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入阁以后, 就遇到了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译祸起, 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的时期, 这个时候北方鞑靼还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 南方土司争权夺利, 岑猛叛乱,“两江震骇”, 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 除此之外, 内阁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白热化。 这个引子,其实自朱厚熜上位开始的那场“大礼议”就已经开始了。 整个大明王朝,此时是处于水深火热,风雨飘摇的时候。】 【自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 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 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官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 隆庆五年,在张居正的力劝下,促成了刚刚我说过的“俺答封贡”事件。 北部边防巩固了,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但是这个时候,他仅仅是个次辅。 大明现在真正的首辅还是高拱。 不过很快,机会便来了。】 【在年仅十岁的朱翊钧继位后,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动皇帝生母李太后的神经, 再加上这个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 于是,张居正在这一年六月担任了首辅; 八月,又加左柱国,进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四次推辞都不被允许。 同月,他从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 他批评空作王霸之辩的人“不知王霸之辩、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而误认为“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 明确地把解决国家“财用大匮”作为自己的治国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巩固国防,整顿吏治。】 【成为了首辅,又有着小皇帝和李太后的全力支持, 张居正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这个时候的明朝其实已经内忧外患一大堆了,首先是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 突出的表现是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 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 贵族、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 【还有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 到正德初年,土地集中,赋役不均,人口流移,地方买嘱书吏,隐匿赋税,政府每年公征米2216万石,麦462万余石。 嘉靖后,税收更降到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 虽然税收没什么变化甚至降低了,但政府的支出却与日俱增。 特别是在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进逼北京,政府因添兵设饷,而导致军费大增。】 【据户部统计,嘉靖三十年,各边饷银达525万两,修边、赈济等所需又800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00万余两。 而正税、加派、余盐贩卖,加上其他搜刮,总共才900余万两。 到隆庆元年底,太仓仅存银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553万两。 以当时的现银当之,只够3个月的开支。 京仓存粮,也只是够支在京的官军月粮的两年余。 这就使大明的财政拮据到了可怕的地步。】 【前面的时候,不是还说了这几个皇帝有不错的吗? 尤其是那个开关的皇帝什么的。】刘煓好奇的问。 【其实是因为明朝实行重农抑商国策,?农业税才是朝廷财政的支柱。? 尽管隆庆开关政策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但税制改革未能成功,? 导致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税,?而工商杂税占比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明朝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 而且在明朝的经济结构中农业税占比过高。? 在隆庆四年左右,?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中,?农业税占到了81%,?而工商杂税仅占12%。? 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明朝对农业的过度依赖,?而忽视了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限制了经济的多元化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所以尽管隆庆开关为明朝带来了短期的经济繁荣,?但由于税制改革的失败和农业税占比过高,?明朝的经济问题仍然严重。?】 这个问题回答的刘煓云里雾里的,他有点听不太懂。 但是听懂的部分便是重农抑商不好。 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对商人好一点。 但是重农抑商这个东西,其实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就已经定下来了。 商人多了就没人种地了。 所以重农抑商有什么不好吗? 这个问题其他的人当然也问出来了。 在前面的时候陈曦其实也说过一点,每个时代和时代的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可能是到了明朝的时候,就不能继续重农抑商了? 刘煓很快又想起了之前陈曦提过的隆庆开关之后,一年要进帐多少银子…… 那确实这个时候有点不对。 【所以在这个时候,张居正要进行的改革必须十分全面才行。 此时,在北方,蒙古、女真时常入寇边塞,在南方,叛乱时作。 黄河屡次决口,动辄漂县数十。 张居正认为当时存在五大积弊: “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 于是,在万历元年,张居正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开始进行全面改革。】 【张居正变革的重点之一是整顿吏治, 它既是改革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整个变法革新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 张居正惟有加强集权,重诏令,振纪纲,方能“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革新法令才能畅行无阻。 张居正强调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坚持“刑赏予夺,秉持公道”,以振扬风纪,使天下信服。 厉行整顿“严其约束”的结果,使得“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提高行政效率、朝令夕行,也是整顿吏治的重要内容。】 【为了能够达到目的,张居正于万历元年创设并颁行考成法,考成法的精神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考成法,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簿,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 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簿,月终注销。 抚按稽迟者,部院举之; 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 六科不觉察,则阁臣举之。 月有考,岁有稽”。 “误者抵罪”使每件公事落到实处。】 嬴政眼睛一亮。 别说,这个人还真的是有点东西啊! “记下了吗李斯?” 李斯连连点头:“陛下放心,臣已经一字一句全记下了。” 嬴政遗憾的说:“可惜,如此人才,竟不在我大秦。” 李斯表情当然是可惜的,但是心中却也没有多可惜。 他很清楚自己留到现在是因为什么,如果当真有个像张居正这样的人在秦朝的话,那皇帝陛下根本不会留他在朝堂上。 所以还是没有就好了。 不过张居正的东西他是可以用的,不得不说,是真有两把刷子。 也难怪陈曦会这么详细的说了。 虽然其中有许多东西,还是显得太模糊了,可是这些东西对于他们这种属于帝国顶端最聪慧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 刘彻一击掌,眼中满是赞赏:“这人不错啊!” 大臣们:“……” 听到刘彻这么说,他们多少心里开始有点不太好的预感。 “你们记住了吗?日后要学习一下啊。” “?” “这张居正的想法和做法,实在是值得爱卿们学习啊……”刘彻感慨道,“你们觉得呢?” “……臣以为,我大汉倒是没有到这个地步。” 大明是风雨飘摇了,但是大汉还在强劲的时期啊! “这不是要未雨绸缪吗!”刘彻很不满的说,“而且,我大汉很快要应对匈奴了,不是更应该学习吗?” 嗯…… 文臣们都下意识看向了卫青和霍去病。 有这二位在,还需要担心匈奴啊? 陛下真的是担心的太多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非要和陛下逆着干的,而且人家的说法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就算是杠精汲黯都说不出什么了,只能表示:“臣等努力。”
第251章 第二百五十一个老祖宗很骄傲 李世民听着张居正的事迹可以说是两眼放光。 他这个人, 那可是最喜欢搜罗臣子了。 就连他大哥手下想要杀他的臣子他都不放过,更别说张居正这种了。 “哎……” 他这一声叹息刚刚出来,就遭到了火焰一般的围攻。 倒不是真实的火焰, 而是火焰一般的视线。 贞观群臣们眼中都“热情似火”的看着李世民,尤其是文臣们, 都已经磨拳霍霍了——上朝没有带刀。 但是李世民丝毫不怀疑自己这些文臣们的战斗力,这可和宋朝的文臣不一样,真逼急了他们一样能提刀上马开疆拓土守国安邦的。 李世民的求生欲立刻上线, 道:“朕实在是感慨啊,我们大唐治理的太好了,竟然没有机会出一个张居正这样的臣子。” “不然的话, 朕这身边岂不是都是张居正这样的人了?” 说完,李世民发现臣子们的脸色似乎还是不大好看,咽了口口水, 想了想之后又道:“当然了, 爱卿们肯定是比张居正要强的。毕竟咱们贞观盛世, 可是天幕认可了的。” 朝堂上的氛围这才松懈下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率先露出了温和的笑容,魏徵适时劝谏李世民要谦虚一些。 不过其他的倒也没多说什么。 李世民心中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4 首页 上一页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下一页 尾页
|