上的丞相通常没什么好下场,李隆基倒是能给他们一个善终。】 听到这里,刘煓撇了撇嘴:【怎么什么都要跟我们彻儿比一比。】 陈曦莞尔一笑:【毕竟汉武帝刘彻乃是千古一帝,他虽然晚年的时候也有做错的时候,但是他将这个错误亲自纠正回来了。 反观李隆基…… 这可能就是千古一帝,和普通帝王的差别吧。】 李隆基:…… 他还是有点不满,毕竟他并不觉得自己和汉武帝有什么差别。 未来说不定还会比汉武帝更强! 刘彻也很不满。 他对旁边的卫青说:“仲卿啊,怎么什么人都能跟朕碰一碰啊? 这什么李隆基,似乎评价不怎么行的样子。” 卫青:“……” 陛下,您怎么不看看,天幕对比的理由是您在后面把错误纠正回来了,李隆基没有呢? 不过从这一点上来看,李隆基确实不如他们这位陛下是真的。 “陛下说得对。”卫青想了想,还是保守的说了一句。 刘彻还有点不满,又看向了霍去病。 这两人在天幕说过之后,就成了刘彻的心腹了。 有什么事情,甭管文的武的,他都喜欢问问这两人的意见。 和沉稳的舅舅不同,霍去病难免还是要张扬一些。 “陛下说得对,什么阿猫阿狗也敢和陛下相提并论……”他的声音在自己舅舅的怒视下还是小了一点,“不过还是听听天幕所说吧,万一真的还不错呢……” 刘彻笑了出来。 这甥舅俩,倒是互补。 * 【开元前期的时候,除了李隆基还不糊涂,还有一点很幸运的是,这个时期距离武则天掌权的时期并不远, 也就是说,开元时期朝堂上的大部分臣子,都是武则天提拔上来的。 武则天给这个孙子留了一个巨大的人才储备库。 李隆基虽然不齿自己这个奶奶,可是对于武则天留下来的政策,这个时候的李隆基还是觉得很好的; 武则天时期留下来的人,李隆基也是觉得很好用的。 比如开元初年的时候,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李隆基此时选择的宰相便是姚崇。】 【姚崇对便是武则天时期被拔擢起来的人才,当年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移居上阳宫, 姚崇还不顾周围都是弹冠相庆的百官,泣涕不止。 张柬之见状也不知道是心虚还是什么,还在那边制止姚崇,说:“今天今天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你的灾祸恐怕要从今天就开始了。” 姚崇却道:“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 我侍奉则天皇帝时间这么久了,现在突然辞别,有感而发忍不了。 我昨天跟你们一起诛杀凶逆,是尽了臣子的本分, 今天辞别旧主难忍哭泣,也是我做臣子的节操。 如果因此获罪,那我也心甘情愿。】 【不得不说,姚崇这点上比张柬之要强多了, 姚崇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人物,当然张柬之也是,而且张柬之还是年龄老了之后被提拔起来的, 但是一个知恩图报,另一个连人家哭一下都要嘴两句,臣子本分的高下就不用多说了。】 张柬之:“……” 他冷汗直流。 虽然之前他就知道天幕上说过这些之后,他八成是没办法继续高升了,但是现在这么一对比,他觉得自己的性命可能就要到头了。 他甚至可能都活不到李显上位清算他,女皇陛下自己就来了! 【当然,能让姚崇当上宰相的本领并不是他如此忠诚,而是他本人有着过人的本领。 在李隆基掌权之后,曾经密诏姚崇前来,议论天下大事, 李隆基也十分认可姚崇的本领,想要任命他当宰相, 姚崇之前虽然有才,但是在武则天时期的时候,有才的人可太多了。 哪怕是武周时期武则天动不动就大开杀戒,可是她手上的人才也是数不尽的,娄师德、狄仁杰、张柬之,哪一个拿出来都能让当时的姚崇冒不了头。 ——是的,虽然张柬之在做武周臣子的品行上有点问题,但是能力是客观存在的。】 张柬之听了这话松了口气。 按照女皇陛下任人唯贤的风格,哪怕他后面做的那些糊涂事,也绝不会因此而杀了自己了。 【得遇明主,姚崇自然是要将自己看家的本领拿出来。 但是有时候不是皇帝想要任命哪个臣子,这个臣子就要听他的,就如同臣子提出来什么好的建议,皇帝也不一定会听一样。 姚崇在这个时候还是保持住了自己的冷静,他提出了“十事要说”,表示如果李隆基能答应他,他才能辅佐李隆基。 对此李隆基当然表示同意了,毕竟姚崇提出的“十事要说”件件都是切中了现在大唐所需的利害。 其中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 这些早期的李隆基都基本照做了,虽然晚年的他早就把答应姚崇的事忘到脚后跟。】 李隆基:“???” 他现在还处于神志清醒时期,所以根本不能理解后面的自己是怎么想的。 “朕之后……是让皇族开始膨胀了?”李隆基看向身边的高力士。 后者也是一脸茫然:“臣不觉得陛下会如此啊……” 毕竟现在的李隆基,那是一个英明神武天纵英才,对皇室不说打压,可是从无过分的也优待,和武则天在位时期大大不同啊! 天幕是在胡说八道吗?
第132章 第一百三十二个老祖宗很骄傲 【不得不说, 早期的李隆基是十分懂得放权,也十分懂得听劝的。 他不光照做了姚崇的“十事要说”,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封梁国公,后升任紫微令; 还将大部分的权利都分给了这位丞相。 早年姚崇曾经带着一批郎官任命的名单, 去李隆基面前,请求皇帝对他拟任的官员进行批复。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4 首页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